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 |
【断限】欧洲中世纪文学指的是欧洲历史上中世纪初期(公元5-11ct)和中期(公元12-15ct)的文学,末期(公元15-17世纪中叶,确切讲应从14世纪开始)则属于文艺复兴时期。 【成就】主要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 【特征】宗教色彩,象征、寓意、梦幻、神秘色彩,民间文学色彩以及开创性,是中世纪文学的突出特征。1、中世纪文学世纪是欧洲多种民族文学的结合 2、中世纪文学也是中西方文学相互影响、交融的产物,主要体现在欧洲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的结 合 3、中世纪文学也是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结合 4、由于基督教被定为国教(公元4世纪),基督教文化侵蚀了整个文化领域,中世纪文学也打上了鲜明大的宗教烙印。 |
||
代表国家/文学 |
发 展 概 况 |
||
教会文学 |
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主要取材于《圣经》,作者主要是教会僧侣,创作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直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由于教会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敌视、破坏和扼杀,整个中世纪欧洲的科学文化发展相当缓慢。 |
||
骑士文学 |
是世俗封建主文学,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骑士文学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极大冲击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思想,显示出较强的反教会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繁荣打下基础。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
法国 |
法国的骑士文学成就最高 |
骑士抒情诗 |
以破晓歌最为有名 |
骑士叙事诗/骑士传奇 |
可分为三个系统:古代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庭系统。骑士叙事诗在很大程度上美化了封建贵族的生活和道德,人物、情节、环境大都是虚构的,甚至是离奇的。 |
||
英雄史诗 |
可分为前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前期英雄史诗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的民间集体创作,后期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逐渐形成和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
日尔曼族 |
前英雄史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用古英语写成。 |
《贝奥武甫》 |
写高特王贝奥武甫率领武士杀死巨怪和火龙、最后自己也英勇牺牲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英雄无比的氏族英雄形象。 |
法国 |
后期英雄史诗中最杰出作品 |
《罗兰之歌》 |
分三部分。写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民族英雄罗兰因奸细的出卖而最终英勇战亡、查理大帝彻底消灭敌人和奸细的故事。爱国主义是这部史诗的基本主题。爱国思想和忠君思想在罗兰的形象上得到集中体现。他把保卫“可爱的法兰西“当作自己的天职。 |
但丁 |
1265-1321。出生于佛罗伦萨。最崇拜维吉尔。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
散文诗集《新生》 |
但丁少年时爱上少女贝亚特丽齐,为她写下许多诗歌,但丁将这些诗用散文连缀起来,取名《新生》。诗歌热烈赞美她为他带来灵魂上的新生。 |
《神曲》 (《地狱》、《炼狱》、《天堂》) |
1、梦幻与写实的交融。《神曲》虽然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的灵魂在理性和爱的指引下幻游三界达到至善境界的经历,具有浓厚的宗教幻想色彩,但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党派之争以及教皇和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梦幻与现实的交融,反映了作者对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积极态度,体现了新文化的发展趋势。 2、工整与谐调的结构。《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各部篇章基本相等。长诗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作品在整体上工整而谐调。 3、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神曲》从头至尾充满象征和寓意。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分别代表混乱的政治环境、野心、淫欲和贪婪。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他们象征着人的生活要有知识和爱的指引;三界之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然过程,地域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作品的结构也是象征的, “3”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就意味着神学上的“三位一体”。 4、神曲以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并采用意大利民歌形式。但丁的神学世界观与人文主义世界观的矛盾在作品中得到反映,说明但丁还没有完全脱离宗教的桎梏。 |
||
城市文学 |
是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它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
韵文故事/笑谭 |
一种诗体小故事,具有强烈讽刺性 |
《驴的遗嘱》 |
写主教随利益而随口改变教会的神圣教规。教士是经常被嘲笑的对象,揭露其欺诈行为和贪婪本性,表现出市民文学的反教会倾向。 |
讽刺故事诗 |
法国中世纪市民文学最重要作品 |
《列那狐的故事》 |
以动物讽喻现实,通过动物间的斗争来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列那狐是市民的化身,在它身上体现出市民阶级的双重性:一方面与象征豪门权贵的狮子、狼等大动物斗争,表现了市民阶级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思想;另一方面又欺凌和残害象征贫苦下层人民的麻雀、乌鸦等小动物,表现了市民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矛盾。 |
长篇故事诗 |
中世纪市民文学中一部风格独特作品 |
《玫瑰传奇》 |
整部作品用象征、梦幻的手法,写“情人”经过种种努力,排除各种阻挠,最终获得玫瑰(恋人)的梦幻故事。上部基本宣扬骑士典雅的爱情的贵族文学作品,下部则突破狭隘的爱情主题,成为后来人文主义文学的萌芽。 |
▲《圣经》
西方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 |
1、文艺复兴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4-16ct)产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其主要内容表现为:①用人权反对神权;②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③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④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人文主义是人本主义和基督教精神的结合。 2、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它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优良传统,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其文学特征表现为:①在思想内容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以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积极传播人性、人权、现世幸福、科学知识和国家统一等新的思想观念。②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③文学形式上丰富多彩:戏剧成为最完美的艺术形式;长篇小说成为人文主义作家运用的主要体裁;抒情诗也大大繁荣,十四行诗成了欧洲重要的诗体。④具有民族风格。 |
||
代表国家/文学 |
发展概况 |
||
意大利 |
人文主义文学的发祥地。诗人但丁、彼特拉克、短篇小说家薄伽丘是意大利和欧洲早期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他们为近代欧洲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彼特拉克 |
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 |
抒情诗《歌集》 |
包括366首十四行诗和抒情短诗。歌颂了诗人对劳拉的爱情,而且表达了作者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观。(爱情诗始祖) |
薄伽丘 |
意大利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 |
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
运用框架结构,把100个故事编织起来。用佛罗伦萨方言写成。第一次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广泛反映了14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全书贯穿反腐败罗马教廷、反禁欲主义、宣扬幸福在人间以及要求国家统一的人文主义思想。《十日谈》奠定了欧洲短篇小说创作的基础。 |
法国 |
法国文艺复兴运动开始酝酿于15世纪末,形成于16世纪,涌现出以七星诗社和拉伯雷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文学。七星诗社——贵族倾向;拉伯雷——民主倾向;散文故事--《七日谈》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拉伯雷 |
法国最重要的人文主义小说家 |
长篇小说《巨人传》 |
通过塑造巨人国国王及其子两个巨人形象,赞美了从宗教束缚中走出来的顶天立地的巨人和人的力量。神瓶上的启示“请你们畅饮,畅饮知识、畅饮爱情,畅饮真理”寄托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艺术上运用了讽刺、夸张手法。 |
龙沙 |
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 |
爱情诗《给爱兰娜的十四行诗》 |
【七星诗社】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由7位诗人组成。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对法国诗歌进行革新。诗社提出的关于建立统一的民族语言和提倡诗歌改革的主张,为法国文学革新作了贡献。诗社的宣言是《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中心人物是诗人龙沙。 |
蒙田 |
法国16世纪后期的散文家 |
《随感录》 |
法国第一部近代散文集 |
西班牙 |
16世纪后期-17世纪初,西班牙、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产生了维伽、塞万提斯、斯宾塞、马洛、莎士比亚等一批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全面兴盛,欧洲文艺复兴文学达到了高峰。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无名氏 |
西班牙最早的优秀流浪汉小说 |
《小癞子》 |
【流浪汉小说】16世纪中叶在中世纪市民文学传统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体的形式,描写流浪主人公的所见所闻。这类小说往往具有“出身-教育-浪游”的情节模式和“货运列车”的结构模式,通过主人公的流浪,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它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对欧洲近代小说的发展,特别是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方法,产生过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
塞万提斯 |
1547-1616。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作家,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先驱 |
历史悲剧《奴曼西亚》 |
取材于西班牙人民反抗罗马侵略者的斗争史实,歌颂了顽强不屈、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
《惩恶扬善故事集》 |
自称该集为“社会的变形”,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西班牙封建社会各阶层生活面貌的短篇小说集。可分为意大利小说型和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型两大类。 |
||
