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名词解释
信用货币:
指本身所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规定一定的含金量并经过信用渠道发行的货币。同时具备两个特征(与其他形态货币区别):1. 部分黄金保证,以部分黄金、外汇等作为发行保证。2. 信用保证,通过信用渠道发行货币,以国家信用为支撑。
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各类电子设备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产品和预付支付机制。
货币制度:
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主要包括规定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发行和流通程序、支付能力。目的在于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
无限法偿:
指货币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无论支付数额大小,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等,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收。一般来说,本位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而辅币则可能是有限法偿的。
本位币(主币):
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法定的计价、结算单位。主币特点:(1)自由铸造(2)无限法偿,即国家规定本位币拥有无限制的支付能力(3)规定磨损公差 辅币:
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1)多采用较贱的金属制造(2)为不足值货币(3)辅币与本位币可以自由兑换(4)限制铸造,不足值货币铸造时产生铸币税(5)有限法偿,规定一次支付行为中支付的最高限额
银本位制:
是指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下,白银为币材,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纸币和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银币。 金银复本位制:
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纸币和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银币。
平行本位制:
在这种本位制度下,金币和银币间的比价由金银的市场价值决定。这种制度使得金银比价经常发生变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商品价格体系的混乱。
双本位制:
指金币和银币之间的比价由国家法律规定。这种制度容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格雷欣法则:
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当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跛行本位制:
由复本位向金本位过渡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货币制度,国家规定已发行的银币照旧流通,但停止了自由铸造,金币仍可以自由铸造。
金币本位制:
是指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即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铸币充当本位币。这种货币制度的特点主要有: 1)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而其他铸币则限制铸造,从而保证了黄金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克服复本位下“劣币驱逐良币”的混乱现象。2) 价值符号(包括辅币和银行券) 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使各种价值符号能够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3) 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人国境。由于黄金可以在备国之间自由转移,从而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汇率的相对稳定。
金块本位制:
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指国内不直接流通金币,银行券可以按照限额规定兑换金块的一种货币制度。纸币与金块施行有限制的自由兑换,即只有达到一定数额才允许用纸币兑换。特点:1)黄金仍是本位货币流通的基础,但不能自由铸造金币。2)国内流通的是银行券等价值符号,并规定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额度。3)国家按一定价格收购黄金,黄金由国家集中储存。
金汇兑本位制:
又称虚金本位制,是指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铸币,价值符号(银行券)不能兑换金块,但可以兑换外汇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1)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与实行金块本位制的某一国家的本位货币固定比价,并将黄金和外汇存放在国外,作为外汇基金。(2)居民有权将本国货币兑换成与其固定比价国家的货币即外汇,再向该国兑换黄金。(3)本币币值和外汇行市的稳定依赖于固定比价国家货币价值的稳定。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是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前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数量的限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特征是(1)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即美元直接与
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比价,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进而决定备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平价关系;(2)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促进国际合作;(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4) IMF 向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5)废除外汇管制。 特里芬难题:
在黄金-美元本位基础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由于黄金产量和储备量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双挂钩”原则下,美元便出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美国若大量对外输出美元,国际收支发生长期逆差,会致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导致美元自身的危机,若限制输出美元,国际货币体系就会面临国际货币的数量短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内在缺陷后来被称为在特里芬难题。
牙买加体系:
它是在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1)浮动汇率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提高SDR 的国际储备地位;(4)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5)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信用:
所谓信用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具体说就是商品和货币的所有者,把商品和货币让渡给需要者,并约定一定时间由借者还本付息的行为。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的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商业信用:
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的方式买卖商品时提供的信用,基于工商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1)商业信用的范围局限于企业。(2)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商品资本。商品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一部分。(3)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以存款、贷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货币形态的信用,基于人们对银行的信任。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对象主要是闲置的货币资本,具有广泛可接收性。
