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笔记重点 北体考研 运动生理学笔记重点
名词解释
1 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成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心率来 计算,氧脉搏越高说明心肺功能越好,效率越高. 2 最大摄氧量:指人体进行大量肌肉群参 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率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 能摄取的氧量. 3 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 气量 4 无氧功率:指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5 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 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6 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条件代 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7 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 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8 个体乳酸阈:个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 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 拐点)称为个体乳酸阈 9 真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 态结束后,机体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运动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 真稳定状态 10 假稳定状态: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 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此时机体能够稳定工作 的持续时间较短,很快进入疲劳状态.这种机能状态为假稳定状态. 11 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 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渐 提高的,这个机能水平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做进入工作状态. 12 无氧阈:指人体 在递增工作强度运动中,由有氧代谢功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功能的临界点,常以血乳酸含 量达到 4MG/分子/升时所对应的强度或功率来表示.超过时血乳酸将急剧下降. 13 呼吸商:各 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 14 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 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特定运动强度,功能效率逐渐下降的现象叫疲劳. 15 运动性疲劳: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承受一定时间的负荷后,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下 降,不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16 每搏输出量:指一分钟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 的血量. 17 心率储备:指单位时间内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18 心输出 量:左心室在每分钟内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19 运动性心脏肥大:指由于运动而引起的心脏适 应性增大,形态上多以左心室增大,室壁增厚为特征,机能上表现为运动时能持续较厂时间高 效率的工作.安静时出现节省化,心力储备增强. 20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21 心音: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收缩,启闭的机械震动 22 心指数: 以每一平方米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23 身体素质:是人体以适应运动的需要所 储备的身体能力要素. 24 青春期高血压:青春期发育后,心脏发育速度增长快,心血管系统发 育处于落后状态,同时由于性腺\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引起血压升高,即青春期高血压. 25 运动 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运动电位. 26 运动动力定性:大 脑皮层运动中枢支配的部分肌肉活动的神经元在机能上进行排列组合,兴奋和抑制在运动中 枢有顺序地\有规律地和有严格时间间隔地交替发生形成一个系统,成为一定的形式和格局. 使条件反射系统化.大脑皮层机能的这种系统性叫.. 27 柔韧素质: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 幅度的能力. 28 准备活动: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 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 动或比赛做好准备. 29 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 饿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将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30 运动性贫血: 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
2010 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汇总