《唐吉诃德》 |
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它对于欧洲近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它在否定骑士精神的同时,提倡一种新的精神—人文主义 |
||
《训诫小说》 |
短篇小说集 |
||
维伽 |
西班牙“民族戏剧之父”。 |
代表作《羊泉村》 |
写羊泉村村民集体抗暴,国王最终无奈赦免青年农民和姑娘劳伦霞的故事。维伽主张戏剧创作应“和自然一样”。塞万提斯称他为“自然的奇迹”。 |
英国 |
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高峰。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乔叟 |
英国诗歌之父 |
《坎特伯雷故事集》 |
框形故事,含24个。栩栩如生地勾勒了一幅当时英国社会绚丽多彩的风情民俗画卷。 |
托马斯·莫尔 |
英国都铎王朝重要人文主义作家 |
幻想小说《乌托邦》 |
通过一个回到英国的水手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 |
司宾塞 |
发明独特的诗节——斯宾塞诗节 |
《仙后》 |
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非戏剧文学的高峰。 |
马洛 |
莎士比亚前戏剧界最重要人物,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 |
《帖木儿》《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史》《马尔他岛的犹太人》 |
文学天才。29岁被谋杀。 |
本·琼生 |
莎士比亚同时代重要剧作家 |
《个性互异》《伏尔蓬奈》《炼金术士》 |
主要成就是喜剧,而他的喜剧又主要是根据他的气质理论创作的。他认为不同的气质产生不同的性格、心态与行为,并对此在第一部剧作《个性互异》中进行了详细探讨。 |
莎士比亚 |
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戏剧家、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代表,近代欧洲文学奠基者之一。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本·琼生称誉他为“时代的灵魂”。占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最高峰,不仅看到积极伟大的一面,也看到了人的消极邪恶的一面,重新审视人。 |
一、历史剧 喜剧时期1590-1600 |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极盛时期。全国上下的爱国主义热情普遍高涨。莎士比亚在这一时期接受了进步思想,形成了人文主义世界观。该时期创作基调是明朗乐观的。 |
1、两部长诗、154首十四行诗 |
早期所写的两部长诗是《维纳斯与阿都尼》(1593)和《鲁克丽思受辱记》(1594)。前者突出爱情的力量;后者歌颂鲁克丽思的清白纯真,谴责荒淫强暴行为。十四行诗歌颂友谊爱情和美的主题。 |
||
2、9部历史剧 |
均以帝王的名字命名,再现王权确立时的社会风貌,揭示了封建制度逐渐崩溃的趋势,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理想。以《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喜剧形象塑造得最成功。他是一个封建制度崩溃时期的没落骑士的典型。厚颜无耻、幽默乐观、浑水摸鱼,滑稽乖巧,使人觉得并不讨厌。作品通过对他生活于其中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
||
3、10部喜剧 |
基本主题是歌颂爱情和友谊,表达人文主义的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和男女平等的生活理想,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和抒情气氛。作品主人公大多数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男女青年。代表作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二十一夜》等。 |
||
《威尼斯商人》 |
最富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喜剧。成功塑造了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形象。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取利息妨碍了他赚钱,于是他处心积虑设下一磅肉的诡计欲置其死地。 |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一部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但喜剧色彩较浓,具有悲喜混合的特色。 |
||
二、悲剧时期 |
1、共创作悲剧7部,喜剧4部。莎士比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文主义理想与黑暗的社会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和不可调和性。创作中轻松愉快的色彩被悲愤忧郁的情调所代替,揭露批判的力度加强,即使写喜剧也带有深深的悲剧色彩。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和揭露资本主义金钱作用的《雅典的泰门》。 2、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悲剧中有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或人物集团与人物集团之间的外部冲突,也有人物内心两种力量的冲突。主人公性格复杂,并在内外两重矛盾冲突中发展变化,最后和代表邪恶势力的人物同归于尽。 |
||
1、《奥赛罗》 |
奥赛罗的悲剧是人文主义理想被丑恶现实毁灭的悲剧。 |
||
2、《李尔王》 |
剧本写的不仅是一般的子女忘恩负义的故事,而且深刻反映封建社会关系崩溃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李尔是全剧的中心人物。他从一个刚愎、专横的暴君降为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亲身受到恶势力的迫害,亲眼看见了民众的苦难。第三幕暴风雨一场戏,是全剧的高潮。李尔王经过人世间狂风暴雨的冲刷以及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变成道德完善的新人。李尔立场的转变,显示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胜利,寄托了作者对在位君主的希望。 |
||
3、《麦克白》 |
根据苏格兰历史编写,是四大悲剧中气氛最为阴暗可怖的一出悲剧,以情节紧张紧凑、文字精美简练和短小精悍著称。悲剧的主题是表现野心、贪欲的邪恶性,如果不加克制,它会使一个好人变成恶人,小则自我毁灭,大则害国害民。悲剧主人公麦克白夫妇就是作者塑造的这方面的典型。 |
||
4、《雅典的泰门》 |
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以金钱为杠杠的炎凉世态,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作了深刻揭露。其中最有名的是泰门在挖野菜根时找到黄金的一段独白,被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引用来解释货币的本质和作用。 |
||
5、《哈姆雷特》 |
莎士比亚代表作。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莎士比亚将其个人复仇的悲剧概括为饱含人文主义思想的社会悲剧,大大深化了故事的主题。这突出表现在: ①哈姆雷特在复仇上的延宕,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复仇的过程中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这一重大历史关头,哈姆雷特就必须超越复仇,对整个国家的命运作出全盘考虑。其次,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了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哈姆雷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一出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 ②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和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哈姆雷特的意义并不在于他是否成功消灭了罪恶,改造了现实,重整了乾坤,而在于他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先进与落后的矛盾,以及缩短这种距离、解决这种矛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对于“人”和世界的看法也拓深了我们对于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理想与精神的了解。③ |
||
三、传奇剧时期 |
莎士比亚创作晚期。共写出《暴风雨》等传奇剧4部和《亨利八世》历史剧1部。该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莎士比亚从现实中找不到解决矛盾的出路,脱离现实,以幻想姐姐玉祥时之间的矛盾。宽恕、和解是贯穿莎士比亚传奇剧最重要的思想特征。剧中人物和情节带有传奇色彩,情节离奇曲折,浪漫主义色彩浓郁。 |
||
1、《暴风雨》 |
该时期代表作,被认为是莎士比亚“诗的遗嘱”。写仁慈的米兰公爵凭借魔法让恶人受到教育,恢复王位,宽恕弟弟的故事。全剧在大团圆中结束。 |
||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艺术成就】 |
1、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生动丰富。在他的剧作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如《威尼斯商人》和《哈姆雷特》等。莎士比亚非常善于在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安排剧情,冲突的双方在斗争中的地位或形势不断变化,形成波澜起伏且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2、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如哈姆雷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夏洛克一方面是个凶残吝啬的高利贷者,一方面又是个虔诚的教徒等。剧作还写出了同一人物前后不同时期的性格发展轨迹,如李尔王在位时的刚愎与失位后的痛悔等,这样就使人物更加内涵丰富,真实可信。 3、莎士比亚擅长用内心独白的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重要独白有6次之多,每次都推动剧情发展,为完成人物性格塑造起了关键作用。 4、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他的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特征。他的剧本主要用无韵诗体写成,同时又是诗与散文的巧妙结合。他的人物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而且贴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和人物的戏剧动作相衬相依。他还善于使用恰当的比喻、双关语、成语和谐语,不仅丰富了表现力,而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
||
【莎士比亚化】 |
莎士比亚戏剧为世界戏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不仅非常欣赏莎士比亚,而且还提出了莎士比亚化的美学原则,这就是要求戏剧创作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创作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
西方文学·17世纪文学
新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对王权的依赖 2、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对文学艺术的热衷,组建法兰西学士院 3、笛卡尔唯理主义哲学、布瓦洛《论诗艺》对理性 的推崇 4、对古罗马时代古典艺术的崇拜,是古罗马艺术的回光返照,是一种产生于17世纪的文艺思潮
新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特点:1、拥护王权,要求作家为巩固王权和君主政体服务,赞美理想的君主(宫廷生活为中心) 2、推崇理性,强调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利益 3、艺术上模仿古希腊、古罗马风格,形式主义倾向明显。追求华丽典雅,戏剧创作遵从三一律原则(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创作理论,要求时间的统一-剧情发展部超过24小时、情节的统一--情节线索单一,戏剧矛盾集中、地点的统一--戏剧发展空间不大,集中在一个场景) 4、注重表现宫廷生活,排斥市民文学 5 、等级化非常明显:悲剧和颂诗是最高等,散文和戏剧是低等。
17世纪文学
|
1、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又称清教徒文学)。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此外还有巴洛克文学和市民世俗文学。 2、、巴洛克文学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在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
||
代表国家/文学 |
发展概况 |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
