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在后,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用辩证唯物主义认 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 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 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 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 时间与力量.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 访基础之上.
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 的: 第一,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 用; 第二,这门学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 和作用; 第三,这门学科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 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 业史) ,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 业务) .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用新闻学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 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与写 作,新闻编辑,新闻广播与电视,新闻事业经 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各方面的应用知识. 新闻写作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
第三节 功夫在笔外
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 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 所谓"功 夫在笔外",讲的就是有关记者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加强政治修养 1,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2,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 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一个记者除了拥有新闻 专业教育的背景之外, 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 工作有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知晓, 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 作. 三,加强思维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 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 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 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 1, 新闻写作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播出去 2, 新闻写作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三,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 也是惟一的表现 形式. 记者必须也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作品来实现自己的 传播意图,而读者也是通过新闻报道作品而认识记者 的.
第二章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第二节 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一, 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
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一, 1,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
在事实和新闻之间,是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 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对事 实的报道.整个新闻学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就是建立在 真实性的基础上.真实性是从事实到新闻的必然要求, 是新闻报道中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特定标志. 它表现着 新闻的基本特征,性质和要求,没有它,新闻就丧失了 存在的依据.尽管新闻的形态可以千变万化,但它对真 实性的要求是恒定不变的.因此,无论讲新闻理论,或 者讲新闻实务,无论讲新闻采访,写作或是新闻编辑, 评论,各门课程都离不开这个"安身立命"的铁则. 2,真实性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 由于真实性对于新闻存在和发挥影响力有着决定性 的作用,因而它成为新闻报道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成 为传媒取信于受众的关键.具体到新闻写作,如果没有 真实性作为前提和基础,后面讲的许多写作理念,知识 和技巧,都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且可能写作 技巧越高,离新闻越远. 二,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1,确有其事 许多假新闻追查到最后, 常常是靠捕风捉影而得以 生存,有些甚至就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所以,维护 新闻的真实性, 必须从源头抓起. 也就是说, 动笔之前 , 首先要经过查实与确认, 是否真正发生了你所要报道的 这条新闻. 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所谓基本要素是指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 结果 , 原因,即西方新闻学所强调的 5 个 W 加一个 H.这些 都是新闻赖以生存的因素, 或者说弄清楚一个事实的起 码条件,几个基本的环节.在任何一个环节上若有半点 虚假,都会招致读者对整个新闻事实的怀疑,因此必须 真实可靠,不能含糊其辞. 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4,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 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5,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 须是当事人所述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新闻写作的谋篇布局,即消息或通讯的结构设计,段落 安排,实际上体现着写作者对所报道事实的认识与分 析.此时此刻,要掌握与运用科学的方法,辩证地,全 面地反映和报道事物, 这是防止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方 面.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将推测,推论, 合理想象的东西作为事实来写均属想当然, 无可非议地 在严禁之列.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一) 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 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 , 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二)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 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 (三)要注意核对数字.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我国新闻界最常见的是滥用溢美之辞,描写时夸 大,渲染,拔高. 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复杂的. 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 因,也有传播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新闻描写是否恰如其分从根本上说,起决定作用 的是记者的态度,能否保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如果 一,体制性失实 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 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 二,经济性失实 经济性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 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三,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一)故意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 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 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 失实. (二)非故意失实,也称业务性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 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 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 失实.
