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普通地质学分析题答案整理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7

闂備胶绮崝妤呭箠閹捐鍚规い鏂垮⒔閸楁岸鎮楅敐搴濈盎缂佷緡鍣i弻鐔煎礂閼测晝鐓傞梺绋跨焿閹凤拷2濠电偞鍨堕幐绋棵洪妸鈺嬬稏闁圭儤顨嗛崵鈧梺鍛婂姦娴滅偤宕洪敓鐘崇厽闁靛繈鍊栧☉褔鏌i埄鍐噰闁诡啫鍥ч唶闁挎繂娲㈤崑鎺楁⒑閸濆嫬鈧綊鎮锋潏鈺傤潟闁跨噦鎷�
濠电姰鍨归悥銏ゅ炊瑜嶆慨銈夋⒑閸涘﹤绗掓俊顐g洴椤㈡棃濮€閵堝棭妫勯柣搴秵閸犳牠宕㈤幘顔界厸闁告洟娼ч悘锝嗐亜閹存繃澶勭紒瀣樀閸┾偓妞ゆ巻鍋撻柍璇查叄濡鹃亶鏌嶈閸撴瑩宕导瀛樺亯婵炲樊浜濋弲顒勬倶閻愮數鎽傞柛銈囧Т闇夋繝濠傚暣椤庢銇勯埞顓炲婵挳鏌¢崶鈺佹灁闁告瑢鍋撻梻浣哥秺濞佳嗐亹閻愮數绠旈柟鎯ь嚟閳绘梹鎱ㄥΟ璇插闁搞倧绠撻弻鐔虹矙閹稿孩鎮欓梺浼欑秮缁犳牕顕i鈶╂瀻闁归偊鍘剧粙鍕⒑閹稿海鈽夐柡鍫墴瀹曞綊濡歌婵ジ鏌涘☉姗堟敾缂佺姵甯為埀顒€鐏氬姗€鎮ч崱娴板洭宕稿Δ浣镐痪闂佺鎻梽鍕晬閺嶎厽鐓忛柛鈩冩礀椤b暜ee濠电姰鍨圭紞濠囧焵椤掍胶鈯曢柕鍡楀暣閺屾盯骞掗幋鐑嗘濡炪倖甯為崰鎰矙婵犲洦鍋愰柣銏㈡暩鏁堥梻浣稿悑濠㈡﹢宕导瀛樺亯闁告繂濯辨惔銏$秶妞ゆ劗鍠庢禍楣冩煛閸ャ劍鐨戦柣鐔叉櫅閳藉骞樼紙鐘卞濡炪倖娲濆▍鏇炨缚韫囨稑宸濇い鎾楀啯顔�20婵°倗濮烽崑鐘诲箵椤忓棙顫曟繝闈涱儏缁犳垿鏌ゆ慨鎰偓妤€鈻旈姀鐘嗙懓饪伴崘鈺婃%缂備礁顦顓㈠焵椤掆偓濠€閬嶅磻閻旂厧鏋侀柕鍫濐槹閸庡秹鏌涢弴銊ュ闁伙箑缍婇幃妤冩喆閸曨収鏆¢梺鍝勬閸嬫捇姊洪崫鍕垫Ч闁告梹鐗犻幃锟犳晬閸曨剙鐝伴梺闈涚箚閸撴繈鎮″▎鎰濠㈣泛顑嗙粈鈧悗娈垮櫍閺€鍗烆嚗閸曨偒鍚嬮柛鏇ㄥ幘濡叉垿姊洪崫鍕偓浠嬶綖婢跺本鍏滈柛顐f礃閺咁剟鎮橀悙闈涗壕缂佺姵甯″濠氬炊閿濆懍澹曢梺鑽ゅ枑濞叉垿鎳楃捄琛℃灁闁硅揪闄勯崕鎴︽倵閿濆骸骞樼紒鐘崇墵閺屸剝寰勫☉娆忣伓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依据 答:主要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能反映物质状态和界面,如纵波波速在液态中减小,横波波速在塑态中减小,在液态中为0。   划分方案: 分   层 全球平均深度(km) 主要物态 其       它 地 壳 上 地 壳 0-15 固 态  岩 石 圈  构 造 圈 下 地 壳 -18  地 幔 上 地 幔 盖  层 -80 低速层 -220 塑性为主    -2891   下 地 幔 地  核  -6371   2.地壳的结构、类型及物质组成 答:地壳是以莫霍面与上地幔相分隔的固体岩石圈层,内部以康拉德面为界分为下部的硅镁层和上部的硅铝层。 硅镁层厚度为15-20km,物质组成与玄武岩成分相近,也称玄武岩质层; 硅铝层厚度一般10km,物质组成与花岗岩成分近似,也称花岗质层。          3.相对地质年代的划分 答: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是依据岩层的沉积顺序、生物演化和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划分的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单位划分等级主要有宙、代、纪、世     举例:泥盆纪   4. 试述岩石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 岩石地层单位:以地层的岩石特征作为划分依据的地层单位。它不考虑其年龄,具有地方性,使用范围有限。 划分等级:群→组→段→层。组是基本岩石地层单位。 命名:地名+等级名  如蒲圻群、临湘组、邵东段     5. 