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笔记(华南理工大学版)---重点星级标注(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25


1564年,维尼奥拉设计了四角的小穹顶。④? ?损害全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对新兴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进行了野蛮的镇压。16世纪中叶,特仑特宗教会议规定,天主教堂必须是拉丁十字式的。同时,由于意大利***经济的发展遭到了严重挫折,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大大削弱,人文主义思想已经对反动势力的复辟没有了抵抗能力。
1606年,教皇命令建筑师玛丹纳拆去已经动工的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圣彼得教堂的正立面,在原来的集中式希腊十字之前又加了一段3跨的巴西利卡式的大厅。于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完整性都受到严重的破坏。在教堂前面,一个相当长的距离内,都不能完整地看到穹顶,穹顶的统率作用没有了。⑤? ?圣彼得大教堂的遭到损害,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的结束。尽管遭到损害,圣彼得大教堂还是空前的雄伟壮丽。走进它的大门,尤其是来到穹顶之下,文艺复兴时代的创造伟力表现得酣畅淋漓。反动的势力毕竟没有能够完全战胜新的、进步的思想文化潮流。从伯拉孟特到米开朗琪罗,经过反复斗争而定型的集中式的东部,决定了这座伟大建筑物的规模和内部主要空间,新增的巴西利卡不得不服从高敞恢宏的东部,它并不能形成以祭坛为中心的视线聚焦,也不能形成向上升腾的运动感。圣彼得大教堂最终成为是这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的不朽的纪念碑。文艺复兴的第一个纪念物,佛罗伦萨的主教堂的穹顶,带着前一个时期的色彩;它的最后一个纪念物,圣彼得大教堂,带着下一个时期的色彩,它们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它们却同样鲜明地反映着***萌芽时期的历史性的社会斗争,反映着这时代的巨人们在思想原则和技术原则上的坚定性。

〈八〉巴洛克建筑——17世纪 意大利1、巴洛克时期建筑的主要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影响(★★)① 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点(★★★)17世纪,文艺复兴以后的意大利建筑,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是:第一、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鲜丽,一身珠光宝气;第二、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而创新的主要路径是,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它们互相渗透;再次,则是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效果;第三,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里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第四,城市和建筑,都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它们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因为这时期的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和后来古典主义的“常规”,所以被称为“巴洛克”(Baroque)式建筑,“巴洛克”原意是畸形的珍珠,16-17世纪时,衍义为拙劣、虚伪、矫揉做作或风格卑下、文理不通。18世纪中叶,古典主义理论家带着轻蔑的意思称呼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为“巴洛克”,但这种轻蔑是片面的、不公正的,巴洛克建筑有它特殊的成就,对欧洲建筑的发展有长远的影响。② 巴洛克建筑的历史背景(☆)以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巴洛克建筑是十分复杂的,它包含着尖锐地矛盾着的倾向。建筑风格的复杂反映着时代的复杂。在整个欧洲,产生两个强大的建筑潮流,同时发展。一个是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唯理主义的古典主义建筑,在法国诞生,流向尼德兰和英国这些先进的新教国家;一个是巴洛克建筑,在罗马诞生,流向封建势力强大的天主教的西班牙和德国。两种潮流进行着斗争,但在斗争中互有渗透。因为教会和宗教内部始终存在着的固有矛盾,彼岸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矛盾,在这时期随着封建主义制度在全欧洲的没落而越来越尖锐了。巴洛克建筑反映着这个矛盾尖锐化的趋势,反映着封建主义的没落。