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辅导班讲义资料(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15


第三节 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及其要素

组织传播是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包括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间及组织与环境的信息互动。要素为:
信息,信息社会中,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信息,有效的组织传播首先要有信息;
相互依赖,组织中的部分不可能脱离系统和环境而独立存在,需要有互动;
网络,组织传播要有一定规则,根据在组织中担任角色的不同来采用不同的信息传递方法;
过程,组织传播是不停止的信息互动;
环境,组织要受环境制约,与环境互动
组织传播的层面
系统层面,个人系统-二人交流-小群体系统-组织系统;
功能层面,生产功能-创新功能-维持功能;
结构层面,不同层级有不同的传输消息的形式、规则或状态,其复杂性随层级的提高而提高。

组织传播的形式

正规的组织传播,就是发生在组织内部的具有组织性的传播,又可分为组织内部传播和外部传播;
非正规的组织传播,就是发生在组织内部的非组织性传播,是一种没有与组织的正规结构等级和交流网络相对应的信息交流,分为任务指向性和情感指向性两种交流

组织传播的功能

手段性的和满足性的两种。前者,以交流为手段,达到某种事务性的目的,后者以社会-情感的满足为主要目的。前者在绝大多数组织中占首要地位,其存在由组织性质和目的所决定——
确保组织内部协调活动的发生,即建立起组织内部成员的联系协作,以实现组织目标;
确保组织与外部环境建立起联系,来完成正常的输入输出的交换活动,与外部环境适应;
通过组织内部情感交流,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增加内部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组织内部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交流满足其成员的社会心理需求,激励其士气

组织传播研究的学派:

功能主义学派:注重研究传播与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影响,该学派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科学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系统论学派;
社会文化学派:认为组织是社会文化的结合
法瑞斯的“交流负载”是指传输给个人的具有一定的数量和复杂性的信息对个人而言,可能为贫乏负载(消息低于处理能力)和过余负载(消息超过个人处理能力)

管理行为与组织传播的理论

科学管理学派:

泰罗创立。把组织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效结合,以求达到组织目标。采取科学选择和激励性措施,最大限度求得个人发展和报偿,但认为员工是“经济人”,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无视人的主体性,忽视人际互动对于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性,不利于组织内部沟通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学派:

阿基里斯提出。强调“组织成员”的人格个性和心理需要。认为人通过人际互动发展自我,个体也经过自我过滤观察世界,并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最著名的是麦克雷格的“XY”理论。其核心为充分发挥组织传播的功能,在尊重人的自我价值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

社会系统论:

将组织的整体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的理论。法瑞斯、拉塞尔和蒙奇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从系统、结构、功能三个层次分析。维克的理论将组织化过程和组织交流连接起来,反映现代组织研究新趋势,也属于社会系统论。
改进管理、促进组织传播
创立开放的传播环境
共同参与组织管理
管理者自身素质提高
第四节 大众传播
德弗勒: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与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研究的五分法一致,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

大众传播的特点

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职业传播者,是一个传播组织整体或个人;
讯息的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
大众传播媒介为机械媒介;
受众广泛、成分复杂;
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

