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画出Fe-Fe3C二元相图。并标出亚共析钢、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铁、过共晶白口铁所处的相区范围。画出45钢从液态熔体到室温的冷却曲线示意图,写出各温度段的转变式,计算室温时先共析铁素体的相对含量。(30分)
4选作题(每位考生只要求在以下三道题中选作一道题,多作不多给分,满分30分)
4.1简述钢马氏体的转变特点。
4.2简述固相反应的热力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简述描述固相反应扩散控制的
动力学理论模型及其差异;若平均粒径为μm的MgO粉料与Al2O3粉料以1:1摩尔配料并均匀混合,将原料在1300°C恒温0.5小时后,有15%粉料发生反应而生成MgAl2O4,该固相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并符合杨德方
程,试求反应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4.3定性分析高分子主链结构的刚柔性,取代基对高分子链的柔性有哪些影响?
吉林大学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对比解释下列概念(50分)
1.1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
1.2固溶体、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
1.3刃形位错、螺形位错
1.4胞晶、共晶、共析反应
1.5晶体、非晶体、准晶体
1.6铁碳合金中的一次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
1.7枝晶偏析、晶界偏析
1.8相、相律和相图
1.9小角度晶界、大角度晶界
1.10自扩散、异(互)扩散
2简答下列问题(40分)
2.1已知铁原子半径0.124nm,原子量55.85g/mol,试计算体心立方
结构纯铁晶体材料的密度。
2.2计算面心立方晶胞中所包含的原子个数、致密度和配位数。
2.3说明晶核形成前后晶胚尺寸变化引起的体系质量改变,并由此
定义临界晶核。
2.4说明置换扩散的可能机制,并说明各机制所需激活能的相对大
小。
3绘出Fe-Fe3C相图。标出共晶点、共析点、碳在相和相中最大固溶度点的温度和成分。画出含碳1.2%钢的结晶过程和冷却曲线示意图;计算缓慢冷却到室温后,该合金组织中的二次渗碳体的相对含量。(30分)
4选作题(以下三小题中任选其一,作多者不重复计分,30分)4.1论述碳钢中过冷奥氏体中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
变的特点,说明三种转变所形成材料的性能特点。
4.2烧结的驱动力是什么?烧结中传质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各种传
质的驱动力是什么?哪种传质方式可不引起体积的收缩?
4.3在恒定压力下,线型非晶态高分子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有几种
状态,分界温度是什么?不同状态下大分子热运动有什么区别?
使用性能上有哪些特点?
吉林大学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对比解释下列概念
1.1相起伏、能量起伏
1.2铁素体、铁素体魏氏组织
1.3无序固溶体、有序固溶体
1.4共晶转变、伪共晶转变
1.5塑性变形金属的临界变形度和二次再结晶
2简答下列问题
2.1说明晶体生长形态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2.2固态金属要发生扩散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2.3在ABC成分三角形中,画出Wa=20%,Wb=15,其余为A组元
的位置
2.4试用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说明金属晶粒越细金属的室温强度
越高,塑性越好的原因。如果讨论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问题,还应该考虑哪些问题?上述结论会有哪些变化?
2.5与液态金属结晶相比,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
3已知面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110),(111),(100)晶面的晶面间距,指出晶面间距最大的晶面,并讨论这个晶面在金属塑性变形中的作用。
4试述金属结晶过程晶胚尺寸和体系能量变化的关系,并讨论临界晶核和临界形核功的物理意义。
5根据Fe-Fe3C平衡相图分析Wc=3%时铁碳合金从液态冷却到室温的平衡转变过程;说明各阶段的组织;并分析计算室温下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
6现有一批45钢普通车床传动齿轮,其加工工艺路线为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高频淬火——回火。试问,锻后的热处理应该是什么热处理;并请说明理由和注意事项。
吉林大学
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对比解释下列概念
1.1共晶转变、匀晶转变
1.2空间点阵、晶体结构
1.3滑移带、位错的滑移
1.4再结晶、动态再结晶
1.5扩散、上坡扩散
1.6马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
2绘出Fe-Fe3C相图,标出P、S、E、C点的成分,共晶转变和共析转变的温度各相区的平衡相。并(1)分析1.2%C碳钢从液态冷却到室温时的平衡结晶过程,画出结晶过程示意图。(2)回答室温下该合金的平衡组织中有哪几种组织(3)计算室温下该合金各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
3比较说明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说明非均匀形核比均匀形核容易的原因,探讨优良的形核剂应该具备的共同特征。
4比较纯金属结晶过程和固溶体结晶过程中哪一个更容易结晶出树枝状晶?为什么?对铸造组织有何影响?
