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06
游戏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物:席勒、康德、斯宾塞、谷鲁斯。游戏说试图从心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揭示艺术发生的奥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它将精神上的“自由”看作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于人们艺术的本质和艺术创造的基本动因,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游戏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把艺术活动仅仅归结为“本能冲动”或者“天性”,并且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冲动”或“天性”来自何处,这样就难以从根本上揭示艺术起源的真正原因。另外,“游戏说”过分强调艺术与劳动的对立,艺术与功利的对立,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表现说
认为艺术起源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代表人物:雪莱、列夫托尔斯泰、维隆、乔治科林伍德、苏珊朗格。合理之处:表现说无疑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情感在推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动力作用,它从本质的角度体现出艺术一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因此,今天仍然有许多学者坚持从情感表现的意义上来分析和认识艺术。不足指出:首先,仅仅局限于“表现说”,很难将再现性艺术、创造性艺术的起源解释得十分清楚。其次,人类表现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艺术之外的许多语言动作和表情都可以表现情感,仅仅强调感情的冲动和宣泄还不能完全说明艺术产生的真谛。
巫术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雷纳克、萨罗蒙赖纳许、吉德逊。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又能够使这种摹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宣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真实,从而导引出一种愉快的感觉,最终又使之转化为审美愉快,这是,这种愿与武术活动的形象与情绪就脱离了实用的、功利性的目的,获得了独立的意义,不再是巫术,而是艺术了。但是,如果将巫术作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不妥的,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原始艺术都与巫术有关。
劳动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正确性:首先,
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其次,史前艺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动的印记。但是,过分注意劳动与艺术发生的直接关系,也不免有些简单化。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却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劳动以外的其他社会生活的内容,也与艺术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艺术的生产是以人的手由于劳动而达到的高度完善为前提的,但艺术起源主要的是指社会学意义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推动力,也就是说指原始人最初的创作动机究竟是什么,从这一意义上来探讨劳动与艺术的关系,还很难判定它在艺术起源方面的作用究竟如何。
艺术家
艺术家是人类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丰富情感的人,并且主要运用独特的思维和技能去表现人类丰富的感情。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艺术家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艺术构思
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指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生成的思维过程
艺术意象
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蕴追求的体现,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风格
艺术创作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的特点,是由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作品的客观特性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
艺术流派
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一般来讲,某个艺术流派的形成和被人们认可,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 平等 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新乐府:以新乐府得名,关心民苦,揭露时弊,有现实主义倾向。
古文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口号,以文体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韩愈,柳宗元
物感说:我国古代提出的一种心与物关系的学说。
心物交融说:刘勰,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表象:保留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全景小说:多层次,多线索,多主题,跨时空,竭力描写社会生活全景,百科全书。
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 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对已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与对共同生命着,为入;体验又要反刍,进行自审,为出;
两者辨证统一。
文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律和语义规则组成整体语句,未经读者阅读只是语言产品(如书)。
文学文本: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
桐城派:方苞开创,刘大木魁,姚鼐发展,学《左传》、《史记》先秦西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讲究义法,水求语言雅洁,以阳刚阴柔分文章风格。
文之精粗:粗是形色声名,可见可听的外界景象;精是指道。
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语言:声音与意义结合的符号表意系统,是人类交际最重的工具。
文学语言: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
语言结构:语言集团的总模式,代代相传的语言系统,包括语法、名法、词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代码。
言语:在特定语境下人的说话活动,是说话人可能说或理解的全部内容,传达个人说话的一种信息。
语言革命:胡适提出,1. 言之有物,2. 不模仿古人,3. 讲求文法,4. 不无病呻吟,5. 不滥调套语,6. 不用典,7. 不讲对仗,8. 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文本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是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语音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包括节奏和音律。 文法层面:文学语言组织基本层面之一,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调、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包括词法、句法和篇法
辞格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
文学形象: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可感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
高级形象形态:充分体现审美理想的、达到最高审美境界的艺术形象。
审美理想: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
艺术形态美:构成艺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形式美。
类型说:主张表现人物最突出的特点,重视共性,忽视个性。
个性典型说:从重视典型共性到重视典型个性。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中介—特殊说:包含个别因素又不是个别,包含普遍因素又不是普遍;以个别而言是本质,以本质而言是现象。
文学典型:作品中呈现的、显示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扁平人物:具有类型性和漫画性,表现一种单一的特性或意念。
圆形人物:具有人性的深度,具有多重性格侧面,随作品发展而变化。
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点明典型形象的现实基础,陌生指出典型形象的独创性。