1、40年代革命时期,出现了革命诗人弥尔顿,其创作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情绪; 2、60年代王政复辟时期,宫廷古典主义风行一时,代表人物是屈莱顿; 3、、来自下层的清教徒班扬,在创作中则继续坚持着自己的民主倾向。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约翰·屈莱顿 |
英国古典主义奠基人之一 |
理论著作《论剧体诗》 |
|
约翰·班扬 |
带有民主倾向的清教徒作家 |
梦幻寓意小说《天路历程》 |
|
约翰·弥尔顿 |
17世纪英国最杰出诗人,他的创作,表现了资产阶级清教徒的革命理想。 |
长诗《失乐园》 |
取材于《旧约·创世纪》。主要叙述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魔鬼撒旦的诱惑下,违背了上帝的戒规,偷吃了智慧之树上的果子,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在诗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魔鬼撒旦。作者赋予这一形象以双重的性格:既斗志昂扬、不屈不挠,又骄傲自大,为非作歹,成为堕落天使。透过他的这一性格,诗人暗示了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 |
长诗《复乐园》 |
取材于《新约·路加福音》。叙述了耶稣不为撒旦所诱惑的故事。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犯罪而失掉乐园,人类处于灾难之中,人子耶稣抗拒了撒旦的种种诱惑,经受了种种严峻考验,从而得以布道,为人类恢复乐园。通过耶稣这一坚贞不屈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资产阶级革命者坚定的意志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
||
诗歌悲剧《力士参孙》 |
取材于《旧约·士师记》。写力士参孙为报仇最后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故事。表现了诗人在王朝复辟时期所受迫害的悲愤心情,以及宁死不向复辟势力妥协的决心。 |
||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
1、17世纪的古典主义最早出现于法国,并在法国得以繁荣,代表了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戏剧的成就最高,出现了以高乃依、让·拉辛为代表的悲剧家和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家。 2、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被称为古典主义。 3、【基本特征】1)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2)思想上崇尚理性;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采用借古喻今的方式进行创作。 4、【三一律】与主题内容的规范化相一致,古典主义戏剧家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也加以规范化,形成了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的主要规则之一。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完成。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高乃依 |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 |
《熙德》 |
通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表现了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
让·拉辛 |
法国古典主义繁荣时期悲剧家。多写被情欲淹没理智的人物,以其悲惨结局从反面强调理性的重要。 |
《安德洛玛克》 |
写特洛亚英雄赫克托耳的妻子成了阿喀琉斯儿子的战俘。由于她理性和感情的高度统一,结果既保住了自己的名节,又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
布洛瓦 |
古典主义理论家 |
诗体文艺理论《诗的艺术》 |
提出了理性原则,被誉为法国古典主义的美学法典。 |
让·拉封丹 |
以写寓言诗著称的诗人。 |
《寓言诗》 |
收有239篇寓言故事。通过动物世界反映现实生活,批判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和缺乏理性,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 |
莫里哀 (1622-1673) |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中最重要作家。一生创作近30个剧本,大部分是反封建反教会的讽刺喜剧,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其创作基本上遵循古典主义法则,善于运用高度集中概括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性格,遵循生活的逻辑而对“三一律”有所突破,作品富有民族特色和现实主义特征。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欧洲戏剧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剧家之一,把欧洲的喜剧提到了真正近代戏剧的水平。 |
1、创作奠基时期 |
主要是滑稽剧与情节喜剧。 |
2、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 |
主要是社会风俗剧 |
||
《妇人学堂》 |
提出了妇女地位、女子教育、家庭关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它的问世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同时又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
||
3、创作全盛时期 |
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时期。通过一系列讽刺喜剧,塑造了一群不同性格的贵族、教士和资产者,揭露了没落阶级腐朽堕落的内幕和资产阶级的种种丑态。 |
||
《吝啬鬼》 |
取材于罗马喜剧家普图劳斯的《一罐黄金》。主人公阿巴贡是个高利贷者。为了金钱,要儿子娶又老又丑的有钱寡妇,女儿嫁给富有的老头。生活上吝啬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作品运用夸张讽刺手法,成功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 |
||
《伪君子》 |
1、5幕诗体讽刺喜剧,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剧作写流落巴黎的没落贵族答尔丢夫伪装成虔诚的天主教徒,骗取了富商奥尔贡和他母亲的信任,霸占其家产。后阴谋败露,被国王逮捕的故事。答尔丢夫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假虔诚、伪教士的典型。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其社会意义在于它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 2、《伪君子》在艺术上遵循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情节单纯集中,自始至终都是为了表现答尔丢夫的虚伪与欺骗;时间在24小诗之内;地点在奥尔贡家客厅。全剧只有一个布景,人物上场下场,幕换而景不换,重要情节都安排在同一地点而不显牵强,充分显示出精巧的艺术构思。 3、全剧结构严整紧凑,开场和第1、2幕间接表现答尔丢夫,3-5幕正面表现答尔丢夫。答尔丢夫通过第1、2幕的烘托,他的行为、欺骗、影响和权威被摆在了两派争论的焦点上,收到了单刀直入、一举数得之效:既提出了喜剧的基本冲突,又表现了中心人物和其它人物的基本性格,还为剧情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被歌德誉为“象他那样的开场是现存最伟大的最好的开场。” 4、喜剧还有机综合了多种戏剧因素,如打耳光、隔墙偷听等民间闹剧因素;栢奈尔夫人与子孙们的吵闹等风俗喜剧因素;奥尔贡几乎家破人亡的悲剧因素等。这种独具风格的喜剧手法,使作品既有滑稽戏谑的情趣,又有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 5、剧中人物的语言高度个性化,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如答尔丢夫的语言矫揉造作,堆砌辞藻,长篇大论地玩弄教义,符合他伪善的性格,道丽娜的语言犀利,明快、生动、朴素,显示出她爽朗的性格和来自民间的智慧。 |
||
4、创作晚期 |
主要是轻松幽默的滑稽剧和芭蕾舞剧。 |
||
《史嘉本的诡计》 |
莫里哀最富人民性的剧本之一。采用民间闹剧手法,赞扬了仆人史嘉本的智慧与胆识,嘲笑了上等人的昏庸与愚蠢,显示出蔑视封建等级观念的民主倾向。 |
西方文学·18世纪文学
代表国家/文学 |
发展概况 |
||
英国 |
18世纪英国已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因此英国的启蒙主义文学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作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该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重要作家是迪福、斯威夫特和菲丁尔。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迪福 |
英国现实主义奠基人。 |
《鲁滨逊漂流记》 |
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小说歌颂了资产阶级的积极进取精神。主人公鲁滨逊是英国商业资产者的典型,一个殖民者形象,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他的奋斗史乃是人类文明史的寓言和缩影。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主人公自述的方式。 |
斯威夫特 |
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 |
《格列佛游记》 |
4卷,叙述一个英国医生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因国的经历,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
理查生 |
长于使用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 |
《克拉丽莎》 |
一部长达百万字的书信体小说。主人公克拉丽莎因不肯嫁给一个俗不可耐的有钱人而被家庭幽禁,在听从了贵族青年洛弗拉斯的劝告从家中逃出后却遭其奸污,终于身心交瘁而死。小说在现实主义描写中渗透着感伤主义情调,对欧洲文学尤其对卢梭、歌德等人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
菲丁尔 |
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最高代表 |
《汤姆·琼斯》 |
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小说18卷,采用第三人称夹叙夹议的写法,围绕一对青年男女的身世之谜和恋爱波折,通过他们在乡村、在流浪途中、在伦敦的种种遭遇,极其广泛地描写了18世纪英国城乡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批判了贵族资产阶级的放荡、贪婪和虚伪,说明良好的道德可以战胜邪恶获得美满的结局,并影响他人改造社会。 |
彭斯 |
农民诗人,前浪漫主义代表 |
《苏格兰方言诗集》 |
诗歌朴实自然,充满乐观情绪: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 |
法国 |
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内容也特别丰富。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孟德斯鸠 |
以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著称 |
《波斯人信札》 |
由160封信组成的一部书信体哲理小说。作品通过两个波斯贵族青年旅居巴黎时与家人的通信,对法国上层社会进行了揭露和讽刺,是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 |
伏尔泰 |
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 |
《老实人》 |
一部优秀的哲理小说。描写一个天真纯朴的老实人的曲折遭遇而终于觉醒,认识到现实的丑恶:地球上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灾难。小说还描写了一个神话般的理想世界——黄金国,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幻想。结尾又提出了“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求实精神。 |
狄德罗 |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 |
《拉摩的侄儿》 |
一部对话体哲理小说。主人公拉摩的侄儿是一个“怪人”:具有才能却自甘堕落的时代畸形儿的典型。小说通过该形象揭露了正在成长中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心理状态,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马克思称这部小说为“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法的杰作”。狄德罗在戏剧理论上提出严肃戏剧的概念,即后世的正剧,代表作品有《私生子》。 |
卢梭 |
法国启蒙运动激进民主派领袖。 |
《爱弥尔》 |
一部讨论有关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 |