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

传播信息:连续不断向受众传递大量信息是第一功能,
引导舆论:做客观公正报道,将舆论引导到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轨道上
教育大众:传播知识、科技等,传承了文化遗产,促进了社会化
提供娱乐:
此外还有为受众提供服务、促进社会化、加强社会联系等功能。不独立存在,是一个有机整体
大众传播的负功能
造成受众依赖媒介来选择世界,逐渐远离现实,被传播者左右,或是满足于这种间接了解的方式,把积极地参与事件变成了消极旁观;
信息过量淹没了有用信息,使受众对信息感到麻木、冷淡;
受众过多依赖媒介带来的间接交流,人际交往、互动减少,与社会、群体逐渐疏远;
大众传播中的低级趣味内容降低了受者的平均审美水平和鉴赏力甚至诱发了许多偏离或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
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带来了文化、思想、政治冲击,对社会制度构成威胁
第五章 传播过程论
第一节 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模式
基本上利用文字和图表构筑的描述传播过程本身的功能性模式,描述内容包括:
1. 描述过程中的各要素及相互关系;
2. 过程本身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3. 传播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特点和规律
包括线性传播过程 、控制论传播过程、系统传播过程。前两者是对传播过程内部的微观认识,后者是对传播过程外部关系的宏观认识。
英国传播学家D•伯洛的传播过程观点
1960年提出
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
传播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结构体,我们研究的就是结构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传播过程的本质是运动,即过程中各要素及其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总之,传播是由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机的信息流动过程
第二节 线性传播过程
线性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5W模式:1948年提出,指出传播过程是:
谁,传播者,控制分析
说了什么,讯息,内容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媒介分析
对谁,接收者,受众分析
取得了什么效果,效果,效果分析
该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缺陷:高估了传播效果,忽视了反馈要素。

申农—韦弗模式:原为研究技术科学中通信的信息传递问题,被传播学借用。包括五个正功能:信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宿。一个负功能:噪音,对正常信息传递的任何干扰。缺陷:未能在模式中顾及人的因素、社会因素,忽视了讯息的内容、传播的效果。

格伯纳模式:对拉氏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一个口语模式,包括10个传播学基本研究领域,是拉氏模式的延伸,还包含了与申农模式的比较。
共同缺陷: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点,终于另一点的直线,没有信息的反馈;将传播过程视作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即内部发生的活动不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与传播所生存的环境进行任何交换,忽视社会的客观制约性。
第三节 控制论传播过程
控制论的基本思想便是运用反馈信息来调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预期目的。控制论传播过程是带有反馈的双向交流过程。

控制论传播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的特点:

奥首创,施拉姆提出。是一个高度循环的模式,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即是制成符号者、解释者,也是还原符号者;受传者也是如此;
传受双方互为传播过程的主客体,行使着相同的功能,即编码、译码和释码;
该模式比线性模式进了一步,它特别适用于人际传播;
缺陷在于,它认为传播是完全对应的、平等的,这与实际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往往不对应、不平等相出入。
后来施拉姆又提出了适用于大众传播的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的特点:
明确地提出了反馈;
此模式的中心是媒介组织,它集编码者、译码者和释码者于一身,它们可以从受众处获得推测性反馈;编码就是将意义或信息转化成符号的过程,是传播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译码就是将符号还原为信息或意义的过程
受众往往是由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分属于各个基本群体和次级群体;
该模式标志着从一般传播过程模式走向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标志着将大众传播看成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趋向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的特点:

此模式对认识大众传播过程意义重大,一是它指出大众传播过程是经过选择的,而且这种选择是经过若干阶段进行的,这说明了大众传播过程中把关人及其多重把关性,二是它指出了反馈的重要性;
不足之处有:它认为过程中的参与者之间是平衡的、互利的、整个系统完全自我调节,事实上,传播过程中参与者之间是很少平衡的,它夸大了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体化程度,而现实中,每一方都会追求各自的不同的目标,它过分强调了传播者对社会的独立性

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存在的问题:

它认为传播过程是双向回路之后,就成了循环、平衡的自我调节系统,而现实中的传播过程,尤其是大众传播过程较少有平衡;
它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独立本体运动过程,即传播过程是一个独立于社会的自我运行的系统过程,没有发现传播过程的社会背景
第四节 系统传播过程
系统传播模式

系统论传播过程模式有: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德弗勒的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德弗勒的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这些模式更多的是研究传播过程的宏观环境、系统环境,更多地认识到传播过程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赖利夫妇模式

最早提出在社会系统框架中的传播系统模式,认为大众传播是各种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马莱茨克模式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提出许多影响传播者和受众的因素,指出大众传播的社会制约性和心理变量,更加全面、系统、具有社会性。