第一,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之后,要想恢复中世纪的信仰已经不可能了,连教士和教皇本人也被世俗的世界观和文化浸透了。他们是人间荣华富贵最贪婪的追求者。在教皇和教士的眼里,连上帝都和世间的专制君主一样,爱好财富和享乐,可以用金银珠宝来荣耀他、取悦他。所以巴洛克式教堂里,充满了富丽堂皇的各种赏心悦目的东西,它们的豪华气派甚至时时压倒神秘气氛。第二,为了装饰反动的统治,17世纪的教皇以文艺保护者自居,罗致全意大利的文学、艺术和建筑人才。在他们身上,文艺复兴的富有创造力的、勇于进取的传统,还没有泯灭,并且由于人才的集中而又活跃起来,其勇敢的精神状态,是连文艺复兴时期都少有的。可惜,时代不同了,17世纪的意大利,资产阶级的力量已经跌落得微不足道,反动势力却把它的密探撒到每个角落,一切“异端”思想都要受到残酷的镇压。因此,建筑形式上的革新,有不少沦为单纯的求奇。虽然巴洛克建筑里闪耀着许多新构思、新手法和新形式的夺目光彩,但有一些不免过于炫奇,破坏了构造逻辑,或者失之于堆砌。第三,尽管天主教的神秘主义甚嚣尘上,但信仰毕竟已经动摇。文艺复兴的余波遗响,特别当时是自然科学大量的新发展,在先进人们心里引起了对宗教的怀疑情绪。面对着教会的压迫,他们的心情郁积激荡,寻求抒发,于是就反映为建筑中不安的动态,冲突的力量和奇幻的变化。总之,全欧洲***的发展所带来的新世界观,对现实生活的爱好,世俗美的追求,以及敢于独辟蹊径、创造新事物的精神,在巴洛克建筑中有相当程度的表现,因此,它包含着不少富有生命力的新思想、新手法、新样式、新局部,被广泛使用在世俗建筑物中,长期流传下来。而它的非理性的、反常的、形式主义的倾向,则受到古典主义者的批判和抵制。③ 影响(☆)巴洛克建筑发端于罗马城,由于耶稣会的大力提倡,迅速传遍意大利,传遍西班牙,越过大西洋,传到美洲殖民地。早期巴洛克式教堂,于天主教国家最为流行,而西班牙和美洲的非理性倾向,往往更甚于罗马本城的。巴洛克建筑极富有想象力,创造了许多出奇入幻的新形式,开拓了建筑造犁的领域,活跃了形象思维能力,积累了大量独创性的手法。因此,即使在古典主义建筑势力强大,拒斥巴洛克式建筑的新教国家,如法国,巴洛克式建筑的影响还是突破意识形态的屏障,渗透了过去。17世纪罗马的巴洛克式城市设计,它的街道、广场、园林等等也对欧洲各国有很广泛的影响。自从巴洛克式建筑问世之后,直到19、20世纪,欧洲和美洲的建筑中多多少少都有巴洛克的手法,不论风行着什么样的潮流。它的影响之大,证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巴洛克时期罗马教堂的主要特点(☆)巴洛克时期罗马教堂的形式新异:第一,节奏不规则地跳跃。例如:爱用双柱,甚至以3棵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宽窄变化也很大;第二,突出垂直分划,用的是叠柱式,却把基座、檐部甚至山花都做成断折式的,加强上下的联系,而破坏柱式固有的水平联系;第三,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例如:起初,3/4柱取代了薄壁柱,后来,倚柱又取代了3/4柱;墙面上作深深的壁龛;第四,有意制造反常出奇的新形式。例如:山花缺去顶部,嵌入纹章、匾额或其他雕饰:把两个甚至三个山花套叠在一起,等等。在追求这些新异形式的时候,不顾建筑的构造逻辑、构件的实际意义,不惜破坏局部的完整。因而,新的建筑形象确乎是畸形的。3、巴洛克时期壁画、雕刻的主要特点(☆)巴洛克式教堂喜欢大量使用壁画和雕刻,璀灿缤纷,富丽堂皇。①? ?壁画第一个特点是喜欢玩弄透视法。它经常用透视法延续建筑,扩大建筑空间。例如,在顶棚上接着四壁的透视线再画上一两层,然后在檐口之上画高远的天空,游云舒卷,飞翔着天使。在墙上画几层柱廊或楼梯厅,仕女悠然来往。也常常在顶棚上或墙上作有边框的壁画,画着辽阔的室外天地大景,仿佛是建筑物的窗子。甚至在歌坛上方天花上画出穹顶,在教堂大厅内某个位置看去,可以乱真;第二个特点是色彩鲜艳明亮,对比强烈;第三个特点是构图动态剧烈。画中的形象拥挤着,扭曲着,不安地**动着。怒立的奔马似乎立刻要把前蹄踏进大厅;第四个特点是绘画经常突破建筑的面和体的界限。②? ?雕刻第一,渗透到建筑中去。人像柱、半身像的牛腿、人头的托架等很流行,甚至有一些壁炉和大门做成张着血盆大口的魔怪的脸谱;第二,有些雕刻的安置同建筑物没有确定的构图联系。天使们仿佛随时都在飞动,只是偶然地落在某个位置;第三,雕刻的动态很大。少数放在壁龛里的雕象,似乎要突破框框走出来的样子。第四,雕刻常常是自然主义的。例如,用大理石雕成帷幕、丝穗等,波折宛然,象被微风吹动,真假难辨。第五,雕刻渗透到绘画中去,有些界限模糊。这样的绘画和雕刻造成了教堂空间的变幻,难以确定捉摸,同巴洛克建筑完全合拍。巴洛克建筑本身不要空间和形体的明确单纯的几何性,不要结构逻辑。它的壁画和雕刻完全服从这个设计意图,而且是实现这个意图的有效手段。4、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的主要特点(★★)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的主要特点有:广场的一侧往往有教堂,广场里有用生动的雕刻装饰起来的水池,清泉四射,波光潋滟,它们同巴洛克教堂的艺术特色全然一致。巴洛克教堂就象是水纹上的倒影,闪烁而且颤动。代表建筑是:**洛广场、圣彼得大广场、纳沃那广场记忆:1、变形体平面,椭圆为主2、铺地多以放射状为主3、垂直要素与流动要素(塑像、喷泉、水体)4、建筑为主体,结合构筑物围合空间5、尺度宏大,有威严、压迫之感〈九〉古典主义建筑——17世纪 法国1、古典主义建筑的成就与影响(★★)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它的理论和创作,影响十分深远。