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这个就叫运动员贫血. 31 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 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 32 减压反射(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 射):正常机体动脉中经常保持一定的血压,因此颈动脉窦神经和主动脉弓神经不断传递神经 冲动进入脑干心血管中枢,提高迷走紧张性并抑制心交感细胞血管紧张性,结果使心脏活动 不致过高,外周阻力不会太高,使动脉血压保持在较低的安静水平. 33 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 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牵张反射. 34 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 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 35 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称等长收缩,又称静力收缩. 36 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 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37 超等长练习:肌肉的向心收缩(肌肉收缩力大 于外力时,肌肉收缩使肌肉缩短)如果仅按在同一肌肉的离心收缩(肌肉收缩小于外力,肌肉收 缩时肌肉拉长)之后,会更有力.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力量训练就称为超等长练习. 38 运动技能: 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39 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 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这种能量代谢是维持最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 的最低限度的能量. 40 积极性休息:运动结束后采用变换运动部位和运动类型,以及调整运 动强度的方法或来消除疲劳的方法称为积极性休息. 41 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 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动员速率明显滞后于躯体神经系统,导致植物神经于躯体神经系统 机能水平的动态平衡关系失调,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的暂时 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 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42 高原环境习服:人体在高原地区停留一定时 期,机体对低氧环境会产生迅速的调节反应,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称为高原习服. 43 第二 次呼吸:极点出现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植物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了新的动 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的均 匀自如这中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44 自动化: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 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 45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经体液运输到某 器官或组织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46 时间肺活量:在最 大吸气之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记录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 47 心电图:用引导 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称心电图。 48 运动单位:一个 @-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MU) 49 运动单位 动员(募集):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 50 RM:最大重复次数,指肌肉收缩 所能克服的某一负荷的最大次数. 51 瓦尔沙瓦现象:体操练习中,静力性工作产生憋气,血压 随动作的进行和恢复出现特殊变化的规律.其表现为: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再上升,而后恢复到 动作前水平,血液量也呈现先少后多,再恢复常量.即 52 肌梭: 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感 受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长几个毫米,外层为一结谛组织囊。 53 肌电图:用适当 的方法(肌电仪)将骨骼肌的兴奋时产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 54 肌电: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 称为肌电。 55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静息电位。 1 兴奋 2 兴奋性 3 应激性 4 适应性 5 稳态 6 运动性疲劳 7 动作电位 8 静息电位 9 等长 收缩 10 等张收缩 11 离心收缩 12 等动收缩 13 运动单位 14 兴奋收缩耦联 15 阈刺激 16 内环境 17 渗透压 18 等渗溶液 19 碱储备 20 运动性贫血 21 心动周期 22 压积 23 心指数 24 最大心率 25 心输出量 26 射血分数 27 心电图 28 减压反射 29 窦性心动徐缓 30 运动性 心脏肥大 31 胸内负压 32 肺内压 33 胸内压 34 潮气量 35 肺泡通气量 36 时间肺活量 37 最大通气量 38 通气血流比值 39 氧离曲线 40 氧脉搏 41 氧利用率 42 最大射氧量 43 基础 代谢 44 基础代谢率 45 呼吸商 46 代谢当量 47 服习 48 运动性蛋白尿 49 运动性血尿 50 内分泌 51 激素 52 视力 53 视野 54 立体视觉 55 前庭反射 56 前庭功能稳定性 57 牵张反
2010 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汇总