《忏悔录》 |
一部自传体小说 |
||
《新爱洛绮丝》 |
书信体哲理小说。通过贵族小姐尤丽与平民教师爱情之花的被摧残,批判了冷酷的社会现实、封建等级制度和贵族阶级。 |
||
博马舍 |
法国最著名的喜剧作家。 |
《费加罗的婚姻》 |
一部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战斗性喜剧。写伯爵的仆人费加罗准备与伯爵夫人的女仆结婚,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挫败了伯爵对新娘的“初夜权”的故事。反映了第三等级对贵族的胜利。 |
德国 |
18世纪的德国处于封建诸侯割据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的国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史称“魏玛古典主义时期”,以晚年席勒和歌德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把古希腊文学“高贵的单纯和宁静的伟大”作为自己民族文学的理想,把德国民族文学的发展推向顶峰,迎来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代。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莱辛 |
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其主要贡献有:美学理论、戏剧理论、戏剧贡献 |
《拉奥孔》 |
文艺理论著作,探讨的是诗与画的界限。认为诗比画更有表现力。 |
席勒 |
德国著名戏剧家、文学理论家、美学家 |
《阴谋与爱情》 |
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
歌德 |
德国伟大民族诗人,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
抒情诗 |
是近代德国抒情诗的开端。诗歌赞美大自然,歌颂爱情和友谊,隐含对专制和暴政的强烈不满,充满了积极、乐观、健康的精神。 |
历史悲剧《葛兹》 |
写农民起义领袖葛兹因不能脱离自己的贵族出身,彻底同本阶级决裂,故不同意农民的革命方式,终于背弃农民,最终被敌人抓住,壮烈死去。剧作体现了狂飙突进精神,被恩格斯称为是“向一个叛逆者表示哀悼和崇敬”。 |
||
《少年维特之烦恼》 |
中篇书信体小说,是德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品。维特是时代的觉醒者和庸俗环境的反抗者,但他的反抗缺乏战斗性,他总是以不合作——逃避的方式来反抗。维特的性格是社会铸造的,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
||
哲理诗剧《浮士德》 |
【内容】一幕序曲,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上帝认为,浮士德是一个永远不会满足的探索者,“他探索之中不会迷失正途”。魔鬼的赌注是要浮士德喊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结构】诗剧共分2部,第一部25场不分幕,第二部25场分5幕。全剧没有首尾相连的故事情节,而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 |
十九世纪文学(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 |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浪漫主义,作为创作方法,自古有之;作为文学思潮,则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社会人的精神和个性大释放时期。浪漫主义即是释放并表现自我这股潮流的文学折射。 |
||||||
一、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内外条件 |
1、外部条件:1)英国工业革命;2)法国大革命;3)思想领域的浪漫主义思潮:德国哲学(康德、费希特等人)强调的主体能动性; 2、内部条件:1)18世纪文学传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歌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文学、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文学、法国卢梭传统,都推出自我、热爱大自然和朴实的民间文学;2)对古典主义的反抗:德国浪漫派首先提出以一种开放的、多变的个性的艺术形式代替古典主义,这就是欧洲文坛最初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精神。 |
||||||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
1、强烈的主观色彩。——席勒称浪漫主义为“理想主义”;雨果称其为文学上的“自由主义”;当代一些评论家称其为“表现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中重主观、轻客观;重表现自我、轻客观摹仿的特点,对欧美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 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在人与自然的诗意的统一方面,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作品表现得最为充分。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喜欢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浪漫主义作家对中世纪带有神秘色彩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民间歌谣极感兴趣。 4、注重艺术效果。——体现为:异国情调、对比和夸张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的超凡性等等。 |
||||||
三、浪漫主义在欧美各国的发展 |
【识·德国是浪漫主义思潮的诞生地】 |
||||||
|
发展概况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
|
德国 |
【耶拿派】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等。 |
施莱格尔兄弟 |
早期浪漫主义的理论家 |
《雅典娜神殿》杂志 |
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 |
|
|
【海德堡派】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主要功绩是对德国民间文学的收集和整理。 |
阿尔尼姆&布伦塔诺 格林兄弟 |
该派的中心人物,收集编写民歌集
|
《儿童的奇异号角》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
对德国民族文学有重要贡献。 |
|
||
|
海涅 |
对德国的浪漫派进行全面的抨击,称其为“中世纪文艺的复活”、“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 |
《论浪漫派》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
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的统治地位。
政治抒情长诗。通过诗人在祖国大地上的旅行,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
|
||
英国 |
【湖畔派】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
华兹华斯
柯勒律治 |
湖畔派中成就最高的是华兹华斯
强调想象的作用,以怪诞制造强烈效果 |
《抒情歌谣集》
《古舟子咏》 |
在歌集序言中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必须具备极丰富的想象,以“使得平常的东西能以不寻常的方式出现于心灵之前”。《抒情歌谣集·序》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古舟子咏》描写一个老水手在一次航行中杀死一只信天翁而遭到上天的惩罚,是一个幻想的罪与罚的寓言。 |
|
|
|
拜伦 |
1、1788-1824,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它的创作深深影响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生活。如歌德、鲁迅等。 2、【艺术风格】强力型的浪漫主义,特点在于震撼人心的力量和强度,具有十足的男子汉气;讽刺、抒情、叙事融为一体的独特才能;强烈对比的风格;日常口语和散文语法的创造性运用等。 |
《懒散的时刻》《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 |
拜伦的第一部诗集以及针对该诗集发表的评论的反驳性长篇讽刺诗 |
|
||
《东方叙事诗》 |
1、取材于东欧地中海各国和土耳其等地的作品,包括6部互相独立诗篇《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海盗》、《莱拉》、《巴里西那》、《科林斯的围攻》等。 2、这些叙事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作“拜伦式英雄”:他们都是侠骨柔情的硬汉,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因此这些叙事诗又叫作“叛逆者叙事诗”。 |
|
|||||
哲理诗剧《曼弗雷德》 |
该剧的写作受歌德《浮士德》的启示,但主人公曼弗雷德不同于浮士德,他摒弃宗教,绝对依靠自我,是“拜伦式英雄”最成熟的形象。表达了拜伦“世界悲哀”的哲学,体现了拜伦对有缺陷的人生和人类苦难存在的苦涩理解。 |
|
|||||
诗剧《该隐》 |
1、拜伦最有成就的诗剧。利用了《圣经》该隐杀弟的故事,却用与正统教义对立的精神重新解释。该隐不再是一位罪人,而是一位拥有理性、敢于怀疑思考、有自己的欲望和要求的年轻的人类代表。反叛精神在该隐和堕落天使卢息弗的身上获得了最大体现。 2、《该隐》探讨了人的降生、受难、犯罪、死亡等一切悲剧的原因,对人类寄予深切同情。拜伦的“世界悲哀”在这里达到了全宇宙的规模。 |
|
|||||
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
1、一部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长篇叙事诗。诗篇以哈罗德游历欧洲各地的抒情日记形式写成,共四章。第一章主要写葡萄牙、西班牙见闻;第二章希腊;第三章比利时、瑞士;第四章意大利、奥地利。主人公贵族青年哈罗德是一个餍足享乐生活而厌世的漂泊者形象,是“拜伦式英雄”的雏型。 2、艺术特色:1)将游记同抒情相结合;2)以长篇的规模对政治和社会问题加以关注,预示了浪漫主义感伤情调的消退和诗歌求实的现代精神的增长。3)从第三章开始,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超过并最后遮住了游历主人公的形象,激越的情思代替了外在情节的进展,所见所闻的评论抒情成为主要内容。而且前两章那种单纯的青春感伤式的忧伤,也已发展成意义更为深广的“世界悲哀”。 |
|
|||||
《唐·璜》 |
1、一部未完成的长篇讽刺叙事诗,或称诗体小说。通过主人公唐璜这位“古代朋友”几乎遍及全欧洲的冒险经历,展示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广阔的社会现实,并以一种嘲讽的批判姿态对英国社会施以最深刻的评论,是一部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史诗。 2、艺术成就:意大利八行诗体、辛辣的讽刺,被称为一部“讽刺百科全书”;插话、议论;题材和风格无穷变化;诗歌语言采用口语体 |
|
|||||
雪莱 |
注重对未来的描绘,试图在创作中充分描绘他对人类远景的看法。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 |
长诗《麦布女王》 《伊斯兰起义》 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自然山水诗《云雀》《西风颂》 |
作者让麦布女王撩开“时间”的帷幕,看见“未来世界不再是地狱,而是爱情、自由与健康”。 作者在悲剧的结尾预言:“未来的欢腾从我们的死亡中会到来”。 作者改变神话原型,进一步强调不屈抗争的精神,并预言人类社会最终将“再也没有暴力,没有暴君,人们彼此间好像精灵一样地自由” 《西风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
|
|||
司各特 |
19世纪30年代英国文学最重要的作家。1833年去世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结束 |
“威弗利小说” 《艾凡赫》 |
以英格兰历史为题材 有关英国、法国历史的小说。擅长在艺术虚构的同时引入历史真实的细节,情节曲折,富于传奇色彩。 |
|
|||
简·奥斯汀 |
18ct末向19ct过渡一位现实主义小说家 |
《傲慢与偏见》《爱玛》 |
善于从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赫世态人情中发掘出严肃的道德主题,以淡淡的笔调叙述贵族子弟的爱情婚姻生活。 |
|
|||
法国 |
法国的浪漫主义是在同古典主义、复辟王朝的斗争中崛起的。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是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 |
夏多布里昂
|
建立一整套适合贵族阶级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想。他扩大了对自然美的描写范围,在浪漫主义文学中最先歌颂废墟、荒凉和萧条之美。其诗歌、散文对19世纪初许多作家如雨果等有很大影响。 |
《基督教的真谛》 (《阿达拉》、《勒内》) |
《基督教的真谛》由各种考证、哲学论述、游记、回忆、艺术评论以及《阿达拉》、《勒内》两部中篇小说构成。《阿达拉》写一个发生在北美原始森林的故事。故事歌颂了基督教的崇高伟大,赞美为天主献身的精神。《勒内》写的是一个贵族青年的忏悔。小说反映了在大革命浪潮冲击下丧失了一切的贵族青年,在现实生活里找不到自己的地位时那种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阴暗心理及郁郁寡欢的情怀。勒内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 |
|