当时,法国不仅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而且是绝对君权制度的典范。陆续建立起来的欧洲各民族国家,纷纷学习法国的典章制度,宫廷仪节,文学艺术,生活习尚,直至走路的姿式和言语的风雅。一时古典主义建筑成了全欧洲的潮流,连意大利都不例外。①? ?古典主义建筑,用巨柱式控制整个构图。巨柱式起源于古罗马,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比较经常地使用,到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它被突出地当作构图的主要手段,而且形成了一套程式。② 古典主义建筑,构图简洁,它们的几何性很强,轴线明确,主次有序,以致完整而统一。巨柱式减少了分划和重复,既能简化构图,又使构图能有变化,并且统一完整。巨柱式也有利于区分主次。古典主义建筑确实创造了不少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的壮丽形象,在这方面积累了经验,探讨了规律。17世纪往后,欧洲各国先后都有建造宫殿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对它们的成就作出了贡献。但是,古典主义建筑毕竟主要在宫廷建筑中发展,因此,它的作品大多过于冷肃,傲气凌人,甚至夸张造作,乖谬情理。宫廷文化中“孤家寡人”的气息宠罩着它们。古典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世界主义和形而上学起过、甚至还起着消极的作用。一些人盲目地以为古典主义的种种观念和相应的手法是永恒的,是无所不适的。他们没有看到古典主义只是产生于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是一种历史现象。欧洲最早的建筑学院是在古典主义时期设立的,在这些学院里形成了欧洲建筑教育的传统,长时期里统治着欧洲各级的建筑学校,因此,古典主义的教条主义的影响就更加顽固。2、古典主义建筑理论的形成与特色(★★)古典主义是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化艺术的总潮流。它的哲学基础是反映自然科学初期的重大成就的唯理论;它的政治任务是颂扬古罗马帝国之后最强大的法国的专制政体。① 哲学基础(☆)笛卡儿的唯理论在当时产生了最广泛的影响。在美学方面,笛卡儿认为,应当制定一些牢靠的、系统的、能够严格地确定的艺术规则和标准。它们是理性的,完全不依赖于经验、感觉、习惯和口味。艺术中重要的是:结构要象数学一样清晰和明确,要合乎逻辑。笛卡儿反对艺术创作中的想象力,不承认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对象。② 特点及主要理论(☆)对古罗马建筑的崇拜,和古典主义的政治任务是一致的。绝对君权的法国,自比为古罗马帝国,因此,在建筑中希望用古罗马建筑那样庄严宏伟的形象来为专制君王建造纪念碑。由于崇拜古罗马建筑,古典主义者对柱式推戴备至。崇奉柱式,又标榜“合理性”、“逻辑性”,古典主义者就反对柱式同拱券结合,主张柱式只能有梁柱结构的形式。古典主义者根据帕拉第奥的理论,强调构图中的主从关系,突出轴线、讲求配称。古典主义者倡导理性,主张建筑的真实,反对表现感情和情绪;因而也就反对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建筑师的创作个性以及他们在建筑中鲜明地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理想。③ 意义和局限(★★★)古典主义建筑理论的进步意义主要是:第一,相信存在着客观的、可以认识的美的规律,并对它的某些方面,特别是比例,作了深入探讨,促进了对建筑的形式美的研究;第二,提出了真实性、逻辑性、易明性等一些理性原则,用简洁、和谐、合理等对抗当时声势很大的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任意和堆砌。古典主义建筑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是:第一,它只从中央集权的宫廷建筑立论,它的研究对象只是古罗马帝国的纪念性建筑,因而十分片面,并且傲慢地否定了一切民间的和民族的建筑传统,贬低中世纪哥特建筑的伟大成就;第二,它对形式美的认识是形而上学的,一方面,没有看到形式内部包含着的固有的矛盾性,它的无穷的变化;一方面,脱离了历史、功能、技术和其他的具体条件,没有看到审美的社会性,仅仅把和谐的比例当作最高原则,而比例又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第三,它把抽象的教条看作超时代、超地域、超民族的。它反对创作中的个性。热情和表现,只着意于冷冰冰的数的和谐。3、古典主义城市广场的特色(★★)完成了凡尔赛宫的建设之后,巴黎的城市建设逐渐恢复。主要的是继续17世纪初年建造城市广场的工作,而且广场的形制也继承了下来:正几何形的、封闭的、周围一色的。不过形状稍多一点变化。重要的例子是旺道姆广场,是于〓阿〓孟莎设计的。平面长方形,四角抹去,短边的正中连接着一条短街。广场上的建筑是3层的,底层有券廊,廊里设店铺;上两层是住宅,外墙面作科林斯式的壁柱,一通两层,配着底层重块石的券廊,是古典主义建筑的典型构图。不过,屋顶是坡顶,有老虎窗,还是法国传统建筑的残迹。广场两侧的正中和四角,檐口上作山花,使轮廓略略有起伏,标出了广场的横轴线。就在纵横两个轴线的交点上,立着路易十四的骑马铜像。旺道姆广场这样的被交通从当中穿过的纪念性广场,不适合于交通繁忙的时代。但在当时,星星点点布满巴黎的广场,方的、圆的、三角的、八边的,确实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也有利于商业。