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简史(9)

本站小编 辅仁网/2017-12-30



十九世纪(下)
(现实主义部分)
南北战争与第二次文学高潮
美国独立以后,由于残酷的奴录制度的继续存在,极大地妨碍了整个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尽管1820 年通过了南北妥协的“密苏里协定”,但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的并存给整个国家造成了政治上的混乱和经济上的停滞;再加上黑奴的反抗,到19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广大民众为一方的废奴派和以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的另一方的蓄奴派之间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一触即发的地步。1860 年10 月,美国举行第十六任总统大选,代表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提出了废除奴隶制的竞选纲领,该党候选人亚伯拉罕•林肯当选。代表南方奴隶主利益的民主党指责选举不公正,并以此为借口,企图发动全国性的叛乱推翻林肯总统。同年12 月,南卡罗来纳州率先宣布退出联邦,接着六个蓄奴州相继退出,并于1861 年2 月初在蒙哥马利城召开各州代表大会,另立宪法,另选总统。3 月,林肯就任总统后,多次对南方提出劝告无效。4 月12 日,南方军首先炮击并占领查理斯顿港口的萨姆特要塞;4 月15 日,林肯宣布实行全国总动员,号召人民为维护和恢复联邦的统一向南方叛军发起反击,南北战争正式爆发。四年内战的结果,不仅是废奴主义者击败了奴隶主,而且也是工业主义的北方战胜了农业主义的南方。战后的南方诸州经济,依然一蹶不振,而北方的情况恰恰相反,财政经济兴旺发达,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和机械化更促进了这种繁荣。外国移民蜂涌而入,北方人口骤增。但是,象波士顿、纽约、费城和芝加哥这样一些城市,表面繁华似乎给人以安全,舒适感,其背后却潜藏着与现代工业社会同步发展的强烈不满危机。尤其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广大民众,他们满以为战争消灭了奴隶制度,美国就将成为世界上最民主、最美好的国家,但战后的现实却使他们大失所望。共和党不久即成为广大民众利益的出卖者;而原先代表南方奴隶主势力的民主党则摇身一变,成了北方金融资本与南方农业资本相结合的产物。这两个政党沆瀣一气,建立起专制独裁的寡头政权,使美国社会进入建国以来最黑暗的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战前那种缅怀过去、耽于理想的浪漫主义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人们需要正视社会、人生和生活,于是,现实主义逐渐取代了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的滥觞及其特点
在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小说。按历史时期划分,废奴小说产生于南北战争以前,它是促使这场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根据废奴小说的性质,它已经不属于浪漫主义的范畴,而是浪漫主义文学向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过渡。因而战前以写废奴小说而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小说家,如斯托夫人、布朗、道格拉斯等都被看作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南北战争之后的六十年代末期,其标志是“乡土文学”的涌现。这种文学常常采用短篇小说的形式,也有少量诗歌。它们在艺术上的共同点是采用当地的方言,描绘本乡本土的传说、故事或现实生活,用幽默的笔法描写人物,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乡土文学”不仅出现在东部文化发达地区,也出现在新开发的西部地区和刚从奴隶制度中解放出来的南方地区。实际上,“乡土文学”是美国文学从浪漫主义转向真正具有
批判能力的现实主义的萌芽。它的代表作家是当过马克•吐温早期创作指导老师的布莱特•哈特和萨拉•奥尼•裘维特、路易莎•梅•阿尔柯特等。九十年代以后,“乡土文学”开始衰落。在经过了三十年左右的发展和变化之后,这种文学或因过分追求异域色彩流于肤浅而被淘汰,或最终汇入现实主义的潮流之中。现实主义小说的真正开端是威廉•豪威尔斯和马克•吐温的创作。他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风格的现实主义。豪威尔斯是一家全国性文学杂志的主编,他竭力反对浪漫主义,提倡“现实主义”。他的“现实主义”概念是“不多不少地忠实于所描写的对象”,而对象主要是“日常的、平凡的事物”。