射 58 姿势反射 59 状态反射 60 运动技能 61 运动动力定型 62 自动化 63 摄氧量 需氧量 64 氧亏 65 运动性过量氧耗 66 最大射氧量 67 乳酸阈 68 无氧阈 69 身体素质 70 反应速度 71 动作速度 72 位移速度 73 抗疲劳能力 74 有氧耐力 75 无氧耐力 76 灵敏素质 77 柔韧素 质 78 赛前状态 79 准备活动 80 进入工作状态 81 极点 82 第二次呼吸 83 真稳定工作状态 84 假稳定状态 85 恢复过程 86 超量恢复 87 整理活动 88 高原服习 89 连续心音 90 青春期 高血压 91 高原训练 补充:1 自由基 2 本体感觉 3 两个信号系统的概念 4 闭式运动 5 开式 运动 6 功能性肥大 7 肌浆性功能肥大 8 积极性休息 9 重力性休克 10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11 红细胞比容 其他:1、跳跃式传导的含义?2、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3、兴奋?收缩耦联的步 骤?4、引起骨骼肌兴奋的条件?5、骨骼肌的收缩形式?※6、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论) P43~P49 7、在运动过程中,肌体是如何调节和保持内环境的?8、血液的功能/机能?9、 内环境相对稳定性的意义? 10、血红蛋白在机能评定中的作用?11、运动性贫血产生的原 因和防止的基本措施? 12、骨骼肌和心肌的收缩性有何不同? ※13、心输出量的影响因 素? 14、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15、动脉血压是形成的原因? 16、影响动脉 血压的因素?17、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P94~P95 18、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 释放的递质是什么?19、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简称减压反射) 。20、颈动 脉提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发射?21、心钠素的作用?※22、运动过程中,血液循环系统是 如何变化的?※23、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4、 心率如何去指导运动实践? (论述) 25、呼吸的过程?26、呼吸的形式?27、肺内压的变化?28、胸内压?29、血红蛋白(Hb) 与 O2 结合特点在哪几方面?※30、论述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 (方 法应用题)31、CO2 运输的过程? 32、CO2 对呼吸的影响? ※33、运动时如何合理运用 呼吸方法? 34、 憋气的利与弊?35、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36、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37、 血红蛋白的作用?38、运动技能产生的原理?条件反射的形成条件?P242 39、皮肤散热方 式? 40、 人体在高热高温的环境中肌体如何去调节体温? 41、 人体三大内分泌功能轴? ※ 42、能源系统的一般特点?※43、人体运动时肌体是如何进行能量供应的?43、运动能量消 耗的计算。44、前庭器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45、肌梭和腱梭的功能?※46、牵张反射. P226~P227※47、状态反射的规律?※48、翻正反射在训练中的应用? 49、条件反射的抑 制。50、两个信号系统。51、运动技能的分类。52、运动技能与运动条件反射有何不同?※ 53、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论) 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原因? 55、 54、 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 56、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57、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的作用?58、乳酸阈在体育运 动实践中的应用。59、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60、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61、无氧 工作能力的评价。62、发展 ATP?CP 供能能力的训练原则。63、力量素质的分类。※64.肌 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65.功能性肌肉肥大。66.力量训练的原则。※67.、速度素质的分类, 影响速度的生理因素? 68、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69、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提高它的训 练方法有哪些? 70、柔韧素质的生理基础。71、灵敏素质的生理基础。72、赛前状态的生 理变化及影响因素。※73、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74、准备活动的生理机理。75、影响进 入工作状态的因素。※76、极点产生的原因。※77、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 78、真稳定与 假稳定的区别?79、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80、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81、运动性疲劳 的判断。82、高原应激会产生哪些反应?※83、高原训练的生理适应? 84、仿高原训练的 方法与手段。85、安静状态下运动员的生理学特征。86、运动时和恢复期运动员的生理学特 征。87、人体机能评定的方式。88、生理学评定指标。89、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定。※90、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91、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92、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规律。93、儿童少年素质发展特点。94、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原 则。96、运动性免疫机能。 97、如何运用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去指导运动实践?P11 98、疲
2010 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汇总
劳产生的原因?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2.人体的基本胜利 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 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可以引起反应的环境的变化叫刺激。3. 神经调节:特点是迅速而且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而广泛,作用持久。体液调节:机体 的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 包括各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 通过细胞外液或借 助于血液循环被送到一定器官和组织,以引起特有的反应,并以此调节着人体的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对肌肉活动的适应等重要机能。4.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 5.肌肉的生理 特性: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6.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A 刺激的强度 B 刺激强度的变化速 率。 刺激作用时间。8.