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自考和考研课本课后答案)(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14
“两个飞跃”是邓小平晚年关于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作出的重要思考。根据邓小平的阐述,“两个飞跃”思想可以分为“第一个飞跃”和“第二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早已实现,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解放了生产力,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第二个飞跃”是“很长的过程”,目前中国农业正朝着高水平的集体化方向发展,发展势头不可阻挡。“两个飞跃”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指出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就需要变革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废除人民公社,就是使生产力从“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从而为发展高水平的集体经济打下深厚的基础。
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明确指出了发展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从所有制的根本问题上确定了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原则一是“公有制占主体”,二是“共同富裕”。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所有制具有社会主义的属性。此外,邓小平还实事求是地指出了集体经济有多种组织形式。这个论断完全符合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他曾指出:“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具有方向性、科学性、条件性、实践性,是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农业改革和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科学论断和规律性认识。
﹡10、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观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
1.他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判断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4.强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级。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1、1996年10月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鉴于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中央已有全面部署,这次会议主要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决议》分七个部分:
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三、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四、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五、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六、切实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
七、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12、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2.11)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殷实。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方面。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这里,对于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没有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所以只能作为一个基本标准。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这个命题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小康的一系列论述,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借用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所熟悉的“小康”概念,又赋予崭新的含义,使其成为一个与现代化紧密联系、内容丰富、衡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科学概念。这既便于人民群众形象生动地接受和理解,又有利于发挥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团结人民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奋斗。 在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13、十七大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2007年10月15日,召开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14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
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1 :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2 :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3: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4: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5:此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只有抓住了这个根本,才能树立和谐的理念、培育和谐的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和谐的心态,才能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共同的理想信念。
贯彻落实: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就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作为一个产生于150多年前的理论,今天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1: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是科学真理,它把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综观当今世界,各种理论思潮、流派纷呈林立,但不容否认,马克思主义仍然处于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高峰,仍然是指引人类前进的一盏明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始终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勃勃生机。正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中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回顾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追求和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改革开放29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又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
3:理想是灯塔,是风帆,引领着社会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愿意为之共同奋斗。
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千百年来,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挫折,面临多少艰难险阻,中华民族都始终高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火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由贫穷走向富强,靠的也是这样的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只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传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实质,不断拓展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族人民始终凝聚在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旗帜下。
5: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它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融合在一起,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构严谨,定位明确,层次清晰,是完整的、系统的,它坚持了社会主义又有中国特色,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概括,反映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又是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如何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分为: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理论武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工作的实践中,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事有千万件,总得抓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日日照、时时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通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同时,要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在包容多样中共铸和谐,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生动局面。
相关话题/中国近现代史
南京大学2018年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8年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南京大学2018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真题(图片版)
南京大学2018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真题(图片版)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7年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中国近现代史)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7考研历史学大纲详解:中国近现代史(四)
考研历史学大纲详解:全面了解,提纲挈领一、中国近现代史题型分析及复习重点本科目共考查4种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论述题。2007-2010年第四大题题型为简答题,2011年后第四大题题型变为论述题。在题型上,2007-2016年中国近现代史部分试题大部分上都出现在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历史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沈阳建筑大学2018年中国近现代史考研初试大纲
201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中国近现代史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本大纲适用于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考试。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2018考研政治必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临近,众位考生们为了尽可能多的提高分数,都在争分夺秒的准备最后冲刺。最后几天做一下总结,查漏补缺,看一下遗漏的常考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2、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劳动者,不是资 ...政治指导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梳理: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
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哭声、眼泪、鲜血、汗水共同交织而成的历史。有屈辱的岁月,也有奋斗的征程,奋斗的征程实际上就是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史。所以,万学海文政治老师以最重要的那条线索,探索史的线索,给2018考研的同学把它串起来,以便大家学习。进入半殖民地半殖民社会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地 ...政治指导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06-08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是历史系中一个师资力量雄厚的专业学位硕士点,目前共有导师10人,其中教授5人,拥有博士学位的导师5人。本学位点导师除依托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的师资力量外,还吸收了安徽大学政治学系、管理学系和体育部的相关教授和副教授担任导师。研究方向1.中国现当代史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3.中 ...考研专业介绍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06-08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属学科门类:人文科学所属一级学科:历史学所属学院(所):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一、培养目标:通过该本专业硕士阶段的学习, 全面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知识, 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史学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技 ...考研专业介绍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06-08东北师范大学专业介绍: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一、培养目标1.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宽的知识面,良好的学风。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听说读写达到参加国际交流的程度。4.人才培养类型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学术型人才能够胜任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宣传等工作; ...考研专业介绍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06-08延安大学硕士专业介绍: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是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经济社会史、对外关系史、陕甘宁边区史、中共延安时期的历史及其基本问题。本现有硕士生导师6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人,是一支结构合理、实力较雄 ...考研专业介绍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06-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笔记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其中,中英《南京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破坏了中 ...政治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4-09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908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15816.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4种电子书、5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历年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908中国近现代史[专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4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5中国近现代史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01080.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9种电子书、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历年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5中国近现代史历年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