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名词解释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08



GIS ,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支持空间数据的采 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地理信息。 是指表示地理环境诸多要素的数量, 质量, 分布特征以及相互联系和 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信息系统是具有采集管理, 处理, 分析和表达能力的系统。 信息系统是为实现某 些特定功能, 由人, 机器, 数据或方法按一定的相关关系联系起来进行工作的集 合体,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流来实现。由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 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地理数据, 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考, 描述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数据, 可以 是图形,图像,文字,数字和表格等。
地理信息科学,是研究地理信息采集,分析。存储,显示,管理,传播和应用, 以及地理信息流的产生,传输和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数据模型, 是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 简化和抽象表达, 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能反 映现实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是 GIS 的基础。
矢量数据结构,以几何空间坐标为基础,记录取样点坐标,能够精确的表示点, 线及多边形实体, 可以得到精美的地图, 还可以对复杂数据以最小冗余进行存储, 数据精度高,占存储空间少,是一种高效的图形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结构, 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栅格数据结构, 指将空间分割成 有规则的网格, 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 形式。
栅格矩阵, 是最简单的栅格数据存储的方法, 又称直接栅格编码。 它将栅格值按 照行,列排列顺序直接以一个数据矩阵存储在数据文件中。
链码, 又称弗里曼链码或边界游码, 它将线状地物或区域边界, 由起点和一系列 在基本方向上的单位矢量,给出每个后续点相对前继点的方向编码表示。
游程长度编码,栅格图像中,对于相邻的若干栅格单元常常具有相同属性代码,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记录每组栅格的属性码及相同代码重复个数,实现数据压 缩。
块码, 块码是游程长度编码扩展到二维的情况, 采用方形区域作为记录单元, 每 个记录单元包括相邻的若干栅格, 数据编码由初始位置行列号加上半径, 再加上 记录单元组成。
四叉树编码,将一幅栅格图像等分成四个象限,逐象限检查网格属性或灰度值, 如某个子象限的格网值都唯一, 这个象限就不再分割, 否则还要把这个象限再 分割成四个子象限, 这样依次分割, 直到每个子区域含有相同的属性值或灰度值 为止
不规则三角网, TIN ,是一种 DEM 的表示方法。 TIN 模型根据区域有限个采样点 取得的离散数据, 按照优化组合的原则, 将这些离散点连接成相互连续的三角面, 在连接时尽可能的使每个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或三边的长度近似相等, 将区域划 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格。
Voronoi 多边形,泰森多边形,它采用了一种极端的边界内插方法,只用最近的 单个点进行区域插值。 泰森多边形按数据点位置将区域分割成子区域, 每个子区 域包含一个数据点,各子区域到其内数据点的距离小于任何到其他数据点的位 置,并用其内数据点进行赋值。
WGS84坐标系统,是世界大地坐标系现有应用于绘制地图,航海图,大地测量和 导航的最好全球大地参考系统。该坐标系使用地面参考系(CTIS ),根据国际地 球自转服务技术注解概要中的标准来定义。
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统, 规定中央经线为 X 轴, 赤道为 Y 轴, 中央经线与赤道 交点为坐标原点。同时规定, x 值在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 y 值在中央经线 以东为正, 以西为负。 我国为了避免 y 值出现负值, 规定各投影带坐标纵轴均西 移 500km 。
数字化仪矢量化,数字化仪是将图像(胶片或相片)和图形(包括各种地图)的 连续模拟量转换为离散的数字量的装置。
扫描矢量化, 是利用扫描仪将现有图件资料扫描为影像图, 并输入计算机, 然后 通过屏幕矢量化得到矢量数据。
遥感数据获取, 是获取空间数据的重要数据源, 以数字影像为主, 通过遥感影像 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各种专题信息及周期性资料。
数字摄影测量,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从影像(包括硬拷 贝, 数字影像或数字化影像) 提取所摄对象以数字形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的 摄影测量分支学科。 数字摄影测量过程中, 不仅产品是数字的, 而且中间数据的 记录以及处理的原始资料均是数字的。
自发地理信息, VGI ,是指用户通过在线协作的方式,以普通手持 GPS 终端,开 放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响以及个人空间认知的地理知识为基础参考, 创建, 编 辑,管理,维护的地理信息。
属性数据编码, 对于直接记录到矢量或栅格数据文件中的属性数据, 在数据录入 前, 必须先对其进行编码, 将各种属性数据变为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或字符形 式,便于 GIS 存储管理

