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赵荣等编著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08
②反映自然资源的有:金沙江、锡矿山、铁岭、盐田、盐城、葡萄沟等。
③反映水运的有:天津、孟津、风陵渡、通辽。
④以店、铺、驿站为名的:驻马店、三十里铺、二站、三站等。
(3)反映历史方面:许多地名反映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4)反映少数民族文化方面:如在壮侗语族分布族地区,称田为“那”,以“那”作地名的在广西、广东、云南均有。如那陈、那岭、那街等。据统计,粤西徐闻56个,海康30个,阳江65个。
(5)反映祥瑞或祈福意愿方面:如陕西的长安、安康、靖边等。现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一类地名,在许多城市的小区、道路、开发区多贯之以好听、好意的名称。
第九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一、名词解释
1.宗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其最大的特点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这个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宗教既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2.宗教组织:是宗教存在的必要前提不但执行对地方宗教事务的管理、教友之间感情上的联系、宗教仪式的参与,而且往往成为传教、布道的重要推动力。天主教的组织称为教会,是最严密的,而佛教却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教区,伊斯兰教更没有传教的教士,信仰的传播多数在征服区内实现,或通过商贸活动进行。
3.宗教习俗: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印度教禁吃牛肉,基督教周六、周日休息,犹太教早婚多子,天主教不允许堕胎,伊斯兰教世界妇女禁止在宗教生活外,不许读书、经商、参加清真寺活动。
二、简答题
1.民族宗教主要有那些?
(1)犹太教:远祖生活在阿拉伯半岛,摩西被认为是创始人,严奉一神,《圣经》,二战遭希特勒屠杀,周六为安息日,禁忌有水中无鳞动物不可吃,地上不爬不吃、动物中只吃既分蹄又倒嚼的种类。全球共有1500万人,美国有600万人,以色列有300万,欧洲有400万。
(2)印度教:信仰者占印度人口的80%以上,起源于公元前2000吠陀教,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后分为三个流派是毗湿奴教、湿婆教、性力教,主要教节有湿婆节、好利节、乘东节。
(3)道教:中国本土宗教,崇拜鬼神,求仙并追求长生不老,以道家、阴阳五行家、儒家谶纬学说为神学理论。另一思想为天道相承、因果相报。
(4)儒教:以孔子为崇拜对象,经典有四书、五经,祭天地、拜孔子,敬祖先,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神道教:日本民族原始宗教发展而来,以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为主要内容。明治维新后神道教居于国教地位,二战后实行政教分离,成为民间宗教。
2.宗教传播的影响因素
(1)移民:当某种宗教信仰者从一地迁向另一地,必然将他们的信仰带到新的地方。
(2)传抪: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①交流和传教;②有组织的传教。
(3)领土竞争:当政治和宗教势力合为一体时,往往会以领土扩张的形式,将宗教信仰带到新的领地。
(4)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①和平共处;②竞争;③排斥——宗教战争、宗教迫害等。
3.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关系
政治组织和政治势力是影响文化现象空间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政治势力的扩张与衰退往往决定着文化地理界线的进退,在各类文化现象之中,宗教对于政治的依附程度更高,受政治影响造成的空间变化特征也更明显。
(1)神权政治:宗教成为政府统治和施加政治力量的工具;
(2)政府与宗教:宗教为政府提供仪式服务,是精神统治工具,受到政府的保护;
(3)民族与宗教:影响一个民族在政治上归属上的合与分,进而改变政治地理的格局。
4.宗教景观
(1)基督教堂:教堂是神的住所,圣坛是举行重要宗教仪式的场所。①罗马式(巴西利卡):长方形的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的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②拜占庭式: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③哥特式建筑: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形、飞券、修长的立柱。
(2)伊斯兰清真寺:使用巴西利卡式,形如我国的四合院。
(3)佛教寺庙:如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佛塔,缅甸仰光大金塔,我国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
三、论述题
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起源、发展、教派及其分布。
(1)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的古代印度
佛教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公元前6世纪中叶到前4世纪中叶为佛教的初创时期,释迦牟尼创教并向弟子传承教说。②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和戒律产生分歧,分为许多教团,进入部派教时期。③公元1世纪前后,大乘教盛行,并分为中观学派与瑜迦学派,7世纪以后,一部分教派与婆罗门教结合形成宗教。④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本土基本消失,19世纪稍有复兴。佛教分为北传佛教(大乘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小乘佛教)三种。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2)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上半叶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基督教的发展:初期,基督教徒大多是平民或奴隶,对统治者极端仇恨,受到罗马帝国的迫害。后来社会中上层人士不断取得宗教的领导权,宗教主张逐渐由原来的反抗转变为对执政者的效忠顺服。大约公元4世纪被定位国教。公元4世纪末,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分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三大宗教中,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南非、大洋洲等,是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
