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3)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29


87.    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锋坡度小,暖空气沿锋面爬升,云层从地面锋位置往前伸展很远,降水带出现在锋前冷区,为连续性降水,历时较长但强度较小
88.    准静止锋:是指很少移动或移动速度非常缓慢的锋,常造成大片地区的连阴雨天气,我国江南清明节前后细雨绵绵和江淮流域初夏时的梅雨天气都与准静止锋有关
89.    锢囚锋:是指锋面相遇、合并后的锋,因其是两个移动的锋面相遇形成的,因此其云系具有两种锋面的特征,锋面两侧都有降水区,由于大范围的暖空气被迫上升,锋面两侧降水强度往往很大
90.    气旋:是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涡旋,北半球气旋空气按反时针自外围向中心运动
91.    反气旋:是占有三度空间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型空气涡旋,气流运动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运动,旋转方向在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反时针,反气旋水平尺度比气旋大,反气旋范围内没有锋面,中心多出现下沉气流,故天气晴好
92.    天气与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变化特征,它既反映平均情况,也反映极端情况,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多年综合。天气是指某地区短时间内大气过程和现象的综合。即短时间内风、云、降水、温度和气压等,气象要素连续变化的综合现象,其特点是多变。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时间尺度上看,气候是时间尺度很长的大气过程,天气则是瞬时或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从稳定性上看,天气瞬息多变,而气候在一定时段里具有相对稳定性;从涉及范畴上看,气候的范畴远比天气概念广泛
93.    天文气候:是指地球表面因辐射平衡温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分布形成的假想的简单气候模式。在假想气候条件下,地表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变化仅仅取决于日地相对位置,而具有明显、严格、而单调的周日、周年变化和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性,天文气候能够反映地球气候的基本轮廓
94.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广大海区海面温度持续性的异常偏高现象,厄尔尼诺是西班牙文,意为“圣婴”,秘鲁渔民用以称呼圣诞节前后南美洲沿岸海温上升现象,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用以专指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增暖现象
95.    沃克环流:赤道地区大洋的东侧是下层冷海水上升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强烈的冷海水上翻,使得其海洋表层温度与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的暖地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域的上空大气强烈下沉,赤道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亚海洋大陆上空大气对流强烈,大气以上升为主,这样就形成一个闭合的东西向环流圈,称为沃克环流
96.    南方涛动:是指热带太平洋与热带印度洋之间气压变化呈反相关的振荡现象,即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增高时,印度洋赤道低压就比常年降低,两者气压的变化有“跷跷板”现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的内在联系,是全球海气相互作用的强烈信号,常合成为“ENSO”
97.    南方涛动指数(SOI):是沃克为了使南方涛动定量化提出的,由东西太平洋气压值之差算出,涛动愈强表示高压的气压愈高,低压的气压愈低,东太平洋气压差大于正常值则SIO为正,相反,涛动弱时差值小于正常值,SIO为负
98.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水循环使各种自然地理过程得以延续,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从而永续利用。
99.    海(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大洋的边缘因为接近或伸入陆地而或多或少与大洋主体相分离的部分称为海,海的存在总是与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对大洋的分隔相联系的,海从属于洋。依据海与大洋的分离情况可把海分为四类:
        内海,或称地中海,四周几乎完全被陆地包围,只有一个或多个海峡与洋或邻海相通,它位于一个大陆内部或两个大陆间,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或邻海想分隔,但直接受外海洋流和潮汐的影响,如白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外海;位于大陆边缘,但与洋有广阔的联系,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大洋中由一系列岛屿所环绕形成的水域,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100.    潮汐:是指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现象。海面升高,海水涌上海岸,称为涨潮;海水下降,海水从岸上后退,称为落潮;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称为高潮,落潮时海水面最低处称为低潮;高潮与低潮的高差即是潮差;潮差以朔望月为周期变化,潮差最大时叫大潮,潮差最小时叫小潮。潮汐的周期变化基本上可以分为半日潮、混合潮和全日潮三种类型
101.    潮流: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这就是潮流,可分为半日潮流、混合潮流和全日潮流三种。以潮流流向变化分类,外海和开阔海区潮流流向在半日或一日内旋转360°的叫做回转流;近岸海峡和海湾潮流因受地形限制,流向主要在两个相反方向上变化的叫做往复流。此外,涨潮时流向海岸的潮流叫做涨潮流,落潮时离开海岸的潮流叫做落潮流
102.    波浪:是指海水质点以其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作周期性圆周运动的现象。波浪包括波峰、波谷、波长。波高四个要素
103.    波浪的折射:波浪前进方向常常与海岸斜交,这样同一波列两端的水深就可能有较大差异。近岸较浅一端因受摩擦而减速,离岸远而较深一端在深水处继续保持原速前进,最后波峰线将发生转折而与海岸平行,这种现象就是波浪的折射
