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侯中国教育史电子考研复习笔记(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25
2.“人法自然”与教育作用 老子对社会文明的批判并不简单的全盘否定教育的作用,而从反礼教的虚伪性出发,反对儒家以仁义道德为核心的教育,提出“绝圣弃知”。认为在“礼崩乐坏”的环境中,要保全人自然本性的话,必须以道为教,以道为师。绝学:不易学习表面繁杂事务知识为目的,而在于对一切自然、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直接把握。注重返归与保全人的自然本性,回避教育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实践性,则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消极成分。
3.逍遥的人格理想 对儒、墨学者以仁义为追求的圣贤人格,道家提出怀疑,认为为仁义献身是以牺牲人的自然发展为代价,于是提出一种“无功”“无名”、物我两忘的逍遥人格。并以为现实中最当称道的不是圣贤,而是捕蝉者、屠夫、匠人、残疾人甚至盗贼等“小人”,因为他们的自然天性丧失的最少。道家虽然抵制人的社会化和社会责任,但也指出了社会原则与个性发展存在矛盾冲突的事实。
4.提出怀疑的学习方法 道家对学术求知问题也有独特见解:提倡怀疑,不仅怀疑自然、怀疑社会、更怀疑圣人教条。
(九)法家的教育思想
1.提倡耕战的学派 战国时期趋向统一,统一要靠实力。韩非说:“力举则人潮,力寡则朝人。”(《韩非子•显学》)力就是军事与经济实力,又最终落实在人民是否积极参加耕战上。从商秧到韩非,始终如一倡导耕战。
2.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 《管子》一书中就认为,趋利避害是人性之常,以后商秧坚持这一看法,并将其余耕战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韩非不仅以为“不免于欲利之心”,还认为人心总是利己害人的,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利害关系,离不开“计算之心”。(《韩非子•解老》)源于此立论,他在教育上提出许多严厉的论断。认为不能指望人们自觉为善,只能设法令人们不得为非。只看到刑法的统制作用,不讲教育感化。认为无需尊重人格、人的尊严。法家只讲法治而弃置人治,实际否定教育的存在价值。
3.禁诗书与“以法为教” 这是对商秧“燔诗书而明法令”的发展。法是一种依据或准则,有了法,就是人的行为有规矩可循,百姓、总法、社会就安定。官吏知法、守法百姓就不会受残害。因此,实施“以法为教”,采取“信赏必罚”、“鼓励耕战”等形式。
4.禁私学与“以吏为师”若“以法为教”主要表达了法家推行法治的内容,则“以吏为师”表达了法制教育的实现手段。“以吏为师”重在吏,不在师或在法不在教,师并非教师意义上的师。法家认为私家学派存在意味着扰乱法治,立法就是为了废除私学,必须毫不妥协地推行法令,对易于导致“二心”的学派应“禁其行”、“破其群”、“散其党”。“以吏为师”就是在于减少从事文化知识工作的人,这样的人少了就不会破坏社会秩序。“以法为教”和“以吏为师”最多只能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法制教育要推行但不能走向极端。文化知识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且是人类进步的条件,法家如此的主张和实践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的倒退。
(十)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1.《大学》原是《礼记》的一篇,宋元以后封建教育都以“四书”为基本教材。《大学》提出了儒家对于大学教育目的、任务和途径的总结性论断,提出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大学教育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的目的在于“明明德”,就是使人们的先天善性得到明复和发扬,善德既明就要做“新民”,并且要达到“至善”的境界。这是对封建社会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最为准确的概括和表述。《
2.《中庸》 和《大学》一样,从《礼记》中分离出来,成为“四书”之一,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哲学著作。基本思想是发挥儒家折衷调和的思想,即中庸之道。提出“君子素其位而行”,要求在社会矛盾面前“素位而行”,为此,要摒弃外物影响,潜心修养,作向内的慎独功夫,去把握先验的“理”,达到“诚”和“至诚”的境界。
3.《学记》 《礼记》中的一篇,使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战国末期思孟学派所著,全文1229字,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方法,教师及师生关系,总之,对教育学基本问题都有论述,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1)教育作用 “建国君民”,“化民成俗”,简明扼要说明了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对人的发展作用,既论述了教育的必要性,又阐明了教育的可能性。“发虑宪,求善良,足以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从地方到中央的理想学制系统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痒,术有序,国有学”。
(3)学校管理, 视学和考试。十分重视大学和小学的入学教育,把它作为教育管理学校的重要环节来抓。开学这天,天子率百官亲临学宫参加开学典礼,祭祀“至圣先师”。还定期视察,重视学业训诫仪式。学习过程中,每隔一年考察一次,第一年,“视其离经辩志”,考察阅读方面能否分析章句,思想道德方面能否确立高尚的志向;第三年,“视其敬业乐群”考察对学业态度是否专心致志,同学相处是否团结友爱;第五年,“视其博习亲师”,学识是否广泛及与教师是否亲密无间;第七年,“视其论学取友”,学术见解与交往朋友,合格谓之小成;第九年,“视其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学术上融会贯通和志向上坚定不移,合格谓之大成。
(4)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一,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方面,教与学紧密相联,互相促进。
第二,尊师重道 尊师才能重道,重道必须尊师。明确提出“师严而道尊”。一方面高度评价的作用,抬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对教师有严格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尊师严师,并不否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认为学习好坏与善不善学关系极大。
第三,藏息相辅 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课外练习是正课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内容和提高对课内学习的兴趣,但二者需有结合。