5画示意图说明三元合金匀晶合金相图的变温截面和二元匀晶合金相图之间的差别。
6说明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及其对机械零件生产和服役过程的意义
7比较淬火后的回火产物(回火珠光体、回火索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奥氏体直接分解产物(珠光体、索氏体、回火屈氏体)之间的力学性能上的差别。在材料使用过程中如果用后者代替前者,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有哪些?生产成本有哪些差别?
8画出立方晶系{111}晶面族示意图,写出该晶面族中各晶面的晶面指数。
9比较说明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的异同。
吉林大学
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1对比解释下列概念
1.1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
1.2晶界、亚晶界
1.3凝固、结晶
1.4共析转变、共晶转变
1.5滑移带、滑移线
1.6脆性断裂、韧性断裂
1.7一次再结晶、二次再结晶
1.8第一次、第二次回火脆性
1.9上贝氏体、下贝氏体
1.10晶体生长的光滑界面、粗糙界面
2α-Fe属于哪种晶体结构,配位数是多少?画出晶胞示意图并计算其致密度和四面体间隙半径与原子半径的比值。
3试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并说明为什么均匀形核比非均匀形核更困难
4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绘出Fe-Fe3C相图,(标出关键的点的成分和水平线的温度),分析含碳量为3.4%的白口铸铁的结晶过程,画出结晶过程示意图。计算(1)在共晶反应结束时,初晶奥氏体和莱氏体的相对含量;(2)在共析反应前夕,初晶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和剩余奥氏体的相对含量。
6画出共析碳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为获得下列5种组织应该选用哪种冷却方式?并在图中画出其冷却曲线。(1)全部珠光体(2)全部贝氏体(3)马氏体+残余奥氏体(4)托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5)托氏体+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吉林大学
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1解释下列概念
1.1合金中的相
1.2成分过冷
1.3伪共晶
1.4滑移
1.5再结晶
2对比说明下列概念的异同点
2.1刃型位错、螺型位错
2.2TTT曲线、CCT曲线
2.3自扩散、异(互)扩散
3计算题
3.1体心立方晶胞中晶格常数为a,计算出体心立方晶胞中的原子半径r与致密度k
3.2根据Fe-Fe3C相图计算共析转变产物中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含量
4综述晶体长大的要点
5根据Fe-Fe3C相图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工艺性能的影响
6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7试述金属经塑性变形后对组织结构和金属性能的影响
8简述金属固态相变的特点和类型
吉林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1解释下列概念
1.1金属键
1.2加工硬化
1.3比重偏析
1.4回火
1.5晶胞
2对比说明下列物理现象的异同点
2.1间隙原子在晶内,晶界和晶体表面处的扩散速度
2.2晶体的点、线、面缺陷
2.3金属材料中的杂质和数量合金化元素
3论述影响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因素
4论述晶体材料分别经过平衡结晶和非平衡结晶之后的组织,性能差别
5论述金属结晶时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时热力学条件的差异
6绘出Fe-Fe3C相图,并说明其中三条水平线的意义,写出反应式
7论述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过程的特点
8论述晶粒大小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9按照Pn-Sn合金相图,计算含锡30%合金在室温下先共晶α和共晶体
(α+β)的质量百分数
吉林大学
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1解释下列概念
1.1滑移系
1.2伪共晶
1.3晶体的各向异性
1.4再吸附
2说明下列概念的本质区别
2.1结晶、再结晶
2.2金属热加工、冷加工
2.3间隙相、间隙固溶体
3简述晶体长大的条件
4根据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分析多晶体变形的特点
5写出扩散第一定律和扩散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注:J-扩散通量D-扩散系数(与浓度无关)C-浓度x-距离t-时间}
6根据铁碳相图分析60号钢的结晶过程,并用杠杆定律计算出它在室温下的组织组成物的含量{注:a点含碳量视为零}
7分别叙述锰硅硫磷氢对钢质量性能的影响
8简述金属固态相变类型
吉林大学
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1对比解释下列概念
1.1金属与非金属的本质差别是什么?
1.2间隙固溶体与间隙相得本质差别是什么?
1.3过冷奥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的本质差别是什么?
1.4加工硬化和二次加工硬化的区别是什么?
2计算题
2.1计算体心立方晶体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中的原子半径(r),晶格常数为a
2.2计算出在体心立方体晶胞和面心立方体晶胞中的滑移系数
2.3计算出在Wc=5.9%过共晶白口铸铁中的室温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的含量{注:铁素体的含碳量忽略不计}
3解释下列定义
3.1过冷度
3.2位错密度
3.3伪共晶
3.4晶格
4回答下列问题
4.1在二元合金状态图中,由相律判断自由度f等于零的线叫做什么线?{举出4个例子} 4.2不能用热处理强化的Al-Si合金或变形铝合金的强化途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