德弗勒模式

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表述了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与传播过程的关系。
由以下要素组成:
受众:分为不同层次;
各种政治、法律力量与经济力量;
媒介制作和分发组织:均为私人公司,
支撑这个体系运行的是媒介的“低级趣味”内容,它是满足此体系运转的首要财政条件,自由市场原则支配此体系。

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

这个模式是一种社会系统模式,将大众媒介看成积极参与社会行动的社会、群体和个体层次上的维持、变化与冲突的过程的信息系统。
这个模式中受众、媒介体系和社会体系是决定大众媒介效果出现的条件。这三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媒介与社会,个人等依赖关系会发生变化,突出了传播媒介与社会、受众的密切关系,它表明媒介系统实际上是社会系统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子系统。

大众传播系统过程

大众传播是一个系统的集合:

首先,大众传播是使经济社会日益全球化,信息化的电子信息媒介系统的一个系统;
其次,大众传播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第三,大众传播自身又是一个由多个系统组成的系统

大众传播具有自组织性:

大众传播是一个既受所在的社会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又具有自身运动和发展规律的系统,是自组织和他组织的统一。众多性质中开放性和非线性比较重要
开放性原理:自组织的前提就是对环境开放,目的是减少无序性,增加有序性。
非线性原理是:在与环境互动中表现出来多值特征。
第六章 传播者论
第一节 传播者的制度环境(报业的四种理论)
大众传播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相关体。社会生产力水平等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众传播,性质与统治阶级意志一致,它既带有所在社会的特征,又是服务于该社会的一个子系统。
社会制度都要对他们的媒介进行控制,往往控制在统治阶级手中,大众媒介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
社会制度决定传播制度,传播制度对社会制度有能动作用

集权主义传播制度

15~17世纪
集权主义传播制度植根于专制社会,承认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等传播媒介拥有的绝对统治权。大众传播媒介,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不允许报刊批判政府,统治者有权监督报刊的一切活动,包括审查内容。
理论来源于柏拉图、马基雅维利、黑格尔等,他们主张国家对社会的意见应严加控制。
实行集权主义传播制度的国家主要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与军人独裁的国家。
法西斯主义是集权主义传播制度中的重要实践和表现,其宣传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方针是至高无上的领袖与国家意志、民族优越和对外扩张。法西斯主义传播制度限制议论出版和新闻自由,实际上是一种声音,通过思想、组织与法律上的极端措施,强化其对所有大众传播媒介的控制,是制度的产物,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自由主义传播制度

资本主义传播制度分两个阶段:自由主义传播制度与社会责任传播制度。
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的社会基础是早期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机制,理论基础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思潮,核心是以权利、自由为主体的自由主义思想。代表人物有斯宾诺莎、洛克等。弥尔顿发表《论出版自由》,呼吁人们反对封建专制阶级对出版与议论的控制,第一次公开表述有关言论、出版自由的思想,他的思想奠定了资本主义传播制度的基础。“观点的公开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成为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的基本原则。
之后的法、美革命推动了该制度的发展。
该制度的基本主张:
1. 大众传播不受政府控制,传播者具有传播的自由
2. 大众传播多样化、多元化,反映和代表多种不同的意见
3. 大众传播业自由竞争、自由营业。