4、洛可可城市广场的特色(★★)① 南锡广场群18世纪上半叶和中叶,法国的城市广场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是封闭的了,不再简单地用一色的建筑物包围一个空间。新广场的设计手法丰富了。南锡广场群是重要的代表,由勃夫杭和埃瑞〓德〓高尼设计。中心广场群是由三个广场串联组成的,北头是长圆形的王室广场,南头是长方形的路易十五广场,中间由一个狭长的跑马广场连接,按纵轴线对称排列。跑马广场和路易十五广场之间有一道很宽的河,沿广场的轴线,筑着30多米宽的坝,坝的北头是一座凯旋门。路易十五广场的南沿是市政厅,其他三面也有建筑物。有一条东西向的大道穿过广场,形成它的横轴线。在纵横轴线的交点上,安着路易十五的立像。⑴ 南锡中心广场群是半开半闭的。透过王室广场两侧的券廊,可以望见外面不远处的大片绿地。路易十五广场的四个角是敞开的,北面的两个角用喷泉作装饰,紧靠着河流。南面两个角联系着城市街道。⑵ 广场群的建筑景色很丰富。A、三个广场的形状不一样;B、四周的建筑处理差别很大;C、路易十五广场中央有雕像,跑马广场有四排树木。⑶ 三个广场的联系使用了不同的开阖变化。A、王室广场和跑马广场之间有一个喷泉隔开;B、跑马广场要经过凯旋门和一段狭窄的坝上路,才能进入路易十五广场;喷泉和凯旋门引导人们从一个广场走向另一个广场。它们之间的统一和联系,因轴线和轴线两端的大厦而加强。路易十五广场南面的两角,装设着一对铁栅门。这一对铁栅门是18世纪金属工艺的杰出作品,代表着洛可可的装饰手法在这类建筑部件上可以产生的独特效果,可以获得的很高成就。它们的轻盈玲珑,经沉重的石建筑对比,更加优美② 调和广场(★★)18世纪中叶以后,法国各个重要城市都做了些改建的工作,建造了一些中心广场和王室大道。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巴黎的调和广场,由迦贝里爱尔设计。广场在塞纳河北岸,它东邻丢勒里花园,西接爱丽舍大道,都是宽阔的绿地。南面,沿河同样是浓荫密布。在这样的环境中,迦贝里爱尔设计了一个完全开敞的广场,使人耳目一新。广场四角微微抹去,它的界限完全由一周圈24m宽的堑壕标出,壕深4.5m。广场的主要标志是路易十五的骑马铜像,在广场正中,面对着东面的丢勒里花园。在它的南北,各有一个喷泉。调和广场出色地起了从丢勒里花园过渡到爱丽舍大道的作用,成了从丢勒里宫到星形广场的巴黎主轴线上的重要枢纽。为了同城市街道联系,在广场的北面,堑壕之外,建造了一对严谨的古典主义的建筑物,夹着笔直一条王室大道;在大道尽端建造了一所大教堂。这样,广场的北面也同样没有被建筑物封闭。在设计北面一对建筑物的时候,考虑到了路易十五骑马像的观赏条件,使远在广场南端的人看过去,铜像仍然高于后面建筑物女儿墙。因此,从广场上任何一个位置,都看到铜像在广阔的天空中驰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骑马像被拆除,在这位置上树立了从埃及掠夺来的方尖碑。19世纪初年,在广场南北轴线的塞纳河上造了一条桥,于是广场就成了巴黎的交通枢纽。王室大道北端的教堂和桥南岸代表会议大厦的柱廊也在19世纪初年建成,南北轴线完成了。从此调和广场就成了巴黎市的中心。5、洛可可装饰的主要特色(★★)在建筑上,洛可可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它反映着贵族们苍白无聊的生活和娇弱敏感的心情。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的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的放肆。他们要的是更柔媚、更温软、更细腻而且也更琐碎纤巧的风格。① 洛可可风格在室内排斥一切建筑母题,室内追求优雅、别致、轻松的格调。② 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爱用的是千变万化的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③ 爱用娇艳的颜色。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大多是金色的;顶棚上涂天蓝色,画着白云。④ 喜爱闪烁的光泽。墙上大量嵌镜子,特别喜好在大镜子前面安装烛台,欣赏反照的摇曳和迷离。⑤ 门窗的上槛,框边线脚等尽量避免用水平的直线,而用多变的曲线,并且常常被装饰打断。也尽量避免方角,在各种转角上总是用涡卷、花草等来软化和掩盖。⑥ 洛可可风格在建筑物外部表现比较少。府邸的外表还比较朴素。洛可可装饰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的客厅,它的设计者是勃夫杭,洛可可装饰的名手之一。盛期的装饰名手是麦松尼埃。洛可可的装饰,总体上说是格调不高的,这是贵族社会腐朽没落而不可自拔的反映。但是,这时的建筑师和装饰家,是用意大利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法国古典主义的伟大成就哺育出来的,他们并不缺乏创造的才能。因此,他们虽然只能在时代的总的潮流之中从事洛可可的装饰,却为它创造了许多新颖别致的、精细工巧的作品,创造了许多富于生命力的手法。一些洛可可风的客厅和卧室,非常亲切温雅,比起古典主义的和巴洛克式的来,更宜于日常生活。所以,洛可可装饰的影响是相当久远的。6、鲁佛尔宫(卢浮宫)东立面的建筑特色(★★★)宫廷的纪念性建筑物是古典主义建筑最主要的代表,集中在巴黎。古典主义建筑的一时胜利是经过同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反复交锋后才获得的。鲁佛尔宫东立面的设计竞赛,是这场交锋的战场。