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
有相当一部分的朝向较差,不适应湿热地区;
采用转角建筑单元,使结构、施工较为复杂,造价也较高;
不利于抗震;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也会造成较大的土石方工程;
布置手法:单周边、双周边、自由周边;
点群式
指低层独立式、多层点式和高层塔式住宅自成相对独立的群体的布置形式,或围绕住宅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水面有规律地或自由布置;
布置手法:规则布置、不规则布置;
点群式住宅布置灵活,便于利用地形,运用得当可丰富建筑群体空间;
在寒冷地区外墙太多不利于节能;
混合式
指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等布置形式的组合方式,常常结合基地条件用在一些较为特殊的位置;最常见的是以行列式为主,以少量住宅或公建沿道路或院落周边式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
保留优点,克服缺点,被广泛采用;
自由式
1) 由不规则平面外型的住宅形成的、或住宅不规则地组合在一起的群体布置形式;
3、 住宅区“人车分行”的布局原则(住区)
(人车两个系统)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通路与汽车通路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和车行路两个 独立的路网系统;
(车行路)车行路应该分级明确,可以采取围绕住宅区或住宅群落布置的方式,并以枝状尽端 路或环状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口;
(停车位)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应设置适当数量的住户停车位,在尽端型车行路的尽端应设置 回车场地;
(步行路)步行路应该贯穿于住宅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 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起到连接住宅院落、住家私院和住户起居室的作用;
4、 小城市如何处理火车站和城市的关系(总规)
5、 城市新区要跨越高速公路发展应注意那些方面(总规)
6、 总体规划中明确城市禁建区的意义(总规)
7、 以区域空间结构演变阶段理论解释我国常见的区域城镇空间开发模式(区域)
8、 区域中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的内容及依据(区域)
(协调什么)主要明确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落实与上一层次空间、周边区域空间的协调,以及区域空间内部的次区域空间之间的协调。
(协调的重点)协调的重点是区域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生态环境建设等。
(管制)一般使管制要求落实到区域空间上,将区域整体分成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等 4 种类型;
(依据)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域空间生态适宜性的评价结果。
9、 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和问题(城建史)
10、 英国发源的整体性保护的主要内容(历史建筑保护) 二、论述
1、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住宅区更新改造中应在哪些方面加以完善
2、 城市规划中开发控制和设计控制的目的和策略
3、 分析用地平衡表,总结城市现状和发展定位
现状用地面积 现状人均面积 规划用地面积 规划人均面积
2009 年考研原理试题
简答题(顺序不完全一致)
北宋城市革命的表现形式
欧斯曼巴黎改建的特点及其意义
居住小区小学设置应考虑因素
小学的规划布置一般在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的规划结构中就应加以考虑;
占地大,密度低,作为住宅组群之间空间分割的主要手段;
保证学生就近上学,小学的服务半径为 500 米左右,中学的服务半径 1000M;
学生上学不应穿越铁路干线、厂矿生厂区、城市交通干道、市中心等人多车杂的地段;
设在居住区或小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僻静的地段,不宜在交通频繁的城市干道或铁路干线附近布置,以免噪声干扰;
与住宅保持一定距离,可与不怕吵闹的公共服务设施相邻布置;
考虑体育活动场地和室内健身用房在双休日和夜间向本区居民开放;
总平面布置尽可能使教学楼接近出入口,并保证教室和操场均有良好的朝向,操场用地要规则;
充分重视建筑和场地的抗震防灾要求;
4、禁建区提出的根据
禁止建设区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禁止安排城镇开发建设项目的地区;
禁止建设区的内容:
提出的依据:
城市用地的适应性评定; 2)
5、城市中心区设计商业步行街的选址考虑哪些问题?