层次分类编码法, 是按照分类对象的从属和层次关系为排列顺序的一种代码, 它 的优点是能明确表示出分类对象的类别,代码结构有严格的隶属关系。

多源分类编码法, 又称独立分类编码法, 是指对于一个特定的分类目标, 根据诸 多不同的分类依据进行编码,各位数字代码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

数据处理, 是对采集的各种数据, 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对数据形式进行编辑运算, 清楚数据冗余,弥补数据缺失,形成符合用户要求的数据文件形式。

图形坐标变换, GIS 应用中,现有的数据往往在位置,角度,比例尺等方面不符 合要求,需要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缩小,放大等操作。

地图投影, 是建立在平面上的点 (用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表示) 和地球表面上 的点(用经纬度表示)之间的函数关系。

地图投影变换, 当系统使用的数据取自不同的投影的图幅时, 需要将一种投影的 数字化数据转换为所需要的投影的坐标数据。

图幅拼接, 指将相邻两图幅之间的数据集中起来, 要求相同实体的线段或弧段的 坐标数据相互衔接,也要求同一实体的属性码相同。

图形数据编辑, 对空间数据输入时产生的误差, 主要是空间数据不完整, 数据重 复,位置不正确等,空间数据变形等进行校核,然后进行交互式编辑。

数据压缩, 是指从取得的数据集合中抽取一个子集, 这个子集作为一个新的数据 源,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最好逼近原集合,而又尽可能的取得最大压缩比。 11:45:02

数据预处理, 指用各种办法对数据进行变换加工, 以便使它适合于存储, 管理及 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空间数据结构, 也称图形数据文件, 是指适用于计算机系统存储, 管理和处理的 地理图形的逻辑结构,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顺序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 11:35:56

仿射变换, 基于仿射坐标系建立的一种坐标变换数字模型, 是经过坐标系的平移, 比例,旋转,对称和错切等复合变换得到的。

图像配准, 是指依据一些相似性度量决定图像间的变换参数, 使从不同视角, 不 同传感器或不同时间获取的同一场景的两幅图像得到最佳匹配的过程。

空间插值, 用于将离散点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 以前与其他空间现象 的分布模式进行比较, 包括空间内插和外推两种算法, 空间内插是一种通过已知 点数据推求同一区域其他未知点数据的计算方法。 空间外推则是通过已知区域数 据,推求其他区域数据的方法。

空间数据质量, 是对空间数据在表达空间位置, 空间关系, 专题特征以及时间等 要素时,所能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它们之间统一性的度量,一般 描述为空间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用误差来表示。


误差, 表示数据与其真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的概念是完全基于数据而言的, 没有 包含统计模型在内,从某种角度上说,它只取决于量测值,因为真值是确定的。 11:50:13

不确定性, 是对真值的认知或肯定的程度, 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误差, 包含系统误 差,偶然误差,粗差,可度量和不可度量误差,数据的不完整性,概念的模糊性 等。


空间数据质量标准, 是生产, 应用和评价空间数据的依据, 数据是数据整体性能 的综合体现,指标的建立必须考虑空间过程和现象的认知,表达,处理,再现等 全过程。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 是指在 GIS 建设和应用中, 对可能引入误差的步骤和过程加 以控制, 对这些步骤和过程的一些指标和参数予以规定, 对检查出的错误和误差 进行修正,以达到提高系统数据质量和应用水平的目的。