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第二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带着个人的好恶, 就会有意无意地夸大或缩小有关的事 实.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 一般来说,新闻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 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等.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审稿者主要是被采访对象. 这个程序不仅有助于纠 正稿件中的失实之处,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二次采 访. 记者写出来的稿件,也还要经过所在传媒内部的 审改. 所谓"再现场景", 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 地描述出来,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读者仿佛 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会加强可信性和说 服力. 何为典型事实? 一,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二,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三,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四,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第三节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一,善于联想
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第一节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一,什么叫用事实说话 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表述.一种说法是:通过客观地 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另一种 说法是: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 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 二,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一)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没有事实就 没有新闻 . (二)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 大的说服力. (三)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人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关注传媒,主要 想获取信息. 三,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一)传播的目的是说话 (二)选择就是在说话 (三)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
这是一种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 与其他一件或 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 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 想,从而得出结论. 二,善于对比 把两件事或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对比,横向对比, 纵向对比都可以,这样有助于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本 质.新闻写作也常常采用这个方法来发表无形的意见. 三,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报道同一件新闻事实, 由于选择和运用了不同的背 景材料,从阅读的效果分析,会对读者的判断产生不同 的影响;从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分析,记者可以表现 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 四,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多层次的丰富的背景材料的运用, 既可以增加文章 的可阅读性, 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新闻事件的意义同 时可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
第五节
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借助"直接引语"
第二节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 西方新闻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 成部分之一",并辟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其重要性以及引
用的具体技巧.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西方记者也很重 视使用直接引语. (5)注意培养自己口述新闻的能力. 三,简短 新鲜,快速与简短有密切的关系: 篇幅短了,在有限的版面和时间里,可以多发新 闻报道,传递更多的信息. 简短有助于突出新鲜的内容,长篇大论很容易把 新闻湮没掉. 简短还有助于快,新闻报道写得越长,所花费的 一,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 传播产品,是指新闻作品的功能在于传播.具体地 说,它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产品. 读者观念 "读者关心这个事吗?" "读者能够读完这篇报道吗?" 二,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 第一,版面在空间上不是无限的,它一般有固定的 字数.因此上版的新闻稿件有字数的限制. 第二,版面在时间上也不是无限的,如果是日报, 它每天有一定的截稿时间. 因此上版的新闻稿件有时间 的要求. 第三, 版面在组合上是"配套"的, 从内容,从角度 , 从新闻文体等,要服从于整体策划. 一,具体 (一) 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 (二)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二,生动 (一)在某些方面"生动"与上文中讲到的"具体"是联系 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越是写得"具体"就越容易生动. "一次性消费"是指新闻的主要价值和功能在于解决 受众"不知道"的问题.一旦 人们知道了,新闻的作用也就消失了. "一次性消费"同时带来"排他性".所谓"排他性"是 指同样内容的新闻,哪一条先到受众那里,解决了他的 "不知道",后续而来的那一条,就不再起什么作用了. 一,新鲜 (一)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 (二)学会在报道中把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或 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式摆在读者的面前 二,快速 (1)学会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在不同的工作条件 下都能迅速投入写作. (2)学会和养成打腹稿的习惯. (3)熟练掌握新闻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特别要得心 应手地运用消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4) 善于准备好各种写作素材, 灵活地组成"预制构件". 针对性的含义 第一是指在进行新闻写作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即 明白这条消息或者通讯是写给谁看的. (二)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 一个关键. (三)新闻报道能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三,通俗 (一)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 (二) 要学会"第二种翻译",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 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 表达或说明新闻报 道中的内容. (三)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时间也就越多,发稿自然快不了. (1)坚持一事一报.说清楚一件事,比说清楚几 件事要简便得多,容易写短. (2)要注意把主题破小,把角度选小,把架子搭 小,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3)化整为零,可以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 或连续报道. (4)挤掉水分,只讲事实.
第四章
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种受限制的写作
第三节
可读性:具体 生动 通俗
第二节 时效性:新鲜 快速 简短
第四节 针对性:信息 知识 思想
第二要明确为什么而写, 你的报道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 的,通过它要引导或影响读者到什么目标上去. 这两层意思可概括为两句话:了解传播对象,明 确传播目的. 一,加大信息量 (一)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或称写"立体化新闻". (二)学会抓特点. (三)学会使用新闻背景. (四) 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 二,加大知识含量 (一) 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 经验总结.它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性.因此,在一定的意 义上说,加大新闻报道中的知识含量,即是要讲究科学 性,要注意挖掘和展示信息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 (二)这种增加,不仅是简单的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 在质量上的增加,即在报道的选材,角度上都要比单纯 信息的报道更深入一步. 三,挖掘思想深度 思想深度决定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一,以旧见新找角度 以旧见新找角度,就是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 话题时,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 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推陈出新.犹如老树开新花,找到 " " 二,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在选择新闻角度时, 要学会充分利用新闻价值学说 中的"接近性"原理,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 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 者的阅读愿望也就越大. 什么是最佳角度 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一,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一般来说, 这个角度应该是新闻事实与你所在传媒 的"导向定位"和主要受众群需求这三者"聚焦"的 结 果 .
