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原理答案整理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15

名词解析:

1.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由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提出,指的是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失业。任何把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其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

2.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根据IS-LM模型理论,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在短期,当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小于1大于0;但在长期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则为1。因此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在中长期,这些政策只会引发通货膨胀

挤出效应也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考察:从总需求的角度看,政府扩大投资需求,一定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反而使私人投资下降,这就减弱了政府支出的扩张效应。我们可以把这种挤出效应界定为需求型挤出效应。从总供给的角度看,扩张性财政政策也有挤出效应。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为应对社会总需求的不足,短期内大幅度增加政府开支。如果产出效率很低,必会引起社会物价总水平上升,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形下,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实际利率水平上升,个人投资需求减少,积极的财政效应减弱。

3.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某一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X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Y商品的消费数量。(MRSxy=-Δy/Δx)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对X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由于该商品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不断减少,增加一单位的X商品所能替代的Y商品的数量不断减少。也即消费者为了得到一个单位的X所愿意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不断减少。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致,这同时也是引起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根本原因。 

4.经济租

经济租金是指基于经济权力而产生的租。可以定义为:任何在生产者看来能产生利润的某种资源的租金或者说利润。 经济租= 要素收入-机会成本经济租在量上表现为经济权力行为主体依据经济权力获取的超过社会平均收益水平的利润

经济租的消散主要靠两条途径竞争;社会再分配按照经典的总体均衡理论,只要市场是自由竞争的,要素在各产业之间的流动不受阻碍,任何要素在任何产业中的经济租都不可能长久稳定的存在。     

5.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它包含三个要点:(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2)由于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萨伊定律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定理的具体化,是新古典经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萨依定律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6. 公共品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两大特征。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每增加一个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导致市场机制决定的公共物品供给量远远小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帕累托最优要求个人边际替代率等于个人边际转换率,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最优要求所有人的公共边际替代率总和等于边际转换率。由于公共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是失灵的,因此政府的介入成为必要。

7.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边际消费倾向(MPC指的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也就是每变动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变动额,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数值通常介于01之间。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为1,即MPC+MPS=1

边际消费倾向反应了人们的消费心理,满足递减规律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容易导致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并将其归为资本主义社会就业不足以及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延伸: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的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

平均消费倾向不一定总是介于01之间,当人们收入很低时,也必须消费,若其借款消费,其平均消费倾向将大于0.

1)在短期内,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消费函数:C=α+βY,其中α>0. 则:

MPC=dC/dY=β,  APC=C/Y=α/Y+β>MPC

2)在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1.点我进入下载 178.01 KB (需下载币0个)


相关话题/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