举例说明化学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 答:化学风化作用:地表附近岩石和矿物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其成分改变的过程。主要方式有: (1)氧化作用:矿物与大气或水中的氧化合成氧化物的作用。 如 4FeS2(黄铁矿)+19O2+mH2O→2Fe2O3 nH2O+8H2SO4 (2)溶解作用:卤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矿物易溶于水,最常见是碳酸盐矿物溶于含CO2的水溶液中。 如CaCO3(方解石)+H2O+CO2→Ca(HCO)2 (3)水解作用:水中H+和OH+离子置换矿物在水中离解出的离子的作用。 如 4K[AlSi3O8](钾长石)+6H2O→Al4[Si4O10](OH)8(高岭石)+8SiO2(蛋白石胶体)+4K(OH)(溶液) (4)水化作用:指把水分子结合到矿物晶格中的作用。如 Fe2O3](赤铁矿)+nH2O→ Fe2O3.nH2O](褐铁矿)  6.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答:(1)岩石中矿物成分的影响:耐风化能力顺序:自然元素>氧化物、氢氧化物>硅酸盐、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岩浆岩中矿物抗风化能力顺序与结晶顺序相反。 (2)岩石结构、裂隙发育程度的影响:颗粒粗大的岩石易于风化,裂隙发育者易于风化。 (3)气候的影响:温暖潮湿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显著;干旱-半干旱区以温差风化为主;寒冷的冰冻区以冰劈作用为主。 (4)地形的影响:地形高低变化会造成气候的垂直分带,阳坡的风化作用较强,陡坡水位低而风化弱,缓坡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相对较强。 
7.洪积扇的成因及其特征 答:成因:洪流流出沟口后,因地形开阔,水流分散,流速骤然减弱,所挟带的碎屑物迅速堆积下来组成扇状的沉积地形。 特征:沟口扇顶部位,沉积物厚度大、颗粒粗,以砾石和沙为主;在扇边缘处,沉积物厚度小,颗粒细,以泥和沙为主,从扇顶到扇边缘,粒径呈现出由大变小带状分布的特点。总体来看,洪积物属快速堆积,大小混杂,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差。   8.河流的下蚀作用及其形成地形 答:河流的垂直侵蚀作用:河水及其携带的碎屑物侵蚀河床底部,使河床降低,河谷加深的作用。 地貌类型:瀑布、“V”形谷、向源侵蚀、河流袭夺。     9. 河流的侧方侵蚀作用及其演化趋势 答: 河流的侧方侵蚀作用河水及其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和河谷谷坡产生的破坏作用。 演化趋势:弯曲河段中主流线偏向凹岸,形成单向环流,对凹岸进行侵蚀,并将侵蚀物质带到凸岸一侧的河床中沉积,形成连续弯曲的河曲。河曲进一步发展成为形态极为弯曲的蛇曲,并使河流长度不增加,纵坡降逐渐减少,流水的活力逐渐减弱,代表河流侧蚀作用已到达晚期。    10. 河漫滩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答: 形成过程:弯曲河流中较粗的砂砾在靠凸岸一侧的河床中沉积,并随凸岸的迁移而扩展,为滨河床浅滩沉积,其高度与平水期水位相当,在洪水期溢出河床的浑浊河水进入河漫滩,沉积较细粒物质,为河漫滩沉积。 特点:下部为滨河床浅滩沉积,以砂砾等粗碎屑为主,常具斜层理,上部为河漫滩沉积,以粉砂泥质为主,常具水平层理。     11. 