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研复习精华 中国近代史(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17
⑤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2)中共“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
①1927年~1933年
中国共产党在政策。实践、理论、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纠正错误探索新道路的表现。
政治上:“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实践上:发动三大起义,并在斗争中改变夺取城市的目标,挺进农村,建立了井冈山等许多革命根据地。
理论上: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应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独特道路,形成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经济上:在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土地革命运动,进行经济建设。
军事上: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武装割据达到极盛。
②认识:a.革命事业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b.要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应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态度,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4.中国共产党从极端困难中走向成熟
★(1)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出正反两方面经验。
③中国共产党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历史必然性: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②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④对日本的侵华,国民党各派别有抗日斗争的要求和表现。
⑤日本侵华,影响到英美在华利益,促成蒋介石态度的变化。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举起抗日大旗,号召“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在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与福建人民政府签订《抗日停战协定》。
②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③1936年,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十年对峙局面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长城。蒋介石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⑤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中国共产党改编工农红军。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评价: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也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毛泽东指出:“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两条抗战路线的比较
全面抗战路线(共产党)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
领导阶级 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
依靠力量 依靠全国人民并争取团结一切抗战的
力量 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日,依靠英
美等国外援
阶级利益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国民党阶级利益
抗战结果 抗日力量不断壮大,成为抗战后期对
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挫伤和打击了人民抗日积极性,丧师
失地
抗战前途 抗战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
人民大众为主体的独立、民主的联合
政府 阻碍抗战的胜利。胜利后中国前途仍
然是一党专政,继续停留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状态之中
第四节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3.中共七大
(1)背景:l945年5月,国民党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召开六大。为使抗战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为争取光明中国之前途,中国共产党在l945年4月~6月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由于国民党继续法西斯独裁统治,坚持反人民立场,在日本被打败后,中国仍可能发生内战。这是黑暗的前途。我们要努力实现光明的前途。报告还指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人民当前的基本要求。只有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才能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达到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目的。
②大会提出了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③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意义。党的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4.抗战胜利的意义
(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既是中国人民反帝民主革命;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进步的、正义的事业,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沦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
(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力量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对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4.抗日战争胜利的宝贵经验
(1)落后就要挨打。惟有国富民强才能使侵略者不敢轻举妄动,才能减少在战争中的损失,并为最终战胜侵略者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2)全民族抗战必胜,分裂不得人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的法宝。而中国共产党在促成、维护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着主导作用,成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真正核心。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在任何时候都是国家和民族兴衰的根本保证,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更是如此。抗战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3)持久战的总方针,是最终取胜的正确战略。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正确方针成为夺取彻底胜利的指南。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对夺取抗战胜利起着决定性作用。
★★抗日战争的特点(1)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根据地则始终如一。两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差距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也决定了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尖锐斗争。(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不退缩,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是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意义
(1)必要性: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逐步扩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抗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是最紧迫的任务。
(2)方针制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3)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4)正式建立: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5)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6)经验教训:①合作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号召、倡导、坚持不懈的产物,是全国人民大力推动的产物。②合作是在民族生存关头提出的,民族存亡压倒一切。③国共两党相互让步,是实现合作不可缺少的条件。④在合作中两党都应克服内部的消极因素。⑤在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的条件下,可以承认两种制度长期并存。
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关的几个问题
★★(1)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①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是全民族广泛而长期的合作。②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这一特点,加重了统一战线的不稳定性,给统一战线的巩固增加了困难。③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和军队,中国共产党只掌握局部政权,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④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它们之间的斗争贯穿于抗日战争始终。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它不仅有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凡属中国的抗日的阶级、阶层都包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而革命统一战线是上述前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③合作方式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国共两党是党内合作。④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权和军队基本上都由国民党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各自有军队和政权。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革命统一战线中充满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⑥结果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尽管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了抗战的全面胜利。⑦两个统一战线的任务不完全相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⑧从所处的国际环境看:革命统一战线得到了苏联的很大帮助,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同,而世界各帝国主义国家及其他反动势力则全部持敌视、反对的态度。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于处在二战新的国际环境中,不仅得到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帮助,而且由于英美帝国主义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所以英美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中国抗日,赞同国共合作。这对我党建立和坚持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有利的