第二节
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第三节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第五章
新闻角度
新花,就容易写出新意. 二,以小见大找角度 这里指的是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 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三,虚中觅实找角度 所谓虚中觅实,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 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 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 四,逆向思维找角度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遇到有些事,可以倒过来想一 想,在这种类似"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新闻角度. 五,发散思维找角度 即要求以一个新闻目标 (或一个新闻事物) 为中心 , 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 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思考时,思路 要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六,统摄思维找角度 一般来说, 这种统摄首先要把采访所得的具体新闻 素材和具体观点聚拢, 然后把这些事实与事实的意义向 一个点或几个点集中, 并进行深度挖掘以接近事实的新 闻内核,聚焦点越来越小,越来越集中,最后就可能找
第一节 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
新闻角度的定义 记者发现事实, 挖掘事实, 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 一,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 新闻角度选得准, 新闻价值倍增. 反之, 选得不准 , 报道老一套,一般化,就会削弱新闻价值. 二,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 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多面性,因此对同一件新闻事 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新闻价值可 能不同,因此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 三,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 独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别人所未走过的 路径,发掘出事实的新的新闻价值.
出一个最佳聚拢点,这就是报道这件事实的新闻角度. 七,全局高度找角度 所谓全局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 段都不长,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 二,断裂行文 新闻跳笔所要求的"断裂行文", 是指段落之间不按 照时间的顺序,或者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排列,不面面 俱到,不平铺直叙,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 的逻辑,而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着力突出读者 第一节 何谓新闻跳笔? 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 把它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 来. 一,新闻跳笔的特点 (一)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 (二)它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 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启承转合等不同,它 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 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二,为什么新闻写作要用"跳笔" (一)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1.跳笔要求段落短,而且每段讲清楚一件事实. 这种叙述方法便于读者集中注意力. 2.长篇大论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 3.运用跳笔写作的新闻报道, 排在报纸的版面上 黑白相间,疏密有致,容易让读者"一见钟情". (二)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 1.记者运用跳笔写作时,不必为文章的"启承转 合"费心,他只需集中那些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一段 一段写来. 2. "文如看山不喜平".以这样的行文结构叙述事 实,在段与段之间实现了跳跃式的推进,文章自然波澜 起伏,而且有一种动感,体现出新闻报道作品明快的文 风. (三)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1.运用跳笔,每写一个段落,就提供了一个分角 度或者一个侧面的事实. 2.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跳跃,留下了空 间,留下了停顿.有空间就有容量.容量大可提供的信 息量就大,给予读者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就大. 一,什么是新闻语言 根据新闻学的原理: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 近发生的事实, 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 字语言就叫做新闻语言. 二,新闻语言的特征 (一)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二)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三)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1.消息与通讯对于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 2.新闻语言风格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 3.新闻语言风格还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 语言个性. 一,短段落,多分段 段落是区分内容和层次的手段. 跳笔在提行分段上 的一个特点,或者说它的核心就是多分自然段,并且每 (四)"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白描"是指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 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 " " 三,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 的段落,然后在这样一些段落之间,运用跳笔省略过程 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类似电影镜头推拉 摇移,把它们连接起来. 四,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事实主体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在描述与议论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越;由概述 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还有各种笔法,例如 倒叙,插叙,比喻,排比等等之间的跨越等等.