1667年,批准了由勒伏、勒勃亨和克〓彼洛设计的方案,这是一个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作品,完整地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鲁佛尔宫东立面全长约172m,高28m,上下照一个完整的柱式分作三部分:底层是基座,中段是两层高的巨柱式柱子,再上面是檐部和女儿墙。主体是由双柱形成的空柱廊,简洁洗练,层次丰富。中央和两端各有凸出部分,将立面分为五段。两端的凸出部分用壁柱装饰,而中央部分用倚柱,有山花,因而主轴线很明确。立面前有一道护壕保卫着,在大门前架着桥。左右分5段,上下分3段,都以中央一段为主的立面构图,在鲁佛尔宫东立面得到了第一个最明确、最和谐的成果。这种构图反映着以君主为中心的封建等级制的社会秩序。它同时也是对立统一法则在构图中的成功运用。有起有迄,有主有从,也就是各部分间有了对立,构图才能完整。否则,即使完全相同的单元,简单重复,也并不统一,因为它们可增可减,单调松散,不能成为有机的完整的个体。横向展开的立面,左右分5段,上下分3段,就有了起迄、分别了占主导地位的和从属的部分。构图完整了、统一了。它的总体是单纯简洁的,法国传统的高坡屋顶被意大利式的平屋顶代替了,加强了几何性,从此成了惯例。但是,照古典主义严格的规则来说,双柱和巨柱式都是“非理性”的。古典主义的理论即使在它的极盛时期也不能无所不在地统治着一切建筑创作,鲁佛尔宫设计者之一克彼洛说道,应该根据自己的感觉去改变比例的规则。鲁佛尔宫东立面在高高的基座上开小小的门洞供人出入,徒有柱廊而仍然凛然不可亲,充分体现了宫廷建筑的性格。7、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巴黎西南的凡尔赛宫是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它不仅是君主的宫殿,而且是国家的中心。它巨大而傲视一切,用石头表现了绝对君权的政治制度。为建造它而动用了当时法国最杰出的艺术和技术力量。因此,它成了l7-18世纪法国艺术和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者。在建造凡尔赛宫之前,意大利式的花园别墅在法国已经有不少的摹本。其中巴黎郊外的孚—勒—维贡府邸,把古典主义的原则灌注到园林艺术中去,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它的轴线很突出,府邸的轴线延长而为花园的轴线,花园在府邸的统率之下。国王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就是按照一样的布局格式设计建造的。从17世纪60年代初开始到18世纪中叶,凡尔赛宫历经勒诺特禾、勒伏、于〓阿〓孟莎、雅—昂〓迦贝里爱尔等几位著名建筑师的设计,终于完成王宫府邸的西面是大园林,范围很大。由一条很长的东西向中轴和几条次轴构成,东西中轴是府邸的中轴的延长。紧靠宫殿西面的是几何形花坛和水池;它们的西边是由树木包围起来的一些独立的景点,叫小林园;再西面是大林园,有一个十字形的大水渠,园里布满雕像和喷泉。中轴贯穿这三部分。宫殿之东,以大理石院为中心,有三条林荫大道笔直地辐射出去,中央一条通往凡尔赛镇,另两条通往离宫。凡尔赛宫中央这条轴线,向东循中央林荫道穿过凡尔赛镇,成为镇的中轴,象征王权对城市的统治;向西成为园林的中轴,象征对农村的统治。王宫里的建筑大都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它们讲究表现结构的逻辑性、清晰明确、风格庄重、精细地追求形体的和谐、排斥色彩。但由于在核心部位保留了旧的建筑物,由于在长时期内陆陆续续地建造,凡尔赛宫建筑的整体性比较差,缺点很多;而且宫殿建筑追求的是富丽堂皇,因而很不利于生活使用。国王、王后的卧室和大镜厅,高敞宏大,晚上点1千支蜡烛都不够亮,冬天进餐时,菜肴都会结冰。没有卫生间,举行舞会时,盛妆艳服的贵夫人们不得不在华美的大理石楼梯下就地方便。但是,凡尔赛宫毕竟是欧洲最宏大、最辉煌的宫殿,代表着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最权威的国王,当时最先进的文化。因此,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和建筑对欧洲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影响很大。〈十〉16-18世纪西欧其他国家建筑〈十一〉18-19世纪西欧及美国建筑1、水晶宫的建筑特色与意义(★★)“水晶宫”是一座展览馆,专为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而设计建造。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由英国园艺师帕克斯顿设计。大部分为铁结构,外墙和屋面均为玻璃,整个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故被誉为“水晶宫”。   “水晶宫”虽然功能简单,但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它所负担的功能是全新的:要求巨大的内部空间,最少的阻隔;   第二、它要求快速建造,工期不到一年;   第三、建筑造价大为结省;第四、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第五、实现了形式与结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第六、摈弃了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向人们预示了一种新的建筑美学质量,其特点就是轻、光、透、薄,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2、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新材料:铁、玻璃新技术:框架结构(生铁框架代替承重墙)、升降机和电梯新类型:图书馆、市场、百货商店、博览会与展览馆   〈十二〉前现代主义时期建筑1、芝加哥学派的贡献19世纪后期,美国芝加哥急速发展起来。