华中师范大学2006-2016年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29

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次4分,共20分)
1、  发展新闻学
2、  舆论
3、  受众定位
4、  大众传播
5、  “意见领袖”和“两极传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  新闻与生俱来的特点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  我国新闻工作的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德弗勒德传播互动过程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克服了前者___________的缺点,明确补充了___________的要素、环节和渠道,同时还拓展了___________的概念。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请对新闻本源、新闻来源与新闻起源分别作出解释。
2、  新闻与宣传有什么不同?
3、  社会主义新闻媒介有哪些基本特点?
4、  为什么说受众对传播活动有监督控制的权力?受众行使这种权力的手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  请联系实际,谈谈新闻媒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其功能。
2、  谈谈你对“作为‘市场的受众’”这种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
1、新闻价值      
2、新闻党性     
3、新闻道德      
4、多媒体      
5、热媒体
二. 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新闻理论范式革新的第一种历史序列是由__      、__       和_     _所组成。

2.新闻舆论的构成要素包括_        、          、       和__     。

3.传播过程具有__        、__        和__         特点。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西方新闻学者认为,新闻客观性可以用新闻真实性加以验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在西方新闻自由观念中有所谓“思想的自由市场”一说,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3.请用图示方式描述施拉姆等人提出的传播过程循环模式,并与直线模式作比较分析。
4.请对拟态环境作简要说明。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2006年11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在成都召开“全国广播电视抵制低俗之风工作会议”,决定对全国电视荧屏上的低俗内容进行整治,整治范围包括栏目剧、方言剧、综合文艺节目和谈话节目。这是继涉案、戏说题材的电视剧先后被清理出荧屏黄金档后的又一次大动作。对此,人们议论纷纷。你持有什么观点?请展开论述。
2.简述西方传播学中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以及它们在方法论、社会观、传播观上的分歧。
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20分)
1、新闻专业主义
2、新闻自律
3、“休眠效果”
4、知晓权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在西方新闻理论里,“独家新闻”被分为两类:               和                 。
2、新闻真实性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             、和               三种。
3、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几种主要受众观是            、            、                。
4、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进行的》一文中提出一个新的传播过程模式,称为   
                  ;由于它更多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特点,所以作者在同一
文章中又提出了另一个模式,即                           。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谈谈新闻舆论的基本功能
2、为什么说新闻客观性并不等同于新闻传播者的客观态度?
3、简述西方大众社会理论关于“大众”的概念
4、简述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墨西哥《千年报》曾发表过一篇为《传媒——世界第二大力量》的文章,其中有这么几句话:“当今社会,真与假有了新的定义:凡是每题说的真的就是真的,就算是假的也变成了真的;反之,凡是每题说是假的就是假的,就算是真的也变成了假的。我们的文明社会怎么会陷入如此混乱的局面呢?”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看法。
2、谈谈如何发挥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20分)
1新闻社会责任论
2新闻时新性
3警钟效果
4媒介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新闻真实的几种表现形态
2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又叫做
3传播批判学派的几种类型
三、简答(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受众认知期待的二重性
2简述新闻价值的特性
3结合现今出现的青少年的网迷现象,谈谈你对容器人这个概念的理解
4谈谈你对电子乌托帮思想的看法
四、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
1结合实际谈谈胡锦涛所述的:新闻要以人为本,新闻报道要吸引力,感染性。你有何理解
2简述沉默的螺旋的三个理论命题,并以此谈谈大众传媒多社会舆论的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责任论两种自由观         、          、         、          。   
2.          和新闻客观性是对立统一的。
3.传播过程的特点             、          、           。
4. 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示现的媒介系统、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20分)
1新闻对抗
2道德哲理
3社会传播中的意义
4两级传播
三、简答(每题15分,共60分)
1.社会舆论和新闻舆论的异同
2.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传媒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一命题?”
3.如何理解"受众即市场"观点
4.如何理解"信息环境环境化"
四、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
1.是伦敦的媒体栽赃嫁祸,把在新疆事件中受害的少女,写成了是被人民警察欺负了用了央视的一个视频的截图,然后搭配的是歪曲的解说!如何评价《伦敦晚报》歪曲报道。
2.如何评价”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要体现在四个假设。分别是关于_____的假设,关于_____的假设,关于_____的假设,关于_____的假设。
2._____是无产阶级阶级性,革命性,科学性的集中体现。
3.德弗勒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明确补充了____的要素,还拓展了_____的概念。
4.大众社会传播效果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面。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新闻客观性
2.新闻信息
3.(传播学中的)符号
4.说服性效果研究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试析事实要素论的主要观点。
2.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试析这两个阶段。
3.试析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
4.分析大众传播的“上限效果假说”。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结合实际谈谈对媒介“三俗化倾向”的认识。
2.试述拷贝的支配观点。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30分)
1、新新闻自由主义
2、社会舆论
3、副语言
4、知沟理论
5、媒体接近权
6、受众期待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内心信念如何作用于新闻传播者的行为
2、新闻适宜性的三种表现形态
3、结合实际谈谈“匿名性”原理
4、在传播学内容分析上通常采用的量化分析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论述事实如何具有新闻价值的具体标准
2、依据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谈谈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性。




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30分)
新闻背景  新闻信息 新闻舆论的自为性 群体规范 信息主权 象征能力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新闻真实的特征。
2、简述客观事实和新闻事实的关系。
3、结合实例谈谈大众传播媒体的经营性和公共性之间的关系。
4、简述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

1、当今社会社会流言盛行,结合实例谈谈社会流言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2、结合实例谈谈如果通过“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增强传播能力”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史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19世纪30年代以后20世纪以前,代表性的无产阶级报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2、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座广播电台是____________。
3、邹韬奋创办的主要报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中国古代非法的民间报纸是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纽约论坛报》
2、《论出版自由》
3、《中国日报》
4、王韬
三、简答(每题15分,共60分)
1、明治政府为刺激日本新闻业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相关话题/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