国际信用:
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包括以赊销商品形式提供的国际商业信用、以银行贷款形式提供的国际银行信用以及政府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消费信用:
是工商企业、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商品、货币或劳务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它旨在解决消费者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形式有商品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信用卡。 信用工具:
具有一定格式,并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叫信用工具。
金融工具:
是完成资金融通所使用的工具,是证明债权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
名义收益率:
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和票面金额的比率。
当期收益率:
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与其市场价格的比率。
实际收益率:
将当期收益和本金损益共同计算在内的收益率。
信用风险:
即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不按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产生的风险。
市场风险:
是由于市场利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信用工具的市场价格下跌产生的风险。证券的市场价格和证券所带来的收入成正比,和市场利率成反比。
购买力风险:
是指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物价上涨,使单位货币只能购买比以前少的商品而产生的风险。 基准利率:
是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它变动时,其他利率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固定利率:
指在整个借款期间保持不变,不随借贷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而波动的利率。适用于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状况。
浮动利率:
指在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水平可随市场变化而定期变动的利率。适用于市场变动大,期限较长的融资活动中实行。
市场利率:
由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名义利率:
是指不考虑物价上涨对利息收入影响时的利率。
实际利率:
是以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
费雪效应:
费雪效应揭示了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费雪效应是名义利率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变化。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优惠利率:
稍低于一般利率,一般提供给信誉好、经营状况良好且有发展前景的借款者,有时国家为了扶持某些行业的发展也会向一些企业提供政策牲优惠利率贷款。
利率的风险结构:
是指相同期限的金融资产因风险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利率。
利率的期限结构:
是指风险相同,期限不同的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来表示。一般收益率曲线有3个特点:1. 当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时,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当收益率曲线平缓时,长期利率等于短期利率,当收益率曲线向下倾斜时,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2. 一般来讲,收益率曲线大多是向上倾斜的。3. 长期利率会随短期利率变动而变动。
预期理论:
基本命题是长期利率相当于在该期限内人们预期出现的所有短期利率的平均数。
市场分割假说理论:
期限不同的债券之间毫无替代性,期限不同的债券市场是完全分离的或独立的,每一种债券的利率水平在各自的市场上,由对该债券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不受其它不同期限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影响。
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
长期债券的利率水平等于该种债券到期之前预计出现的所有短期利率的平均值,再加上由该种债券供给与需求决定的期限(流动性)升水。
利率市场化:
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直接融资:
资金不足者发行直接金融工具,通过与资金盈余者直接协商,由其购入所发行的金融工具,或在公开市场上,通过经纪人和交易商卖给资金盈余者,实现两者之间的资金融通。
间接融资:
通过金融机构发行间接金融工具的形式吸收资金盈余者的资金,再由金融机构向资金不足者融通资金。这种融资途径叫做间接融资。
银行汇票:
是银行签发的一种汇款凭证,它是在汇款业务中,汇款人将款项交存当地银行后,由银行签发的交给汇款人自带或寄给异地收款人,凭此向指定银行兑取款项的信用凭证。
银行本票:
是由银行签发并由银行付款的票据,它可以代替现金流通。
银行支票:
是活期存款人对其存款银行签发的,要求从其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票据。 商业本票:
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即期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时间,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其指定人或来人的书面无条件支付承诺。
汇票:
是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受票人(付款人)立即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时间把一定金额的货币支付给收款人或其指定人或来人的书面无条件支付命令。
债券:
债券是发行者为筹措资金,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投资入股并凭以领取股息的凭证,是金融市场上的长期投资工具。股票是一种所有权证券,是一种永久性证券。
股票价格指数:
简称股价指数,是由金融服务机构编制,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
金融衍生工具:
指建立在基础资产或基础变量之上的,其价格随基础产品的价格(或数值)而变动的金融产品。 金融期货:
指交易双方在固定的交易场所(期货交易所)以公开竞价的方式成交,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或某一期限内以确定的价格买卖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包括利率期货、股指期货及外汇期货等。
金融期权:
又称选择权,是指交易双方通过买卖达成一种协议,赋予其购买者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价格或执行价格购买或者出售特定数量的某种金融产品的权利的合约。这种合约赋予期权购买者的是权利而非义务。
金融互换:
是一种经双方商定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后彼此交换支付的金融交易。
利率互换:
指双方同意在未来的一定时限内根据同种货币的同样的名义本金交换现金流,其中一方的现金流根据浮动利率计算,而另一方的现金流根据固定利率计算。
货币互换:
是指交易双方针对具体数量的两种货币进行交换(如一定数量的美元换等值的、期限相同的英镑) ,井按合同的约定条件在到期时购回原来的货币。如果期限较长,将涉及利息的支付,即交易双方要向对方支付所购入货币的利息,目的在于避免筹资中的汇价风险。
金融远期合约:
是指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远期合约是适应规避现货交易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非标准化合约。
远期利率协议:
是指在浮动利率债务市场上,两个当事人(客户对银行或银行同业之间)对一定期限后将要支付的浮动利率约定一个协议利率(合同利率),到期时根据当时的市场利率与协议利率的差别,由当事人的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利率的差额。
