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详文解释(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15


民族关系上:为镇压安史之乱,唐政府曾两次向回纥借兵,吐蕃也乘机而入。从而加深了民族矛盾。
4.刘晏的“理财”活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管顿漕运:组织疏浚河道,训练漕卒,在扬州制造坚牢的运船,分整个漕运为4段,各段设立粮仓分段运输,保证漕运的通畅。
改革盐政:大事精简原先臃肿的盐政机构和冗官冗吏,政府在产地实行食盐收购,以银价批足给商人,再由商人运往各地零售。
常平法的实行:在全国设立13个巡院,掌握各地气象情况和物价情况,丰年政府收进粮食,歉年则以平价出售,保证物价的平衡,政府也能从中赢利。
5.杨炎的两税法有哪些主要内容?有什么意义?
公元780年,杨炎上书唐德宗提出实行两税法的计划,获批准后开始在各地推行
量出制入:中央政府作出一年的财政预算,根据预算总额摊派各地征收。
不分主户与客户,一律以居住地登记户籍。不管丁男中男,以财政多少定户等(9等),按户等征收不同的税。租庸调及杂税一律取消。
两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于六月,秋税限于十一月。
天亩收税,以公元779年(大历十四年)的全国垦田数字作标准,平均征收田税。
没有固定住所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1/30收税。
两税法评价:
两税法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的赋税制度改革,它改变了以往按丁身为本征税的方法,改为以财产(包括田亩)多少为收税标准,多少减轻了一些劳动人民的负担。相对比较合理。它改变了安史之乱后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有了比较同意的税制。扩大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以后的税制改革开了先例。但是两税法也有弊病,它不仅没有阻止土地兼并,反而使之加剧。
6.唐代史学发达,有哪些具体表现?
隋唐时期,史学有很大发展,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
1、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
政府正式设立史馆专修史书。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史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表明统治者已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姚思廉的《梁书》、《陈书》,房玄龄的《晋书》,魏征等人的《隋书》,令狐德棻等人的《周书》,李延寿修的《南史》、《北史》)
2、《史通》
刘知几的《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批评与史学理论专著。他冲破史学传统,总结了前人修史得失,开创史学批评与史学理论的先声。
3、《通典》
杜佑的《通典》,是我国第一步典章制度的通史。它扩大了史书的内容,跳出了为帝王将相立传的狭小范围,为以后的典章制度史书的兴起,产生量很大影响。(《通典》和以后郑樵的《通志》、马瑞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三通”是研究我过历代典章制度的主要文献。)
4、地理学的兴起
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加之交通的扩大与畅通,使地理学从史学中独立出来,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地理学家和地理学著作。(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沈耽《海内华夷图》、樊绰《蛮书》,又名《云南志》)
7.列举三个宋代重要词人,简要介绍其文学成就。
柳永(约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北宋初期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同时也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苏轼(1037—1101),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期杰出的诗、词、散文作家,开创了宋朝豪放派的词风。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宋代著名诗人与词人。陆游留存诗词近万首,是中国古代留存文学作品最多的作家。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8.明清时期有哪些代表性的科技著作?
明清时期的科技著作较多,其中尤以《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最为著名。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明代医药学家。写成《本草纲目》,他长期坚持实践,一面行医采药,一面勤奋学习,参阅我国历代医药著作达800多种,历时三十余年。《本草纲目》共计52卷、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300多种为新增)、验方11096个,还附有插图1110幅。《本草纲目》不仅系统的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我国医药学的丰富经验,还就我国的医药学研究提升到新阶段,对中国和世界的医药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后传入日本,被译为多种文字。
2、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先生,上海县人,明末政治家、科学家、农学家。《农政全书》共60卷、50多万字,是一部综合性的农业科学专著,总结了17世纪以前我国农业生产经验。
强调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宋天星与《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计3卷18篇,是一部总结当时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 
4、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原名徐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旅行家与地理学家。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野外考察记录和优秀的地理学专著。
5、梅鼎文与《古今历法通考》: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今安徽宣州)人,清代数学家、历学家。梅文鼎以毕生精力,从事我国古代数学、历学的整理与阐发,同时也对西方科技进行介绍与研究。《古今历法通考》是我国第一部历学史,对我国传统历学作了全面的总结。
6、张履祥与《补农书》:
《补农书》分上、下两卷,是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性著作。此书对南方水稻生产提出了许多有益见解,是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的代表性著作。
9、明清两朝为了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采取了什么政策?
