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总结复习资料(2)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22


49.    共析钢奥氏体形成过程:奥氏体的形核、奥氏体的长大、残余渗碳体的溶解、奥氏体的均匀化。
50.    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原始组织、化学成分(碳、合金元素)。
51.    影响奥氏体晶粒度的因素: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速度、原始组织、化学成分(碳、合金元素)。
52.    影响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因素:奥氏体成分、奥氏体状态(原始组织、奥氏体化条件)、应力和塑性变形。
53.    亚共析钢随奥氏体含碳量增加,C-曲线逐渐右移;过共析钢随含碳量增加,C-曲线逐渐左移;共析钢C-曲线鼻子最靠右,其过冷奥氏体最稳定。
54.    除Co和Al以外的所有合金元素,当其溶解到奥氏体中后,都增大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右移。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Cr、Mo、W、V、Ti等,不但使C-曲线右移,而且改变C-曲线的形状。
55.    过冷奥氏体的碳含量影响Ms、Mf点,因而影响马氏体形态和残余奥氏体量。
56.    合金元素除Co和Al以外,均使Ms、Mf降低,使残余奥氏体量增加。
57.    共析钢随奥氏体化温度和程度的不同,过冷奥氏体可形成片状和粒状珠光体。前者渗碳体呈片状,后者呈粒状。随过冷度不同,可得到片间距不同的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58.    钢中马氏体的基本形态:板条(低碳型、位错、立方)马氏体;片状(针状、高碳型、孪晶、正方)马氏体。
59.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无扩散性、共格切变性、惯习面和位向关系、温度范围。
60.    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时要发生体积膨胀。因此,即使冷到Mf点以下仍然得不到100%的马氏体。
61.    马氏体机械性能显著特点是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其硬度主要取决于含碳量,合金元素影响不大。
62.    马氏体高强度、高硬度原因主要是:碳原子的固溶强化、相变强化、时效强化。
63.    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它的亚结构。位错马氏体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韧性。孪晶马氏体具有高的强度,但塑性、韧性很差,即硬而脆。
64.    贝氏体的组织形态:羽毛状上贝氏体、针状下贝氏体。
65.    上贝氏体性能较差,而下贝氏体强度高,韧性好。
66.    淬火钢的回火转变:马氏体中碳原子的偏聚、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转变、碳化物的转变、碳化物的聚集长大和α相再结晶。
67.    回火转变组织: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回火(粒状)珠光体。
68.    实际采用的回火有三种: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
69.    几乎所有淬成马氏体的钢,都存在低温回火脆性,故应避免在该脆化温度范围内回火;在钢中加入钨、钼或快冷防止高温回火脆性。
70.    在相同硬度下,二者的抗拉强度相同,但回火索氏体的σs、δ、ψ等性能总是高于索氏体。
71.    钢的正火加热温度为Ac3或Accm以上约30~50℃,或者更高。
72.    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3以上30~50℃;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1以上30~50℃。
73.    淬透性和淬硬性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三、    应掌握的主要内容:
1.    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标注。
2.    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晶胞的画法,密排面和密排方向的标注。
3.    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和形核功的推导(结晶和固态相变);结晶条件的理解。
4.    固溶体平衡结晶过程原子扩散过程的分析。
5.    画冷却曲线分析合金的结晶过程(二元合金和三元共晶合金)。
6.    分析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画室温平衡组织示意图,计算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的相对量。
7.    碳含量对铁碳合金组织、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的影响。
8.    三元共晶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计算组织和相的相对量。
9.    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
10.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1.    了解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
12.    固态相变的特点。

 


相关话题/材料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