(3)伊斯兰教——产生于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为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立。
发展:伊斯兰教的扩张,早期由阿拉伯人,后由突厥人用武力扩张,还通过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向外传播。从7世纪中期起,伊斯兰教通过经商、贸易等活动传入中国,曾先后在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兄弟民族中传播。在国内建有大量清真寺,传播伊斯兰文化。正统派称为“逊尼派”,反对派为“什叶派”。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洲,其中信奉者以西南亚与东南亚最多。中国的穆斯林除回民在分布上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其他民族基本上分布在西北、西南。
3.结合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分析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原始宗教起源于人们对地理环境事象的恐惧(雷电、风雨、地震等)和崇拜(山、水、土地等)。世界主要宗教几乎都起源于西亚和南亚。西亚和南亚位于北纬10-40度,属干旱气候和季风气候区。这里大多数地区环境恶劣:沙漠、烈日、干旱等严酷的自然环境也促使人们产生幻想,寻求精神寄托,于是,上帝、真主等便应运而生。
(2)宗教许多习俗、禁忌、教义与地理环境有关。如伊斯兰教主要经典《古兰经》有许多清规戒律,其中有不吃不洁之物、自死的禽兽牲畜血液等条文,与西亚天气炎热,食物易变质腐烂有关。再如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禁食牛肉,与南亚地区气候条件和人口激增有关。公元前2000年,印度人是吃牛肉的,后来人口多了,连续干旱使大量人畜死亡,灾后恢复和维持正常农业生产,保持一定量的役畜是必要的,于是佛教和耆那教先提出禁食牛肉,印度教为争取教徒也在教义中增加这一条文。
第十章 旅游地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业的含义:是指为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全部相关企业的总和。旅游表现为客流和信息流在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流动,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区域关系。
2.旅游活动:指以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存在和发展为依托,由旅游者、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互为条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3.客源地(origin):客源地是产生旅游者的地域,即游客的来源地。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当前国际客源地多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西欧、北美、日本。
4.目的地(destination):目的地是旅游吸引物经较集中,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具备旅游功能的区域,它是旅游流指向的目的区域。世界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包括: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肯尼亚、阿尔卑斯山等地。
5.文化:是一个涵盖十分广泛的概念,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他社会现象。
6.旅游地文化: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复合文化形态,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
7.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①地域性;②大众性;③综合性;④直观性;⑤季节性。
8.旅游资源:经过开发可对旅游者产生旅游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形及无形要素。其形成条件有两点:①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②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简答题
1.旅游业的发展
(1)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于7月5日组织了一批540的旅游团从莱斯特到拉夫马勒参加禁酒大会,每人收取票费1先令。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游。
(2)1845年托马斯正式组织了世界上的第一个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
(3)1908年,斯塔特勒在美国纽约的布法罗建造了第一座商业饭店。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飞机和汽车的普及,使人们出游更加方便快捷,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旅游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旅游成了一种大众性的消费活动,甚至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关系
(1)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一致: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同时旅游业也相应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英法德等国。这些国家一直是全球国际旅游构成的主体,又是主要的接待国。
(2)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又与主要客源国相毗邻,形成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的关系,如西欧对地中海,北美对加勒比海,东北亚对东南亚等。
