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故事,旁征博引,引用了丰富的比喻。
2.体验与追忆
“七月派”小说:胡风(理论代表),《七月》,国统区,路翎,丘东平。
主张: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生活血肉感,对人心灵的直视。
特点:1.小说审美内容和艺术风貌异常复杂。竭力挖掘生活本身复杂性。(路翎《燃烧的荒地》)表现人物性格复杂性。(财主底儿女们)
2.深刻而丰富的心理刻画,心理斗争和心理状态的极端变化。(财主底儿女们)
3.重体验的现实主义色调,融入作家热情和战斗精神。
4.沉郁,浓重,激越,悲凉的创作风格,悲剧气氛。
其作家笔下都有倔强的灵魂,坚韧的品性《饥饿的郭素娥》,但都趋于毁灭。
语言拖沓,重浊,不透明,粗犷,压抑。
路翎:创作代表。《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财主底儿女们》
师陀:把悲凉中国乡镇的衰败和人生命运的难以把握相结合。
《无望村的馆主》勤俭的,暴力的,靡费败亡
《果园城记》朴素,纯情,柔和,凄凉。活在昨天的宗法制小城。
《结婚》最好的讽刺长篇。
3.通俗与先锋
张爱玲:
处女作《沉香屑 第一炉香》
新旧杂糅,雅俗共赏,中西结合。表现泸港两地男女两性和两性心理,男女之情——贯穿小说的主线。
成名作:《倾城之恋》范柳原,白流苏。
新感觉派写的是对“性”的沉溺,张爱玲是女性的悲剧,写出了女性在新的生活环境中的生活情境,与旧小说不同。.
意象的特点:1.把自然景观化解为都市生活中的琐细物象。
2.意象的繁复(相互映衬又相互独立,产生新的意韵)
3.把人物心态植入客观物象,突出主观感觉,营造心理意象。
4.意象连缀。“月亮”
月亮:凄凉,阴森,寂寥。产生于最悲惨绝望的时刻。自己的生命感受,情绪记忆。
小说形式体现新旧,雅俗特点:
1.叙事模式:借鉴传统又自如运用西方蒙太奇手法。有古典章回感又融入现代人的情绪特征。(七巧变老)
2.语言上的新旧杂糅:工笔的细腻,写意的蕴藉,传统小说的清雅别致,现代人的创造。
3.风格:苍凉之感。自身经历,中外文学素养。
徐訏:
基调:浪漫虚构,大众传奇,爱与人性善恶的多重性。
《鬼恋》变态的出世心理和充满神秘色彩的恋情。
1943年写《风萧萧》,徐訏年。
无名氏(卜乃夫):浪漫爱情小说的畅销作家。
《野兽,野兽,野兽》《海艳》《金色的蛇夜》
后期浪漫派小说的特点:1.凭想象编织故事,多有夸张,理想化。
2.异国情调,神秘色彩
3.人生哲理的寻绎,对象征诗情的刻意追求。
4.现实与民间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新诗
第一个十年
1.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散文化,平民化。打破诗的格律,白话写诗。
2.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具有明白而平凡的特点,缺乏飞腾的艺术想象力。
3.“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表明新诗在经历萌生后蹒跚着前进。
小诗体:冰心《繁星》《春水》
宗白华《流云小诗》
即兴式短诗,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性,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
冯至
《昨日之歌》诗集,鲁迅说:“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其抒情诗最大特色:出处表现出艺术的节制。幽婉的风格。
叙事诗。《蚕马》《吹箫人的故事》
4.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
新月派:提出:“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诗的形式格律化。闻一多:三美:音乐,绘画,建筑美。
闻一多(理论的基石)
徐志摩:(艺术的范本)贡献:1.诗歌音乐性的建立。
2.诗歌体式的变化多样,追求形式完美
3.创造深邃优美的意境。《再别康桥》
5.“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
象征派:
李金发(诗怪)《弃妇》,颓丧,感伤,忧郁的情绪,弃妇难以名状的“隐忧”。
题材:1.生命的哀歌。2.自然和爱情。3.怀念故乡家乡,追溯童年。
6.蒋光慈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诗歌
5+6显示了诗的“大众化”与“贵族化”不同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