元数据,本质解释是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地理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 方式, 空间参考, 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 它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 的核心标准之一。

文件组织, 指数据记录在外存设备上的组织, 由操作系统管理, 具体解决在外存 设备上如何安排和组织数据,以及如何实施对数据的访问等问题。

顺序文件, 顺序文件是最简单的文件组织形式, 对记录按照主关键字顺序进行组 织。逻辑上按主关键字排序,而在物理存储上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随机文件, 根据记录关键字值, 通过某种转换方法得到一个物理存储位置, 然后 把记录存储在该位置上。查找时,通过同样的转换方法,可直接得到所需记录。 10:48:21

索引文件,带有索引表的文件称为索引文件。其特点是,出存储记录本身(主文 件)外,还建立索引表,索引表中列出记录的关键字和记录在文件中的位置(地 址) 。 通过提供记录关键字值, 系统查找索引表获得记录位置, 然后取出该记录。 10:50:52

倒排文件(也称倒排索引):用记录的非主属性值(也叫副键)来查找记录而组 织的文件叫倒排文件, 即次索引。 倒排文件中包括了所有副键值, 并列出了与之

有关的所有记录主键值,主要用于复杂查询。

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 DBMS ,是用于数据库建立,管理,维护和使用的软件系 统,通过对数据集中存储和控制实现信息共享。

数据定义语言, 简称 DDL , 用于设计和建立新的数据库。 DDL 提供各种数据模型, 记录和数据项的定义,并把定义信息也存储于系统之中,形成数据字典。

层次模型, 采用树数据结构, 所表达的基本联系是一对多的关系, 或者当实体具 有父子关系, 它把数据按其自然的层次关系组织起来, 以反映数据之间的隶属关 系。

网状模型, 基本特征是在记录之间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 任何一个记录可与任意 其他多个记录建立联系。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将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 这种表 称为关系。一个实体由若干个关系组成,而关系表的集合就构成了关系模型。 11:01:56

面向对象模型, 是新一代数据库系统的基础, 它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描述客观事物 的逻辑组织极其相互关系。 它的基本数据结构是对象, 一个对象既包括描述其属 性的数据, 又包括对象的操作方法, 能以更接近人类的思维方式描述客观实体和 它们的联系。
空间数据库, 是某区域内关于一定空间要素特征的数据集合, 是 GIS 在物理介质 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空间数据总和。

空间数据引擎,简称 SDE ,主要解决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与应用程序 的数据接口问题。 目前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 ESIR 与数据库开发商联合开发的 SDE 为代表,可称为“中间件”方式,另一种由数据库厂商开发,基于 RDBMS 进行扩 展,使之支持空间数据管理,如 Oracle 的 Spatial 即是支持空间数据管理的专 用模块,称为“嵌入式”引擎。

空间索引, 是依据空间对象位置, 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按照一定顺序 排列的数据结构, 其中包含空间对象概要信息, 如标识, 外接矩形及指向对象实 体的指针。空间索引通过筛选,使与特定空间操作无关的大量空间对象被排除, 从而提高操作速度和效率。

对象范围索引,在检索空间实体时,根据空间实体最大,最小范围,预先排除那 些没有落入检索窗口内的对象,仅对外接矩形落在检索窗的实体作进一步的判 断,最后检索出完全落入窗口的对象。

格网索引, 是将研究区划分为大小相等或不等格网, 记录每一格网所包含的空间 实体。 当用户进行查询时, 找计算出查询对象所在格网, 再在该网格中快速查询 所选空间实体,大大加快查询速度。

四叉树空间索引, 根据对象覆盖的范围, 对区域进行四叉树分割, 使每个子块中 包含单个实体,然后根据包含每个实体的子块层数或子块大小,建立相应索引。 大区域空间实体更靠近树根, 小实体位于叶端, 以不同分辨率来描述不同实体的 可检索性。

