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
绪论
中国历史的分期和中国文学的分期
历史分期:
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远古、中古、近古
近代:1840-1919
现代:1919-1949
当代:1949年至今
文学分期:
中国文学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古代文学(古典文学):先秦-清末(1840年鸦片战争)
近代文学:1840-1917年文学 古典向现代的过度,现代性积累时期
现代文学:1917-1949(40年代前称为“新文学”)朱栋霖称1917年后的都为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之后的文学创作
近现代文学:1840年后的文学
现当代文学:现代+当代
1932年周作人在清华大学讲新文学的源流,是现代文学作为学科研究的开始。
中国现代文学的概念:
中国:民族性、传统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现代:现代性/时间上不可逆性/文学精神思想的现代性/文学价值的原创性/语言上使用白话文/文体形式开放、多样(思想精神-价值-语言-形式 由内而外)
【现代性:既可以划分时期,又可以表明某一特定时期的特质。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现代性和现代化过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城市化、科技化、世俗化、市民社会、殖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等历史进程,就是现代化的种种指标。现代性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人类自身。】
文学:艺术、审美属性,具有艺术的规定性,属于人类的精神的艺术创造。
现代文学的整体梳理:
1917-1927第一个十年: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
1927-1937第二个十年: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1937-1949第三个十年: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代表作家:略
主要作品:略
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生存背景:
1. 文学开始参与重大的社会事件,文学呈现出明显的阶级、政党、政治意识。社会革命和政治运动往往以文学作为发端和具体表现。
2. 社会意识影响着文学审美意识,文学主体弱化,文学具有了社会革命附属物的倾向。
3. 社会政治事件引发文学创作和理论争论。
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19.20世纪之交社会变革对文学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是文学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激变。
(史学家认为,“变”有三个级度:一是十年期的时尚之变;二是百年期的缓慢渐变;三是不基于时间维度的激变或称为“剧烈脱节”,现代文学的“变”在三个维度上都有表现。)
现代文学产生的原因:(西方知识观念/社会变革/文学自身对文学的促进)
1. 西方知识观念对文学的促进
中国知识分子逐步接受西方的近代科学观念,并开始思考国家和民族命运,变革和维新成为时代主潮。
2. 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
晚清社会组织机构的变革,引起文化机制和文学的变化。
1)文学活动和创办报刊有了法律保障。法律规定了言论、著作、出版自由
2)现代出版业逐步兴盛,为文化和文学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3)知识分子传统地位和角色的转换(科举制度的废除,传统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路子被阻断),社会出现了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自由撰稿人队伍,出现了职业作家群。
4)文学平民化、大众化的价值取向,使传统的文学接受主体发生变化,读者群变得多样。
3. 文学自身发展的促进。
古典文学衰落,新的文学形式产生。文学自身的发展追逐现代性,导致传统文学产生新的质变。
二、文学革命的准备:文学观念的变革
晚清社会的封闭:晚清一方面保守落后闭关锁国;另一方面不得不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文学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准备的一场思想和文学观念的变革。
1. 晚清“诗界革命”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一次广泛的政治和文化运动。
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梁启超是首倡的人物,黄遵宪为其主将。“诗界革命”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但由于诗歌的旧形式仍然保留,所以改革不彻底。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进行政治改革。
黄遵宪:出生商人致富的官僚家庭。任过驻日、英使馆参赞,受西方文化、政治思想影响较深。提倡以我手写我口,把新思想新材料入诗。他最早提出了用白话文进行。学创作。 “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后来(1918年)的新诗运动。
2. 文界革命
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力求借鉴日本和西方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创造出一种“新文体”。
其特点是思想新颖,文白夹杂,平易畅达,笔锋饱含感情,目有很强的鼓动力的文体。 以把文章从古文的规则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经典,以丰富的世界维新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文界革命”催生了大量政论散文的诞生。
3. 小说界革命:小说救国论
小说在文学中一直处于边沿地位。一批晚清政治改良思想家希望让小说承担社会教育职责,希望小说对现实社会政治改良有所补益。
梁启超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的张力和力量,提出了小说新民旧国的主张。
小说届革命的影响:
a. 小说界革命推动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发展和新小说的产生。
b. 强化了文学,尤其是小说与社会、民族、政治的关系,初步确立了文学尤其是小说的社会价值模式。
c. 后来的五四文化运动基本继承了这一文学与社会政治结姻的思想,思想家、政治家常常把文学作为改良社会,配合革命的工具,张显了文学的社会现实功能。
4. 白话文运动
文言文已经无法表现现代人丰富复杂的思想、精神和内心世界,无法表现现代人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当语言无法表现它的对象时,变革就成为一种必然。
最早提出“言文合一”的是黄遵宪,他认为言文合一使西方国家文化普及,科技发达,社会进步,中国言文分离是落后的根源,是愚民的工具。认为文言误国。
胡适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主张。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一时代应有一时代之文学”。号召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
5、新的文学观念的产生
鲁迅兄弟的文学观念,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提出“文章者,国民精神之所寄也”,强调文学的长远功效,而非现实的实用性,希望文学通过对民族精神、国民灵魂的熏陶和改造来达到振兴民族的目的。即鲁迅后来的文学“立人”思想。
6. 域外小说翻译运动
一批知识分子认为西方的强大主要得益于文学尤其是小说对人民的教化,尤其强调小说对政治思想的宣传与政治运动的配合。于是,翻译西方小说成风,对中国文学造成了广泛影响。
文学革命的特点:
1. 器具革命、体制改良都是社会外部的调整,一些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知识分子希望从社会的外部手术转而为人内在精神和思想观念的更新。
2. 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多数是文化批评者,以思想启蒙和道德革新为出发点讨论文学革命,所以容易导致让文学承担启蒙任务的功利目的和对传统文化一棍子打死的极端立场。
三、文学革命前20年中国文学概况(文学的过渡性特征)
成就最高,对后来文学革命造成了直接影响的是政论散文、小说翻译和创作。
1. 政论散文:以梁启超成就最高,梁启超把自己的新文体作为使民众觉醒的武器,以此传播西方的政治思想,是富含感情,注洋恣肆的魔力文字。如《少年电国说》、《新民说》等。
2. 革命派散文:以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家)成就最高。革命派散文具有革命性、斗争性、鼓动性与通俗性的统一。
3. 政治、问题小说:宣传政治观念,关注社会问题。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等。
4. 造责小说:讽刺带谩骂。出现了四大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人的《二十年
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5. 鸳鸯蝴蝶派小说:市井通俗言情、奇侠、黑幕小说,倡导文学是消遣的游戏的金钱的文学观念,主要以《礼拜六》杂志为代表。有影响的有:徐枕亚的《玉梨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广陵潮》等。
6. 翻译小说:林纤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迦因小传》等,周作人兄弟的《域外小说集》等。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兴起:
“文学革命”正式提出是1917年2月。
1. 开始于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需要。
新文化运动-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
阶级:资产阶级
目的:追求现代化,打破“三纲五常”等封建制度对人的压迫
精神:主观精神、人文精神、启蒙精神、科学精神。
旗帜:民主与科学
刊物:《新青年》-1919年在上海创刊,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创刊号登陈独秀《敬告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端。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开端。
主要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傅斯年(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学识深厚等有志青年)
主要作品:
陈独秀-《敬告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振聋发聩的宣言书,向青年提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非虚伪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平民的文学,写实的文学,社会的文学。仅仅触及文学形式而不关心人精神的变化是他的局限。
陈独秀主要以一个社会革命者的身份来谈论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文学的进化论、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胡适主要从语言、形式等外部因素来谈论文学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人道主义观念,从文学和人的精神出发谈论文学。
2. 受外国文学的影响。
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入侵,西方著作的翻译,落后与先进的碰撞中产生了文学的变革。 胡适-西方印象派诗歌-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陈独秀-西方进化论
周作人-欧洲文艺复兴-人道主义观念
李大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革命文学
西方文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早起新文学作家。
3. 文学革命的发起的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旧民主革命交替,封建王朝解体,青年感受到时代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探索中国的新出路。这是身处时代交替的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
文学革命的过程:
1. 前期1917-1918
1917年1月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文章八事“需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需讲求文法,不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1917年2月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提出三大主义:平民的文学,写实的文学,社会的文学
2,后期1918-1921
沈雁冰:《现在文学家之责任是什么》《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现代文学应该是人生的文学,写普通男女的悲欢离合,后来形成人生派文学。
周作人《人的文学》《思想革命》《平民文学》
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深宏的思想、坚定的主义(马克思主义)
瞿秋白《俄罗斯短篇小说序言》文学必须是社会的反应,作家必须是社会的喉舌;文学要与社会革命相结合。
李大钊和瞿秋白把文学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在当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对后来的革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学革命的内容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使得被禁锢了上千年的语言和文体的到了解放。
2. 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文以载道,传统道德观念),提倡新文学观念(文学是社会的文学、人的文学,文学是人学)
3. 吸收外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苏俄文学,传播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
4. 提倡写实主义。
文学革命的成果
1. 文言统一,白话文取得了胜利。
2. 外国文学思潮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了现代文学创作,新文学社团大量兴起。
3. 提出了新文学创作的新观念。
4. 出现了一批文学成果
鲁迅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冰心L 《斯人独憔悴》许地山《命命鸟》 郁达夫《沉沦》 胡适《尝试集》 郭沫若《女神》 汪静之《惠的风》
文学革命的特征
1. 理论先于实践,创作落后
2. 功利性强,忽视了审美
3. 反封建,重启蒙,文学本身的追求不高
4. 注重语言、形式等变革,本身内涵不高
5. 还没有完成,只提出了目标,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都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
文学革命的意义
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新旧的转折点,它宣告了旧文学的终结和新的民族文学的兴起。
1. 体现了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特征。