货币市场:
是指1年期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交易所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总和。主要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定期存单市场、短期债券市场、证券回购市场、中央银行票据市场等。 同业拆借:
是金融机构同业之间为了平衡其业务活动中资金来源和运用而发生的一种临时性短期资金借贷行为。
票据贴现:
是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票据(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支付给持票人的一种银行授信业务。票据贴现按贴现关系人和贴现环节的不同,可分为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转贴现:
是指贴现银行在临时资金不足时,将已贴现的且未到期的票据再向同业其他银行办理贴现以获得资金融通的票据行为,它是银行之间的资金融通。
再贴现:
又叫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已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再转让给中央银行的票据转让行为。它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金融通的一种方式,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是指银行发行的有固定面额、可转让流通的存款凭证,这种存单中的存款不可提前支取,但可以将存单在二级市场转让。
回购协议:
是指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得及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逆回购协议:
买入证券的一方同意按约定期限以约定价格出售其所购入的证券。
资本市场:
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
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市场(第一市场)证券交易所是指为证券交易而开设的有组织的市场。只有作为交易所会员的经纪人才能在交易所从事交易活动。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有两种:公司制和会员制。
场外市场(第二市场)场外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买卖未登记上市证券的一种抽象市场,是证券流通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市场:第三市场是指已在交易所上市的证券,或在交易所享有交易权利而未上市的证券,通过交易商在交易所以外进行买卖的市场。这个市场是适应巨额交易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四市场:第四市场是指证券买卖双方不是委托经纪商或交易商进行交易,而是直接进行证券交易的场外市场。
证券投资基金:
是一种利益共存、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并将投资收益按投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间接投资方式。
封闭式基金:
是指基金的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限定了基金单位的发行总额,筹足总额后,基金即宣告成立,并进行封闭,在一定时期内不再接受新的投资。
开放式基金:
是指基金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基金份额总规模不固定,可视投资者的需求随时向投资者出售基金份额,并可应投资者要求赎回发行在外的基金份额的一种基金运作方式。它是国际基金市场的主流品种。
风险投资市场:
是指狭义的风险投资活动,又称创业投资市场。狭义的风险投资活动是指投资人将资本投向创业时间短、资产规模小、成长性高和竞争潜力大的企业,以期获得高收益的投资行为。
创业板市场:
又称二板市场,是给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产业企业等上市融资的证券交易市场。
金融机构:
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称为金融机构。在间接融资领域中的金融机构,是作为资金余缺双方进行金融交易的媒介体,如各种类型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在直接融资领域中的金融机构,是为筹资者和投资者双方牵线搭桥的证券公司、证券经纪人以及证证券交易所,等等。
中央银行:
是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实行金融监督与管理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
是以盈利为目的,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并向社会提供多种综合性金融服务的商业性金融企业。
专业银行:
是具有特定的业务范围,从事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吸收活期存款。 投资银行:
是指专门从事工商企业股票与债券投资活动,代办发行或包销证券,并为企业提供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开发银行:
是指专门为满足长期投资需要而设立的银行,它以基本建设项目和资源开发项目为主要投资对象。 政策性银行:
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的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主要靠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及财政拨款。
保险公司:
是采用公司组织形式的保险人,经营保险业务。
信用合作社:
是指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
信托投资公司:
也叫金融信托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主要是以受托人的身份,通过广泛开办信托业务来实现资金的筹措和融通的金融机构。
金融租赁公司是指以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为主的金融机构。
融资租赁:
是指由出租人代其购进或租进所需的资产,然后再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的租赁方式,通过融物的形式起到了融资的作用,实现了融资和融物的有效结合。
单元制银行:
指那些不设立或不能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
分行制银行:
指可在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并都可从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
持股公司制银行:
又称集团制银行,即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
连锁银行制银行:
指银行之间的法律地位相互独立,实际则由某个人或者某个集团控制,统一行动,但无需成立控股公司。
分业经营:
是对金融中介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金融业和非金融业的分离;二是金融业中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之间分离;三是银行、证券和保险各子行业内部有关业务的进一步分离。
混业经营:
是指金融中介机构实行综合经营的金融制度。按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干个层次:一是金融业与非金融业之间的综合经营;二是银行、证券和保险之间的综合经营干-是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内部的综合经营。
信用中介
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动员集中起来,通过资产业务,把其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
支付中介
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信用创造
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
金融服务
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得的大量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其他服务(财务咨询、代理融通、信托、租赁、计算机服务、现金管理等)。
负债业务:
这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外来资金的形成渠道主要是通过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从同业拆借市场拆借,发行金融债券,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其中又以吸收存款为主。 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将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商业银行获得收益的主要业务活动。 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使用自己的资金,而为客户办理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佣金、手续费的业务,因这些业务既属于资产业务,也不属于负债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也称为无
风险业务。
表外业务
是指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业务,即由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而且不影响银行资产与负债总额的活动。在银行表外业务中,银行对客户做出某种承诺,或者使客户获得对银行的或有债权,而当约定的或有事件发生时,银行承担提供贷款或支付款项的法律责任,银行为此收取手续费。
广义的银行表外业务还包括不涉及承诺和或有债权的活动,凡是能给银行带来收入而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活动均被算作表外业务。
贷款承诺:
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表外业务,也是一项传统的业务。贷款承诺就是保证在贷款人需要的时候向其提供资金贷款。贷款承诺有开口信用、备用承诺、循环信用以及票据保险。
担保
是指由合同双方的第三者(担保人) 应合同一方(委托人) 的要求,向合同的另一方 (受益人) 出具书面担保,保证对委托人的债务或应履行的合同义务承担损失的赔偿责任。
安全性原则:
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流动性原则:
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在银行资产不蒙受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则指银行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
盈利性原则
指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力求获取最大利润,以实现银行的价值最大能力。
利率敏感性缺口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两者之间的差额。所谓利率敏感性资产或负债是指市场利率的变动会使其利率也随之变动的资产或负债。如果利率敏感性资产额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额,那么该银行此时保有正缺口,相反,保有负缺口,如果金额相等,那么该银行保有着零缺口。
有效持续期:
是指未来预期的现金流的平均期限,这些现金流既可以是银行的贷款收入、证券投资收入等资产类现金流,也可以是银行必须支付给其存款者的利息支出等负债类现金流。持续期是时间和价值加权的期限指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有效持续期越长,银行资产和负债受利率变化的影响就大,因而风险也大,有效持续期越短,银行资产和负债受利率变化的影响越小,因而风险也小。
单一中央银行制:
就是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这种制度下一方面更加突出中央银行作为国民经济调节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使中央银行更加超脱于银行业务方面的纷争,仅仅作为仲裁者和管理者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管理。
复合中央银行制:
就是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制定货币政策,管理金融活动,又办理商业银行的业务,对工商企业和社会公众办理存贷款业务,一身二任。
跨国中央银行制:
这种中央银行一般是与一定的货币联盟相联系的,它是联盟国家的中央银行,在成员国内部统一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一般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在地域上相邻,希望本国货币能与一个发达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防止本国发生通货膨胀。
准中央银行制:
世界上有些国家和地区没有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是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执行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
集中监管体制
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一般由一个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有时又称为“一元化”监管体制,即同一个金融监管机构实施对整个金融业的监管。
分业监管体制
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的体制。一般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责任。
存款保险制度:
在金融体制中设立负责存款保险的机构,规定本国金融机构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专门保险机构交纳保险金,当金融机构出现信用危机时,由存款保险机构向金融机构提供财务支援,或由存款保险机构直接向存款者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货币需求:
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且能够持有的货币量,它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 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
名义的货币需求量
是指个人、家庭或企业等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在不考虑价格变动时的货币持有量,亦即用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数量。它直接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故有“名义货币需求量=名义货币供给量”的等式成立
真实的货币需求量
是指各经济单位所持有的货币量在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余额,亦即用货币所能够购买到的物品及劳务来表示的货币数量。因此,真实的货币需求也称为“真实货币余额”它实际上是指似实物价值表示的货币需求。如果将名义的货币需求量用莱一具有代表佳的物价指数 (如GNP 平减指数) 进行平减后,就可以得到真实的货币需要量。
投机动机:
是指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其原因是相信自己对未来的看法较市场一般人高明,想由此从中取利,所以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实际取决于当前市场利率水平与投机者对正常利率目标的取值之差。如果当前市场利率水平较低,那么预期利率上升的投机者就会越多,投机者倾向于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货币的投机需求越大。所以投机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
流动性陷阱:
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会变得无限大,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仍被人们储存起来。当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货币供给: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中央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外生变量
是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由于这种变量通常可为政策控制,被用来作为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 因而被称为政策变量。
内生变量
又叫非政策性变量, 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这种变量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如市场经济种的价格, 利率, 汇率等变量。
原始存款:
原始存款是客户用现金、其他行的支票或汇票等存入而形成的存款,可增加其准备金,是银行贷款或投资的基础。
派生存款:
又称衍生存款, 是指商业银行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发放贷款, 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 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超额存款准备金:
是商业银行体系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基础货币:
又称强力货币,货币基数,指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的通货构成。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基础货币方程式:基础货币=政府债权资产净额+对外金融资产净额+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其他资产净额 货币乘数:
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的基础上,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信用扩张倍数,用于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
货币均衡:
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1)货币均衡不是简单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均衡,而是货币供给和经济对货币的需要的均衡。(2)货币均衡不仅是货币供求总量的均衡,而且也是货币供求结构的均衡。 (3) 货币均衡是以利率为契机的。
有效需求
是指预期可给雇主(企业)带来最大利润量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它包括消费需求(消费支出) 和投资需求(投资支出) ,并决定社会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大小。亦即与社会总供给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
通货膨胀: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的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是指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超过了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现实生活中,供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体现在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上,所以又称这种通货膨胀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产品成本的提高而推动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一般归结于两个原因:1. 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由于工会力量对提高工资的要求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2.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获取过高的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
是将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因素综合起来分析,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作用的结果。
结构型通货膨胀:
是指即使整个经济中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和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看齐的过程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通货紧缩:
货币流通量下降,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的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货币政策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而现代通常意义的货币政策所涵盖的范围则限定在中央银行行为方面,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实际上就是中央银行设置的可供观测和调整的指标,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间牲或传导性金融变量,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可据以衡量对最终目标所产生的初步影响。 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措施。
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国库券),以调控信贷量和货币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当资金短缺,中央银行认为有必要放松银根,就在金融市场上购入有价证券,相应地投放基础货币,使银行准备金增加,引起信用规模扩大,由此多倍增加货币供应量;反之,当货币供给过大时,中央银行就卖出证券,减少货币供应量。
信用分配:
指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为避免信用过度扩张,对商业银行的资金用途进行合理的分配和限制,其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分配信贷资金,使有限的信贷资金用到最急需的地方去。
窗口指导:
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
货币政策的时滞:
经济形势的变化到货币政策的修正,从货币政策的制定到执行,从执行到收效等各个环节传导所
需的时间间隔或时间落后过程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 内部时滞:
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认识到应当调整政策到着手制定政策再到实施政策所需要的时间。内部时滞又可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
外部时滞:
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映过程。外部时滞又可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个阶段。
金融抑制:
是指一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处于互相掣肘、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
金融深化:
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实行一系列金融自由化的措施和政策。主要包括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使利率和汇率为反映资金供求和外汇供求对比变化的信号,从而有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创新:
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工具的创新,主要是指票据发行便利、货币和利率互换、外汇期权和利率期权、远期利率协议等。广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考虑而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
汇率:
是指两个国家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或交换比率,也可以表述为:一国的货币单位用另一国的货币单位所表示的价格或汇价。
直接标价法:
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间接标价法:
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铸币平价:
金本位条件下两种货币的含金量的之比。金本位下,铸币平价是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实际汇率则因供求关系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的幅度受制于黄金输送点。
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种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这两国货币各自在本国的购买力之比即购买力平价决定的。
固定汇率制
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及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考物之间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参考物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某一种外国货币或一组货币。现实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相对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
