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大众传播研究方法(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05

鎴愪负璇句唬琛紝鍒嗕韩璇剧▼璧勬枡閾炬帴灏辫兘鑾峰彇40%鎻愭垚璧氶挶锛�
鎺ㄥ箍璧氶挶鏉冪泭銆傝浠h〃鍙€氳繃浜掕仈缃戠瓑閫斿緞涓烘湰绔欐帹骞垮浼犫€淰IP浼氬憳鈥濓紝鐢ㄦ埛閫氳繃璇句唬琛ㄧ殑鍒嗕韩閾炬帴鎴栨捣鎶ヨ喘涔板悗锛岃浠h〃鑾峰彇40%鎻愭垚銆傝浠h〃璐拱鏈珯浠讳綍浜у搧锛屽潎浜彈9鎶樸€傚皢鍒嗕韩閾炬帴銆佹捣鎶ュ浘鐗囩瓑锛屽彂鍒板鏍¤鍧涖€佺櫨搴﹁创鍚с€佸井鍗氥€佸井淇°€丵Q绌洪棿銆佺煡涔庛€佽眴鐡g瓑鍚勫ぇ骞冲彴銆�

双变量分析的结果常常用列联表的格式来表达。列联表是用来揭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的,用百分比分布来表示变量关系的格式。
列联表的建立原则:1 表格必须要有表头或标题 简洁描述表中内容。 2 变量原来的内容必须要清楚说明。 3每个变量的属性必须清楚说明。 4当表格中使用百分比时必须说明计算基准 5 若因缺失资料而必须将某样本删除,其数量必须要标示在表格中。

多变量分析:对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分析。比如,同时分析年龄、性别和社会阶层对宗教虔诚度的影响。几个变量间关系的方法,可对两个变量间关系有更完整的了解。

第三部分 定性研究方法与大众传播研究
第七章    定性田野研究
定性田野研究:也称为定性的实地研究,是指是一种在自然情景下直接观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法。在实地研究中,观察、资料处理和分析相互交织,循环的。
实地研究尤其适合:
1不宜简单定量的社会研究或研究议题。
2适宜在自然情境下研究态度和行为。
3适合历时变化的主题和社会过程研究。其中包括实践、情节、邂逅、角色、关系、群体、组织、聚落、社会世界、生活形态和亚文化。

实地研究有多种指导范式:自然主义,常人方法学,草根理论,个案研究和扩展的个案方法,制度民族志和参与行动研究。

定性田野研究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1 定性田野研究与社会学(长期传统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芝加哥学派 帕克对移民报刊的研究 )
2 受众研究与定性田野研究
20世纪70年代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转型,解释性范式运用定性方法,文化研究兴起
主要发展出三个研究取向:媒介的社会使用,解码,媒介与社会行动(将媒介视为日常生活的话语资源,受众个人活动成为考察中心)
3 媒体组织研究与定性田野研究
迈克•舒德森总结了媒体组织研究的三个取向:政治经济学,社会组织(把关研究)和文本研究 前两个取向多用定性田野研究

定性田野研究的共同特征和特点:
1 研究者个人作为研究工具(研究结果高度依赖研究者的素质和能力,信度比较低)
2 研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即研究本身不是静态的 而是动态的(花费时间,经费,要求体力和兴趣的持续)
3 强调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而不是寻找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成果不能推断总体,外在效度低)
4 采用归纳法
5 研究环境是事件和人类活动的自然情境(能够得到丰富、系统、详细、具体的资料,内在效度高)
6重视研究者对自己的反思,以及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尤其适合研究一些比较封闭,不易接近的群体)
7 以文字而不是数字的形式发表研究结果(形式多样 故事生动 具有阅读的愉悦性)

实地研究的优点:实地研究对于研究行为和态度的细微差异和考察长时间的社会过程特别有效 它能够提供深入的理解。有弹性并且花费小。
与问卷调查和实验法相比,实地研究一般具有较高的效度但信度较低。同时,实地研究通常不适于对大群体进行统计描述。