自然主义:着描写现实生活的非本质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追求外在真实,反对典型化。不能反映生活本质。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 平等 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典型环境: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现实关系的真实性;时代脉博和动向。
诗有三境:物境(诗由物生)、情境(诗由情生)、意境(揭示思想与事理)。
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象:心理意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
内心意象是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
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
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
文学象征意象: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寓言式象征意象:通过故事情节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
符号式象征意象:通过无情节的整个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观念与哲理。 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
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顺序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排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顺序的整体。
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叙述逻辑: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符号矩阵:由四个符号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
作者:创作作品的人。
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
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三分法:把文学作品为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抒情作品: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情感:人对与之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人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
审美情感: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托尔斯泰传达论:借助“外在符号”“传达”“感情”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抒发情感;观,反映社会生活;群,沟通人与人;怨,批评时政。
抒情原则: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古曲主义:拥护王权;理性绝对化,否定感情的意义;运用民族规范语,恪守“三一律”;明显的保守性。
灵感:文思敏捷、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很顺利的创作心境。
抒情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 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抒情小品文: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
抒情的语法策略: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抒情的修辞策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文学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升华。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日常个性: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它是创作个性形成的基础。功利性。
文体:文学风格的载体,是一些持久性的体制、样式、类型,都是广义的语言秩序。作品的体裁、体制;文学的语体;
文学的风格。
文学语体:与一定的体裁相匹配而显示其特征的文学语言,表现为特定的语言体式。抒情语体;叙事语体;对话语体。
规范语体:具有规范性的语体。
抒情语体:一种表现对情感的体验、特别钟爱声音功能、擅长偏离语言常规且频繁运用修辞手法的语言体式。
叙述语体:用于叙述事件,在叙事性文体中广泛使用的语言体式。
对话语体:富于动作性,要求性格化和口语化的语体,多在戏剧文学创作中使用。动作性、性格化、口语化。
自由语体: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为创作个性的自由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是作家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
文采: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语言的特殊组合,是文学风格的外衣。
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
气势: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
氛围:弥漫于作品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环境结合构成意境和情境。
韵味: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
时代风格: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是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渗透于作品中所形成的特定民族文学的总体特征。 地域风格:是某一地域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地方特点。
流派风格:一些思想观念、审美理想、创作主张和语言格调等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共同特点。群体文化的表现。
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 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
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 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
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
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艺术知觉: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
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
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给人压迫感、紧张感。
宗教情感: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科学想象: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
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艺术想象的一种。
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艺术理解: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创作动机: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艺术构思: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激起的创作冲动驱使下,对创作对象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
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艺术概括: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的过程。艺术综合、艺术简化。
艺术综合: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对各种材料进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艺术简化:创作中对所写的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勾勒特征,对无关细节完全省略。 艺术变形: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 艺术传达:从艺术构思到语言的显现这一由内向外的活动和过程。
审美理想:在创作过程中自觉遵守的各种创作标准与价值追求。追求艺术真实性、社会价值、形式完美。
艺术真实性:在文学作品中客观地反映生活实际,充分表情达意,从而给人合情、合理、合意之感的审美追求。包括
历史真实、情感真实、细节真实。
文学创作主体:已经处于创作过程中的作家个体。离开创作过程则不是。
文学消费:为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
文学生产: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创作与出版家赋予其物质形态的复制出版。
文学传播: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
文学接受:指审美范围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
接受心境: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与进入阅读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基本心理状态。
期待视野:是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前理解”的心理状态。
