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完整笔记(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1
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 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 “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 ”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的率直卤 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 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 《史记》中也 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 “大丈夫当如此也” ,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 的贪婪狡猾。 第三章 汉代辞赋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骚体赋 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 、 、严戒《哀时命》 、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 、 、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 《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 《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 主 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 ;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 《甘泉》 、 《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 《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 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 《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论述班固《两都赋》 论述班固《两都赋》 《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 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 《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
11
《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三. 《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 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 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 ,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 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 《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 《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 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第四章 汉代诗歌 1、乐府 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 乐府 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2、《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 12 类。汉代乐府 《乐府诗集》 诗集 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 3、《陌上桑》: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五言。题名出自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叫《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诗通过罗敷拒 《陌上桑》 绝使君调戏故事的叙述,歌颂了她坚贞的品质和不慕权贵、敢于反抗的精神,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表达了劳动人民维护自己爱情与家庭 生活的凛然正气。 4、《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属杂曲歌辞,五言,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 《孔雀东南飞》 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常取诗的首句,称作《孔雀东南飞》。作于东汉末年。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 教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害,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他们为反封建礼教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 《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 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 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 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 ,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 的爱情。 《上邪》是爱的誓言。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 《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 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 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 。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 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 ;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 自然现象。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简述文人五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形成过程。隐藏参考答案 简述文人五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五言诗是社会生活和语言不断丰富发展的产物。战国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人们思维的日渐精密,语汇变得越来越丰 富多彩,人们的审美水平也越来越高。面对社会生活新的变化,四言诗因不便于单音词与双音词的灵活配合,节奏又单调、呆板,而变得难 以适应。于是五言诗渐渐萌生。五言诗的产生经历了从杂言到民间五言,再到文人五言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早在秦代,民间歌谣中已出现 了以五言为主的《长城之歌》。西汉前、中期的乐府民歌中,也杂用了一些五言。汉成帝时,民间完整的五言歌谣已经形成。至于文人五言 诗,西汉前期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戚夫人歌》和《李延年歌》。班固的《咏史》是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他有意模仿乐府民歌之作, 质木无文。东汉中后期,创作者继增,至《古诗十九首》产生而达到成熟。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 ,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
12
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 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 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 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 3.使用比兴手法。 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 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 《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 《涉江采芙蓉》 ,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 ,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 ,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 ,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迭字,如《青青河畔草》 《迢迢牵牛星》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 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 : 。 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 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 《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 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 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 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 脱虚名的困缚。 五.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 价值取向中,他们更看中生存的价值。 总之, 《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 三曹 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 建安七子 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 建安风骨 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 、 ,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 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 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盘石的信心和意志, 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 建安风骨
13
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 二.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藉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一.王粲诗歌的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丽,局面阔大,抒情深切不但指情语凄婉动人,而且指诗中景物描写都笼罩渗透 着诗人浓郁的感情色彩。取景开阔宏大,具有豪放之美。 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曹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 一. 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 憬。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彪》 ,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 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 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 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如《赠丁仪》均是对偶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 《赠徐干》 “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写时光易逝。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 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试论五言《悲愤诗》 试论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一.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全诗长 540 字。第一段写董卓之乱,诗人及难民被掳后的非 人遭遇。第二段主要写在匈奴时想念父母,被赎归时又不忍割舍孩子的肝肠寸断的巨大痛苦。 二.蔡琰的五言《悲愤诗》在艺术上获得了极大成功。首先,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刻 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其次,能够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另外,全诗叙事与抒 情融为一体,有史诗般的效果。 三、思考与练习 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 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 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 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 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3、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诗风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 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后期备 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的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胸臆,或 借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第二章 正始之音
