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考研复习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22

1、疾病的分布:疾病在不同的人群、时间、地区中的表现形式及其规律性。

疾病的“三间”分布:人群(人间)分布 、地区(空间)分布、时间分布

疾病分布的主要意义: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规律性(流行特征)。

2发病指标:

发病率: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罹患率:多用于描述小范围或短时间的发病状况。

罹患率=观察期间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出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K

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的平均人口数×K

&影响患病率的因素:

现患率

发病率的变化

旧病例的变化

其他

升高

新病例增加、诊断水平提高

健康者迁出

病程延长

病例迁入

报告率提高

下降

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

病程缩短(治愈率提高或死亡率提高)、病例迁出

报告不足

       

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患病率=发病率 病程,即:P=ID

死亡指标:

死亡率=某时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

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K,K=100%

3、时间分布:

长期变异: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病率、死亡率或病死率可能发生显著的变化。

周期性:一些传染病相隔若干年发生一次流行,并具有规律性,称为疾病的周期性。

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称季节性

短期波动:指疾病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高。

4、空间分布:地方性疾病:也称地方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有地区性发病特点)

&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它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并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5、疾病的流行强度:a散发: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b 流行:某病某地区发病率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c 爆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且具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6、暴露: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者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7、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选择一组有研究疾病的病人患病(或健康状态)与一组和无此病的对照,调查两类人既往暴露于某个(些)因素的情况。比较两组间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病与暴露因素的关系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a在疾病发生以后进行,观察方向由果溯因,采用回顾法调查b设立对照组c不采取任何人为干预措施,只是客观收集数据d不能证实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8、病例选择:a基本原则:病例足以代表总体人群中该病的病人。b所选择的病例必须是患同一种疾病的病人(疾病标准)。病例的外部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等通常要有明确的限定C病例类型: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首选新发病例d病例来源:医院病例和社区病例

9对照选择:a选择原则:对照足以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总体。b保证对照的代表性、对照与病例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对照应该经过与病例相同的诊断确定不患所研究的疾病

10不应匹配的情况:a研究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中间变量不应匹配b只与可疑病因有关与疾病无关的因素不匹配

&病例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相等时效率最高

11对照的来源:a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没有可疑因素暴露迹象)b病例的邻居或同一社区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人c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d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

12研究因素的收集与测量:a病例与对照的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应一致,使用同样的调查表,询问同样的问题。b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因素一个都不能少,无关的因素不能多。否则徒劳无益c询问病史时,资料来源可以为调查表、医疗报告、职业史记录,访问调查表、通信调查表等。d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实行质量控制,保证调查质量。

13相对危险度(RR)为1时,表示暴露与疾病危险无关联,大于1,正关联表明疾病的危险度增加,小于1,负关联表明疾病的危险度减少

14OR的可信区间,可信区间包含1 ,说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信区间不包含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匹配资料的Χ2检验:

a大样本:Χ2=(s-t)2/(s+t)  (s+t<40)

B小样本:Χ2=(│s-t│-1)2/(s+t)

15选择偏倚:a入院率偏倚,也叫Berkson偏倚b.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又称奈曼偏倚c.出征侯偏倚,也称暴露偏倚:病人常因某些与致病无关的症状而就医,从而提高了早期病例的检出率,致使过高地估计了暴露程度,而产生的系统误差。d时间效应偏倚:那些暴露后即将发生病变的人,已发生早期病变而不能检出的人,或在调查中已有病变但因缺乏早期检测手段而被错误地认为是非病例的人,都可能被选入对照组,由此产生的误差。

16信息偏倚a回忆偏倚:由于被调查者记忆失真或不完整造成结论的系统误差。b调查偏倚:可能来自于调查对象及调查者双方。病例与对照的调查环境与条件不同,或者调查技术、调查质量不高或差错以及仪器设备的问题等均可产生调查偏倚。

17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解释:a暴露因素与疾病间存在统计学关联可能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假关联,如果是真实的关联要考虑是否为因果关联,一是时间顺序,而是因素改变疾病也会改变。b暴露因素与疾病间不存在统计学关联,要考虑是否是偏倚或样本含量不足造成的。c要分析偏倚的作用

18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a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b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c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d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e不能计算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度RR

&如遇到有混杂因素的情况需要按混杂因素分层分析

19描述性研究:a是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类型。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时间、地点和人群方面的分布信息,初步分析存在分布差异的原因,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或初步防制对策b观察性研究,无人为干预措施,不设立专门的对照组,不能确定所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联系。c包括现况研究、筛检和生态学研究

20现况研究:是在短时间内,在某一个确定的人群中采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人群疾病或健康状况,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21现况研究:A适用于a慢性病b病死率不高的疾病B局限性a难以判断因果关系b不能计算发病率,只能计算患病率c病程短的疾病不适用

21普查条件:a有足够的人力、物资和设备b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不低c检测方法操作简便,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22分层抽样:a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各层抽样比例相同b不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依据各层的特点,确定各层内抽样比例

23无应答的原因通常有:a被调查者对调查不了解b调查方法或调查内容不恰当,调查对象不愿意接受c调查对象身体健康,对疾病调查不关心d调查对象身体不好,或高龄不能完成调查e调查对象外出无法追踪

24筛查:应用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阳性者和可疑阳性者,指定就医,以便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

25

 

筛检实验

诊断实验

对象不同

健康人或无症状的病人

病人

目的不同

把病人及可疑病人与无病者区分开来

病人与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要求不同

快速、简便、高灵敏度

快速、简便、高灵敏度

费用不同

简单、廉价

花费一般较贵

处理不同

阳性者须进一步作诊断试验以便确诊

病人需进一步治疗

     