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而1871年10月8日发生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场毁掉全市1/3建筑的大火灾,更加剧了以新建房屋的需求。在当时的这种形势下,芝加哥出现了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的群体,后来被称作“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中最著名的建筑师是路易〓沙利文。他提出了“形式随从功能”;高层办公建筑的五个原则,作品有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芝加哥学派主要贡献:1)? ?提出探索了一种新的建筑类型,高层建筑(从功能出发,在有限的地区里建造)2)? ?以沙里文为代表提出了“形式随从功能”3)? ?总结了高层办公建筑原则,思路,方法4)? ?探讨了 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建筑艺术反映了新技术的特点5)? ?培养了赖特等一批人才2、简述德意志制造联盟的特点及贡献为了使德国人赶超老牌***国家,德国人对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1907年,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了全国性的成立了“德国制造联盟”。他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品的质量,达到国际水平能够竞争。“德国制造联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活动在欧洲产生了广泛影响,拥有贝伦斯等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同时培养和影响了一批年轻的建筑师和设计家,其中有后来“现代建筑”的旗手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德国制造联盟”及有关的一些建筑师的活动为20年代的建筑设计改革奠定了基础。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德国的建筑创新活动引起了更加广泛的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反响。至今“德国制造联盟”的宗旨仍在影响着德国人的设计工作。主要作品有:1909年,透平机车间(贝伦斯):现代建筑史的里程碑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览会办公楼(格罗皮乌斯):表现了钢和玻璃的有机结合。1911年,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与梅耶尔)“德国制造联盟”在建筑设计上的目的是: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并满足社会需要。“德国制造联盟”的贡献有:a、成立了一个组织:建筑师、业务家、官员、企业家b、设计了重要的建筑——透平机车间c、造就了伟大的建筑师——贝伦斯、柯布西咽、格罗皮乌斯d、开创了钢和玻璃的技术及建筑表现〈十三〉现代主义建筑(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191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1、简述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领域的改革创新是有利的。第一、战后初期欧洲各国的经济困难状况,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抑制了片面追求形式的复古主义作法;第二、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新的建筑类型,要求建筑师突破陈规。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方面的进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走出学院派的象牙之塔。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祸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世人心理上引起强烈震动。人心思变,大战后社会思想意识各个领域内都出现许多新学说和新流派,建筑界也是思潮澎湃。新观念、新方案、新学派层出不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比较激进的改革建筑创作的主张,并且推出一批大胆创新的优秀作品,大大推动建筑改革走向**。