(3)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分散与集中:有的目的地的客源来自四面八方,如北京的游客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而有的客源地中,其目的地又相对分散,如北京的居民去北京郊区度周末,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度假。
3.旅游地文化的要素(三个层面)
(1)旅游地文化的物质要素:主要指一个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设施等,它们是旅游地文化的实体层面。
(2)旅游地的文化行为要素:包括旅游地的风俗习惯、生活制度、行为规范等,也是旅游地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
(3)文化的心理要素:包括旅游地当地居民的民族性格、宗教情绪,旅游相关从业人员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情操,旅游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这些可以称为旅游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
旅游地的精神文化石最核心层的,所以称为内在文化,而处于中层和外层的旅游地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通常称为外在文化。
4.旅游资源的特征
(1)美学特征 (2)文化特征
(3)空间特征(地域性、不可替代性、综合性、组合性、相似性)
(4)时间特征(季节性、可变性)
(5)经济特征(利用的永续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价值的不确定性)
5.旅游资源的分类
(1)按基本属性分类:①自然TR;②人文TR
(2)按利用角度分类:①可再生性TR;②不可再生性TR
(3)按经营角度分类:①有限TR;②无限TR
(4)按吸引力级别分类:①国家级;②省级或市县级
(5)其他分类:①自然景观;②名胜古迹;③人工建筑;④商业;⑤科学考察;⑥民俗风情和宗教
(6)按景观组合分类:
自然TR:①水光山色;②奇洞异石;③流泉飞瀑;④阳光海滩;⑤气象气候;⑥生物景观。
人文TR:①历史遗迹;②民族风情;③城乡风光;④旅游商品鸡风味佳肴
(7)TR分类的国标——《TR分类、调查与评价》
8主类:①地文景观类;②水域风光类;③生物景观类;④气候景观与天象;⑤遗址遗迹类;⑥建筑与设施;⑦旅游商品;⑧人文活动
31亚类 155基本类型
三、论述题
1.世界主要旅游地国家
(1)美国
①美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有政治中心华盛顿,世界名城纽约,西海岸重镇洛杉矶、旧金山和世界赌城拉斯维加斯等等。
②美国有42处国家公园和80多处国家名胜,其中最著名的有:黄石国家公园、大峡谷、尼亚加拉大瀑布、麦金莱山和拉什莫尔峰等。
③美国的人造景点有金门大桥、迪斯尼乐园、佛罗里达海洋世界、加利福利亚的宇宙漫游和休斯敦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等。
(2)西班牙
西班牙的旅游业十分发达,是旅游接待大国,素有“旅游王国”之称。西班牙旅游业的王牌项目是“三S”,即sun(太阳)、shore(海滩)、sea(海洋)。
西班牙主要的旅游区有4个:①太阳海岸旅游区,位于南方安达卢西亚一带;②布拉瓦海岸旅游区;③巴利阿里群岛旅游区;④加那利群岛旅游区。此外西班牙还有许多王宫、教堂和城堡,其中有10多个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
(3)塞普洛斯
赛普洛斯位于地中海东部,它的美丽风光和宜人景色使其成为地中海最吸引旅游者的度假区之一。此外,塞普洛斯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可以说是整个中东和欧洲的历史博物馆。
(4)肯尼亚——非洲著名的旅游国家
(5)中国——三个独特优势
①山河锦绣、风光秀丽——世界之巅珠穆朗玛,世界第二长河长江,“母亲河”黄河,桂林山水等。
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故宫颐和园,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四大石窟,四大佛教名山等。
③民族众多、民俗多彩——56个民族
2.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1)旅游业的经济特性:①旅游业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②旅游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③旅游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
(2)旅游与经济发展:旅游开发在不同的地区所需的成本和取得的收益,取决于开发地区的资源状况、经济结构和地理区位,发展旅游业赚取外汇是实现工业化的一种手段。
(3)旅游与收支平衡: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旅游业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赚取外汇,改善收支平衡状况。作为非贸易外汇收入的国际旅游收入是国际贸易中最大的项目之一。
(4)旅游与就业:一般认为,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性的行业。旅游业是一项季节波动较大的行业,旅游就业也会受到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季节性工作多是旅游业的一大特点。
(5)旅游与税收:旅游业通过本身的经营活动,在增加外汇收入的同时,还能够带来盈利,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从旅游业发展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主要通过税收形式。
(6)旅游与经济结构: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区域产业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旅游者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和其他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
(7)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①旅游过度超前发展使区域经济受到破坏;②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
3.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
(1)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旅游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①独立关系;②冲突关系;③旅游与环境的共生关系。旅游对环境保护的促进形式有——①旅游促进了历史遗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②旅游促进一些旧的建筑改造为新的旅游设施;③旅游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2)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旅游与植物;②旅游与水质量;③旅游与大气质量;④旅游与野生动物;⑤旅游与地质