明代,西南的云贵、湖广、四川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的发展很不平衡。明初,政府先后设立云南布政使司、贵州设立布政使司。实行“土流并置” 政策,即设置土司和流官,土司是正的,流官就是副的土司是副的,流官就是正的。加强少数民族首领与汉族官吏的接触,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控制,也为以后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清初,政府沿用明朝的统治方法,实行“土流并置”。为了加强对西南的统治,1726年(雍正四年),清政府任命鄂尔泰为云南、贵州 、广西3省总督,主持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即把原来的土官一律改成流官,把土官、土司所管辖的地区改为政府管辖。此举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强化了中央集权,消灭了割据分裂状态,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安定与统一。
10、张居正改革有哪些具体内容:
张居正改革的重点,是整顿赋役制度,以扭转财政危机。他于公元1581年推行“一条鞭法” ,主要内容有:
    一是赋役合并,将各种名目的赋税、徭役合并征收。实行部分“摊丁入亩”。
    二是“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农民可以出钱代役,不再负担力役。
    三是田赋征银,田赋中除政府特殊需要而征收粮食外,其余一切折算为白银缴纳。
四是“丁粮毕输与官”,即由官府直接办理赋税征收,不再由粮长、里长经手。
11、列举几个主要的南明政权,简要说说其兴亡过程。
1、福王政权与江南人民的抗清斗争:
1644年五月,南京的明朝六部文武拥立福王朱由崧即位,建元弘光。马士英、阮大铖树党营私,安插私已,同时排挤以史可法等抗战派。1645年四月清军南下,史可法率扬州军民死战到最后。清军很快渡过长江,守卫南京的20多万明军降清。福王被俘被处死。    
2、鲁王政权与唐王政权:
南京福王政权灭亡后,在绍兴与福州的明朝残余势力又建立了2个并存的南明政权——鲁王政权与唐王政权。1645年六月,张煌言等迎立鲁王朱以海到绍兴就监国位,建立了鲁王政权。1646年六月清军进攻绍兴,方国安、马士英等降清,鲁王死于台湾。张煌言坚持抗清,1664年被清军杀害于杭州。   
在鲁王政权建立的同时,郑芝龙、黄道周等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改福州为福京,年号隆武。1646年清兵攻入福州,唐王逃至汀州(今福建长汀)被清兵俘杀。郑芝龙降清,唐王政权覆灭。
3、桂王政权与大顺军、大西军的反清斗争:
1646年十一月,何腾蛟、瞿式耜等拥立桂王朱由榔即帝位于广东肇庆,年号永历,这是南明政权的最后一个抗清据点。桂王政权得到李自成,张献忠义军余部大顺军、大西军的支持,所以能坚持抗清16年,在南明政权中存在时间最长。1662年(康熙元年)春,吴三桂强迫缅甸国王交出桂王,在昆明把桂王绞死。
12、简述“摊丁入亩”的主要内容,并对此赋税改革进行简要评价。
1712年实行摊丁入亩(亦称地丁合一、丁随地起)。办法是把各省丁税总数分摊到各州县的土地上征收。 地丁合一是税收方法的积极改变,人民的负担和国家的总收入没有减少,但土地多者多出,地少者少出,负担相对比较合理。是我国封建赋役制度上一大改革。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经济上:给北方经济带来极大破坏,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黄河流域一带本是经济繁荣的地区,在安史之乱中几经战乱争夺,土地荒芜,人口流亡,农业生产损失惨重。
政治上:安史之乱削弱了唐帝国的实力,打乱了它的政治体制。宦官势力开始抬头,形成唐后期的宦官专权局面。
军事上:安史之乱的平定靠的是各节度使的力量。所以安史之乱后北方仍在各节度使的割据势力中,加上在镇压安史之乱中又新封许多节度使,由原来的10个增长到50多个,从而形成唐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