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2、简述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特点(或几位大师的共同特点)(一)重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二)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三)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合用的房屋,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四)主张创造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功能、材料、结构、工艺)的一致性,主张灵活自由地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五)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重要。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应该从平面和立面构图转到空间和体量的总体构图方面,并且在处理立体构图时考虑到人观察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产生了“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六)废弃表面的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3、简述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 格罗皮乌斯是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是公认的新建筑运动的奠基者和领导人之一。〓主要建筑理论① 格罗皮乌斯很早就提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的主张。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他特别强调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建筑的影响。——“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重要的是不断的发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表现方式,决不是形式的追求‘风格特征’”。② 为了创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建筑,格罗皮乌斯坚决的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思潮进行论战。在同建筑保守派进行的斗争中,格罗皮乌斯是非常坚决和明确的。——“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现代建筑不是老树上的分枝,而是从根上长出上来新株”③ 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上格罗皮乌斯在20年代和30年代比较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法古斯工厂和科隆展览会)——“艺术的作品永远同时又是一个技术上的成功”④ 到了美国以后,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许多人把合理化的主张看成是新建筑的突出特点,其实它仅仅起到净化的作用。事情的另一面,即人们灵魂上的满足,是和物质的满足同样重要”。——“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心理问题事实上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设计中的技术因素不过是我们通过有形的东西去体现无形的东西的一种知识性的借助而已”——“最重要的是事实感知来自我们的内部,不是来自我们看见的对象。”——所以他在哲学的根本问题上是站在唯心论的立场上的。《全面的建筑观》1、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2、强调三大美术一体,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3、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比例。〓主要设计活动◆ 1911年,格罗皮乌斯与梅耶尔合作设计了法古斯工厂〓非对称的构图〓简洁整齐的墙面〓没有挑檐的平屋顶〓大面积的玻璃墙〓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格罗皮乌斯第一个从建筑师的角度,把这些出自工匠、铁匠之手的处理手法,提高到后来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新的建筑语汇。◆ 1914年,格罗皮乌斯设计了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的办公?

相关话题/外国建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