26好的筛检实验需要满足:a对人体无害、操作简便、出结果迅速、费用低廉。b评价一项筛检方法应考虑筛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c真实性是指筛检方法的检测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符合程度,灵敏度和特异度。d可靠性是指相同条件下针对同一事物,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结果的稳定程度,复测相关系数。

27可靠性:a又称精确度、信度、可重复性b在筛检试验中,可靠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针对同一研究对象,筛检方法重复检测其结果的稳定程度或者一致性、重现性。

27a阳性预测值:是指筛检试验阳性者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b阴性预测值是指筛检试验阴性者不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

28生态学研究:a优点:利用已有资料研究,省时省力、省钱。b缺点:主要表现为生态学谬误,即生态学研究的结果与个体水平上研究的同一疾病或某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不一致。

29a队列:指具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状态的一群人。出生队列、暴露队列b队列研究: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成N个组群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30队列研究的实施—确定研究因素:a暴露因素:危险因素、保护因素、疾病b对暴露因素应定量测定,考虑暴露剂量水平、暴露时间及是否为连续性暴露

c除了收集主要暴露因素外,可疑的混杂因素及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也需要收集

31队列研究的实施—确定研究结局:a结局:指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是队列研究观察的自然终点。

b结局不仅限于发病、死亡还可以是中间变量

32A特殊暴露人群:选择发病率较高或有特殊暴露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容易获得足够的病例数,缩短观察时间,省力。B一般人群:即某地区的全部人群,选择其中暴露于欲研究因素的人做暴露组,其余为对照组。可同时观察多种暴露与多种疾病间的关系。缺点是工作量大,难度高c有组织的人群:为了便于有效的收集随访资料,往往选择一个团体,他有自己的组织系统,能够协助我们工作,而且该组织内成员的职业与经历往往是相同的,可使对照组与暴露组增加可比性。缺点是对全人群的代表性较差,但能降低失访率,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33队列研究的实施—确定样本含量:a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水平p0;越接近0.5,所需样本含量越少b暴露人群的发病率p1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差越大,需样本量越小c显著性水平a,要求越高,样本量越大d把握度1-β,要求越高,样本量越大e两组样本量通常等量,考虑失访因素

34对列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a组织调查人员对研究对象定期随访、定期体检b利用常规登记和报告系统:病例,传染病报告、医院死亡证明、职工人事档案等c要求得到的资料是客观的,暴露资料标准统一,做到定量、分级,结局资料要求诊断标准统一,诊断明确详细。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收集标准一致。

35队列研究资料收集中的偏倚:a失访偏倚:研究对象移居外地、死于非结局的其他疾病、意外死亡、外出或不合作等原因随访中断的,包括研究者因种种原因未能随访的案例,都作为失访。b选择偏倚:即将暴露人群错分入非暴露组,或反之c测量偏倚:对疾病的诊断标准不统一,测量手段粗糙,测量仪器精确性差,调查员主观偏倚。

36列队研究的优点:a直接获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b直接估计危险度c符合时间顺序,验证病因的能力较强d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e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f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37队列研究的缺点:a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b易发生失访偏倚 c耗时,耗人力、物力、财力 d设计要求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难度较大 e随访过程中,已知变量的变化或未知变量的引入增加分析难度

38流行病学实验:将研究人群(病人或正常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或除去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的改变,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效应上的差别,以判断其效果(什么的效果?)的一种实验方法。

39:具备这四个基本特征的实验称为真实验 :a前瞻性研究B 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措施 C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随机抽样人群 D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40:类实验一项实验研究缺少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a不设立对照组:完全自身对照、与已知的不给于措施的结果比较(文献报道)。不设立对照组不等于没有对比。B设立对照组:但不是随机分组。

41类实验特点:a类实验同样具有评价预防措施效果与验证病因假设的能力,只是得因果结论时需慎重。B类实验主要应用于研究对象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实际情况不允许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或难以获得随机对照。

42干预实验选择研究对象的原则:a研究对象是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B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C研究对象对研究的总体要有代表性D选择对干预有效的人群E选择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F选择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G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H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依从性指研究对象能服从实验设计安排并能密切配合到底。

43实验研究的偏倚:a.排除:在随机分组前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凡对干预措施有禁忌者、无法追踪者、可能失访者、拒绝参加试验者及不符合标准者,都应排除。经过排除可减少偏倚,但可能影响结果外推。B退出:研究对象在随机分组后从试验组或对照组退出。这是实验研究的主要偏倚。(推出原因:不合格,不依从,失访)

44实验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a伦理道德问题:先做动物实验,确保实验效果良好无危害性,对照组设置需不损害受试者的身心健康。B可行性问题:预实验C研究对象的依从性问题D资料的完整性

45实验研究的优点:a.研究者根据实验目的,预先制定实验设计,能够对选择的研究对象、干预因素和结果的分析判断进行标准化。B按照随机化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提高了可比性,减少了偏倚。c.实验为前瞻性的,病因检验力度强

46实验研究的缺点:a.实验设计和实施条件要求高、控制严、难度大b.实验结果的外推有困难c.研究人群数量大,随访时间长,依从性不易做好。有时可能涉及医德问题。

l 47开展流行病学实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应用于实验的防治措施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考核后才可以进行流行病学实验。必须尽量保证研究对象在实验组中不引起其他损害或加重原有疾病,并且因参加实验而受益,在对照组中不因实验而耽误治疗或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2 实验应有符合条件的现场,有足够数量的研究对象合作

3 有相应的组织和措施能及时处理实验进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4 先进行预实验,以考核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5 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员作为保障


相关话题/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