14
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 正始文学 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与山巨源绝交书》: 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 》: 远祸全身。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试论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试论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玄学思潮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重大。 一.正始诗人,往往都是崇尚老庄的士人,他们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建安诗人在悲歌慷慨的抒情中得 到感情满足,而正始士人则在玄思妙想中领悟人生。玄学的基础是老庄思想,因而正始诗人在追求自然,心与道冥的同时,把老庄的人生理 想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诗中来。有的在诗中创作了一个庄子逍遥游式的理想境界,诗人可以徜徉乎其中。 二.人与自然的亲和感,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三.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建安诗人已发现了文学对人生做哲理的思索和哲学的观照,从诗歌的抒情向 诗歌的哲理发展,在诗歌中注重表现哲理。 试论阮籍《咏怀诗》 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其内容一是抒写孤苦寂寞和忧生惧祸之情;二是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三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 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每首又各具特点。 一. 《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在圣人有情无情的玄学命题争论中,显然阮籍 是持圣人有请之论,从痛哭兵家少女,常作青白眼可看出,所以他认为明君圣人对面人世短促也无可如何。 二.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 “响逸而调远”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三. 《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试论嵇康诗的特色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 一.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如《赠兄秀才入军》 。他追求一种自由自在,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嵇 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使他的诗具有一种清远的境界。 二.嵇康的部分诗歌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语。对险恶的世道人心发出一种愤激的批判,锋芒犀利。 三.嵇康在四言诗中另辟蹊经。他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情调高远,语言流畅,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语言功力。 第三章 两晋诗坛 1、太康体 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 太康体 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2、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侄潘尼,还有左思。 3、左思风力 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 左思风力 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 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4、玄言诗 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 玄言诗 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 5、游仙诗 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 游仙诗 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 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 简述游仙诗的渊源及内容的二种不同倾向。 简述游仙诗的渊源及内容的二种不同倾向。 一.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在《离骚》中,当屈原对现实不满时就幻想神游天界。以“游仙”为诗名,始于曹植的《游仙诗》 。 二.游仙诗内容有二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如汉乐府《长歌行》 。另一种是愤世嫉俗之言。如曹植《游仙诗》 。 试论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艺术形式特点。 试论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艺术形式特点。 内容特点: 一.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诗品》 )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 二.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如陆机,古诗十九首,他拟作十二首;他的《短歌行》简直就是曹操原诗的翻版。 艺术特点:“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 ) 一.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张溥称傅“新温婉丽” 。
相关话题/中国古代文学史
扬州大学文学院620中国古代文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4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0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2015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0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2016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0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0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0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扬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2019年浙江财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考试目的: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发展脉络的掌握情况,对代表作家作品的熟悉程度,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考试要求:熟悉历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 第一章 上古文学 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文学考研723考研试题(中国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
北师大201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 一、论述题(共20分)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请以《诗经》具体作品为例,解释兴观群怨的意义。 二、材料题(共35分) 相 思 ① 【唐】王维 红豆②生南国,春③来发几④枝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1苏州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互见法 性灵说 沈宋 鸣凤记 正始体 《论小说与群治关系》 《桨声灯影里的秦准河》二、简答题1、为何将《庄》《骚》并称?2、西昆集有什么特征?3、《聊斋志异》在情节的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4、关于《清忠谱》的三、论述题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建安风骨唐宋词的文体特征鲁迅对于《儒林外史》的评价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山东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史
2001年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填空1、《墨子》一书也是弟子所记,故多称()2、《吕氏春秋》是秦统一前的作品,它分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为()3、汉武帝时代,在淮南王刘安那里,也形成了一个辞赋和散文创作的中心。可惜刘安的赋今也不传,他的辞赋也仅存有小山的()一篇4、南朝民歌主要是产生于建业和荆州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之二十> 招生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 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5分,每题5分)> 1、南社> 2、一捧雪> 3、冯惟敏> 4、阅微草堂笔记> 5、宝剑记> 二、简答题(15分)> 简评“发乎情,止乎礼义”。> 三、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之六> 招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 试题> 一、 解释名词(每题6分,共30分)> 1、《洛阳伽蓝记》 2、大历十才予 3、花间词人 4、诚斋体> 5、临川四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析希腊神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笔记(袁行霈)
文学考研重点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62016年山西大学研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题(网友版)
山西大学2016中古史考研真题B卷名词解释共和行政北方六镇武宗灭佛新学伪经考国粹派农业学大寨(还有俩个想不起来了,欢迎大家补充)简答1,简述古文运动内容及影响2,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内涵句读题1,关于安史之乱的内容及影响2,评价李鸿章1马关条约签订时中日谈判态度2结合材料评价李鸿章3把马关条约签订责任 ...历史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7年西藏大学文学院613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04101.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3种电子书、2种题库、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3D电子书]全国名校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及详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42018年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62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8853.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3种电子书、2种题库、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3D电子书]全国名校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12018年河北大学文学院820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0931.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2种电子书、1种题库、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3D电子书]全国名校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