R 树空间索引,利用空间实体外接矩形建立空间索引,通过外接矩形的最大,最 小坐标检索空间实体。为提高效率, R 树空间索引该还将空间位置相近的实体外 接矩形重新组织为更大的虚拟矩形。

结构化查询语言,即标准查询语言,简称 SQL ,是一种介于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 之间的结构化查询语言, 它不仅仅是查询语言, 而且还是一个通用的, 功能极强 的关系数据库语言,集数据查询,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于一体。 SQL 语言设计巧妙,功能极强,完成核心功能只用九个动词。

空间分析, 是在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 运用各种几何逻辑运算手段, 解决用户提 出的各种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 是构成 GIS 的核心技术, 包括了所有的空间变换 和空间操作, 以及为空间数据添加数值的方法和辅助决策的功能, 同时它可以揭 示隐含的模式和特殊信息。

空间数据查询, 是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 空间对象。查询方式主要包括“基于属性的查询”和“基于空间关系的查询”两 大类。前者主要是用 SQL 语句进行简单或复杂条件查询;后者则是通过点,圆, 矩形等基本图形或要素间空间关系来查询空间对象。

质心, 描述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重要指标, 当要素均匀分布时, 质心通常定义为 一个多变形或面的几何中心。 而多数情况下的要素分布是不均匀的, 因此质心描 述的是分布中心,而不是几何中心。

缓冲区分析,根据数据库中点,线,面空间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的多 边形, 来表征特定空间实体对邻域的影响范围, 是解决邻近度问题的重要分析方 法。

叠置分析, 将有关主体数据层面进行叠加运算, 产生的结果数据层综合了原来两 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 叠置分析不仅包含空间关系的比较, 还包括属性关 系的比较。

视觉信息叠加, 是将不同层面信息内容叠加显示在结果图件或屏幕上, 以便研究 者判断其相互关系,获得更加丰富的空间信息。
矢量数据叠置分析, 是指在统一的空间参照系下, 把两层或多层专题要素图层重 叠, 以产生空间区域多重属性特征, 或建立要素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根据叠置 的目的可分为合成叠置与统计叠置。

网络分析,就是对交通,管线,电力线,通信线等进行空间和建模分析,从模型 中提取空间知识用于辅助空间管理与决策。主要功能包括路径分析,资源分配, 最佳选址和地址匹配动态分段等,

资源分配, 是优化配置网络资源的问题, 通过对若干资源服务中心进行优化配置, 划定每个中心的服务范围,解决资源有效流动和合理分配。
最佳选址,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在某一指定区域内选择设施的最佳位置, 本质上 是资源分配的延伸。

空间模型,是根据目标的知识,将系统数据重新组织,运用各种空间分析方法, 得出与目标有关的新的数据集的规则和公式, 是应用 GIS 进行生产和科研的重要 手段。

空间分析建模, 是通过作用于原始数据和派生数据的一组顺序, 交互空间分析命 令,解释有关空间现象或发现空间规律的过程。

空间决策支持, 是应用空间分析的各种手段, 对空间数据进行变换, 以提取隐含 于空间数据中的某些事实与联系, 并以图形和文字形式直观表达, 为现实世界中 的各种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持,帮助决策者解决复杂的空间问题。

数字地形模型,简称 DTM ,是描述地形表面形态空间位置和地形属性分布的有序 数值阵列。 DTM 以离散分布的平面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数字地形模型中地 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 简称 DEM , 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 用于描述地表高程信息, 即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 是对表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 字表达。地形高程不包含如树,建筑物等地表景观的高度。

规则格网模型, 通常以正方形, 矩形, 三角形等规则格网将区域空间分割为规则 格网单元, 每一个格网单元对应一个属性值。 数字上可以表示为一个矩阵, 在计 算机实现中则是一个二维数组。每个格网单元或数组对应的高程值组成的模型, 即规则格网模型。