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 答:地壳稳定时期:早期以下蚀作用为主,晚期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不断展宽,发育河漫滩;若地壳发生区域性上升,河谷再次下切,形成河流阶地,与此同时,早先呈蛇曲形态的河流,形成横剖面上常呈“V”形,平面上仍保留极度弯曲的蛇曲形态,称为深切河曲,它反映了地壳由相对稳定转向强烈上升运动的特征。 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时期,河流及各种地质作用对地表改造的总趋势是把原来地表高差较大的形态削低,同时又把破坏下来的物质搬运到地表低洼处进行堆积,以减少地表的高差,最后使整个地区变得比较平坦,形成准平原。地形上表现为分水岭已支离破碎,流域内广泛分布着蛇曲河、牛轭湖和泛滥平原等标志河流地质作用发展到晚期阶段的地形。  12.岩溶作用发育条件及主要岩溶地形 答:    岩溶作用的条件:(1)岩石的可溶性和裂隙发育(以碳酸盐岩为主); (2)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和流动性。 主要岩溶地貌:溶沟、石芽、石林、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        
 13.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和个带分布的岩溶地貌 14.冰川的刨蚀作用及主要冰蚀地形                15.冲积物和冰  物的差异 16. 试述河谷、冰蚀谷的主要区别(与风蚀谷的成因及差异) 答: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多弯曲,陡坡发育。 冰蚀谷:横剖面呈“U”字形,平直而宽阔。     17.基岩海岸的海蚀地貌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 答:海蚀凹槽→海蚀崖→波切台→波筑台及海蚀柱、海蚀洞、海蚀沟等。          18.浅海区化学及生物沉积作用方式及主要沉积物(和特点) 答:(1)碳酸盐沉积、 (2)铝、铁、锰沉积 (3)硅质沉积 (4)磷质沉积 (5)生物碎屑和生物沉积 (6)生物礁沉积  19.海滨区的沉积作用类型及特点 20. 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演化过程 答:碳酸盐阶段→硫酸盐阶段→氯化物阶段→沙下湖阶段        21.风成沙的特点 答:(1)分选性极好;               (2)磨圆度好,基本无棱角,石英颗粒表面常呈毛玻璃状; (3)成分稳定;                               (4)常具有板状斜层理和风成交错层理; (5)粗沙表面常具有氧化膜;                   (6)一般不含生物遗体和遗迹。     
22.A火山喷发类型及其特征 答:(1)熔透式喷发:造成大面积溢流; (2)裂隙式喷发:火山口常呈长达数十公里以上的带状,或沿断裂带上升呈串珠状排列; (3)中心式喷发:在平面上呈点状,常在地表形成下缓上陡的火山锥。  B火山喷发作用及其产物 答:如果岩浆从深部发源地上升直接溢出地表,甚至喷至空中后冷凝而形成岩石,这种过程称为喷出作用。 产物:气态:以H2O为主,H2S、N2、CO2、H2、HCl等次之; 液态:熔浆,冷凝后形成熔岩; 固态:火山碎屑物,形成火山碎屑岩。  23. 试述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证据 答: (1)大陆形状相似性: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似可吻合; (2)古生物证据:C-P的陆生动物水龙兽化石印度、澳大利亚及南极洲等地均极为相似; (3)古气候证据:大陆拼合后古冰川遗迹、岩盐、珊瑚礁等分布具有规律性; (4)地质构造证据:两侧大陆上的一些山脉和构造特点能拼合。  