他认为,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才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完美典范”。但是,“忠实”是有倾向性的,描写现实并不等于现实主义。豪威尔斯前期对美国的社会制度是倾向于歌颂,因而模糊或掩盖了美国战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马克•吐温则从另一个侧面开拓了现实主义的蹊径。他看到的是美国社会的不民主,因而民主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是马克•吐温讽刺艺术的源泉。有人把豪威尔斯称为“英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而把马克•吐温称为“美国本土的现实主议”。由此可见,现实主义文学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这两种倾向对后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证明,以马克•吐温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经过赫姆林•加兰、司蒂芬•克莱因、欧•亨利和法兰克•诺里斯等人的共同努力,到90 年代末期,形成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个高潮,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的第二个高潮。与此同时,以豪威尔斯为代表的温和现实主义,在与他的同路人亨利•詹姆斯、伊迪丝•华顿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也形成了一股有一定影响的文学潮流。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比欧洲晚了将近半个世纪。当西欧现实主义文学在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全盛时,美国南部还存在着奴隶制,北部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级,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全国来说还没有完成,所谓“民主,自由,平等”口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理想;因此,在文学创作上,从独立革命以后发展起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占了主导地位。在这种传统下,即使反映北部社会矛盾的作品,也常常采用象征的手法。当南北战争尚在进行时,初建的共和党就利用高关税、国家银行与铁路津贴等形式全力以赴地发展工业。政府在给铁路当局以筑路权的同时还拨给他们备用土地,致使其在向西部开发时一直凌驾于沿途农民之上。由于范德比尔特、杰伊•吉尔德、詹姆斯•希尔与哈里曼等人建起了他们的铁路帝国,全国的财政金融财富就随着他们的筹划与投机而涨落。大经营商吞没了工业资本的提供者和地区的财富,随后生意倒闭,把铁路转让给银行家族,尤其是摩根家。金融资本不久发现了建立拉斯控制产业的方法,以后又出现了有限公司的形式。继铁路之后,又发展出西部联合公司、美孚石油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以及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康拜因。它们或多或少都受到银行家的控制,“华尔街”成了新权势的象征。与此同时,另一种力量开始在有组织的工人中形成。1886 年5 月4 日,在芝加哥菜市场,一枚炸弹炸死了七名警察和一名工人。这一事件震动了全美国。美国社会以资本为一方,以工人为另一方的分裂戏剧性地表现出来。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当然,应当指出的是,就象它以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开始其民族文学成长的时候一样,这时的欧洲又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了完全适合南北战争以及西部开发新态势的观点以及文学创作的方法。从思想内涵看,首先,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批判和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特征。七、八十年代的一些政治小说或“问题小说”,直接描写政客、投机商和金融,家相互勾结掠夺财富、贿赂议员、收买选票等等丑恶行为。有的作品则揭露垄断组织对小农经济的摧残。在欧•享利的短篇小说中,金融、强盗与骗子是一路货色;在诺里斯笔下,铁路就象章鱼一样把无数腕足是侵入到各个角落。马克•吐温的作品对备色各样的丑恶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揭露;就连豪威尔斯后期作品中的华尔街老板也不再象他早期作品的资本家那么“可爱”了。其次,现实主义文学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描写广大劳动群众的苦难生活及其命运。工人、农民、店员、水手、黑人常常成为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他们倍受剥削,生活极端贪困,对垄断资本十分愤恨,向望自由和幸福,但理想往往不能实现。以上两点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分。