社会责任传播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竞争日益加剧,传播业商业化、集中化、单一化也愈加严重,传播业滥用新闻出版自由,侵犯公民权利,引起社会不满。人们认识到:自由的传播业只能危害社会,传播工作者应该担负起教育公众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论强调:一定的民主,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责任。没有不负责任的民主,也没有不受限制的自由。新闻事业享有新闻自由的权利,同时也应该担负起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承担起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公民身心健康的责任和社会义务。
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的同名研究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事业》,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责任理论的最早论述,对传播业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对事件给予及时、真实的报道,要注意传播良性社会价值。
国家通过立法和行业自律保障和监督传播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社会主义传播业是在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以后,在无产阶级报刊基础上走上历史舞台。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传播理论之上,直接与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有关。
社会主义传播理论的基本观点:
1. 新闻及传播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实践
2.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3. 传播业的产生与发展有赖于社会进步、生产水平的提高及文化、技术的发展
4. 传播业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是物质关系的反映,具有政治性、阶级性。
5. 社会主义传播业包括国家各个单位、团体及个人的媒介
我国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
党的领导原则,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正确舆论导向与监督的原则,真实性原则,党性原则。
传播制度对社会制度的能动作用
一、要维护、巩固和发展该社会制度;二、其基本状态影响着社会中其他派生制度的发展,只有传播制度与其他社会派生制度协调互动,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三、传播制度的不适应,乃至失控可能影响到社会其他制度乃至根本制度的稳定。
第二节 传播者与把关
把关和把关人

卢因最早提出把关概念,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加工的过程,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不仅大众传播中此类现象很普遍,在纵向的组织传播中“守门”现象也是显著特征之一,处于组织内部信息流通中间环节的人。既是信息的传送者,又是把关人,会有意识的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可以减少信息冗余或是信息丢失。

传播者的把关过程

搜集信息——过滤信息——制作信息——传播讯息

为什么把关是传播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行为?

信息的差异性——必然要对繁多杂乱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
传播者传播目的的差异性——传播者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目的支配下进行的,传播目的不同,就必然选择满足其目的的信息;
受众的差异性——受众之间差异巨大,其需要、心理相去甚远,因而选择不同的信息便可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需要;
媒介的差异性;
宏观环境有诸多制约因素

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信息自身因素、传播组织自身的因素、受众因素、技术因素、传播者个人因素
第七章 传播内容论
第一节 传播内容及其形态
传播内容
大众传播的内容是指所有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给受众的信息。内容广,来源广,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媒介、不同时空而差异。大众传播内容的特性:综合性、公开性、开放性、大众性、政治性

传播内容的形态

说什么,即特定内容,是内容系统中所包含的特定意义,是传播内容的核心
怎么说,即特定内容的传播方式、手段、方法等,具有外在性、形式性,作用大

对西方传播内容的分析的三点一般性结论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只是它所能得到的大量信息中经过高度选择的(不是全盘加以反映)抽样。同样,潜在的受众所收到和使用的信息,又只是他们从传播媒介的内容中选择出来的抽样;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娱乐性的,而不是消息性的。它们更多地是分散人们对社会、经济、政治等重要问题的注意力;
大众传播媒介通常都要尽量吸收最大量的受众,因而它们的内容在形式上是简单的,在内容上是通俗的、平易的,以满足最大量受众的需要;
这种状况随着受众文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进入工业化和信息化而有所改变,同时,大众传播日益走向分众化,这就要求传播媒介要面对分众之后的目标受众进行传播,更强调针对性而非普遍性,更强调准确度而非广泛性

劝服与态度改变的研究中涉及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的研究成果

只说一面或两面都说;信源的特征;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防疫论

只说一面与两面者说

同一讯息作两种方式处理
只说一面的讯息对于原先就等同此讯息的人非常奏效,对于教育水平低的人非常奏效;
两面都说的讯息对于原先就反对此讯息的人非常奏效,对于教育水平高的人非常奏效

信源的特征

研究发现,传播者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源,从而获得不同传播效果,可见信源的自身特征足以影响讯息。
信源的信誉是影响信息的重要因素,信息来源需要具备权威性、专业性、知名度等特征,这样由它发出的讯息,其信誉就高,效果就好。
有时并非如此,有时个人特质与受众接近的人反而可信度高,这取决于所传播的内容