定性田野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内在一致性(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同在的空间条件下的活动是否具有一致性); 外部一致性(研究资料与其他来源的资料相比较是否一致)
提高信度的手段:1 田野笔记越详细越好
                2 对资料的分析尽可能多地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定性田野研究的效度:
1 研究者的假设能够被证伪的话则研究效度被提高
2 研究者应坚持在资料之间,资料和理论概念之间不停地比较
3 研究者应该能评估自己的行为对田野造成的影响,减少偏见和误解
4 在研究报告中应详细交代研究对象的背景材料和自己展开研究的过程。
5 如果普通读者理解认可研究报告,并从中获得更多“局内人”的观点,则研究效度高


几种主要的研究范式:

民族志方法(精编 240页)

深描:也称深度描写,厚重描述等,20世纪70年代,美人类学家格尔茨将“深描”引入人类学,认为民族志的目的不是概括出普遍、恒久而确定无疑的规律,而是对个案进行详细和丰富的描述,研究者不仅仅描述现象,也描述现象所处的情境和背景。
他认为深描的民族志具有四个特点:1解释性的 2 所解释的内容是社会话语流 3 解释尝试将过去社会的话语从时间里保留出来,并以术语加以说明 4 微观取向

象征互动论

现象社会学:现象学是由胡塞尔等人于20世纪创立的一支哲学流派,它关注人的意识结构和本质。舒茨在《社会世界现象学》中将现象学引入社会学,他认为真实是社会地建构起来的,而不是外在的。日常世界以“类型化”的方式而存在,在日常生活中,个人不停地学习分类,不停地从事分类,因此研究者应该确认这些被类型化的常识以及人的分类行为,才能阐释日常生活世界。
研究者应当重视参与者的社会态度和行为意图,提供主体间性的理解

多重真实:舒茨提出的概念,认为日常生活世界由多重真实所构成的互为主体性的世界,包括日常真实,梦的世界 幻想的世界等。阿尼多和曼恩将其引入媒介研究,首次区分了社会真实,媒介真实(媒体对于社会真实的再现),和主观真实(受众通过接触媒介后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真实的观点),认为大众媒介的作用在于构建媒介真实,影响受众主观真实。

建构理论:伯格和乐克曼继承舒茨的理论《现实的社会建构》发展了社会科学里的建构主义,他们认为个人的社会行为建构了社会制度,因此,对自我的考察,必须关注社会过程中的情境和意义。客观事实无法脱离人们所附加的主观意义所孤立存在;人们所经历的日常现实不单是面对事实和物体,它也是被社会建构出来的。
建构主义认为“新闻是被记者建构起来的”,多重真实是个人的社会行为的背景和结果,研究焦点应放在具体的个人活动层面上,而不能把新闻看做跟主观活动分离的客观现象来研究。
现实的社会建构的概念意味着许多过程,包括社会和媒介化的过程,引导人们对世界产生某种特定的知识,这种知识内化成主观知识,引导人们目前和将来的感知,成为他们的客观现实。不过,现实的社会建构过程主要还依赖于符号以及框架建构的结果。

附:三.现实的社会建构理论在媒介研究中的应用
(一)新闻媒体对社会现实的建构
研究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主题的不同,在运用新闻框架理论进行媒介内容分析时抽离出不同的框架。比如在一些社会问题的报道中使用片断框架和主题框架,在公共事务报道中使用斗争框架、人情框架、重要性框架等。

(二)媒体建构的社会现实对受众的影响
媒体报道通过强调示威引起的社会混乱,而不是示威要求解决的问题,从而破坏了社会运动议程,可见媒体的框架建构对于社会运动的影响。有学者指出,如果媒体的框架建构与事件的客观真实出现较大偏颇,时甚至与受众的心理期待出现较大偏差,都会造成受众对媒体信任度降低,从而对媒体的公信力产生影响。

(三)现实的社会建构与国家形象
人们从媒介上了解的某个国家或文化的情况,并不是现实本身或其全部,而是经过媒介选择和强调,也就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大多数学者承认,现实的社会建构理论在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的应用中,意识形态、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在媒介建构外国现实的新闻报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从舒茨理论中发展出来一种经验研究方法。着力于发现社会生活中隐含的、通常没有说出来的假设和共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常常使用打破共识这种方式来解释共识的存在。常人方法学根源于现象学的哲学传统。