时值:法国生理学家拉披克提出以两倍基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组织引起 C 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作为衡量兴奋性的指标。拉披克把这一特定时间称为是值。屈肌的时 值比伸肌短。9.“全和无‘’现象:用阈下刺激单个肌纤维,不能引起收缩;若用阈刺激就可 以引起收缩,如果加大刺激(用阈上刺激)肌纤维的收缩幅度并不会增长,这种现象叫“全 和无‘’现象。14.跳跃式传导:在有髓鞘纤维中,它的兴奋和静息电位部位间的局部电流集 中地通过邻近的朗氏结使之去极化, 所以有髓鞘纤维中总是一个朗氏结兴奋, 再刺激下一个 朗氏结,是跳跃式的传导。15.兴奋-收缩藕连: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肌肉的传递过程。 (神经肌 肉传递):运动神经末梢去极化,改变神经膜的通透性,使 Ca 进入末梢内,导致突触小泡的 破裂,释放出 Ach,Ach 经过突触间隙扩散至终膜与终膜上的受体(R)结合,形成 R-Ach 复合体,R-Ach 是终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EPP)-(EPP)达到一定的阈限时,作用 于肌膜使它发放可传播的动作电位,肌膜动作电位通过-收缩耦联引起肌纤维收缩。16.肌 纤维的兴奋-收缩过程:A 肌膜的电位变化触发肌肉收缩即兴奋收缩耦联。B 横桥的运动引 起肌丝滑动。C 引起肌收缩后的舒张。17.单收缩的过程:潜伏期、缩短期、宽息期。18.强直 收缩:肌肉因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21.肌纤维的分类; 快肌纤维 (白 肌纤维) 慢肌纤维 、 (红肌纤维) 22.主要的生理特征:慢肌纤维 (红肌纤维) :运动神经元 (小) 、 放电频率(低) 、收缩速度(低) 、耐力(高) 、毛细血管密度(高) 、血红蛋白含量(高) 、 糖酵解酶活性(低) 、线粒体酶活性(高) 、肌原纤维 ATP 酶活性(低) 白肌纤维与之相 。 反。23 不同运动项目肌纤维百分比:短跑的快肌纤维占 70%;长跑的慢肌纤维占 70%。中长 跑介于其中。24.运动对肌纤维的影响:A 肌纤维的选择性肥大(耐力项目引起慢肌纤维选择 性肥大;速度-爆发力引起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B 肌纤维内酶活性增强 C 肌纤维类型 百分组成的变化。28.血液的机能:血液的机能通过循环系统完成的。A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作用。 B 运输作用。 C 调节作用。 D 防御和保护作用。 29.渗透压:溶液促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扩散的力量。称为渗 透吸引力。大小决定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或颗粒的数量。 30.等渗溶液;以 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很相似的溶液称等渗溶液。0。9%。氯化钠 5% 葡萄糖。 31.正常人血浆的 PH 值 7。35--7。45 平均 7。432 最主要的缓冲对 NaHCO3_ H2CO3 20/134.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功能: A 运输气体 O2、CO2 B 缓冲血 液酸碱度。35.血红蛋白的含量;男子 12-15 克%;女子 11-14 克%。36.运动性贫血:在训 练期间 (特别是训练初期) 或比赛期间 Hb 红细胞数减少,出现暂时性贫血想象称运动性贫血。 原因:A 红细胞破坏增多, B 蛋白质补充不足 C 由于缺铁而引起贫血。 防止:调整能动量 或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铁。 37.合胞体:肌细胞虽有界限,但兴奋波极易彼此之间传播,在活动时 有如单一细胞,在生理学上称之为”合胞体”38.心肌的生理特性:A 自动节律性。B 传导性。 C 兴奋性。D 收缩性。39.心肌细胞收缩的特点:A 对细胞外液 Ca 的浓度有明显的依耐性。B 全或无的同步收缩 C 不发生强直收缩。41.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安静时 60-100 次之间。42。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R、S、T。 P 波表示:左右心房除极化时所产生的电变
2010 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汇总
化。P-R(R-Q)期间:表示心房除极化开始到心室除极化开始所需的时间。QRS 波群表示 左右心室先后兴奋除极化所产生的电变化。S-T 段表示心室除极完毕,复极尚未开始各部分 之间无电位差。T 波表示心室复极化过程中的电变化。Q-T 表示心室开始兴奋除极化到全部 复极化所需的时间。 心电图仅反映的是心脏兴奋的产生, 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仅反映心肌的兴奋,并不反映心肌的机械收缩过程。47.运动过程中心血管的反映:A 血液的 重新分配 B 心输出量增加 C 血压发生变化,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48.心力储备:是指心 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49.动脉血压的形成:心室收缩射血,外周阻力,大 动脉弹性。50.心缩期只有每搏输出量的 1/3 即约 20-30 毫升的血液流向外周;其余 2/3 血 液留在主动脉。51.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A 每搏输出量。B 心率。C 外周阻力。D 大动脉管 的弹性。E 循环血量 52.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A 心脏收缩。B 呼吸运动。C 骨骼肌的挤压作 用。 重力和体位 E 静脉管壁的收缩。 D 53.减压反射: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性反射。 (作用是一种快速控制动脉血压相对恒定的自身调节。54.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促使 人体的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工作能力。表现以 下几个方面:A 窦性心率徐缓。B 运动性心脏增大。C 心血管机能改善。55.呼吸过程的三个 环节:A 外呼吸。 (通气过程和换气过程)B 气体运输。C 内呼吸。56.肺通气的动力是呼吸肌 舒缩完成呼吸动力。呼吸形式:隔式呼吸(腹式呼吸) 、肋式呼吸(胸式呼吸) 、混合呼吸。 四个互不叠加的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57. 每分肺泡通气量=(呼 吸深度-解剖无效腔《呼吸道》 )*呼吸频率。60. 血红蛋白与氧的可逆结合,氧分压高、氧结 合。 氧离作用:在氧分压低的组织内,氧合血红蛋白迅速放出氧,形成还原血红蛋白,称 为氧离作用。63.氧离曲线生理意义:“S”形氧离曲线的上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当氧分压在 60-100 毫米汞柱一段时,坡度不大,形式平坦,而使氧分压从 100 毫米汞柱至 80 毫米汞 柱时,血氧饱和度从 98%降至 96%。这对高原适应或轻度呼吸机能不全的人均有好处,只 要能保持动脉血中氧分压自在 60 毫米汞柱以上,血氧饱和度仍有 90%,不致造成供氧不足 的严重后果。 