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对华政策分析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这两个新生政权采取的手段有哪些相似之处,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两个新生政权采取的外交政策和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手段:政治上不承认,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包围。
★认识:帝国主义对新生政权的扼杀手段,说明了他们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害怕中国独立富强。因此,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主要敌人,要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必须坚持反对帝国主义。
★外交政策和结果: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告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保护外国侵略者在华既得利益。结果,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②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没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邻国苏联和新生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原因:两种不同的外交政策,主要是由各自的阶级本质决定的。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致使他们不愿同帝国主义决裂,甚至对帝国主义存在严重幻想,而无产阶级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坚决捍卫民族主权和国家独立。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分析
★★(1)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①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业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与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矛盾突出,这就不可避免地把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到日程中来。②国际上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但二战后各国急需恢复元气,发展经济,短期内难以爆发大战。中国必须争取有利时机,加快工业化建设,增加综合国力。③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历史的必然。
★★(2)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①实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政治斗争,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③我国已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国营经济,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重要依靠力量。③已经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许多经验,这实际上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④已经积累了土改完成后的农村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许多经验,这实际上也成为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也为个体手工业的改造提供了借鉴。⑤从国际环境看,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只有苏联援助中国。苏联的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我国具有巨大的榜样作用。
正是在上述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实质及成因:
特点:①实现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②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实现“一化三改造”,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实质:改造生产关系,解决私有制问题,即把资本家所有制、个体所有制改造成为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使公有制占统治地位,成为我国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
成因:①实现社会主义是党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的必然。②吸取了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③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经济基础薄弱。
(4)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存的路线,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对整个民主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是总路线的主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前提条件。只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相关话题/中国近代史
2017年南京大学932中国近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十三行 2.万国公法 3.丁戊奇荒 4.中体西用 5.大生纱厂 6.国民党一大 7.两广事变 8.国民参政会 二、简述题: 1.乡建运动 2.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情况 三、分析论述题: 明末清初和晚清时期天主教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有什么连续性?有什么不同之处?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42017历史学考研:中国近代史全面整理
中国近代史是历史学考研复习的重要部分,小编整理了中国近代史的复习内容,希望对2017年考生有所帮助。一、中国近现代史考查目标本科目共考查4种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20072010年第四大题题型为简答题,2011年后第四大题题型变为论述题。在题型上,200 ...历史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823中国近代史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15454.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7种电子书、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9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2015年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代码:03708】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0312.html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辛亥革命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第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5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2015年版)配套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课程代码:03708]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03521.html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 说明:本书精选了从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的20套真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部分均根据最新考试大纲和最新教材编写了详细的答案和解析。 2015年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52017历史学考研:中国近代史全面整理
中国近代史是历史学考研复习的重要部分,小编整理了中国近代史的复习内容,希望对2017年考生有所帮助。一、中国近现代史考查目标本科目共考查4种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20072010年第四大题题 型为简答题,2011年后第四大题题型变为论述题。在题型上,2007-2013年中国近现代史部分试题 ...历史学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1-01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介绍如下:专业代码:030506二级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研究方向:(一)内蒙古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近现代中外关系研究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1.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 ...考研专业介绍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12-30中国近代史年表——考研政治整理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侵华),旧民主主义革命拉开序幕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是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抗击帝国主义入侵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赔款英国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开放五个沿海口岸通商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工人阶级产生,产生于 ...政治指导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2-14中国政法大学专业介绍: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专业代码(060107)一、培养目标培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复合型历史学专业人才1、培养对本专业的热爱,具有较高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与敬业精神。2、具有扎实系统的中国近代史专业功底与相应的专 ...考研专业介绍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李侃《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侃等著:《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论述题】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按着政治、经济、吏治、人口、军队、农民起义不断的思路)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业和家庭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62013南京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复习经验
时间安排如果你现在已经开始准备,那很好,时间很充足;如果你还在犹犹豫豫中,那没关系,还来的及。我这样说是因为去年的现在我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南京大学 2014-08-072012考研政治经典总结:中国近代史纲要-徐之明逻辑图
2012考研政治经典总结:中国近代史纲要-徐之明逻辑图 2012考研政治经典总结:中国近代史纲要-徐之明逻辑图.rar ...政治资料 本站小编 2011-12-032012考研政治:徐之明——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点框架经典总结
2012考研政治:徐之明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点框架经典总结 2012考研政治:徐之明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点 ...政治资料 本站小编 2011-12-03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串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的理 ...政治指导 跨考教育 2011-12-02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多多分享
多多分享,一起努力~~~~~~~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 ...政治论坛 免费考研论坛 201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