|
史达尔夫人 |
是一位自由主义者。自幼受启蒙思想影响,尤其推崇卢梭。在小说创作和理论批评方面都卓有建树。 |
《黛尔菲娜》《柯丽娜》 |
是两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写的都是热情、高尚、才智出众的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女主人公大胆、热情、追求个性解放与爱情幸福,最终以自杀表示对传统观念的反抗,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
|
|||
《论文学》《论德国》 |
是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从文学与社会制度、政治、哲学、宗教等方面考察和批判文学,确立了社会学文学批评方法,提出了北方(浪漫主义)文学和南方(古典主义)文学的概念,要求用“自己的感情来感动我们自己”。为法国浪漫主义理论打下了基础。 |
|
|||||
缪塞 |
1810-1857,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小说家、法国的“莎士比亚”。 |
《世纪儿的忏悔》 |
自传体小说,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通过该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复辟王朝压抑人性的不满。 |
|
|||
雨果 |
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的主将和领袖 |
1、戏剧、美学理论和政论创作 |
12部戏剧、21部理论著作和2部政论 |
|
|||
《<克伦威尔>序言》 |
①树起了浪漫主义的旗帜,是雨果脱离保王党立场政治进步的标志。自此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法国蓬勃兴起。②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大自然中美丑并存。“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善恶并存,黑暗光明相共”。肯定和强调“丑”在艺术创作中具有衬托和提升“美”的作用。艺术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取艺术的夸张手法。 |
|
|||||
2、诗歌创作 |
法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诗歌创作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东方集》《秋叶集》《惩罚集》《黄昏之歌》《心声集》《静观集》等。 |
|
|||||
3、小说创作 |
成就十分突出,共同特点是以人道主义为主线。 |
|
|||||
《海上劳工》《笑面人》 |
《海上劳工》歌颂劳动者;《笑面人》揭露17、18世纪之交英国统治阶级的残暴和人民群众的苦难。 |
|
|||||
《九三年》 |
①雨果晚年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描写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著名作品。九三年指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1793年这个充满暴风骤雨的年代。②雨果在小说中提出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观点,反映了他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局限性。 |
|
|||||
《巴黎圣母院》 |
①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三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暴露了封建王权和教会势力对善良无辜者的残害,揭示了在禁欲主义的压抑下人性的扭曲和堕落过程,表明了雨果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精神和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 ②女主人公爱斯梅拉尔达是作者理想中“美”的化身;伽西莫多是作者理想中“善”的化身;副主教克洛德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 ③作品情节曲折离奇,环境描写色彩鲜明,人物描写性格夸张,心理描写细腻,多方面运用对照方法。 |
|
|||||
《悲惨世界》 |
①雨果的代表作,分5部分,以冉阿让一生的经历贯穿全书,涉及拿破仑、波旁、七月王朝三个时代。作品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控诉——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同时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他以“仁爱、慈善”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同时通过对沙威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揭露了法律暴虐残忍的本质。 ②米里哀主教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他对冉阿让的感化、冉阿让对沙威的以德报怨,沙威最后的自杀,在雨果看来,是善战胜了恶的结果。 ③艺术特色: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的有机结合;政论性;语言高昂、激烈、热情,经常运用多义词,富有隐喻性,小说的叙述有史诗的风格。 |
|
|||||
乔治·桑 |
1804-1876,原名杜邦,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对卢梭十分崇拜 |
爱情小说、社会小说、田园小说 |
成名作《皮蒂亚娜》;代表作《素康埃洛》和《安吉堡的磨工》具有空想社会主义倾向,通过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宣扬以仁爱来实现社会平等、普遍幸福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田园小说《魔沼》《小法岱特》《弃儿弗朗沙》以抒情的笔调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
|
|||
大仲马 |
|
《基度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
用历史演义的形式,加上浪漫主义手法,描写出法国从16-18世纪几百年的社会风貌。 |
|
|||
小仲马 |
小说家、戏剧家 |
小说《茶花女》 戏剧《私生子》《放荡的父亲》 |
揭露虚伪的社会道德和门第观念 揭露金钱、门第和虚伪道德对婚姻爱情的摧残 |
|
|||
俄国 |
1812年卫国战争的胜利极大激发了俄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民族意识大觉醒、进步与黑暗的大决战这种强烈反差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对自由的歌颂、对民主的向往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旋律。茹科夫斯基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抒情诗人。 |
十二月党 |
形成俄国浪漫主义文学高潮 |
|
以雷列耶夫为代表的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力军 |
|
|
莱蒙托夫 |
俄国爱国诗人、作家 |
诗歌创作:《诗人之死》、长诗《童僧》《恶魔》 |
诗歌最基本的主题是对自由的渴望。这种思想在《童僧》中得到最高体现。童僧高傲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强烈的追求。《恶魔》代表其浪漫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恶魔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叛逆精神,同时又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这一代人的批判,体现了俄国贵族革命家的力量和局限。 |
|
|||
小说创作:《当代英雄》 |
俄国早期小说的杰作。由五个中短篇组成,通过主人公毕巧林的生活经历连缀成一个整体。细腻深刻的心理分析是作品主要的特点。作品通过主人公的自我剖析和日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因而被誉为“俄国第一部社会心理小说”。毕巧林是继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人”的典型。十二月党人革命被镇压以后,俄国进入白色恐怖时期。进步知识分子感到压抑、苦闷,根深蒂固的贵族意识使他们无力找到新的有意义的生活。他们无聊,寻求刺激,伤害别人,但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又有清醒的认识,因而更加痛苦,是典型的人格分裂者。 |
|
|||||
普希金 |
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和“俄国诗歌的太阳”。 |
1、诗歌创作 |
抒情诗是普希金最辉煌的成果(880首),被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第一个偷到缪斯女神金腰带”的人,且“包含着生命”。叙事诗的创作贯穿始终。 |
|
|||
抒情诗 |
1、政治抒情诗: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是普希金政治抒情诗最基本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最能体现其个性、最具社会影响。代表作品《致凯恩》《皇村的回忆》《《十月十九日》《窗》《我爱过你》自由颂》《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致恰达耶夫》《乡村》等; 2、爱情抒情诗:俄国文学界专门把普希金写给初恋情人的一组诗篇称为“巴库尼娜情诗”,有《给她》《心愿》《是的,我幸福过》《秋天的早晨》《致梦神》等。普希金抒情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语言的单纯、朴实。果戈里说他的诗“是这样的朴素而崇高,……这样放纵情欲而又这样孩子般的纯洁”。“到处都显示着本来的样子”。 |
|
|||||
叙事诗 |
1、流放南俄时创作的3部长诗被称为“南方组诗”,是诗人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高加索的俘虏》《巴奇萨拉的喷泉》《强盗兄弟》 2、长诗《茨冈人》代表普希金叙事诗的最高成就,是诗人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标志。 |
|
|||||
2、戏剧创作 |
普希金的戏剧创作为改变俄国戏剧的落后面貌,为俄国戏剧体系的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剧作家。 |
|
|||||
历史悲剧《鲍利斯·戈都诺夫》 |
剧作描写16世纪末17世纪初俄国社会各阶层和政治集团的斗争,主人公戈都诺夫由于篡夺王位,受到良心的谴责,同时又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最后终于酿成悲剧。作者明确提出“人民的公意”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歌颂赞美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艺术上完全冲破古典主义“三一律”的束缚,大胆创新。情节也安排了2条线索。 |
|
|||||
3、小说创作 |
普希金的小说创作在俄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高尔基曾说,俄国的散文是从普希金开始的。 |
|
|||||
短篇小说《驿站长》 |
《别尔金小说集》(含5个短篇)中最优秀的作品,开俄国文学抒写小人物命运之先河。写驿站长思念女儿最后凄然而死,谴责专制社会扼杀人伦。 |
|
|||||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
一部反映普加乔夫起义的作品。小说不仅描写人民和他们的斗争,而且把他们的领袖当作英雄来歌颂,这在俄国文学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
|
|||||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
1、创作意义:1)塑造了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奥涅金这个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典型;2)比过去任何一部作品都更广阔更深入地展现了俄罗斯社会生活,和《上尉的女儿》一起被誉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2、创作特色:1)是普希金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石。是普希金最真诚的作品,是他“幻想的宠儿”,真实地展现了作者的情感、观念和理想,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达吉雅娜是作品中一个极富艺术魅力的人物,是普希金最喜爱的人物,作者把她称为“我可爱的理想”。但作品的主要倾向是现实主义的,对社会环境的描绘、人物形象的塑造完全采用现实主义手法。2)诗体韵律别具一格,采用四音步抑扬格十四行诗节,情感丰富,自然清丽,后人把这种诗节称为“奥涅金诗节”。 |
|
|||||
美国 |
美国浪漫主义的产生,一方面是民族文化独立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欧洲(尤其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文学,掀起了美国的“文艺复兴”运动。 |
华盛顿·欧文 |
美国建国后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家,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 |
《纽约外史》 《见闻札记》 |