民族关系上:为镇压安史之乱,唐政府曾2次向回纥借兵,吐蕃也乘机而入,从而加深了民族矛盾。
2.北宋初年统治集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削减州郡长官的权力:
不准兼领支郡,州郡的财权,兵权和司法权也都归中央政府;以文人知州事;设通判与知州互相牵制。中央对于任何地方是任何事务,都可以直接行使权力。
分散宰相权力:
设“参知政事”(副宰相);设枢密院分夺宰相军权,取消殿前都检点;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分天下为15路,每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仓平,统称“四司”,大多由文臣担任。同时规定死刑案件须中央审批,司法权收归中央。
军权的集中:
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剥夺有功将领的军权。实行更戍法与养兵政策,大量招募甚至强制饥民入伍,把兵、民截然分开,以防兵民联合兵变,危及统治。“守内虚外”的军事布置,在边境地带只驻有仅仅防守的部队,把大部分军队驻屯在诸州郡的重要地区,专力镇压各地的农民大众。
发展科举制:
增加录取名额,提高录取人的待遇,开创“殿试”。
3.王安石变法在财政经济方面有哪些措施?结合这些措施对他进行简要评价。
财政经济方面:青苗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后面自己补充,评价自行发挥)
4.明初统治者采取哪些措施来强化君主专制主义统治?
一.中央机构的改革:撤销中书省,不再设置丞相,。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秦汉以来的宰相制即此废除.设殿阁大学士,选用文人担任.责职是充当皇帝的幕僚与顾问.
二.地方机构的改革:改行省为13个布政使司。每个布政使司设有3个平行的、没有统率关系的机构,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三司互相牵制,防止擅权,有效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滋生。
三.军事制度的改革:1.中央有两个军事机构,即五军都督府,掌兵但无发兵权。兵部有发兵权,但不掌兵。两个机构同掌军事,互为牵制。2.卫所是明代军队的基层组织。军士自立军籍,一旦有战事,由皇帝调动军队。3.在京师的卫所中有一个锦衣卫,表面上是皇帝的仪仗队,实际上是一个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4.明成祖时又建立新的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权力更大。以后又有“西厂”、“内外厂”等,合称“厂卫”。
四.加强对人民控制:1397年正式颁行《大明律》;在全国范围内清查土地与户口,汇编成黄册(户口册)、鱼鳞册(土地册);设立粮长、甲长、里长制度,鼓励互相连坐告奸。
五.文化统治的加强:强化科举,实行严格的分级考试;
地方上有府、州、县学,学生称“生员”,经考试成为秀才。
秀才每三年赴省城考试一次,称为“乡试”,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第二年,举人再上京考试,由礼部主持,称“会试”。
再由皇帝主持“殿试”,分成三甲发榜,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钱,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科举考试的方法以《四书》、《五经》文句命题,解释依朱熹的注为依据,形式上必须是“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中股是全篇中心)。科举考试成为作官的“敲门砖”。
5.明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哪些具体表现?