第六章 新 闻 跳 笔
第七章 新 闻 语 言
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第二节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新闻事实的精要,首先呈现给读者.在这一点上,以反 映事物最新变动为主的动态消息尤为典型.不过,从总 体上看,无论何种类型的消息,基本上都不能完全摆脱 倒金字塔结构的束缚. 四,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消息的外在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 有人总称其为 一,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在新闻写作时掌握多使用动词的要领, 既能把人物 和事件写"活",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也能把环境 和景象写"活", 使人如临其境, 最终让消息或者通讯"立 于纸上". 二,多用子概念 多用子概念,也就是说,多用具体的语言去写作. 真实的东西都是具体的,具体的东西往往是生动的. 子概念的内涵总比相应的母概念内涵丰富具体, 因此,多用子概念容易引起人们的形象思维. 三,多用大白话 "大白话"在这里是指群众语言,老百姓说的话,或 者叫大众口语. 大众口语生活气息浓,大都具有通俗明白,平易 近人,生动形象的特点.用群众的语言写新闻,能为大 多数读者喜闻乐见,还能使新闻具有独特的风格. 一,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 承载量 报纸以及其他新闻媒体, 主要是靠消息来增加信息 量的.媒体刊登的消息越多,其总体上传播的信息量也 就越大. 二,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由于文章内容简括,不必照顾事件的过程或细节, 消息可以及时地,用滚动传播的方式报道突发事件,正 在进展之中的事件;消息篇幅短小,写作,编发稿件都 可以节省时间,从而使它有条件冲在前面,担任"第一 报"的任务. 三,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消息的"外包装"是"客观性",它靠事实说话,提供 "消息头".
第二节
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第二节
消息体裁的优势
第八章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 体裁
给读者的是事实.这样,即使宗教信仰,政治见解以及 文化背景等等方面存在差异, 即使不愿接受传播者的观 点,却不能不正视事实. 四,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消息可以说是浓缩了的新闻,它突出"干货",过滤 掉了一些"水分",加之有"一句话新闻"式的标题和先声 夺人的导语, 可以让信息毫无阻拦地直接进入人们的视 野,对读者,对各类传媒的接受者,造成很强的心理冲 击.
第一节
一,简括
消息体裁的特点
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 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二,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消息这种体裁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 虽 然它并非绝对排斥抒情或议论, 但要求尽可能地减少主 观色彩. 三,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亦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它 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导语, 通过导语, 将新闻事件的结果 ,
第九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 (之一)——导语 之一) ——导语
第一节 导语的定义与任务
第一,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 一,导语的定义 (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 (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 (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 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二,导语的任务 (一)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 息,使人"一眼便知"; (二)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三)导语为全篇定音导语为一篇之首,导语确定了 写作重点,决定消息的基调. 令读者不能不读; 第二,能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 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可以强化新闻的报道 效果. 描述型导语的写作,要求记者: 第一,采访中勿忘捕捉有形的画面; 第二,导语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 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 第三,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三,评述型导语 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型导语. 评述型导语有以下优点: 第一, 评述型导语中的评, 可以发挥 "勾玄"的作用 ; 第二,评述型导语可以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能 够直接影响舆论. 评述型导语的写作应注意: 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 物 所谓实质性内容,即指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 二,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一)最新鲜的材料; (二)要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写作导语; (三)选用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 作导语. 三,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导语不可太长.字数过多,一会淹没"亮点",冲淡 趣味性;二会导致沉重,令读者失去耐心. 四,力求优美生动 导语的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掘,反映出新 闻事实内在的美,二是讲究文采,做到语言美. (一)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应是言人之所未言,深刻 而有新意; (二)评述型导评中的评,应是少而精,点到为止, 不宜展开; (三)为了使导语中的评更具客观色彩,更有说服 力,有时,也为了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招致被动,可 以使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四,橱窗式导语 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为橱窗式导语. 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它 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写入导语 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