并不是纽约历史的严肃纪实,而是充满滑稽幽默的地方风情的描述 使欧文获得国际声誉的代表作,全书由32个短篇组成。大部分写的是英国,只有少数写美国本土。 |
|
|
库柏 |
被称为“美国的司各特”,擅长在冒险故事中引入历史的细节 |
《水手》;“边疆系列小说” |
《水手》被誉为美国第一部海上冒险小说;“边疆小说”以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和印第安人的冲突为背景,展示了美国一段特定的历史阶段。 |
|
|||
爱伦·坡 |
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唯美倾向的作家,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远祖、西方推理小说的鼻祖。 |
推理小说:《毛格街的谋杀案》 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 |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声称“一切艺术的目的是娱乐,而不是真理”。 |
|
|||
爱默生 |
|
《散文集》 |
散文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 |
|
|||
霍桑 |
美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
长篇小说《红字》 |
被称为一部“心理罗曼史”。小说以英格兰殖民地清教徒居住的地区为背景,表现了宗教对人性的摧残,也揭示了人如何面对罪恶的问题。霍桑认为,人应该以一种坦诚的态度面对自身的罪恶,把自身的罪恶充分暴露出来,达到一种自我净化。“内在世界一旦净化,外在世界游荡着的许多罪恶都会自行消失”。小说善于结合环境气氛,运用象征手法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心灵历程。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红色A(英文通奸)字。 |
|
|||
惠特曼 |
美国浪漫主义最伟大诗人 |
《草叶集》 |
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顶峰的产物。共出12版、诗歌300多首。诗人用草叶形象来象征生机勃勃的年轻的美国;贯穿全集的是诗人民主、自由的思想;诗集里最引人注目的中心意象是一个乐观、自信的“自我”。诗集把人和自然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来歌唱,采用“自由诗体”形式。 |
|
|||
其它 |
|
密茨凯维奇 |
19世纪波兰最伟大诗人 |
诗剧《先人祭》、长诗《塔杜诗先生》 |
通过对立陶宛古老风俗、贵族生活的描写,表达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强暴统治的痛恨。 |
|
|
|
裴多菲 |
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诗人 |
《自由与爱情》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
|
||
十九世纪文学(二)·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文学特征概述 |
19世纪文学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年)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及早期无产阶级文学、象征主义文学和唯美主义文学等。这一时期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
一、无产阶级文学发展概况 |
1、无产阶级文学的最初成就是英国宪章派文学和德国工人革命诗歌。 2、【宪章派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主要成就是诗歌。作者有工人活动家,也有普通工人群众,主要是为了斗争的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因此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艺术形式上广泛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谣体,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风格朴实。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是琼斯和林顿。 3、【德国工人革命诗歌】是在19世纪40年代不断高涨的工人革命运动中产生的,充分表达了德国人民要求统一,反对统治者压迫的愿望,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维尔特是当时最著名的无产阶级诗人。与马克思恩格斯为朋友 |
||
二、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条件 |
1、社会原因: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两个事件,标志着资产阶级在欧洲范围内的胜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资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现实的黑暗和丑陋使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了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反映在文学上就出现了现实主义新倾向。 2、思潮原因: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长足发展,促使文学转向真实、客观的创作方法。 3、文学自身原因: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倾向日趋强烈。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等在客观、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创作实践上形成了现实主义传统。18世纪末,席勒首先提出“现实主义“概念;19世纪20年代,司汤达率先提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纲领;以后,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进一步奠定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 |
||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现实主义作家注重写实,主张文学要象镜子那样如实反映现实,力避主观性。注重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时代的或人物性格的本质特征; 2、批判性、暴露性和改良性:现实主义作家都是在启蒙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特别注意描写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批判的广度和深度上要更集中、更强烈、更尖锐。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现实主义作家创作中极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突出时代、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坚持典型化原则,从而较深广地反映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精神面貌。 |
||
代表国家 |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概况发展概况——【识·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 |
||
法国 |
1、影响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时代;2、传统;3、拿破仑崇拜。2、创作特征往往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反抗者形象,贯穿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精神。3、司汤达、巴尔扎克是19世纪中期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司汤达 |
1783-1842,原名亨利·贝尔,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
1、米兰时期1814-1821 |
1814年拿破仑垮台,波旁王朝复辟,司汤达离开法国侨居意大利米兰7年,同情并支持烧碳党人反抗奥地利压迫者的斗争,直接参加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主要创作人物传记、政论等 |
2、巴黎时期1821-1830 |
1821年烧碳党人起义失败,司汤达被奥地利警察驱逐出境,回到巴黎,以文为生,不向复辟王朝妥协。该时期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主要成就是文艺评论和小说。 |
||
《拉辛与莎士比亚》 |
文艺论著,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他认为“一切伟大的作家都是他们时代的浪漫主义者,表现他们时代的真实的东西”。反对因循守旧、为封建制度服务的古典主义。 |
||
《阿尔芒斯》 |
第一部小说,是司汤达通过爱情故事反映政治主题小说的初步尝试。 |
||
《法尼娜·法尼尼》 |
通过意大利烧碳党人米西瑞里与罗马贵族小姐法尼娜的爱情故事,反映了19世纪初期意大利政治斗争的一个侧面。 |
||
《红与黑》 |
1、【标题含义】小说原名《于连》,1830年出版时改为富有象征意义的《红与黑》,并加副标题“1830年纪事”。红——拿破仑时期士兵的红色军装,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力量;黑——教职人员的黑色教袍,代表封建教会反动力量;书名象征复辟王朝时期两大对立阵营、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突出了小说的政治意义。作者后来也特意说明作品要描写的是复辟王朝时期的“社会风气”。 2、【思想内容】小说首先是一部政治小说,一部通过爱情故事而写的政治小说。以主人公于连的遭遇为线索,形象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罪恶与黑暗,也辛辣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倾向。 3、【人物形象】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但由于其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的,且具有极大的动摇性,其行动也只是个人盲目的、本能的举措,因此只能注定失败。 4、【艺术成就】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开山之作。1)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2)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3)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
||
3、奇维塔维基亚时期 |
1、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王朝,但司汤达对新建立的七月王朝也很失望。为了生计,他担任了海滨小城奇维塔维基亚的法国领事。碑文“亨利·贝尔,米兰人,写作过,恋爱过,生活过”。 2、1834年,司汤达开始创作揭露七月王朝的长篇小说《吕西安·娄凡》(《红与白》),未完成;《巴马修道院》是司汤达生前唯一获得成功的杰作,仅用52天完成。 |
||
巴尔扎克 |
1、1799-1850。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恩格斯称誉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人间喜剧》就是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2、巴尔扎克的世界观是矛盾和复杂的,但是其进步倾向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作家的作品具有积极的现实主义特色。马克思推崇其“以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而著称”;他同情灭亡的贵族阶级,又辛辣地讽刺资产阶级,并十分赞赏共和党英雄们,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
《人间喜剧》 |
1、【结构】小说总集,共收长、中、短篇小说96部。采用分类整理、编目和人物再现的办法,把众多的人物和篇章连成一个整体。作品分三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小说总集的主干部分,从各个方面反映法国的当代生活;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又分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6个部分。 2、【内容】用编年史的方式,描写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衰亡史,两者构成小说总集的中心图画。完整反映了巴尔扎克的时代,汇集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全部历史。是一部卓越的现实主义巨著。 3、【艺术特色】①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进攻下必然灭亡的历史。②与封建贵族没落的画面相对应又相交织的是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发迹图。巴尔扎克给没落贵族形象涂抹上“可笑”和“可怜”的色调,而在资产阶级脸谱上却着力勾勒了“可憎”和“可怕”的线条。他们一个个都是贪婪无耻的恶棍。巴尔扎克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出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发展史。③十分注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在巴尔扎克笔下,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金钱的世界,金钱控制法律、政治、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且还深刻揭示了金钱对文学、艺术、新闻以及精神生活的腐蚀。④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人间喜剧》的又一重要内容。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使巴尔扎克经常在探索着出路,寻找能够代表历史发展正确方向的正面人物。其笔下的几个共和主义者形象,虽然作为艺术典型不够丰满,但是曾一度代表过人民群众,他们的出现为巴尔扎克的作品增添了新的光彩。 4、【创作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及其代表作如下: |
