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
*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第五章(看看)
28、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忠实取向(忠实执行体育课程方案)
相互适应取向(体育课程方案的使用者与学校情境相互适应)
创生取向(师生在具体情境中共同创造新的体育经验)
29、体育课程实施具有:忠实性、创造性、适应性
第六章
30、体育教学:是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的亚目标,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35☆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程序:
A 、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学习需要以及体能、运动技能、体育知识等的能力与条件
B 、分析体育教学内容:分析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功能
C 、编制体育教学目标:指导教学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
(二)、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A 、整体性: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生实际体现各领域目标的整体性
B 、连续性:注意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以及不同课之间的连续性,前面的目标设计为后面的目标奠定基础,后面的目标是前面目标基础上的发展和深化
C 、层次性:体育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增强体能的目标从低到高的层次
(三)、体育教学目标陈述(基本要素有: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方式)
A 、明确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B 、准确使用行为动词
C 、规定学习条件
D 、说明预期结果
(四)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
*与体育课程目标相关
*有教育价值
*目标描述要准确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找到学生与内容的结合点
*合理的目标分类
*及时调整
38体育教学内容
概念:是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教学比赛等为形式,经过组织加工后的,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
特点:身体运动性、健身性、娱乐性、非阶梯性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A 、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体育教学目标以及体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有效性、学生和
社会的实际,以及与整个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B 、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基础性、实用性、兴趣性、科学性
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
1) 用教育的观点绅士现有的体育素材
2) 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对体育运动进行整合
3) 选择运动项目
4)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运动项目
5) 可行性(实施的条件)分析
39体育教学方法(选择、判断)(要知道哪个训练方法怎么用,他的优缺点、作用)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师条件
**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整体性、启发性、灵活性
**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1)、语言法
A 、 讲解:明确讲解目的、讲解内容要正确、讲解要生动形象、讲解要具有启发性、注意讲
解的时机和效果
B 、 口令与指示
C 、 口头评价
D 、 口头汇报
E 、 默念和自我暗示
(2)、直观法
A 、动作示范:目的要明确、示范要正确、正确选择动作的位置与方向、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B 、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
C 、采用多媒体技术
D 、助力与阻力
E 、定向与领先
(3)、完整法与分解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的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
分解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合理的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
(4)预防与纠正错误
A 、强化概念法:强化正确的动作概念,促进正确动作表象的形成
B 、转移法:学生因恐惧或焦虑或旧动作技能影响而形成的错误内容,鹰变换练习内容,诱导辅助,将学生从已形成的动作错误转移出来
降低
C 、降低难度法
D 、信号提示法
E 、外力帮助法
(5)、游戏和竞赛法
游戏法: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任务的方法。 竞赛法: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一)、自主学习法:
意义: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学习效果
特点: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教学步骤:自定目标、自主选择活动与学习方法、自主评价、自我调控
(二)、探究式学习法
特点: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
注意事项:合理设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注意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
教学步骤:提出问题、分组讨论、验证方案、评价与提高
(三)、发现式教学法:又称问题法,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行为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已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动作技术基本原理方法、组织学生提出假设和通过实践验证,开展讨论与争辩。
注意问题:
教师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因势利导,运用己知,探求未知
善于设问激懿,利用矛盾,启迪思维
采取由简到繁,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步步深入方法
集中力量,体育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四)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形式
特点:小组成员之间的正相互依赖、个人责任、社加技能、小组自评、混合编组 教学步骤:
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
指定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
选择学习的具体课题,并进行组内分工
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小组件的比较和评价
学校效果的评价
(五)领会教学法:在球类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认知为主线,将指导学生领会球类运动的特性与战术作为教学的重点,以便发展学生的认知经验,领会球类运动规律的教学方法。