商品经济的发展,具体的有以下几个表现方面:
①.    农产品与家庭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
“一条鞭法”中规定:田赋中除政府特殊需要而征收粮食外,其余一切折算为白银缴纳。因此农产品与家庭手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吃与用,而是更大部分地用于商品交换。
②.    区域分工趋势出现
粮食与经济作物、原料与手工业品生产的区域分工趋势逐渐显露出来。一个地区的农业或手工业生产,再也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交换的需要。
湖州的桑园    山东的棉田    景德镇瓷器
③.    民间独立手工业的发展
政府规定工匠征银,不再到官府服役,使手工业的技术与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工商业城市的繁荣。除大城市外,出现了许多中小城市乃至市镇。尤其是江南地区的苏、淞、嘉、湖、杭五府,新兴了大批工商业市镇。【濮院镇、双林镇、枫泾镇、塘栖镇、菱湖镇】
④.    商业资本的活跃
商人人数大大增加,所经营的商品种类也多。并形成许多商业集团。有的商人从事单纯的商业经营,也有少数商人投资于手工业。
⑤.    某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所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是一方面是要有较大的作坊或商人,即拥有较多资金的最早的资本家,他们把别人的劳动作为商品来购买。另一方面是要有与生产资料脱离、人身又比较自由的雇佣劳动者,即把劳动力作为商品为出卖的最早的工人。明中期,在江南地区的苏淞嘉湖杭五府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6.清初统治者为恢复发展社会经济,采取哪些措施?
招民垦荒:允许流民开垦无主荒田,承认开垦者的所有权。鼓励地主乡绅垦荒,以赏给官职为诱饵。政府还将劝垦的多少与地方官的考核结合起来。
实行更名地:即是康熙时把部分明代藩王庄田分配给农民耕种,永远归农民所有。实际上是政府承认了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农民已占有这些土地的既成事实。
治河:主要是治理黄河与淮河。黄淮两河各归其河道,大运河也得到疏通。
减免钱粮:为了安定社会秩序,采取“收拾民心”的方法,适当减轻一些百姓的负担。在康熙执政的61年中,总共减免的钱粮达到1万万两,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进行赋税改革:1712年实行摊丁入亩(亦称地丁合一、丁随地起)。办法是把各省丁税总数分摊到各州县的土地上征收。地丁合一是税收方法的积极改变,人民的负担和国家的总收入没有减少,但土地多者多出,地少者少出,负担相对比较合理,是我国封建赋役制度上一大改革。
7.简述元、明、清三朝军事制度的不同特点。
元:军事制度实行军民易籍、军民分治政策。设枢密院作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元代军事防卫分为两大系统,即戍卫京师(大都)的宿卫系统和镇守全国各地的镇戍系统。镇戍军,负责镇守全国各地。元朝军队按照亲疏关系分成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与新附军等四个等级。
明:1.中央有两个军事机构,即五军都督府,掌兵但无发兵权。兵部有发兵权,但不掌兵。两个机构同掌军事,互为牵制。2.卫所是明代军队的基层组织。军士自立军籍,一旦有战事,由皇帝调动军队。3.在京师的卫所中有一个锦衣卫,表面上是皇帝的仪仗队,实际上是一个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4.明成祖时又建立新的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权力更大。以后又有“西厂”、“内外厂”等,合称“厂卫”。
清:清代的正规军有八旗兵与绿营兵。八旗兵入关前已编,旗设都统,由中央八朴诩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分别驻守在京城和各省城镇要地外,绿营兵,主要是清军入关后收编的明朝降军和各省改编的队伍,用绿色军旗,故称绿旗兵或绿营兵。在各省者,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所统辖。绿营兵配合八旗兵驻守北京和各地。
8. 简述元、明、清三朝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的演变,并给予简要评价。
元:中央行政机构中撤销尚书省、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其他还有枢密院、御史台、司农司、集贤院、宣政院、太史院、通政院等,都是中央直属机构。
明:撤销中书省,不再设置丞相,。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秦汉以来的宰相制即此废除。设殿阁大学士,选用文人担任.责职是充当皇帝的幕僚与顾问。最后的决定权仍掌握在皇帝手上。
清:内阁是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构,并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清初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时设立南书房。雍正时由于对西北用兵,在宫中设立军机处,由皇帝直接管理。后来演变成常设机构,权力不断扩大,成为最高决策机构。军机大臣虽参与撰拟,但一切诏令由皇帝决定,从而使专制主义政权进一步强化,皇权集中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评价:从元、明、清三朝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的不断加强,相权的不断削弱,到清朝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积极作用:
1.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中央行政效率提高了,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 3.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4.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广阔的范围内传播,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消极作用:
经济上: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关系的成长
政治上:空前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格局形成暴政,长期以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形成长期的人治传统,派生了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的局面。
思想上:专制主义发展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的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科学发展,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与扼杀。