①早期1829-1835 |
这一时期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日趋成熟。 |
||
《舒昂党人》 |
第一部署名巴尔扎克的作品,现实主义小说的开端,也是为《人间喜剧》小说总集奠定基础的第一部成功之作。小说反映18世纪末法国执政政府期间共和军队镇压保王党人的历史,表现出拥护共和主义,反对贵族复辟的反封建倾向。 |
||
《欧也妮·葛朗台》 |
巴尔扎克“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小说以暴发户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骨骼,以女儿欧也妮的婚事为中心。“家庭的苦难”是全书的高潮,葛朗台在对黄金的渴欲中死去。 |
||
《高老头》 |
1、【创作意义】一部动人肺腑的“悲剧”,展示了《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反映了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揭开了小说总集人物体系的序幕,是过去作品的总结,未来作品的基石,在巴尔扎克的全部小说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标志着巴尔扎克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成熟。 2、【思想内容】①作品通过拉斯蒂涅向上爬的经历、见闻和社会背景的描写,真实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表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的情况下向贵族夺取权力的特殊的战斗。②小说在描写资产阶级凭借金钱和财富力量打败封建贵族的同时,还描写了资产阶级暴发户自身也将毁于金钱和财富力量的竞争的事实,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③小说也揭示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极端利己投机取巧完全不同的诚实的个人奋斗之路,描写了在品德和气质上同“未来的真正的人”近似的人,表明了对社会前途的积极理解。皮安训就是这样的人。 3、【人物形象】①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法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一个凶狠的掠夺者。作者根据资产阶级的人性论,把他塑造成父爱的典型,讴歌他热爱女儿的痴情和坚韧的自我牺牲精神。高老头爱女儿是真诚的,但他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用金钱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让女儿接受资产阶级的教育,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者。他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高老头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他的人性的温馨反衬出社会的残忍冷酷。这就有力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金钱化,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景象。②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作者描写了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过程。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但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繁华、虚浮的快乐强烈诱惑着他,穷奢极欲、侥幸获利的意念控制着他,使他决定走另一条路:向上爬,不顾一切地向上爬!鲍赛昂夫人是拉斯蒂涅的保护人兼启蒙者,她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地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使他懂得了“社会又卑鄙又残忍”。鲍赛昂夫人的退隐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伏脱冷是拉斯蒂涅的又一人生导师。他要求拉斯蒂涅同自己合伙,教他与维多莉恋爱,自己则设法杀死维多莉的哥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他还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和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惟利是图的关系。他后来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出卖给当局,使拉斯蒂涅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对于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会教育。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他也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这个曾较清白的青年,这时已堕落成狂热地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了,其后逐步飞黄腾达官至副国务秘书。 4、【艺术特色】①结构非常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高老头》是一部多情节、多人物、多故事的小说,拉斯蒂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故事的结局都围绕着他性格的形成和向上爬的故事展开。②与对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相适应,小说从对现实的细致观察中进行精确生动的描写。③广泛运用对比的原则,如环境对比,人物与故事对比等。④小说的语言多姿多彩,叙述生动,比喻深刻。人物的语言是充分个性化了的,符合各自的身份、地位、经历;小说中叙述语言贴切晓畅,生动深刻。⑤运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赋予人物以突出的性格和特点,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有着重要的典型意义。 |
||
②中期1836-1842 |
《幻灭》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马克思)。塑造了共和党英雄克雷思蒂安,是作者探索社会理想、寻找能够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正面人物。 |
||
③晚期1843-1848 |
《贝姨》;《农民》是巴尔扎克描写资产阶级欲贵族阶级生死决战表现得最深刻、最激烈的一部作品,直接描写复辟王朝时期农村的阶级斗争。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 |
||
梅里美 |
19世纪法国极富艺术魅力的作家 |
《卡门》 |
主人公是一位奔放而浪荡的吉卜赛女郎。“即使你杀了我,我也不会与你长相厮守”。她终于被贺西杀害。作者从这个充满野性与性感的女人身上挖掘并放大了现代文明之外原始的生命强力 |
福楼拜 |
19世纪法国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以“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和严谨精致的艺术风格为后来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基础。 |
《包法利夫人》 |
1、内容:通过爱玛·包法利由追求到幻灭的人生历程,谴责了社会环境的庸俗、冷酷和堕落,同时也批判了爱玛的庸俗和浅薄。但作者的全部同情是在爱玛身上的。 2、思想: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作者所说的“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本身就象征了对庸俗的资产阶级世界的极度失望。 3、风格:在写法上,小说表现出淡化情节的内倾性特点和冷静客观的风格。福楼拜创作态度极为严谨,对艺术美的刻意追求,形成他小说结构严谨、描写客观真实、精雕细刻的独特艺术魅力。 |
英国 |
1、发展: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30年代,40-50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逐渐衰落; 2、特征:除了具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①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正面描写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②善于描写“小人物”命运,成功表现小资产阶级的痛苦挣扎和个人奋斗的生活经历;③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浓厚的改良主义倾向,感伤色彩和劝善说教明显;④女性文学的异军突起,出现了一大批女作家,在创作中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尤其是勃朗特姐妹,被称为“勃朗特峭壁”和“一个家庭中演出的一曲奇异的三重奏”。 3、现象:维多利亚时代前期的著名作家有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和勃朗特姐妹等,他们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各种社会压迫,同情小人物的苦难,希望改良社会。 |
||
盖斯凯尔夫人 |
欧洲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劳资矛盾的作家 |
《玛丽·巴顿》 |
描写40年代曼彻斯特工人阶级的悲惨遭遇和斗争生活,反映了宪章运动中的劳资矛盾 |
萨克雷 |
维多利亚时代“一位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 |
《名利场》 |
主人公蓓基·夏泼是资产阶级社会中反抗和个人奋斗的“英雄”。作为穷画师的女儿,为着生存和往上爬,她不得不顺应潮流,以骗对骗,心甘情愿地出卖色相和背叛丈夫,从而成为丧失良心、荣誉、品格,虚荣心重而又自私自利的女冒险家。小说既描绘了其堕落的经历和各种名利之徒的丑态,又深刻揭示了社会环境的制约作用及其唯利是图、腐化堕落的本质。 |
狄更斯 |
1812-1870,维多利亚时代前期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主张通过“小人物”的温情、道德感化来改造社会、改造资产者。狄更斯的作品既富有揭露性、批判性,又常常塑造虚幻的“正面人物“,制造大团圆结局。反对暴力斗争,期望以情感教育调和社会矛盾。竭力塑造善良人物,表现生活理想。作品带有不少浪漫主义成分,幽默与感伤的情调交替出现,情节富有戏剧性。 |
1、早期1833-1842 |
狄更斯在早期创作中接触到了社会问题,同情小人物,揭露社会的黑暗腐败,把希望寄托在理想化的资产阶级身上,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艺术上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形式,描写人物时善于抓住人物性格中的某一方面加以夸张,表现出幽默讽刺的风格。 |
《匹克威克外传》 |
狄更斯的成名作,并从此成为专业作家。主人公匹克威克是个善良的绅士,相貌言谈举止滑稽可笑。采用流浪汉小说结构形式,是一部唐吉诃德式的作品。 |
||
《奥利弗·退斯特》 |
电影版中文译名《雾都孤儿》。小说通过奥利弗的不幸经历,真实而具体地展现了社会的黑暗,揭露了慈善机构虐待儿童的罪恶。 |
||
《老古玩店》 |
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对弱者的迫害。主人公耐儿是狄更斯创作中重要的儿童形象之一。 |
||
2、中期1842-1850 |
狄更斯在40年代加深了对社会的批判。除了继续写孤儿和童工的悲惨命运,揭露教育制度外,还进一步揭露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金钱关系和社会上的伪善风气,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和伪君子形象。小说在艺术上成熟了,结构完整,没有流浪汉小说的痕迹。 |
||
《马丁·布什尔维特》 |
布什尔维特从小学到的是金钱和利润,为了早日继承财产,竟想毒死生病的父亲。另外,小说还塑造了伪君子培克斯尼夫的形象。他甚至给两个女儿取名“慈悲”和“仁爱”。 |
||
《董贝父子》 |
主人公董贝是40年代英国商业资本家的典型:冷酷、傲慢、自负,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变成金钱关系、商业关系。 |
||
3、后期1850-1870 |