24.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答:分离型:大洋中脊和大陆裂谷;  汇聚型:岛弧-海沟型、山弧-海沟型和地缝合线型;  平错型:转换断层。  25.地壳上升对河流及地下水地质作用的影响 答: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河谷深切,向源侵蚀和河流袭夺现象发育,河流发育多级阶地,   对地下水地质作用的影响:溶洞抬升成为干溶洞,落水洞发育,易形成陡峻岩溶地貌。   26.断裂构造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27a断层的基本类型并用图示意                  b.断层的组合类型并用图示意 答:(1)正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向下滑动的断层。 (2)逆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的断层。 (3)平移断层: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滑动的断层。逆时针称左行,顺时针称右行。   27.新构造运动的表现 答:(1)地震—地壳的快速颤动; (2)大地测量显示出大陆漂移—水平运动; (3)河流阶地、多层溶洞—差异性升降运动。 
 

濠电偞鍨堕幐鎾磻閹剧粯鐓涘鑸得悘鐘绘煏閸繄鍩i柟宕囧█瀹曟粍鎷呴崷顓熸闂傚倷娴囧Λ鍕暦椤掆偓椤繈濡搁埡浣虹厬濡炪倖鐗楅悷銈囪姳閺夊簱妲堥柡鍐e亾婵犮垺锕㈠畷鍝勭暆閸曨剙娈岄梺鍛婂姦娴滅偤宕洪垾鏂ユ闁规儳鐡ㄧ亸顐ょ磼濡ゅ啫鏋旈柟椋庡█楠炴垿骞囬鍝勪航闂備礁鎼崐褰掓偡鏉堚晜顫曢柨鐕傛嫹
2濠电偞鍨堕幐绋棵洪妸鈺嬬稏闁圭儤顨嗛崵鈧梺鍛婂姦娴滅偤宕洪敓鐘崇厽闁靛繈鍊栧☉褔鏌i埄鍐噭缂佸锕弫鍌炴嚃閳哄喚妲卞┑鈽嗗亞婢ф鏁嬬紓浣靛姂娴滆埖淇婄€涙ɑ濯寸紒娑橆儐缂嶅﹥淇婇銈咁暭闁割煈鍨堕崺鈧い鎴f硶椤︼箓鏌涘▎蹇曠缂侀缚妫勮灃闁告洦鍘归崑鎺楁⒑閸濆嫬鈧綊鎮锋潏鈺傤潟婵ǹ娉涢惌妤€鈹戦悩鎻掆偓鎼佸锤婵犲喚娈介柣鎰▕閸ょ喐绻濋埀顒勫焺閸愯法鐭楀┑顔筋殔閻楀繒绮堟径瀣闁瑰濮甸弳鈺傜箾鐠囇勫547闂備礁婀遍。浠嬪磻閹剧粯鈷掗柛鏇楁櫅閻忣亪鏌eΔ瀣4濠电偞鍨堕幐绋棵洪敐鍥╃闁瑰鍋熼埢鏃€銇勮箛鎾寸闁稿鎹囧畷姗€顢旈崱妤冨幐闂備礁鍚嬪姗€宕銏㈡殾闁靛濡囬埢鏃堟煙閹规劕鐨洪柣鐔锋贡缁辨帗寰勭€n亞浠煎┑鐐跺紦閸楄櫕淇婄€涙ɑ濯撮悷娆欑到娴滈箖鏌涢幇鍏哥敖闁糕晪绻濋弻娑滅疀閿濆懎顫╅梺鍛婄懕缁辨洟骞忛悩璇茬闁告侗鍨抽ˇ鈺呮⒑鐞涒€充壕闂佸湱枪缁ㄨ偐绮径鎰厾闁哄嫬绻掔花鎸庛亜閺囨ê鐏茬€殿噮鍋婂璺衡枎閹兾ら梻浣瑰缁嬫垿藝椤撱垹鐒垫い鎺戯攻鐎氾拷40缂傚倷绀侀ˇ顖滅矓瀹曞洨绠旈柟鎯ь嚟閳绘梹鎱ㄥ鈧涵鎼佸极鐎n亶鐔嗛悹鍥b偓鍏呭缂備浇椴搁悷鈺呭蓟瀹€鍕闁挎繂娲犻崑鎾绘惞鐟欏嫬鍘归梺鍝勬川閸庢垹妲愬⿰鍫熺厪闁糕剝娲栫花绫匒闂備線娼уΛ鏃傜矆娴h鐟拔旈崨顔规寖闂佸憡渚楅崢钘夆枍瀹€鍕厱闁哄啯鎸剧壕鎸庛亜閵忥紕顣茬紒鏃傚枛椤㈡洟鎮╅顫婵炶揪缍€椤鎮¢埀顒勬⒒閸屾艾鈧粙顢欐繝鍕潟闁割偅娲栫粻缁樸亜閹捐泛顎岄柡浣割儏椤法鎷犻垾鍏呯按闂侀€炲苯鍘搁柤鍐茬埣婵$敻鎮欓弶鎴殼濠殿喗锕╅崗娑氭閿濆悿褰掓晲閸℃瑧鐓傚銈冨灪绾板秶绮╅悢纰辨晝闁靛牆娲﹂幆锝夋⒑閹稿海鈽夋い锔诲弮閸┾偓妞ゆ帒锕ョ€氾拷28缂傚倷绶¢崑澶愵敋瑜旈獮鍐箻閸撲線鈹忔繝銏f硾楗挳宕濋崨瀛樼厱闁哄啠鍋撶紒瀣崌瀵偊鎮介崹顐㈠幑闂佸搫娲﹀銊╂偡閳轰讲妲堥柟鐐綑閹兼悂鏌嶈閸撱劑骞忛敓锟�1130缂傚倷绀侀ˇ顖滅矓閸撲礁鍨濋柨鐔哄Т缁€鍌炴煕濞戞﹫鏀绘繛鍫濈焸閺屸剝寰勭€n亜顫囬梺閫炲苯澧鹃柟鍑ゆ嫹

相关话题/普通地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