曲线下段显示出氧分压在 60 毫米汞柱以下时,曲线逐渐变陡,意味着氧分 压下降,使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氧分压为 40-10 毫米汞柱时,曲线更陡,此时;氧分压 稍有下降, 血氧饱和度就大幅度下降, 释放出大量的氧保证组织换气。 这种特点对肌肉活动, 保证供氧都很有利。影响因素:CO2 升高。PH 值下降、体温上升,都使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 力下降,氧离曲线右移,释放出更多的氧。反之氧离曲线左移。64.氧利用率=(动脉血含 量-静脉血含量)/动脉血含量*100%66.CO2 的运输。A 物理运输 6%。B 化学结合形式: 与 Hb 结合 7%,与血液中的 Na、k 结合 87%67.呼吸与酸碱平衡:(稳态结合) 。P8768。血液的 化学成分的改变对呼吸运动的调节。CO2 上升、O2 的下降、H 的上升都促进呼吸。70。运 动后过量的氧耗:a 满足因剧烈运动后体温仍处于较高水平所需要的氧。b 满足心脏活动仍处 于较高水平所需要的氧。c 满足肺功能仍处于较高水平所需要的氧 d 血液中茶酚胺仍处于较 高水平, 也导致较多的氧。D 最主要是消除乳酸氧债。71。在运动时如何合理的运用呼吸方 法:A 减少呼吸道阻力。B 节制呼吸频率,加大呼吸深度,提高肺泡通气量。C 呼吸方法适应于 技术动作变换的需要 D 合理运用憋气。74.能量系统的一般特点 115 有氧氧化供能与无氧 氧化供能?P11675.影响糖酵解能力因素有:A 人体对缓冲酸性产物能力的大小。B 人体各组 织细胞,特别是脑细胞对酸的耐受能力大小 C 可能与体内糖原的含量有关。76.运动训练与 能量利用机能节省化:表现在完成同样强度的工作时,经过系统训练后,需氧量减少,能源 消耗两也减少,即完成同样的运动负荷时,有训练者消耗能量减少。77.长期训练能量节省 化的主要原因:训练改进了动作技能,使动作更协调自如。自动化程度提高,减少了多余的 动作,使得能量的利用更经济了;同时运动训练也提高了呼吸循环系统机能水平,工作效率 提高。这样消耗于供能器官本身的能量也减少了,如在完成较小强度的运动负荷时,有训练 者比无训练者的心率较低;呼吸频率较少,因而心脏及呼吸器官消耗的能量也就较少。 主
2010 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汇总
要意义:从能量消耗的观点来看,能量利用愈节省,运动效率也愈高,这就为取得优异成绩 创造了 有利条件,特别是对持续时间长,总需能量大的运动项目来讲,就更是如此。78. 散热过程:A 绝大部分的热量由皮肤散发。B 小部分由呼吸道蒸发散热。C 少量的热量用来 加温吸入的冷空气或冷饮冷食 D 随尿和粪排泄而散发。 皮肤散热的四种方式:A 辐射 B 传导 C 对流 D 蒸发。79.运动时体温的变化和调节;在高温下如何调节体温。 ()新书)80. 应激:应激是机体应付任何需要时的非特异性反应。8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A 适宜刺激 B 换能作用。82.视杆细胞对暗光有感受能力。视锥细胞对强光和颜色有感受能力。83.透明的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构成折光系统。84.晶状体调节 P15585.视紫红质:视杆细胞中 含有一种淡紫红色的结合蛋白质称视紫红质;86.中央视觉:视锥细胞多的中央部分, 一方面感 色能力强,同时清晰地分辨物体,用这部分看东西称为中央视觉。周围视觉:视杆细胞多的 边缘部分视野范围广,故能用于观察空间范围和正在运动的物体称为周围视觉。87.立体视 觉:用单眼视物时,只能看到物体的平面,即只能看到物体的高度和宽度。若用双眼视物时, 能补充地看到物体的深度,从而形成立体视觉。88.三原色学说:红、绿、蓝或紫。89.正视: 当眼向远方注视时,若对称的眼肌紧张度相等,则眼球瞳孔在正前方称为正视。 斜视:若 对称的眼肌中,其中一条肌肉紧张度大,一侧瞳孔偏向一方,称为斜视。 隐斜视:有的人 某一条眼肌的紧张度虽然稍大, 在平时能由某对抗肌紧张度稍大加强来加以补偿, 瞳孔仍能 保持在正中位置称为隐斜视。90。行波学说解释(看)91.椭圆囊与球囊内的囊斑的适宜刺 激为耳石重力作用与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半规管中壶腹峭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旋转运动的 加速度。92.眼球震颤:身体绕着纵轴旋转时,就可以看到眼球有规律的运动,起先朝旋转方 向相反的一面逐渐慢移动,隔一定时间就回跳一下,这个现象叫做眼球震颤。93.前庭器官 的稳定性:由刺激前庭器官器,产生神经冲动引起机体的各种前庭反应的强度叫前庭器官的 稳定性。 。94.提高前庭器官机能的训练方法:主动训练法、被动训练法、综合训练法。95.肌 梭可以感受肌肉的长度,腱梭可以感知肌肉的张力大小。9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在兴奋性突 触,每当突触前神经元的神经冲动传至轴突终末时,引起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与突触后 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后膜对 Na、k、Cl 尤其是 Na 的通透性,产生突触后膜局部去极化, 这种局部电位变化叫 EPSP9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在抑制性突触,每当突触前神经元 的神经冲动,传至轴突终末时,引起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与后膜受体相结合后,提高了 K 和 Cl 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这个局部电位叫做 IPSP98.突触的传递过程:突 出前末梢兴奋-释放兴奋性递质-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后膜去极化) -突触后神经兴奋。 突出前末梢兴奋-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后膜超极化) -突触后神经抑 制。 99.反射中枢――细胞群 兴奋通过反射中枢的特征:a 单向传导 b 中枢延搁 c 兴奋总 和 d 兴奋后作用 e 兴奋的扩散 f 兴奋的节律化 100.突触后抑制:是由兴奋性神经元与后继的 神经元构成抑制性突触的活动引起的一种抑制。 101.交互抑制:某一中枢兴奋时, 在功能上与 它相对抗的中枢发生抑制,这种抑制现象叫交互抑制 102.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 时,该肌就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两种类型-腱反射、肌紧张。103.Y -环路:当肌肉收缩时,这种由于 Y 运动神经元的活动,通过肌梭传入,引起支配同一肌肉 a 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和肌肉收缩的反射过程,称为 Y-环路。104.腱反射是由于快速牵拉肌 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收缩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 受牵拉的肌肉发生肌肉紧张性的收缩,故又称紧张性牵张反射。 肌紧张对于维持躯体的姿 势非常重要。 105.姿势反射:动物和人为维持身体基本姿势而发生肌肉紧张张力的重新调整的 反射活动,统称为姿势反射。 静位反射:是由于头部姿势改变时所引起的一种姿势反射。 分为状态反射和翻正反射。 状态反射;是由于头部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肉张力 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 状态反射的规律:A 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 因此四肢伸直,背部挺直。B 头部前倾: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因此四肢弯曲。C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笔记重点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9