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进入维多利亚女王繁荣时期。但在经济繁荣的表明下危机四伏。狄更斯既同情工人,又不能正确理解他们的阶级斗争,担心革命爆发。这种思想反映在创作中就是忧郁和愤慨增加了,暴露性加强了,早期那种乐观幽默的情调削弱了。这是他的创作繁荣期。 |
||
《大卫·科波菲尔》 |
一部近似自传体的小说,包含着作者的一些生活体验和道德理想。大卫是遗腹子,从小收继父和寄宿学校的虐待和摧残。小说通过大卫的经历,塑造了好坏两类人,说明道德是人的根本,相信人道主义的力量,相信善一定能够战胜恶。 |
||
《艰难时世》 |
狄更斯最重要作品之一,反映40-50年代英国尖锐的劳资矛盾。小说抨击以葛雷硬、庞得贝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哲学,设想通过以西丝为代表的善良人集中体现作者人性感化的人道主义方案。 |
||
《我们共同的朋友》 |
狄更斯最后完成的作品。继续揭露英国社会,揭露金钱的罪恶。 |
||
《双城记》 |
1、狄更斯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达到成熟时期的杰作。创作目的是出于对英国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忧虑,想借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向英国统治者敲响警钟,具有明显的借古喻今的现实意义。 2、【思想内容】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并以作者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全面否定了贵族政权,否定和谴责了以得伐石太太为代表的革命政权者的过激行为,但没有否定革命本身。 3、【艺术特色】1)小说结构复杂严谨,由三条独立而又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线索组成。2)浪漫色彩和现实主义有机结合;3)大笔勾勒和精雕细刻有机结合;4)语言凝练,笔触细腻。 |
||
夏绿蒂·勃朗特 |
女权主义文学的最强音 |
《简·爱》 |
小说通过主人公简·爱的经历,表现了她的女性意识和对维多利亚传统的叛逆精神。 |
爱米莉·勃朗特 |
被称为“一代奇书”和“文学史上的斯芬克司之谜” |
《呼啸山庄》 |
1、内容:叙述了发生在呼啸山庄中三代人的爱与恨的故事,通过爱情与复仇的描写,客观上揭示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反映了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和反抗压迫的斗争。 2、特色:1)打破流行的奋斗—成功的情节模式,代之以复仇—毁灭的新情节;2)打破流行的“绅士淑女”型的人物模式,代之以狂野不羁的新人物;3)打破流行的从容体面的风格,代之以狂热恐怖的歌特式风格。整部小说充满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
俄国 |
俄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大国,并具有与英法两国截然不同的特点:【多余人】【自然派】【小人物】 1、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联,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为主要内容;2、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知识分子深广的忧愤、沉重的焦虑以及悲天悯人的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 3、独特的形象系列:产生了贵族知识分子的多余人系列,孤苦无告而又愚昧麻木的小人物系列;4、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对现实主义的阐释和捍卫,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
||
果戈里 |
1809-1852,俄国伟大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自然派”的创始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把俄国文学史上的30-40年代称为“果戈里时代”。果戈里的思想复杂而又充满矛盾,他终身留恋地主生活,但受到普希金、别林斯基的影响又具有民主主义思想。 |
《彼得堡故事集》 |
描写的是沙俄京都的黑暗现实。其中最出色的是几篇描写小人物的作品,如《狂人日记》《外套》等,对小人物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充分体现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 |
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
1、【内容】分5幕,写一个落魄的浪荡子赫列斯达科夫途经某市,被当地官员误认为是微服私访的“钦差大臣”,受到了热情款待,而他则乘机大敲竹杠。后真相大白。 2、【特色】1)双线结构:以市长为首的官僚集团和钦差大臣之间的冲突,是明线,贯穿全剧;市民和官僚集团之间的冲突,是暗线,通过剧中人物对白表现;2)以新颖独特的哑场收尾。 |
||
《死灵魂》第一部 |
1、【内容】果戈里代表作,由11章组成。写的是六等文官乞乞科夫收购死灵魂(实际上已经死亡但未注销户口仍要纳税的农奴),牟取暴利的故事。 2、【形象、】1)中心人物乞乞科夫是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冷酷、贪婪,唯利是图。2)5个各具特色的地主,如泼留希金。 3、【艺术】1)含泪的讽刺。鲁迅称之为“含泪的微笑”。讽刺中有幽默,从幽默发展到辛辣的讽刺。2)人物形象的典型化;3)广泛运用抒情手法。 |
||
别林斯基 |
俄国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和文艺批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先驱 |
《文学的幻想》《论普希金》《论果戈里小说》 |
肯定了以果戈里为代表的“自然派”,捍卫了现实主义原则,有力推动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
赫尔岑 |
第一次使用“多余人”这一文学批评概念来论述当时俄国文学的民族性 |
《往事与随想》 《谁之罪》 |
40-50年代一部重要的纪实性散文,一部大型的回忆录 40年代创作的“问题小说”,被称为“政论式小说”。作品借一场感情纠葛,提出了“这到底是谁之罪”的问题。其中别尔托夫是又一个多余人。 |
屠格涅夫 |
一位异常敏感的作家,往往首先以当代的重大主题吸引读者。 |
《猎人笔记》 《前夜》 《父与子》 |
表现了深刻的反农奴思想,标志着作家坚定地走上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俄国姑娘叶琳娜和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是性格坚定、具有崇高理想的新人形象。 代表作,是一部社会心理小说。反映了农奴制度改革前夕两种社会力量、两个社会阵营——革命民主主义者和贵族自由主义者之间的激烈思想斗争。全书情节单一,结构谨严,抒情气氛浓郁。 |
车尔尼雪夫斯基 |
19世纪后期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批评家,在哲学、美学和文学方面建树很高 |
《怎么办》 |
1、典型的“问题文学”,体现作者的思想观点:重点通过婚姻爱情问题塑造几个“新人”形象,表达了“合理的利己主义”的爱情观——爱一个人,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尔高兴和人生观。 2、主人公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光辉形象,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他从漫游俄罗斯和不建立家庭两个方面锻炼自己为祖国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3、【文学批评观点】继承了别林斯基的传统,运用历史的和美学的方法分析文学问题,阐述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特征,并用“心灵辩证法”予以总结。 |
杜勃罗留波夫 |
俄国文学批评家 |
《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 |
1、标志着俄国文学批评史上革命民主主义战斗文学评论的又一高峰 2、奥勃洛摩夫性格:漠不关心、无所事事、终日酣睡的生活;而且精神萎靡,思想麻木,成了一具活尸体 |
冈察洛夫 |
自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
《奥勃洛摩夫》 |
奥勃洛摩夫是俄国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小说一方面批判了腐朽的贵族生活,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贵族阶级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丧失了曾有过的积极和进步作用,必然走向衰亡,退出历史舞台。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俄国著名戏剧大师 |
《大雷雨》 |
被称为“生活的戏剧”。剧本刻画了一个不堪凌辱、以死反抗旧势力的俄国妇女形象,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赞扬了女主人公卡杰琳娜渴望自由和幸福的精神,鞭挞了专制社会和黑暗势力。 |
《根铁是怎样炼成的》 |
揭示新人的成长。 |
||
陀斯妥耶夫斯基 |
1821-1881,一个写城市下层平民和犯罪心理的能手,又是一个具有深刻基督教思想的作家。在19世纪和托尔斯泰并称的伟大作家,“是被托尔斯泰高峰挡住的更高峰”,有“人类心灵的伟大审问者”之称,是俄国历史上最有才华、最复杂的作家。贫困不幸、犯罪、上帝是其作品内容的核心。他把战场设在人的心灵深处,表现人的道德感的交战。创造了复调结构: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互相对话,如乐曲中的不同声部,共同奏成交响曲。 |
1、40-50年代创作 |
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继承普希金、果戈里写“小人物”的传统,主要作品有《穷人》《女房东》《白夜》《同貌人》(《孪生兄弟》)等,初步显示了刻画心理的卓越才能 |
中篇小说《穷人》 |
第一部小说。以书信的形式,现实主义的手法,写一对小人物的交往和思想感情,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表现出深切同情。 |
||
中篇小说《同貌人》 |
写九等文官生性懦弱最后精神分裂的故事,通过同貌人揭示人的灵魂深处性格的两重性,表现了人的异化现象。小说中的小人物虽然仍是卑微顺从,但具有了自尊与反抗的新特点。 |
||
2、60-70年代创作 |
《白痴》《罪与罚》《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被西方公认为陀氏四大代表作 |
||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
重返文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
||
《死屋手记》 |
写苦役犯们可怕的处境和精神状态 |
||
《地下室手记》 |
带有论战性,是针对车氏小说《怎么办》而创作的。 |
||
《白痴》 |
作者自称创作目的是为了塑造一个“正面的优秀人物”——主人公梅什金公爵。他不谙世事,如一个“白痴”。但心地善良仁爱。小说写的是善与恶的斗争,善虽然失败了,但主人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的道德光彩是遮挡不住的。失败的结局,表现了作家清醒的现实主义。 |
||
《罪与罚》 |
1、【主要内容】小说情节来源于彼得堡一个大学生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案件。通过对彼得堡贫民窟下层人民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痛苦不幸的深切同情和对地主、资产阶级罪恶的切齿痛恨,但同时又反对通过暴力改变现实,主张忍耐、顺从、皈依上帝,以此建立一个和谐的新世界。 2、【人物形象】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纯洁、善良的优秀青年,带有当时俄国许多身处不幸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特征;索尼雅是当时俄国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典型,是一切苦难的象征,是美德和自我牺牲的化身。 3、【艺术特色】1)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2)深刻的心理描写,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3)“复调小说”结构特征明显。 |
||
《群魔》 |
以巴枯宁信徒的恐怖活动为情节基础,意在指责形形色色的革命派,包括屠格涅夫这样的自由派。陀氏认为所有的革命派都没有宗教信仰和高尚的道德原则,只有卑鄙的自尊心、冒险性和犯罪天性,他们所指引的道路是人类的歧途和灾难。作者对此非常恐惧愤恨。 |
||
《卡拉马佐夫兄弟》 |
陀氏一生创作的总结,突出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哲理思考。通过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围绕金钱、女人而产生的激烈斗争,揭示人类社会现实的内在本质,以性善者阿辽沙指出人类的出路是:忍耐、顺从、皈依上帝。 |
||
美国 |
美国的“废奴文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但仍然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如热衷于描绘人物传奇式的经历,不注意用细节来体现人物性格等。 |
||
希尔德烈斯 |
|
《白奴》 |
美国第一部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 |
托斯夫人 |
|
《汤姆叔叔的小屋》 |
被认为是“世界小说中最令人感动的事件”。通过黑奴汤姆的不幸遭遇控诉了蓄奴制的惨无人道。从此“汤姆叔叔”成为美国黑奴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