草根(扎根)理论:草根理论来自于社会学家格拉索和斯特劳斯的合作。他们将两种主要的研究传统——实证主义和互动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研究社会生活的归纳方法。研究者不带任何理论假设,直接进入田野,采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找出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提炼概念,然后产生命题、假设和理论。

草根理论的归纳式原则:在没有假设的情况下收集资料,最初的资料决定了要观察的变量,而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假设也同样来自于所收集的资料,不断持续的资料收集过程会影响研究者的理解,反过来,也使资料收集的目的性更强。

草根理论的特点:
1 强调从经验事实中发展假设和命题,建立理论,不通过概念推导来验证或推翻理论。
2 不论在研究设计阶段,收集资料阶段还是分析资料阶段,研究者都应该对已有的理论和资料里呈现的理论保持敏感,随时注意建构新理论的线索。
3 在分析资料阶段时应不停地比较(资料和资料 资料和理论 理论与理论间)
4 从资料中发现类别,从类别中发展出概念,命题和理论。

对话分析:萨克斯在加芬克尔的基础上发展了对话分析(谈话分析),将常人方法学转向对日常生活里语言使用的研究上来
萨克斯认为,对话的规律无处不在,最简单的对话也需要依赖一些互动的基本规则,一旦违反这些规则,对话者就会受到惩罚,对话分析就是要找出这些潜规则。
对话的潜规则就是将对话者归到某一个社会类别里面去,归属于哪个社会类别,有赖于对话的具体情境。每个分类也对应着一套相应的成员规范和行为规则。对话者总是试图使自己被归到较高类别中,一旦被归于较低类别,则试图推翻低社会类别的标签,强调自己身份的合理和不能被轻视。

个案研究:对某社会现象的例子进行深度检验。
扩展的个案方法:波罗威所发展出来的一种个案研究方法,用来发现现有社会理论的缺陷并发展现有理论。

参与行动研究:在这种研究中,研究对象对研究目的和程序具有一定的控制权;他反对那种认为研究者优于研究对象的假定。研究者的功能是要对研究对象——特别是弱势群体——出谋划策,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研究不仅具有知识生产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意识教育、发展和行动动员的手段.”


访谈与观察:

访谈分为三种:封闭式(结构式),半开放式(半结构式)和开放式(非结构式),后两者也称为深度访谈。
实地研究中的深度访谈的结构化程度,通常都比调查研究中的深度访谈的低,定性访谈一般具有特定主题,目的在于获得受访者对特定研究问题的深入理解,熟悉田野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的访谈需要听的技巧和引导交谈的能力。访谈不仅包括问答,还包括尽量完整地记录下谈话。

定性访谈:在本质上由访问者确立对话的方向,再针对受访者提出的若干特殊议题加以追问。跟调查访谈相比,定性访谈的基础是一组进行深度访谈的主题,而不是标准化的问题。
克维尓为完成访谈的程序列了7个步骤:
1定出议题:将访谈目的以及欲探讨的概念明确化。
2 设计:列出达成目标需经历的过程:包括伦理方面的考虑。
3 访谈:进行实地访谈
4 改写:建立关于访谈内容的文件
5 分析:确定收集到的资料与研究之间的联系。
6确证:检查资料的信度和效度。
7 报告
 
专题小组(焦点小组访谈):也称为专题小组访谈法。是一种定性方法,它基于结构化的或半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访谈,研究者系统地提问,同时访谈一群人,并鼓励讨论,常在市场调研中使用。(见 精编 241页,资料10页)
为了创立一个专题小组,研究者将研究对象聚在一起并观察他们在探讨某个具体问题时的互动。
克鲁格指出专题小组的五个优点:
1 该技术是社会取向的研究方法,试图抓住社会环境中真实生活的资料。
2 很有弹性
3 具有很高的表面效度
4 结果来的快
5 成本低

专题小组的不足:
1 研究者的控制能力降低  2 资料难以分析  3 协调人员需要特殊技巧 4 小组间的差异很麻烦 5小组间总是存在差异 6 讨论必须在有益的环境下进行。

参与观察(见资料1页)
观察的概念: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是带着特定目的,通过研究者的感觉器官和科学仪器去感知和描述自然及社会现象的一种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观察的四个维度(陈阳 289页)