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

内容的传播可用情感方式,亦可用理性方式
在现实的传播内容中往往既有情感因素又有理性因素,前者打动受众的感情,改变其态度;后者使其认识深入,改变其观念与行为

防疫论

防疫论是美国学者麦奎尔在寻求抗御态度改变的有效方法时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信念、思想如果未经过锻炼和考验,一旦受到攻击时,便无力抵御。要增强人思想上的防疫力,要使用滋补法,即让一个人事先接触支持其基本信念的论证;还要使用接种法,即让一个人事先接触一种弱性的、为刺激其防卫的反面论证。实验表明,接种法比滋补法更有效。
当对象们接触到对于基本信念的攻击以及对于这些攻击的反驳时时,会形成某种通用的免疫力,而形成的这种通用的抵抗力,足以使这些基本信念在接触到另一种攻击时也不至于改变。
该结论的根据是:实践中观察到,第一次攻击被驳回后,此后攻击的可信度会因此而削弱,另外,对象在受到攻击后,会察觉到他的信念是会动摇的,这便促使其建立其他支持性论点
第二节 传播内容的生产与流动
好的节目的要求
新:新鲜感 深:成熟感 精:品质感 准:对象感
传播者要生产出好的节目,其把关行为要考虑以下因素
受众,即认识研究传播市场,从受众角度搜集筛选信息;
权威,包括政府、专家等,即认识研究把关的原则与标准,从权威角度分析,过滤、加工信息;
媒介特征,即认识把握媒体的编码规律与要求,从媒介要求角度制作、传播信息

科学化、专业化的节目生产过程包括

节目调查:前馈和反馈,搜集信息为节目作准备和积累
节目策划:对内容统一筹划,确定定位、内容、形式等
节目制作:进行编码
节目播出:通过媒体播出
节目效果反馈
第三节 传播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

用一系列方法和技巧评价所有传播形式传播的内容.可以是定性分析也可以是定量分析,或兼而有之。

传播内容分析的过程及方法:

抽样——
第一步决定总体,总体与研究主题、目的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第二步抽取样本,具体的大众传播内容分析多采用间隔抽样;
确定类目与分析单元——
类目是内容分析的基本单位,分析单元是内容分析的最小单位,其形成或确立有两种样式:
一是根据研究理论或过去研究成果形成或确立,二是根据研究者的需要自行确立;
方法——
题材分类法是最为常用的内容分析法,就是将各类分析素材按题材分为研究有关的各种类型的分析方法,可作为长期研究中材料归档的标准。
符号编码法就是采用统计符号,即重要词汇出现频次的方法,简化题材分类的方法,确定被调查的传播媒介对某问题关注程度和倾向性的内容分析法
第八章 传播媒介论
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
大众传播媒介,是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
新闻媒介,是以传播新闻信息符号为主的物质实体。
媒介组织,与媒介相互联系但意义不同。媒介是一种物质实体,是传播信息使用的工具,而媒介组织是指拥有这些媒介,经营媒介的机构
第一节 传播媒介
认识大众传播媒介的角度(原则)

1. 媒介的传播手段:用什么来传播信息,即用什么传播符号。是区别媒介的根本,也是认识媒介特点的出发点。
2. 媒介时效性
3. 媒介持久性:指它保存信息以足够时间与受众接触的特性。
4. 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受众与媒介的互动关系如何

媒介分析分为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

媒介的微观分析主要分析媒介本体的特征、效用等,着重分析个体媒介的构成、要素、手段等具体问题。宏观分析关注媒介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中的角色和作用,媒介要素与其他社会要素之间的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媒介现象与形态及其价值
微观分析是媒介本体研究,而宏观分析则是媒介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及文化价值的研究,简言之,宏观分析就是价值研究