第四,豫、时、孙、摩 总结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规律。包括四项具体原则,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指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豫 “禁于未发之为豫”,就是预防。在不良行为和习惯发生、形成之前,教育措施走在前头,以便禁于未发,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积习已深再去禁止极难矫正。时 “当其可之谓时”,就是及时,善于捉住适当时机,即时施教,否则时过境迁,毫无成效。孙 “不陵节而施之为孙”,顺序,循序渐进。知识有内在系统,掌握知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能颠倒跳过,否则会使学生厌恶学业,即使勉强毕了业,也很快就忘了所学的东西。摩 “相观而善之为摩”,相互观摩,同学间取长补短。切磋琢磨,相互启发,补偏救弊,扬长避短,开阔眼界,增广见闻。
第五,启发诱导 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指出“君子之教,喻也。启发式教学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需教师正确指导思想、丰富的教学经验、高超的教学艺术。导而不牵,积极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强而不抑,教师要积极督促,但不要强制压抑。开而不达,教师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但不要把知识通达不遗的塞给学生,要留有余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这项原则中心要求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而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第六,长善救失 要求教师掌握教育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5)教学方法 有问答法、讲解法、练习法、类比法等。同时对当时教学中存在的照本宣科、呆读死记、满堂灌、赶进度、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消化程度、兴趣爱好等现象进行尖锐批评。
4.《乐记》 《礼记》中一篇,是先秦儒家专门记述乐教的论著,论述了官乐起源和作用问题,表明儒家学者对于乐教的重视。儒家乐教主要是教授音乐,教授诗、曲、歌舞、演奏,乐理和如何评价认识乐的作用,尤其懂得把乐作为行教化、理邦的手段。因此,儒家乐
相关话题/中国教育史
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教育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中国教育史(教育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中国教育史(教育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中国教育史(教育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中国教育史(教育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考研真题-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东师范大学1997年考研真题-中国教育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中国教育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8考研真题-中国教育史
专业: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研究方向:两专业所用方向考试科目:中国教育史 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 六艺2、 稷下学宫3、 《学记》4、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5、 《三字经》《千字文》6、 1872年幼童留学美国7、 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8、 京师大学堂9、 晏阳初的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9考研真题-中国教育史
专业: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研究方向:两专业所用方向考试科目:中国教育史 一、 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指出下列各书的作者《春秋繁露》、《论衡》、《师说》、《四书章句集注》、《明夷待访录》、《变法通议》2、在先秦诸多私学中,被称为“显学”的两家分别是 和 3、中国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 4、北宋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6考研真题-中国教育史
专业: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研究方向:两专业所用方向考试科目:中国教育史 一、简释下列各词(每题4分)1、有教无类2、三纲领八条目3、鸿都门学4、四书五经5、朱子读书法6、“师夷之长技以制夷”7、同文馆8、癸卯学制9、杨贤江10、陕北公学 二、回答下列各题(第一、四题必答;第二三题中选答一题;第五六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7考研真题-中国教育史
专业: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研究方向:两专业所用方向考试科目:中国教育史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 孔子的“求放心”2、 荀子的“化性起伪”3、 教学相长4、 九品中正制5、 苏湖教学法6、 洪仁?7、 京师大学堂8、 康有为的“废八股”“变科举”的主张9、 中华基督教教育会10、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中国教育史》讲义(背诵版)
《中国教育史》讲义(背诵版)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学校萌芽的传说 (1)时间与历史条件: 我国的学校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由于青铜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有了剩余,贫富差别、脑力劳动分工初步出现,使一部分人得以脱离生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82016考研教育学考点冲刺:中国教育史(4)
今天小编为大家梳理了教育学考研的中国教育史的复习考点冲刺,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记忆这些考点,具体内容如下:9.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答: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①令州县立学; ...教育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