此外,由于战后的美国在北部地区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南部正在恢复战争的创伤,西部有待于开发和建设,给人们的发展留有较大的空间,因而民主自由的口号在战后一段时间内还颇有市场,不少作家相信民主万能,着力于歌颂美国社会的“民主”,如豪威尔斯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马克•吐温虽然能够看到美国民主的真象,但作为民主理想的信奉者,也不时流露出为美国式民主沾沾自喜的优越感。加兰•克莱恩等人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则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幸福、自由等抽象的人权观念之上。在他们的作品中,下层人民的形象常常是孤立的、缺乏斗争精神的个人。19 世纪90 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一方面继续以怀疑、批判的态度描写美国社会,揭露垄断集团的罪恶行径,并对下层人民寄予极大的同情;但另一方面,由于其民主理想的破灭,而产生了悲观主义情绪。他们笔下的人物,在发展着的资本主义这个庞然大物面前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幸福和民
主也只能是徒劳的奋斗和追求。与资产阶级民主自由问题相关的是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在美国资本主义经过一次次经济危机,科学思想开始传播的时候,改良主义有其丰厚的社会土壤。改良主义以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前提,主张“回到民主政治”,企图以局部改革的办法医治资本主义的顽症。它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就出现了贝拉米作品中不经过武装斗争就能建立社会主义的“美妙前景”。豪威尔斯在后期创作中热衷于基督教社会主义,渲染乌托邦理想。加兰、诺里斯等作
家也认为,只要有个好政府加强“管理”或者真正做到“民主选举”,由“普通的人”来管理政府,抑制垄断资本的发展,人民就能享受民主、幸福和自由。除此之外,美国的现实主义还有其它一些特征,如独特的幽默描写和自然主义倾向等等。自然主义在美国文学中的影响短暂,并不占主导地位。
废奴小说—海尔德列斯、斯托、布朗和道格拉斯
所谓“废奴小说”,是指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而盛行于50年代,以废除奴隶制度,揭露和控诉奴隶主罪行为目的的美国进步文学潮流。在南部蓄奴洲,整个社会都是建立在强制奴隶无偿劳动基础之上的。奴隶是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他们在奴隶主的种植园里从事田间劳动,既没有人身自由又没有人权保障。而奴隶主却从他们的劳动中榨取巨额利润。因为南部以原料生产为主,其主要产品原棉的推销完全依赖英国市场,所以南部的奴隶主阶层在政治上亲英,在经济上敌视保护民族工业的关税制。南部的蓄奴制与北部的资本主义雇佣制之间一直存在着利益上的根本冲突。在整个19世纪上半叶,南北双方通过多次妥协,总算维持了联邦的统一。北部要求把南部蓄奴制固定在原有范围内,而南部奴隶主为了维持其生存并求得进一步发展,利用他们在参议院中的势力千方百计要把蓄奴制扩大到新州。50年代以后,南北的矛盾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最后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早在18世纪末,本杰明•富兰克林就发起并组织了美国第一个“废奴协会”。进入19世纪以后,以美国进步政治家、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左翼势力,一直在不停地进行着反对蓄奴制、争取废除蓄奴制的努力。废奴文学就是这方面的努力在文学上的体现。从19世纪30年代到南北战争爆发,是废奴运动十分高涨的时期。著名的废奴主义者威廉•洛易德•加里森于1830年创办了第一家废奴派报纸《解放者报》;1833年美国反对蓄奴制协会成立以后,北部宣传废奴的进步刊物犹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版。到40年代,这类报纸不下几十种,废奴团体多达两千多个。废奴主义者要求在全世界禁绝奴隶买卖,彻底废除蓄奴制,竭力反对蓄奴制向新州扩展。这一主张符合广大农民获得
西部自由土地的愿望,与“自由土壤”运动不谋而合,因而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废奴文学的早期作品主要是诗歌,朗费罗、爱默生、罗威尔、惠蒂埃等著名诗人都创作过一些杰出的废奴诗作。30年代后期,首先用小说形式来表述废奴主义主题的是理查德•海尔德烈斯,1836年他的长篇小说《白奴》开创了废奴小说的先河。1852年,哈里叶特•比彻•斯托夫人又以杰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把废奴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高潮。黑人小说家威廉•布朗的长篇小说《克洛泰尔:或总统的女儿》以及弗莱德里克•道格拉斯的自传体三部曲《弗莱德里克,道路拉斯生活的自述》也是

相关话题/美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