等高线模型, 每一条等高线对应一个已知的高程值, 这样一系列等高线集合和它 们的高程值一起就构成了地面高程模型,即等高线模型,

地形图, 是地貌形态的传统表述方法, 是各种尺度 DEM 建立的主要数据源。 地形 图主要通过等高线来表达地形起伏, 能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 起伏状态, 具有一 定的立体感,能满足图上分析研究地形的需要。

点云数据, 地面测量中,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得的原始数据称为点云数据, 是具有三维坐标的离散点的集合,是相对坐标。

分块内插, 是把需要建立 DEM 的地区, 切割成一定大小的规则方块, 形状通常为 正方形,它的尺寸应根据地形复杂程度和数据源的比例尺确定。

部分内插,是把需要建立 DEM 的地区分割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子区(剖分),子 区间总有公共边但不重叠, 在该区内展铺一个数学面, 内插剖分区内任意点的高 程。

单点移面内插, 是以待插点为中心, 以适当半径或边长的圆或正方形作为移动面 去捕捉适当数目的数据点,并以此展铺一张数学面,内插该中心的高程。 11:56:27

通视分析, 也称可视分析, 实质属于地形进行最优化处理的范畴。 是指以某一点 为观察点, 研究某一区域通视情况的地形分析。 基本内容有两个:一个是两点或 多点之间的可视性分析, 另一个是可视域分析, 即对于给定的观察点, 分析观察 所覆盖的区域。

空间数据可视化,可视化是指在人脑中形成对某物(某人)的图像,是一个心理 处理过程, 能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 促进概念的建立等。 计算机可视化是通过 研制计算机工具、 技术和系统, 把实验或数值计算获得的大量抽象数据转换为人 的视觉可以直接感受的计算机图形图像,从而进行数据探索和分析。

专题地图, 是在地理底图上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 突出并完善地表示与主题相关 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表达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10:57:43

分层设色法, 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 比例尺和区域特征, 将等高 线划分若干层级, 并在每一层级的范围内普染不同的颜色, 以色相、 色调的差异 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的方法。

晕渲图, 是通过用深浅不同的色调模拟实际地面反映地形起伏特征的重要制图学 方法, 在各种小比例尺地形图、 地理图, 以及有关专题地图上得到非常广泛的应 用。

立体图, 是表示物体三维模型最直观形象的图形, 它可以生动逼真地描述制图对 象在平面和空间上分布的形态特征和构造关系。

实景三维 GIS ,是在二维 GIS 的基础上,增加了连续的地面可量测影像库作为新 的数据源, 并通过开放的软件与 GIS 无缝集成, 从而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更直观易 近的实景可视化环境, 能为客户带来更多崭新的功能和应用模式, 尤其是面向管 理与决策的高级应用。

LOD 模型,是指对同一场景中的物体采用具有不同细节水平(或称精细程度)的 一系列模型。 它广泛应用于控制场景的复杂程度并加速三维复杂场景的实时可视化描绘中。 LOD 非常类似于栅格影像数据处理中的多分辨概念,即影像金字塔。 11:07:53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 是指经过系统处理分析, 可以直接提供给用户的各种地 图、图表、数据报表或文字报告等。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是指由系统处理、分析,可以直接供研究、规划和决策人员 使用的产品,其形式有地图、图像、统计图表以及各种格式的数字产品等。地理 信息系统产品是系统中数据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和属性特 征,是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的主要内容。

影像地图, 图像也是空间实体的一种模型, 它不采用符号化的方法, 而是采用人 的直观视觉变量(如灰度、颜色、亮度模式)表示各空间实体的质量特征。它一 般将空间范围划分为规则的网格单元, 然后根据几何规则确定的图像平面的相应 位置,用直观视觉变量表示该单元的特征。


统计图表, 非空间信息可采用统计图表表示, 统计图将实体的特征和实体间无关 的相互关系采用图形表示, 它将与空间无关的信息传递给使用者, 使得使用者对 这些信息有全面、直观的了解。