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彻底地批判和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和文化体系。
2. 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
发生发展于五四运动前后,紧密配合政治革命,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重要力量。
3. 促进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文学和文化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文学获得了解放。由原本建立在文以载道基础上的传统文化、思想的产物转变为建立在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科学民主观念上。
4. 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中国现代文学广泛受到了西方文学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得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构成了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二、社团流派与文艺争论
文学社团流派:
1. 文学研究会(很重要老师上课提问过):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200余人。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
创作方法:模仿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强调描写真实的社会生活,注重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促进了20世纪问题小说的繁荣。是文学史上的人生派。
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
对立面:
1. 与创造社争论,形成了现代文学中两种文学观念的互补。
2. 批评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观,对打破其对文学的垄断起了重要作用,扩大了新文学的读者群和影响。
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2. 创造社(很重要考过两次):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
发起人:前期 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 后期:冯乃超杨汉生等。
刊物:前期 《创造(季、月、旬、日)刊》 1925年后《洪水》、《文化批评》、《流沙》、《星星文艺》等
主张: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忠实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强调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文学美感,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革命”,侧重自我表现,浓重的抒情色彩。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1926年后,一些成员投身革命活动,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创造社的文学观念前后期呈现出明显的矛盾。就是在同一时期,也存在含混和矛盾性。创造社的文学观念和人际关系都不是十分和谐一致。
在革命文学的倡导过程中,由于受外国左倾思潮的影响,曾错误的批判过鲁迅、茅盾作家。在理论上、组织上表现出较多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倾向。
前期创造社文学创作作品丰富,成就较高。
3. 新月社: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成员较复杂,文人、银行家、政客、交际花都有。
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
主张: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4. 语丝社:
成立: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年11 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
《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 语丝文体" ,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 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 ,特色是" 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 。
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5. 莽原社
1925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成员主要有高长虹、向培良,韦素园等,以创办《莽原》周刊和半月刊而得名。《莽原》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
6. 未名社
1925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成员主要有韦素园、台静农等。
这是一个着重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团体。
主张“率性而言,凭心而论,忠于观世,望彼将来”
7. 浅草-沉钟社:
1922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林如谡、陈翔鹤、冯至等。
创办《浅草》季刊,成立浅草社,其骨干成员又于1929年秋组成沉钟社,办有《沉钟》周刊、半月刊。
广泛介绍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思潮和作品,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色彩。
8. 湖畔诗社:
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
同年4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为" 湖畔诗人" 。他们写作抒情诗,但最有影响的是爱情诗,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艺术上也较成熟
(二)文学争论
1. 与复古派的论争:文白之争、新旧文学之争。
文学革命向纵深发展时,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与守旧文人、复古派之间进行的一场进步与落后、前进与倒退的思想论争。
为使新文化运动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刘半农、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引起了保守派的攻击。
保守派公开反对新文学,做文章来影射攻击陈独秀、胡适、钱玄同,怂恿北洋军阀出来镇压新文化运动。攻击新文化运动颠覆伦理纲常,说白话文粗鄙浅陋,不能用来写文章。
对守旧文人的复古活动,新文化领袖人物进行了坚决的反击。蔡元培、鲁迅、陈独秀对复古派的指责作了有力的反驳。在新文学阵营的猛烈回击下,林舒企图以军阀势力来对抗新文化运动的梦想成为了泡影,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复古派的主张彻底破产。
1919年下半年,白话文的刊物逐渐兴起,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文为“国语”,通令全民学校采用。
“林蔡之争”林纾最先代表复古派,与文学革命支持者蔡元培之间的争论。林纾对新文学的反攻只停留在人身攻击和政治要挟层面。
2. 与学衡派的论争
1922 年 9 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 “昌明国粹, 融化新知” 。
认为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 ,批驳。