第七章
体育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学习体育晕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体育学习策略: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
37、(知道就行)体育学习策略特点:指向性、调控性、操作性、灵活性
31、运动技能不易遗忘的原因(即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和特点):A 运动技能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后获得的B 连续性的运动技能不易遗忘C 运动技能保持主要依靠小脑脑低级中枢
3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认知和定向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熟练阶段
33、体育学习的特点:承受以身体练习为主、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对学生意志品质发展有良好作用
34、体育学习目标:是体育课程的亚目标,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44、体育学习策略的构成:
A 、☆体育学习的元认知策略P147:元认知可以简单定义为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相关的事项(任务、目标、方法等)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主要有:心理激活策略、制定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B 、体育学习的认知策略,包括: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练习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C 、体育学习的运动技能形成策略,包括:认知与定向阶段的练习策略、联系形成阶段的练习策略、自动化熟练阶段的练习策略
D 、体育学习的资源管理策略,包括:体育学习的时间管理策略、体育学习的环境管理策略、体育学习的努力管理策略、寻求他人支持策略
45、看书了解P149~P153
第九章
46、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简答)
1)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
2)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效率
3) 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
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 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5) 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6)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7、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和特点
A 、目的任务的多向性
B 、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C 、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48、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A 、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B 、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
C 、俱乐部活动
D 、小团体活动
E 、个人锻炼活动
49、体育课外活动的实施、组织实施 看看了解P178~P181
第十章
50、了解年度训练计划P194 要看一遍
5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三个训练法的优缺点)
一、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 正确运用重复训练法
规定适量的练习负荷
二、变换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是指练习过程中,有目的的变换练习条件(环境、速度、重量、时间或动作组合)
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明确目的和任务、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三、循环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是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以练习手段设置若干练习站点,依照一定路线和途径依次完成各站点练习任务的练习方法。优点:可以调节运动强度
第十一章
课余体育竞赛: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索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意义:①及时检查和了解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情况;②激励青少年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③集体项目的竞赛有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的养成,激发学生责任感;④通过对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奖励,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⑤有利于普及各种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 课余竞赛的特点:课余性 群众性 多样性
课余竞赛的组织形式:
课余体育竞赛
校内竞赛 校外竞赛
综合性竞赛 单项竞赛 社区竞赛 校际竞赛
单项运动竞赛
单项娱乐性比赛
单项季节性比赛
52、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一、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计划和流程
包括: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和竞赛规程两种计划文件
制定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群众性 可行性 常规性 简便性
A 、 *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本学年的竞赛项目、竞赛时间、竞赛地点、参赛单位、参赛
人数、主办单位
B 、 竞赛规程:根据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开展某一项比赛的法规性未见,是指可与
体育竞赛工作的重要依据。
内容包括:体育竞赛名称,目的、任务和要求,时间地点,参赛单位和人数,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竞赛办法(分组、竞赛规则、录取名次和计分方法),奖励办法(精神与物质方面及名额),报名方法(各项目参加人数、报名资格、手续、截止日期),注意事项(运动员服装、号码、队旗、资格审查及处理规定)
制定竞赛规程一般考虑以下几方面:
1) 竞赛规程的制定应明确可行
2) 竞赛规程应利于更多学生参加
3) 竞赛规程应提前下达
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
(一) 竞赛的方法
1、 淘汰法:在竞赛过程中逐步淘汰成绩差的,最后决出优胜者的一种方法,分单
淘汰和双淘汰
2、 循环法:单循环 双循环 分组循环
3、 顺序法:参赛者按一定的顺序表现成绩的比赛方法
4、 轮换法
(二) 评定名词的方法
1. 评定个人成绩和名次的方法
1) 根据客观标准评定成绩和名次
2) 根据规定的条件和动作质量评定成绩和名次
3) 根据战胜对手或特定因素评定成绩和名次
2. 评定团体成绩和名次的方法
1) 按参赛者所得分数的总和来评定团体名次
2) 按规定参加人数所得名次的总和来评定团体名次
3) 按参赛者的平均成绩来评定团体名次
4) 按达到规定的标准人数来评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