(3)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旅游对风景区的影响主要有——①建筑污染;②带状发展和蔓延;③基础设施超负荷;④与本地居民隔离;⑤交通堵塞
4.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1)旅游地居民态度—从欢迎到憎畏
(2)示范效应:指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之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
(3)旅游和社会道德:旅游旺季的犯罪率有明显上升,因为人口密度的增加既为罪犯提供了众多的可选择目标,又减少了犯罪事实被发现的可能,并且一般多为经济犯罪。
(4)旅游与宗教:宗教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把旅游接待看作一种重要收入来源,设置功德箱、出售纪念品和明信片等。
(5)旅游与语言:有些地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来的同化力严重地威胁着旅游地语言的纯洁性,本民族语言的衰弱会动摇旅游地稳固的社会模式和文化特征。
(6)旅游与健康:旅游与健康以三种方式发生关系,首先,旅游的一个普遍动机是提高健康水平;第二,旅游地的公共卫生标准对旅游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第三,旅游者可能会在某旅游地患病后把疾病带到所到之外或者患病的旅游者将疾病带到旅游地。
5.旅游对区域文化影响
(1)促进文化的变更和交流
(2)引起传统文化形式(工艺品)的复兴或倒退。
6.结合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谈谈你对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理解。
对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不损坏现有和潜在的旅游资源,及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保护已开发的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在环境,社会,经济三效合一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开发行为。
旅游所具有的两重性决定了旅游业更应该考虑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旅游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也迫切要求建设可持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特别是在那些小岛屿和环境敏感地区,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建议:一是发展生态旅游,建立人与自然关系多方面协调的旅游模式。生态旅游是一种基于自然的旅游模式,它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生态旅游通过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领域中的最佳选择;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生态旅游在保护旅游资源及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民众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规范道德和行为等方面具有比其他旅游形式更突出的作用。因此,生态旅游本身就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核心, 同时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宣传旅游地的区域文化与自然资源相结合,建立一条资源互补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旅游产品的规划要遵循地区特色为主、其他产业辅助发展的原则,为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可持续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可以在民族特色文化上新增旅游质量和价值。
7.影响旅游决策的最大效益原则如何影响区域旅游开发?
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是最大效益原则,即在资金和闲暇时间确定的条件下去追求最大的旅游效益。旅游效益的内涵主要包括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和精力恢复。
最大效益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旅游时间比是指在一个完整的旅游过程中,用于往返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时间与在目的地游玩所消耗的时问的比值。这一原则简而言之为旅速游缓。为了追求旅游时间比,人们在选定旅游地之后,往往选择最快捷的交通方式;在未选定旅游地时,往往选择距离最近的旅游地。其二是最大的信息获取量或最高的满意度。
第十一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一、名次解释
1.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可分为三个级别:一是国家的,即具有确定的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如美国、中国等);二是国际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地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北约、东盟、联合国等)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三是国内级的,即一国内部的行政分区(如美国的洲、县、市等)。
2.国家的定义:一个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干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
3.国家的基本特征:①拥有确定的领土;②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③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诸如国家、外交等职能的政府;④拥有主权。
4.领土的含义:领土是国家最基本的政治地理结构,是一国活动,尤其是一国权力所依赖的最稳定的结构性因素。