第八章    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起源于符号学,是文化研究学派尤其是英国伯明翰学派探讨讯息内容的性质的一种有力分析方法,体现为一种“微观,细化”的视角,聚焦于媒体文本自身。综合运用语言学,哲学,政治学,文学等跨学科分析视野与分析方法,致力于揭示文本内部的“权力争斗策略”,旨在探索文本的运作和建构及其生产意义的方式,并最终确定文本的各种意义。
文本分析有两类:一类强调文本本身蕴含的意识形态力量。一类研究关注文本和读者的互动(读者具有主动解释的能力;文本具有多义性)

文本分析的特点与内容分析比较:
                   内容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
样本规模           大                              小 多是个案研究
抽样手段           非概率抽样和概率抽样均可            非概率抽样
资料分析手段       数理统计                              解读
研究目的           从样本推断总体                    理解媒介内容
研究对象          媒介内容的表面意义               媒介内容的深层意义
内在效度           低至中等                           中等至高
外在效度           中等至高                                低

各种研究方法之间的比较:
               结构化     情境敏感度    打扰性   外在效度    内在效度
调查法            高         高            高        高          低
实验法            高         低            高        低          高
定性田野研究      低         高            低        低          高
内容分析          高         高            低        高          低
文本分析          低         高            低        低          高

文本分析的基本概念:
再现(representation)与刻板形象
再现:也称表征,任何表达意义的活动都是再现。再现是用符号组合的方式将存在反映在我们的意识中。再现总是一个选择和建构的过程,反映了特定群体的态度和价值观念。我们对现实的大多数经验,都要借助表征与意义的结合方能获得。再现过程存在两个系统:
第一个系统把各种事物(具体和抽象)与我们的概念系统间建立联系;第二个系统是把第一个系统的概念图与某个群体所共享的符号之间建立联系。

刻板形象:指的是选择并且建构简单化的、普遍化的符号,用它们来对社会群体或是群体中某些个体进行区分。
选择用来构建刻板形象的原始符号一般代表了相关群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和背景。
刻板形象对涉及的群体进行了普遍的预设。它并不表现一个群体或社区中成员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反而从它们本身简单的性质出发,将重点放在宽泛的相似性和相同特征上。

刻板形象与社会意识:
刻板形象是媒体再现经常使用的方式,尤其是商业媒体。它使内容生产变得简单和有规则可寻。有时候使用刻板形象也是塑造生动角色的有益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刻板形象能够显示一个社会现行的社会区别,因而它们是显示权力结构和现存社会冲突的指标。有时 刻板形象表明了主导和从属的关系;那些群体并不是被自身定义的,而是被那些拥有更高或者主导形式的社会权力者定义的。
刻板形象的不断重复使对相关群体的认知流行甚广,这让相关的观念持续下去并且得到强化,直至它们 成为“常识” 。如果人们没有进一步了解被再现的群体,那么局限的、有潜在危害的预设会保持不变,并且不受质疑。

符号学(补充)
直轴组合和横轴组合
索绪尔认为不同符号通过直轴和横轴两种方式组合起来。直轴组合就是从一组有相似性的符号之间进行组合 横轴组合是将若干符号按照某种规则组织起来。

隐喻和转喻
隐喻:利用两个符号之间的相似性,用一个类比另一个
转喻:以联想为基础在两个符号之间建立关系的一种手段,常以部分代表全体

框架与框架分析:1974年 社会学家戈夫曼出版《框架分析》一书,使“框架”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进入社会科学领域。戈夫曼将其定义为人们用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框架并非有意制造出看来的,而是无意识地贯穿于个人的社会经验之中,换言之,框架是个体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框架并非静止的,而是处于永不停止的变动之中。

传播学视野下的框架分析涉及三个研究领域:
1 从新闻生产的角度来看媒体的内容框架如何被设置
2 从内容研究的角度来看大众媒体的内容框架是什么,即媒体框架
3 从效果研究的角度来看受众如何接受和处理媒介信息,即受众框架