3. 与甲寅派的论争
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
1925 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教育总长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4. 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论争(问题与主义之争)
新文学内部的论争。
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一九一九年六月,胡适利用军阀政府对革命知识分子速捕通缉的机会,接编《每周评论》,取消了刊物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而以特大标题刊载杜威演讲录,并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攻击和污蔑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他以李大制在《新青年》上宣传马克思主义说违背了他们“不谈政治”的君子协议为由,主张研究一些琐碎的具体问题,而放弃对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提倡“实验主义”,以遏制马列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批驳胡适的改良主义观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变革、革命改造的思想。
胡适又发表《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新思潮的意义》等文,继续鼓吹“一点一滴进化”的改良主义。
而李大钊和其他许多马克思主义拥护者则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对实用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反动本质作了有力的批判。
这一场“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是新文化运动中革命派与改良派、马克思主义者与实用主义者分化的开始。
1923年胡适由大力提倡“整理国故”,开始背离五四精神。1924年《现代评论》标榜自由主义,主张妥协。他们遭到鲁迅等人的批判。
三、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一)胡适的白话文学论和历史文学观
1. 胡适在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上,侧重文学语言形式的变革。在《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白话文学史》中表达了他的文学观念。认为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和工具。
现当代文学考研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28
相关话题/现当代文学
北京大学2010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1.学衡派2.都市风景线3.白马湖作家群4.《中国新文学的源流》5.李劼人6.《申报—自由谈》二选做四个1.试论三十年代“现代派”对中国新诗所做的贡献2.谈谈《憩园》、《寒夜》对巴金写作的意义3.比较田汉与曹禺的戏剧4.论左翼文学和京派文学的“乡土观”5.试论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做出的贡献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北京大学2010年现当代文学专业基础考研试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1.学衡派2.都市风景线3.白马湖作家群4.《中国新文学的源流》5.李劼人6.《申报—自由谈》二选做四个1.试论三十年代“现代派”对中国新诗所做的贡献2.谈谈《憩园》、《寒夜》对巴金写作的意义3.比较田汉与曹禺的戏剧4.论左翼文学和京派文学的“乡土观”5.试论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做出的贡献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浙江大学2010年706中外文学史现当代文学部分考研试题(回忆版)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北京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现当代文学
一、 名词解释:1、 爱美剧运动 2、 《华威先生》 3、 新派武侠小说 4、 红色经典 5、 摩罗诗力 6、 革命罗漫蒂克 二、论述: 1 、论述 “ 国民性批判 ” 为中心的五四运动启蒙文化思潮。 2 、试论戴望舒诗风的转变。 3 、论老舍的 “ 京味 ” 。 4 、分析曹禺的《雷雨》、《日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山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现当代文学评论写作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中国现当代文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中国现当代文学上传的附件7eb123205595c8dde88194fd8496193f.rar(177.57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现当代文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中国现当代文学上传的附件be77f727da07d0ec0ff3a838e1f958b3.rar(276.39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现当代文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中国现当代文学上传的附件8f1924ccc15dd982070f40936bd0e873.rar(382.28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南开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武汉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现当代文学
武汉大学2002年现当代文学硕士考题一,名词解释(10)1,新历史小说2,中国新诗派二,简答。(30)1,分析“五四”时散文发达的原因。2,结合分析《创业史》梁三老汉形象的典型意义。3,结合作品分析舒婷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三,论述题。(60)1,为什么说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2,概述抗战时期大后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武汉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现当代文学
武汉大学2000年现当代文学硕士考题一,名词解释(20)1,文明戏2,《中国新诗》3,肖也牧的创作倾向4,轰动效应二,简答题(20)1,左翼小说的主要特征。2,“朦胧诗”给当代诗歌带来的革新意义。三,论述题(60,每一组选作一题)A 1,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孤独者》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2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武汉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现当代文学
武汉大学1999年现当代文学硕士考题一,名词解释(20)1,新诗戏剧化2,于质夫3,大连会议4,第四种剧本二,简答题(20)1,鲁迅《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2,结合《哦,香雪》,《白色鸟》分析80年代小说诗化特征.三,论述题(60,每一组选作一题)A 1,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