5.领土规模:美国地理学家M.I.格拉斯纳根据领土大小对当今世界上的国家作了如下分类:面积超过2.5×106km2的为特大国,1.5×105~3.5×105 km2的为中等国,3.5×105~2.5×106 km2的为大国。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次是加拿大、中国、美国,最小的是摩纳哥和梵蒂冈。
5.领土位置:国家领土的地理位置差异很大。由于海陆位置差异,有沿海国家(如法国、荷兰等)、岛屿国家(如英国、日本等),以及内陆国家(如蒙古、阿富汗等)之别,也有既有漫长的海岸线,又有广阔陆地的国家,这类国家一般称为海陆兼备型国家(中国、美国等)。由于政治以及经济地理位置的差异,有的国家成为大国间的缓冲国,有的成为通道型国家。(爱沙文尼亚)
6.综合国力(国家权力):是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或国力。国家权力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政治现象,它通过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影响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组合而体现。
二、简答题
1.简述政治地理现象
(1)政治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文化现象,并存于人类社会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政治地理现象几乎无处不在。
(2)政治是一种追求权力(如支配权、占有权、管理权等)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政治地理现象是一种具有排他意义的权力空间想象。
(3)政治也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虽然地理环境是相对稳定的,但一旦地理环境被赋予政治含义而形成政治地理现象,它就会变得极不稳定,如领土的变更、军事实力的变化等等。
2.简述政治地理结构
任一政治地理单元都有一定的政治地理结构,政治地理单元是由某一空间范围内的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而成的,政治地理结构可分为政治空间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
(1)政治空间结构: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和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
(2)政治实力结构: 政治实力结构是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及政府能力等实力要素组成的。
三、论述题
1.论述政治地理过程
政治地理过程十分复杂,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扩散:政治现象在某一地方出现后,可通过各种方式向另一地传播,形成政治事件的扩散。其扩散方式有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迁移扩散主要是通过移民(包括殖民)的方式,将原土政治文化带到新的移民地区,从而形成于原土相似的政治地理单元,或者将新的地区纳入原土的版图。如英国的殖民扩张。扩展扩散是指在某一政治地理单元发生的政治事件,往往引起周围相同或相近政治地理环境的其他单元发生连锁反应,给世界或地区带来根本性的正是变化。如20世纪50年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相关话题/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考研部分院校信息
人文地理旅游规划方向考研 这是我花了两天时间打出来的东西,希望对大家有点作用!我是 09考研,大二时我就知道我会考研了,而当时很多过来人对我说,战线拉得太长了,会容易放弃,所以那个时候,我只是看看各个学校的人文地理发展状况等等,我几乎看过所有开设人文地理的学校的招生简章!所以,也许我比一些想要考研的人会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8人文地理学(王恩涌)最后考研总结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最后考研总结 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西南大学人文地理学 历年考研真题2002-2017年
目录 2001年 1 2002年 2 2003年 3 2004年 4 2005年 5 2006年 6 2007年 7 2008年 8 2009年 9 2010年 10 2011年 11 2012年 12 2013年 13 2014 14 2015年 15 2016年 16 2017年 17 2001年 一、名词解释(15) 1、中东 2、地理大发现 3、大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广州大学地理学院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洪堡、李特尔、拉采尔、白兰士、白吕纳、赫特纳、施吕特尔、索尔(苏尔)、麦金德、森普尔、斯匹克曼、亨丁顿 (人名自己看书了解其学说,一般在选择题和填空题出) 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文化扩散:指在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2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自然地理一名词解释50分第四纪 河漫滩 粘性矿物 演替系列 还有一个记不得了二计算降水变差系数cv,并确定该地是哪个区域三画图做出某区域城市化前和城市化后流量变化曲线,说明差异。四分析推理1北方秋雪和南方冬雪对生态系统破坏大为什么?2阅读《桃花源记》部分内容,从地质地貌气候植被方面进行分析,并确定该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7年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西南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人文地理学上传的附件6d4a8a10ba36ade6c28f62f78811bb57.rar(338.96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浙江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
浙江大学人文地理学07试题(地理学)代码417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在一起考的!一.名词解释(7个,每个4分)1.经济距离2.潜导产业3.空间近邻效应4流域5滑坡6土壤肥力7生态系统二.简答(好象是每个15分吧不记得了)1.胡佛的经济增长阶段2区域增长极的在主要观点3城市和区域的关系4地貌的成因5径流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6年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