9. 简述元、明、清三朝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并给予简要评价。
元: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因大元幅员辽阔,除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又于诸路重要都会设立十个行中书省,以分管各地区。后行中书省也相应改称行尚书省。
明:改行省为13个布政使司。每个布政使司设有3个平行的、没有统率关系的机构,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个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承宣布政使司管政事;提刑按察个使司管刑法;都指挥使司管军事,三司互相牵制,防止擅权,有效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滋生。
清:清代地方实行省、道、府(直隶厅、州)、县(小厅、州)四级制。内地设十八行省,实行督抚制。总督官从正二品,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职权最重,统辖地方文武,综理军民政务,考核地方官吏等,总管一省或几省军务。
评价:仿照上题写。


相关话题/中国古代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考研资料(超详细)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超详细)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一、知识归类 Ⅰ 科学技术篇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⑴造纸术 ①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 ③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0
  • 北京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续资治通鉴长编》 2、井田制 3、葵丘之会 4、限民名田5、九品中正制 6、《元和郡县图制》 7、南衙北司之争 8、庆历新政 9、探马赤军 10、票拟二、论述题(每题20分)1、汉武帝财政改革措施及作用2、隋唐以后赋役制度的主要变化3、唐代周边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活动4、元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南开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复试
    一.你读过哪些本专业的学术著作?请对其中的一种进行评论,并试对其中的某些重要问题或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限800字以内)(60分)二.就你所接触的材料和知识,试谈历史学或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发展趋势。(限800字以内)(40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40%) 胡服骑射 董仲舒 河阴之变 府兵制 永贞革新 唐蕃会盟 绍兴和议 徐光启 萨尔浒之战 四库全书二、简述题(30%,每题各占15%) 1、简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2、简论赵匡胤。三、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就“中华民族”问题发表演讲,提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42) 周公旦 算缗与告缗 府兵制 猛安谋克 东林党 乾嘉学派二、问答题 1、简述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对北宋历史的影响。(28) 2、试述春秋、战国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说。(30)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35%) 夏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河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中国通史(1949年之前)一、名词解释: 1.氏族公社2.楚汉之争3.八王之乱4.《唐律疏议》5.猛安谋克6.中国共产党第7次代表大会二、简答: 1.简述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的必然性。2.简述东汉田庄经济。3.简述唐太宗和贞观之治。4.简述明朝初期加强君主集权的政治措施。5.简述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安徽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 1.仰韶文化 2.甲骨文 3.府兵制 4.<大唐西域记> 5.庆历新政 6.摊丁入亩二.简答题 1.简评韩非的法家学说. 2.简述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及其作用. 3.简析唐朝三省制及其职能. 4.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三.论述题 1.试述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2.论述明初专制主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河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河北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中国古代史考研试题名次解释:郭店楚简 《周礼》《过秦论》谶纬 隆重对 二王八司马 中书门下 行省 利玛窦 还有一个应该是清史,欢迎跟贴补充。简答:1.评论春秋战国政治的特点2.简述秦.隋快速灭亡的原因。3.如何看待北宋“积贫”.“积弱”4.评述中国古代宦官专权的特点。评论:评论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专业
    1.良渚文化    2.光武度田    3.八王之乱    4.北府兵    5.宇文泰    6.史通    7.陈桥兵变    8.耶律楚材    9.南明    10.宋学    简述题:    1.试论吕不韦对秦国历史发展的贡献。    2.试分析“侨置郡县”产生的原因    3.试分析唐朝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1999硕士入学中国古代史试题 科目代码:329 科目名称: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30分) 1、禅让 2、董仲舒 3、唐初八史 4、均贫富 5、四等民族 6、雅克萨之役二、问答题: (共70分) 1、论曹操。 (20分) 2、明初集权述评。 (20分) 3、试对中国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