预备情绪:接受者从现实关注向文学接受跃进的中间环节,受作品基本特质激发而产生的特殊情绪。“前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结构: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同化:作品信息与心中的审美结构相致,并得到强化与巩固。
顺应:作品信息与心中的审美结构严重不一致,而通过自我转换来适应作品。
召唤结构:作品中留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点需要接受者将其具体化的文学作品本身。 合理误读:在一定的限度内,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理解与主观评价。
相关话题/文学
英语翻译硕士百科知识-先秦-清代中国文学常识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作者 地位 重点 左传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6南京大学英美语言文学初试+复试(二外德语)经验
南京大学英美语言文学初试+复试(二外德语)经验今天终于看到拟录取名单了,激动之余也有点小伤感哈。在武汉一所普通一本念英语专业。喜爱文学,也喜欢英语。一开始是准备报考另一所学校的,资料书都买好了,纠结来纠结去,想着本科的英美文学教材是南大的两本指定参考书就决定,要不就考南大吧,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 ...考研复试经验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6南京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复试第一经验
南京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复试第一经验写这篇经验贴的初衷是因为我在整个备考阶段几乎很少看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经验贴,复试准备期间毫无头绪,不知道老师会问一些什么问题。所以决定把我备考这一年多来的经验教训分享给大家,权当参考。该贴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政治篇2.英语篇3.文学篇4.语言学篇5. ...考研复试经验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6南京大学英美文学二战考研复试经验总结
南京大学英美文学二战考研复试经验总结分享本人女,二战,本科湖北一所二本学校,2016初试成绩:政治67,德语77,基英109,英美文学110专业第十二;2017初试成绩:67,79,106,114,专业第四,进复试第三。复试成绩233分,总分453排第二。这两年南大文学复试线真的是rollercoaster,所以结果都是非常戏剧性的。现在已经忘了 ...考研复试经验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62017年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初复试真题
2017年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初复试真题 初试: 专业一、影视基础 1.名词解释(必做/5分) 三家诗 变文 王粲登楼 南社 夏衍 叙事剧 新兴电影运动 理性蒙太奇 2.简答题(八选四/10分) 曹植诗的历史意义 苏轼词的词史价值 对鲁迅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认识 《牡丹亭》等明清文人传奇特征 《伊万的童年》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6厦门大学2000-2017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分析
10茹志娟清新、俊逸小说风格的形成原因 11.《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 15. 百花文学 16. 农村题材小说 文革 01.《第二次握手》07.样板戏新时期:新 写实小说、 先锋文学、 寻根小说、 王安忆。00. 寻根文学、重放的花朵01. 阅读下列几首诗,以此为例,分析ldqu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6山东大学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2018年考研试题
山东大学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2018年考研试题 简答题 一,何为乐府? 二,论述杜甫诗的沉郁顿挫。 三,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 四,前七子的代表人物和主张。 五,梦在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作用。 六,沙子龙人物形象。 七,第三代新诗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论述题 一,《世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山东大学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2018年考研试题
简答题一,何为乐府?二,论述杜甫诗的沉郁顿挫。三,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四,前七子的代表人物和主张。五,梦在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作用。六,沙子龙人物形象。七,第三代新诗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论述题一,《世说新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二,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历程。三,梁启超的文学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6年山西大学研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题(网友版)
山西大学2016中古史考研真题B卷名词解释共和行政北方六镇武宗灭佛新学伪经考国粹派农业学大寨(还有俩个想不起来了,欢迎大家补充)简答1,简述古文运动内容及影响2,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内涵句读题1,关于安史之乱的内容及影响2,评价李鸿章1马关条约签订时中日谈判态度2结合材料评价李鸿章3把马关条约签订责任 ...历史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2考研文学史:点睛名词解释 跨越第一门槛
中国文化史在历届考研专业课题目中,设计内容较细,虽然题型不多,但考点较丰富。在考研复习的冲刺阶段,如何真正做到点题成金,实现效率最大化?名师精心为同学们汇编出名词解释15大高频题目,助力同学们在答题的第一道门槛上信心十足!1、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的一种,指在体制上模仿楚辞体并且以赋名篇的作品。楚辞的创 ...历史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初试400+经验分享
我本科专业是广告学,之前没有任何文学的底子。认真开始复习的日子其实是从八月中旬开始。个人觉得不用准备得太早,怕后期没劲。其实可以在最近几个月多搜集一些资料,看看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样在读教材的时候也更能带入自己的理解,考试时候答题也会比较有底,像今年723的最后一道论述题就是比较鲁迅和张爱玲。好, ...考研初试经验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湖南大学2018年文学理论和写作考研大纲
湖南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科目代码及初试科目名称:715文学理论和写作考试大纲一、文学活动:1.文学活动的构成及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2.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二、文学创造:1.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2.文学创造过程;3.文学创造原则。三、文学作品:1.文学作品的类型和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水文学原理考研初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水文学原理》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30科目名称:水文学原理第一部分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水文学是一门论述地球系统中水的来源、运动、循环、水的时空分布、水与生态及环境的相互作用,水的社会属性,为洪涝、干旱、灾害的防治,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系统和环境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2018年考研初试大纲
015人文学院自命题考试大纲科目名称民族学通论科目代码617一、考试范围及要点1.民族学基础知识(人类、民族、文化、语言、经济、社会等)2.民族学主要流派(主要学派、代表人物、经典著作、核心思想等)3.实际能力考核(运用民族学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对当今中外民族问题进行研究,如民族文化的保护、民族地区生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山东大学2018年韩国文学与文化考研大纲
873-韩国文学与文化一、考试目的:主要考察考生对韩国文学发生、发展过程及各阶段主要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体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主要内容、主题、创作技巧、艺术风格的掌握情况及分析能力。二、考试要求:1. 要求考生有准确、熟练的朝鲜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 掌握韩国文学主题、内容、体裁、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