是指政府对汇率不加固定,也不规定上下波动的界限,现实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自行变动,政府不加以限制的汇率制度。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储备
一国或地区官方拥有可以随时使用的国际储备性资产,以应付国际收支失衡、维持汇率稳定、提高国际资信。
金融学考研名词解释 17页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06
相关话题/金融学
云南大学2018考研金融硕士-431金融学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 2.金融衍生工具 3.丁伯根原则 4.国际储备 5.外债 6.有效资本市场 7.托宾Q 8.特别提款权 二、简答题 1.一般性货币政策原则及其传导机制 2.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3.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4.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及其演变 三、论述题 1.对金融创新的认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8考研云南大学金融硕士-431金融学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1.格雷欣法则2.金融衍生工具3.丁伯根原则4.国际储备5.外债6.有效资本市场7.托宾Q8.特别提款权二、简答题1.一般性货币政策原则及其传导机制2.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3.利率期限结构理论4.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及其演变四、论述题1.对金融创新的认识2.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8考研中南财经大学431金融学综合真题
中南财经大学431金融学综合真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8金融学考研热点:book思议 网联居然这样考
网联平台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收编工作正在快速展开。据财新网消息,8月15日,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将开始向网联按计划切量,并已在8月4日开始压力测试。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的通知,标志着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模式即将走向终结。央行当日发出的《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8金融学考研:备考牢记这三点应战考研大纲变化
即将进入九月,离2018考研大纲发布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虽然专业课的大纲基础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不少备考金融学的考生在这个阶段对备考还是有许多的困惑,接下来为大家梳理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安排这段时间内金融学考研的复习才能实现备考的突破。一、吃透真题和课后习题复习的时候切记,报考任何院校,历年真题和指定经济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8金融学考研考点“亚投行”
新闻里常说的亚投行也是金融学考研的一大考点,听起来似乎高大上,但同学们一定不要畏惧,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亚投行的更多信息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指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加入亚投行的经济体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考研专业解析:金融学
一、学科概况金融学是经济学门类中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二、培养目标具备较高的金融学理论水平和比较全面的专业素养,具有良好知识结构,能够独立工作和创新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高层次的从事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实务的人才。该专业的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8金融学考研:公司理财知识点复习指南
公司理财在金融学综合当中占据40%的比例,也就是150分占据60分的比例。当然,不同的学校也是不同的标准,大部分学校是按照大纲来的,也有个别的学校按照自己学校的标准来的。公司理财的考试题型主要是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这也是大部分学校的考试题型,个别学校也添加单选题和判断题。下面,中公考研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河北金融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公告
河北金融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公告河北金融学院2018年招收全日制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预计招生总人数为98人,含推免生5人、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2人,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现将报考须知提示如下:一、网络报名1.报名时间与地址1)网上报名日期:201 ...考研招生报名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学综合初试考试大纲
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学综合初试考试大纲已公布,点击查看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2018考研金融硕士-431 金融学综合真题
2018 考研金融硕士-431 金融学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转融通业务 2、相对购买力评价 3、平行本位制 4、买断式回购 5、税盾效应 二、计算题 1、A 公司发行在外的零息债券剩余期限为一年,面值为 100 元,当前价格为 96.15 元,若 A 公司为全权溢公司,它的贝塔值为 1.2,公司的目标负债-权益比为 ...金融硕士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湖南大学2018年金融学综合考研大纲
431《金融学综合》自命题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2018年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专业课程考试的考试科目为《金融学综合》,包括《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管理学》及《金融市场与投资》四部分内容。《金融学综合》是2018年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金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金融学综合考研初试大纲
《金融学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一、考试性质《金融学综合》是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金融学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山东大学2018年金融学综合考研大纲
431-金融学综合一、考试性质《金融学综合》是2011年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金融学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分析与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2018年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
《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2017修订)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一、考试目的《金融学综合》是本年度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我院根据考生参加《金融学综合》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成绩的总分来选拔参加复试的考生。《金融学综合》考试力求反映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测评考生的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