GIS 平台,用于帮助人们对空间信息进行操作和管理的工具,使得人们能够聚快 速方便地建立 GIS 应用系统。组成一般包括空间信息库的构建、 GIS 功能、用户 二次开发方法、 GIS 系统体系结构(运行方法)四个方面。

服务式 GIS ,是一种面向服务软件工程方法的 GIS 技术体系,它支持按照一定规 范把 GIS 的全部功能以服务的方式发布出来, 可以跨平台、 跨网络、 跨语言地被 多种客户端调用, 同时能聚合来自其他服务器发布的 GIS 服务, 具有高度资源整 合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

独立开发, 从空间数据的采集、 编辑到数据的处理分析及结果输出, 所有的算法 都由开发者独立设计, 然后选用某种程序语言, 在一定的操作系统平台上编程实 现。

组件式 GIS (ComGIS ),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式软件在 GIS 软件开发中的 应用。 是指基于组件对象平台, 以一组具有某种标准通信接口的、 允许跨语言应 用的组件提供的 GIS 。这种组件称为 GIS 组件, GIS 组件之间以及 GIS 组件与其 他组件之间可以通过标准的通信接口实现交互。

WebGIS ,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是指基于 Internet 平台、客户端应用软件采用 WWW 协议、 运行在万维网上的 GIS 。 它是 GIS 技术和 Internet 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0:46:50

Web Service,通过使用统一标准封装数据、消息、行为等,无需考虑具体应用 环境, 让不同系统跨越平台和语言, 彼此兼容, 进行无缝通信和数据共享与互操 作。

WebGIS Service ,以 Web Service 服务模式为技术框架,软件以服务的方式提供 使用, 服务即软件, 软件即服务。 是一个动态的、 分布式和面向服务的系统框架。 10:53:14

网格 GIS (GridGIS ),一个在广域范围内的空间信息无缝集成和协同处理系统, 是把互联网上与空间信息相关的所有资源(如计算、存储、软件、数据等)全面 连通和共享的 GIS 基础平台和技术体系。

空间信息网格, 网格 GIS 基础就是建立在网络分布式数据库与数据互操作技术之 上的空间数据网格, 在此基础上实现 GIS 的功能与互操作, 构筑统一的空间信息 处理平台即空间信息网格。

云 GIS (Cloud ),是以云计算理论和技术为指导,以网络为中心的地理信息系 统。 它利用基础设施获得大规模计算和服务能力, 来解决 GIS 中大数据的存取与 交互服务、空间信息查询检索服务、空间分析服务以及空间信息应用接口服务, 能实现分布式跨平台的数据集成, 为用户提供分布式协同信息与按需服务应用能 力。

虚拟化技术, 是从逻辑上对资源进行重新组织, 以实现资源的逻辑抽象和统一表 示,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包括资源的虚拟化和应用的虚拟化。

大数据, 超出正常规模, 难以采用传统方法在合理时间内管理、 处理并整理成为 辅 助 决 策 信 息 的 非 结 构 化 和 半 结 构 化 数 据 称 为 大 数 据 , 具 有 5“ v ” 特 征 :volume(体量大)、 velocity (速度快)、 variety (模态多样)、 veracity (真伪难辩)、 value (价值)。

地理信息工程(GIS 工程),泛指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各种应用工程,如一个专 题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 一项专题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一个地学问 题的分析解决过程等。

工程实施, 是在工程设计原则指导下, 按照详细设计方案确定的目标、 内容和方 法,分阶段、分步骤完成工程的过程。

工程评价, 是从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对 GIS 工程进行评定。 对比工程设计阶段对 整个工程的预想, 考察一下工程成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主要评判指标有工程 效率、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四个方面。

系统集成(SI ),即以用户的应用语言和投入资金的规模为出发点,综合应用各 种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适当选择各种软硬件设备,经过相关人员的集成设计、 安装调试、 应用开发等大量技术性工作和相应的管理性及商务性工作, 使集成后 的系统能够满足用户对实际工作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性能和适当的价格的全过 程。


相关话题/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