在传播内容研究领域,框架分析被发展为一种研究方法,用来分析新闻文本,媒体框架以前后一致的方式来对新闻事件做出选择、强调和排除,使得对事件的某些理解在文本里更加突出,并且成为记者和受众感知到的社会真实。
加姆森认为媒体框架有两层含义:1 框架意味着对社会事件意义范围的限制;2 框架还是人们解释社会现象时使用的一套内在结构。
新闻框架有四个主要特征:1)建构社会现实;2)依赖于符号的选择;3)建构主导的信息加工图式;4)为显著的意识形态服务。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往往按照特定的框架,对所报道的事件或现象的事实、细节和特点等进行选择、强调或排除,从而进行现实的建构。

话语分析:话语分析是广义符号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符号学为其总体学术背景,以语言学和类语言文化探索为其主要研究领域,以跨学科的综合性为基本方法论特征。
大众传媒话语分析是将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与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具有语言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两个理论向度。前者涉及对传媒话语的表层结构、言语行为、会话含义和修辞策略等方面的内容的分析。后者聚焦于媒介话语的意识形态及文本“深层结构”的探讨,通过反思构筑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那些“自然而然”的话语规制和话语方式,揭示文本语言与符码中所蕴藏的意义欺骗与权力压迫。
话语分析可以使用的研究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认知分析法,社会文化分析法,批评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

关于话语:话语不是中立的,客观的传播手段,而成为映射外部社会矛盾,权力斗争的一种有利武器。
1 话语是处于特定情境之中的一个文本,能够从经验上被描述出来
2 话语是一种实践和一种活动,话语生产和消费过程里存在着固定规则,这些固定规则体现了社会关系和结构,即话语具有物质性
3 话语能够传播信息,使不同主体之间能够交流

福柯“话语即权力”:对话语起决定作用的规则强化了有关何为理性,理智以及真实的判定标准,因而,站在这些规则之外发言,就要冒着被边缘化和被排斥的危险。执政者通过选择,控制一定的社会话语渠道,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

凡迪克的话语分析:认为话语体现了社会话语结构。新闻报道是特定社会情景下的产物,是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公开的话语,影响力大,流行性强,关注新闻话语,其目的在于不仅描述新闻文本的内容结构,也要揭示新闻话语与社会情景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费尔克拉夫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一 批判性话语分析:批判性话语分析不仅描绘话语实践,还要揭示权力与意识形态如何联系在一起而构成了话语,以及话语如何建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话语和霸权相互联系:一方面霸权通过话语实践体现出来,使得主导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自然化,习惯化的现象,同时,作为常识的话语实践又维持了霸权;另一方面,话语本身就是霸权的运作领域。

 互文性:所有的语言表达都指向说话者(或书写者)以前的某个语言表达,同时预期性地指向说话者以后的某个语言表达。这种现象被称为互文性,即一个文本包含着其他文本的片段,这些片段可以被明确地区分开或者融合到一起,文本也可以对这些片段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或者直接吸收它们,或者以其他形式吸收它们。

互文性与文化后现代
一个媒体文本与其它相似的或不同的文本产生关联,通过这样为观众制造意义。
同样题材的跨媒介复制和重造是互文性的一种体现。受众对类型片的理解也需要借助互文性的因素。
互文性中的后现代性体现在媒体文本的自我指涉和自我引用中。一个新的媒体节目将以往节目中的人物、情节作为历史和现实的一部分容纳到自己的叙事中 ,模糊了再现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记忆不仅仅来自对“真实”生活的记录,也来自过去的媒体文本。