相关话题/运动生理学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笔记重点
本文由不是侠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2010 年北京体育大学考研 生理笔记 2010 年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生理学笔记-重点 运动生理学笔记 重点 笔记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人体的基本胜利特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重点模拟题
重点题一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在下坡跑时,股四头肌( ) A 向心收缩 B 离心收缩 C 等动收缩 D 等长收缩 2、在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马拉松运动和越野滑雪由有氧氧化系统供能 B 男子 1500 米赛跑主要有有氧氧化系统供能 C 投掷项目主要有磷酸原系统供能 D 运动时间越长,强度越低,脂肪参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西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研试题集-93页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 西安体育学院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编目 录 绪论1 第一章 肌肉收缩#89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7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历年考博试题回忆版
05年运动生理学考博试题1、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的关系。 2、有氧耐力及其训练 3、疲劳产生的原因。 4、低氧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及应用所遵循的原则。 5、运动机能评定应注意的问题。 6、判定过度疲劳的指标。06年生理学考博试题一、10个名词解释呼吸、运动处方、运动性疲劳、内环境、稳定状态、中枢延搁、进入工作状态、自由基 ...考博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5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运动生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运动生理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专业课试卷运动生理学上传的附件6ab01728b1d5643c4c5d17760355403f.rar(962.85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人体生理学(含运动生理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人体生理学(含运动生理学)上传的附件d2e9b641d12919412fe8f0f1a590f6ff.rar(451.77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运动生理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专业课试卷运动生理学上传的附件5a5a172b8e0fc2896b112003eaa6334a.rar(827.81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04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 试题( 322 ) 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本上,试题纸上请勿答题。严禁在答题纸密封线以外留下姓名、考号等任何标记,否则该卷无效。 运动生理学试卷( 75 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 .等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运动生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南京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教育学和运动生理学总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运动生理学真题大题 广东体育学院
运动生理 2003整理 1、论述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P334 (一)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是指横切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获得的横断面的面积之和,由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决定,通常以平方厘米为单位。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越大,力量也越大。 (二)肌纤维类型 肌纤维类型直接影响到肌肉力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4-26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广州体育学院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2003年真题名词解释 运动性免疫抑制:指大负荷运动后,由于过度负荷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的现象。 林加尔德现象:在进行静力性工作时,呼吸和循环机能变化没有运动后明显,这种生理反应称为林加尔德现象。 运动效果:指经常从事运动练习的人在重复运动的影响下各器官、系统的形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4-26广东体育学院2007年运动生理学试题
2007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生理学》答案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答题纸上) 1、 心肌产生一次兴奋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特点是绝对不应期特别( A)P81页 (绝对不应期产生的时间极短,概念:心肌细胞的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