相关话题/传播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资料讲义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传播学讲义 第一讲 传播与传播学 Chapter1 传播 一 传播 最普遍意义上的传播必然包含以下两个要素:信息(传播的材料)、流动(传播的方式) 由此,我们认为: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传播的定义似应作两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系统(自然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5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 !绪论(6课时) 传播学与我们 第一节 传播及其传播学 一、理解传播 二、理解传播学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 一、线形传播过程模式 1、拉斯韦尔模式 2、申农韦弗模式 3、格伯纳口语模式 二、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1、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 梅尔文*德弗勒模式 3、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5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班-传播学理论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班-传播学理论讲义 传播学理论 参考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库利的传播定义; 皮尔士的传播定义; 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 二、传播与信息 信息定义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 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
  •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考研复试名单!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考研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附复试名单及须知)  根据教育部及学校文件精神结合我单位实际,为做好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组织领导  我院成立了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  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  1.根据教育部规定和我校复试规则,负责制定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
  •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考研复试时间已公布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考研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附复试时间已公布及须知)  根据教育部及学校文件精神结合我单位实际,为做好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组织领导  我院成立了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  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  1.根据教育部规定和我校复试规则,负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
  •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暑假班部分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暑假班部分 传播发展进程 口语传播时代:9万年前4万年前 使人与人之间的外部沟通更加有效,提高了人类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局限:1、近距离传播2、不稳定 文字传播时代:公元前3000年 1、便于保存2、扩展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3、人类文化传承有可靠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5
  •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人类如何创制 交换和解读信息的社会科学,因此,传播学研究需要将科学与人文研究结合起来。史蒂芬 小约翰 第一章 理论与研究范式 一 理论与范式 理论:理论就是为了解释某个现象,按照一定的规范所抽象出来的概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5
  •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知识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知识 北京大学传播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 第一天:传播学的基本问题和重点问题 * 第二天:传播学历年真题分析 * 第三天:传播学热点重点问题分析 * 第四天:模拟考试 * 第五天:讲解试题,解答疑问,聚餐 传播学基础问题 简述西方传播学的起源、发展与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5
  • 南昌大学2017新闻传播学硕考研真题回忆
    南昌大学17新传学硕考研真题回忆 【南昌大学】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 文艺春秋 2.BBC 3. 东方风来满眼春 4. 开、好、管 5. 选择性接触 二、简答题 1. 简述新闻舆论形成的条件 2. 简述《民报》的主要内容 3. 简述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原理原则 4. 甘地的新闻思想 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7
  • 2007-2016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
    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基础) 一、填空 1、___开始,纸张在传播中开始独占鳌头:我国最早的关于报纸的记载是孙樵《___》卷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2、1815年,《___》在马六甲创办。____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1822年,在澳门创办的第一份葡萄牙文报刊是__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7
  • 2019考研:新闻传播学三个基本问题
    1、什么是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创立乃基于这样一个信念:由于现实被合理地分成了一些不同知识群,因此系统化研究便要求研究者掌握专门的技能,并借助于这些技能去集中应对多种多样、各自独立的现实领域。(华勒斯坦等,1997:9)新闻学作为一个职业规范性学科,它探讨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年四川大学文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四川大学 学硕:636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 书脊 2. 传播流 3. 空符号 4.DAGMAR 5. 威尼斯手抄小报 6. 涵化理论 7. 知识劳工 8. 后真相 二、简答题 1. 从受众角度分析弹幕的传播效果 2. 简述新闻、舆论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并举例说明。 3. 介绍罗兰巴尔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 学硕:807新闻与传播实务 1. 声画组合的基本模式(又称稳定模式)是什么?每个要素发挥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论证。 2. 新闻专业主义防止商业逻辑侵犯新闻逻辑,你同意吗?为什么?举例论证。 3. 网络时代还需要新闻的专业堡垒吗?为什么?举例论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暨南大学 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 1. 《新闻学大意》 2. 舰队街 3. 舆论反转 4. 首因效应 5. 网络直播 6. 长尾理论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 1. 简述近代中国民营报纸的活动内容及意义/贡献 2. 简述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学硕:714新闻传播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 报刊的有机运动 2. 《每周评论》 3. 王韬 4. 人民日报改版社论《致读者》 5. 信息茧房 二、简答 1. 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 2. 美国分别在1984年,2017年两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谈谈你的看法 3. 新闻界对真理标准讨论的作用 三、论述 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