相关话题/传播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知识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知识 北京大学传播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 第一天:传播学的基本问题和重点问题 * 第二天:传播学历年真题分析 * 第三天:传播学热点重点问题分析 * 第四天:模拟考试 * 第五天:讲解试题,解答疑问,聚餐 传播学基础问题 简述西方传播学的起源、发展与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5
  • 南昌大学2017新闻传播学硕考研真题回忆
    南昌大学17新传学硕考研真题回忆 【南昌大学】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 文艺春秋 2.BBC 3. 东方风来满眼春 4. 开、好、管 5. 选择性接触 二、简答题 1. 简述新闻舆论形成的条件 2. 简述《民报》的主要内容 3. 简述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原理原则 4. 甘地的新闻思想 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7
  • 2007-2016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
    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基础) 一、填空 1、___开始,纸张在传播中开始独占鳌头:我国最早的关于报纸的记载是孙樵《___》卷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2、1815年,《___》在马六甲创办。____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1822年,在澳门创办的第一份葡萄牙文报刊是__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7
  • 2019考研:新闻传播学三个基本问题
    1、什么是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创立乃基于这样一个信念:由于现实被合理地分成了一些不同知识群,因此系统化研究便要求研究者掌握专门的技能,并借助于这些技能去集中应对多种多样、各自独立的现实领域。(华勒斯坦等,1997:9)新闻学作为一个职业规范性学科,它探讨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年四川大学文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四川大学 学硕:636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 书脊 2. 传播流 3. 空符号 4.DAGMAR 5. 威尼斯手抄小报 6. 涵化理论 7. 知识劳工 8. 后真相 二、简答题 1. 从受众角度分析弹幕的传播效果 2. 简述新闻、舆论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并举例说明。 3. 介绍罗兰巴尔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 学硕:807新闻与传播实务 1. 声画组合的基本模式(又称稳定模式)是什么?每个要素发挥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论证。 2. 新闻专业主义防止商业逻辑侵犯新闻逻辑,你同意吗?为什么?举例论证。 3. 网络时代还需要新闻的专业堡垒吗?为什么?举例论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暨南大学 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 1. 《新闻学大意》 2. 舰队街 3. 舆论反转 4. 首因效应 5. 网络直播 6. 长尾理论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 1. 简述近代中国民营报纸的活动内容及意义/贡献 2. 简述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学硕:714新闻传播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 报刊的有机运动 2. 《每周评论》 3. 王韬 4. 人民日报改版社论《致读者》 5. 信息茧房 二、简答 1. 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 2. 美国分别在1984年,2017年两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谈谈你的看法 3. 新闻界对真理标准讨论的作用 三、论述 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详细版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美库利 社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9
  • 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传播学原理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传播学原理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试题(回忆版)
    名词解释杜威:这个是芝加哥学派的学者。这题估计死了很多人,我也是蒙的,隐约感觉他MS这个学派的果然真是。符号:这个是以前的概念重复考,所以建议大家真的要把以前的名词解释全部背熟刺激反应理论:这个是很基本的理论发展传播学女性主义研究发现名词解释每年基本都有个人名,所以大家复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了简答1.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名词解释:楚辞 :北方民歌的形式和楚国方言, 代表作有屈原的离骚第二个我死活想不起来,如果有其他人想起来了斑竹帮忙补充下吧- -沈从文: 湖南凤凰人,著名文学家,作家,代表作,边城 丁香姑娘义和团运动:要说山东兴起,然后发展到北京,清政府先是支持后和外国侵越者一起绞杀,此运动GC是进攻东郊民巷使馆区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武汉大学2010年传播学综合知识考研试题(回忆版)
    文学部分一、简答 10分*31、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中吹笛》的背景、思想感情和构思方式。2、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思想内容以及你读后的感受。3、闻一多分《发现》的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二、论述 15分*21、王国维认为屈原的文学精神是“北方之感情与南方之想像的合而为一”,联系屈原相关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635传播学原理考研试题(回忆版)
    似乎两门专业课都在改革中,这几年不断的变,但不是很大。传播学原理一、选择题(第一年加入,每个3分)1.我国网民的数量2.3G的G是什么含义3.网络中的MSN和QQ聊天属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4.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其中一个忘了,不过都比较简单)二、名词简述(每个6分)1.全球媒体2.象征互动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鐐瑰嚮绔嬪嵆鎼滅储2涓囩鑰冪爺鐢靛瓙鐗堣祫鏂欙紒
澶ч儴鍒嗙闉嬮兘鏄涓€娆¤€冪爺锛屽浜庡浣曟煡鎵句笓涓氳鎸囧畾鏁欐潗锛屾垨璁告湁寰堝鐤戦棶銆侳ree澹逛桨鍒嗗涔犵綉鑰冪爺娣辫€曚笓涓氳杈呭20骞达紝鎬荤粨浜嗚秴瀹炵敤鐨勬寚瀹氭暀鏉愭煡璇㈡柟娉曞強澶嶄範鏂规硶锛屾湁闇€瑕佺殑鐪嬭繃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