104.    洋流:是指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水平流动,洋流是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风力是洋流的主要动力,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和海底起伏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按照成因,洋流可分为摩擦流、重力-气压梯度流和潮流三类,还可以根据流动海水温度的高低把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105.    大洋水团:是指大洋中具有特别温度和盐度值的、性质相同的大团水体,水团中不同的温度和盐度相结合可以获得相同的密度,而两种密度相同的水团混合又会产生密度更大的新水团,由密度不同引起的海水对流是海洋的垂直环流
106.    海洋资源:主要是指与海水本身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例如溶解于海水的化学元素、海洋生物、海底矿藏、海水运动产生的能量以及储藏在海水中的热量等
107.    河流、水系和流域: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这就是河流;河流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并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这就是水系;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便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
108.    河流纵断面图:以河流落差为纵轴,距河口的距离为横轴,据实测高度值定出各点的坐标,连接各点即得到河流的纵断面图,能够很好地反映河流比降的变化
109.    水位:是指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水位高低是流量大小的主要标志
110.    流速:是指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它决定于纵比降方向上水体重力的分力与河岸和河底对水流的摩擦力之比,通常采用等流速公式计算水流某一时段的平均流速v               v=c√RI  R为水力半径,即过水断面面积与水浸部分弧长之比;I为河流纵比降,c为待定系数
111.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量(m³/s),测出流速和断面积就可知道流量   Q=Av    A为断面积,v为平均流速
112.    径流量:是指在一特定时段内流过河流测流断面的总水量,(m³/km³)W=QT              Q为时段平均流量,T为时间(年、月)
113.    径流模数: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产出的水量  m³/(a•km³)                       
M=Q/F  F为流域面积
114.    径流深度:流域面积除该流域一年的径流总量,即得径流深度     y=W/F  W为径流总量,F为流域面积
115.    径流变率(模比系数K):是指任何时段的径流值M1、Q1或y1等,与同时段多年平均值M0、Q0或y0之比    K=M1/M0=Q1/Q0=y1/y0     
116.    径流系数α:是指一定时期的径流深度y与同期降水量x之比,即α=y/x,常用百分比表示,降水量大部分形成径流则α值大,降水量大部分消耗于蒸发和下渗则α值小
117.    洪水:大量降水在短时间内汇入河槽,形成的特大径流,当河流水位到达某一高度,致使沿岸城市、村庄、建筑物、农田受到威胁时称为洪水,连续的强烈降水是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积雪融化也可以造成洪水
118.    枯水:一年内没有洪水时期的径流称为枯水径流,枯水期径流呈递减现象,久旱之后可能出现年内最小流量,枯水径流主要来源于流域的地下水补给
119.    沼泽:是指较平坦或稍低洼而长期过度湿润状态或停滞着微弱流动的水的地面,沼泽中生长各种喜湿植物,并有泥炭层积累的洼地,其形成一般要求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组成物质黏重不易渗透,形成原因大致可分为水体沼泽化、陆地沼泽化,其类型分为高位沼泽和低位沼泽
120.    总矿化度:水的总矿化度是指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含量,通常以水烘干后所得的残渣来确定,单位为g/L,根据总矿化度的大小,天然水可以分为:淡水、弱矿化水、中等矿化水、强矿化水和盐水五类
121.    上层滞水:是指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一般分布范围不广,补给区与分布区基本一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主要耗损形式是蒸发和渗透,上层滞水接近地表,受气候和水文影响较大,故水量不大而季节变化强烈
122.    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下的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这个自由表面就是潜水面。大气降水、凝结水或地表水可以通过包气带补给潜水,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潜水补给区和分布区是一致的,潜水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带性特征
123.    承压水:是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承压水水头高于隔水顶板,在地形条件适宜时,其天然露头或经人工凿井喷出地表称为自流水,隔水顶板妨碍含水层直接从地表得到补给,故自流水的补给区和分布区常不一致
124.    冰川:是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它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但不是在短期内形成或消亡,雪线触及地面是发生冰川的必要条件,因此,冰川是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的产物
125.    成冰作用:是指积雪转化成粒雪,再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冰川的过程,重结晶、渗浸和冻结成冰是成冰作用的三个基本类型,渗浸-重结晶及渗浸-冻结作用则是两个过渡类型
126.    雪线:就山区而论,在气候变化不很明显的若干年内,每年最热月积雪区的下限总是大体上位于同一海拔高度,这个高度以上为多年积雪区,一下为季节积雪区,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限就叫做雪线,雪线上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所以雪线也就是降雪和消融的零平衡线,冰川分布的高度受雪线高度的严格制约,任何地区如果地表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

相关话题/自然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