城市中心区选址考虑要素:
充分利用原有基础;
靠近城市交通干道,有方便的公共交通联系;
永续发展,近远期结合,近期适中,远期合理,布局上具有灵活性;
根据城市设计原则考虑城市空间景观构成。
中心的交通组织:要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又要避免交通拥挤、人车相互干扰。组织好人车、客货交通。
(步行、公交)市中心范围内的交通以步行为主,有便捷的公共交通联系;
(疏解过境交通)疏解与中心活动无关的车行交通。
(停车设施)中心区四周布置足够的停车设施;
(人行)发展立体交通,建设步行天桥或隧道,以减少人车冲突;
(步行区)中心区规模相当大时,可划定一定范围作为步行区。
商业步行街的选址考虑因素:
居住小区是否可以户外路边停车并说明理由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邻里关系与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哪些相关?
上位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依据的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中城市化水平预测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论述题
旧住宅区改建的考虑重点
改建的定义:旧住宅区的改建是指较大规模改造建设,有的甚至是进行重建。
改建方式根据改建地区的具体条件和改建需要分为局部改建、道路沿线改建、成片集中改建。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进行功能分区的好坏
依据《城乡规划法》分析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特征
2008 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满分 150 分) 一、简答
1、解释“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及其含义。
2、评价国外战后新城建设的得失,可结合实例分析。
3、街坊式住宅区道路系统在结构上、功能上和景观上的特点。
4、居住区住宅建筑的朝向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5、计算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平均层数。
6、解释区域的系统性特点。
类型的系统性:区域的性质取决于具体客体的性质;
层次的系统性;
内部要素的系统性:区域内部各要素按照一定秩序、方式和比例组合成为有机整体;
7、城乡统筹对于农村地区发展和规划的意义。
8、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作用。
9、经济适用房的布局原则
概念:经济适用房是由各地政府划拨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统一规划建设, 具有福利性质和强政府干预性质的产权型保障房,经适房合理的空间布局有利于切实保障其福利性的落实。
10、城市中心区采用一条街式布局和购物中心式布局的空间效应。
一条街式布局的空间效应:
街道型的空间形式,多为商业性空间,由中小型的商业建筑组合而成。
沿街带状布置是我国传统的布置方式,对改变城市面貌容易取得显著的 成效;
购物中心式布局: 二、论述
1、居住区公建配套的千人总指标、千人指标、分类指标和一般规模各自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一个浅丘岭地区的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 20 万人,选择城市总体用地布局模式,并阐述布局主要原则。
3、结合《城乡规划法》,阐述我们城市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
2007 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满分 150 分)
一、简述题(每题 9 分,每道题不超过 200 字) 1、划分居住区各种用地界线的一般规定是什么?
2、简述住宅区中机动车停车的各类布局方式及其特征。
3、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城市规划原理版本;
分级:主要根据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的频繁程度;
对口:人口规模;
配套:成套配置;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与住区的规划结构相适应;
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居住区级 800
—1000,小区级 400—500M,居住组团级 150—200M;
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居民上下班的走向;
独立的工矿和科研基地的住区或乡村住区,则应考虑公共服务设施为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还要保持住区内部的安静;
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近河湖水面等一些能较好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
4、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确定“禁建区”主要包括的哪些内容?
禁建区的概念: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 要,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禁止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
自然与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文保单位保护范围;
绿线控制:基本农田保护区、河湖湿地绝对生态控制区、城区绿线控制范围、铁路及城市干道绿化带;
水源保护:地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保护区;
生态安全:山区泥石流高易发区、山体坡度大于 25%或相对高度超过 250M;
其他: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矿产资源区禁止开采区;
5、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为什么要进行人口规模的预测?(人口规模预测的作用)
6、在城市总体布局时,风玫瑰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7、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中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中心城区规划之间的关系。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内容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4 点)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
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战略。
8、简述区域空间发展中的点轴开发模式的特点。
(点轴开发理论)运用网络分析方法,把国民经济看做由点、轴组成的空间组织形式,即“点”和“轴”两个要素结合在同一空间。点即增长极, 轴线即交通干线;
(理论的中心思想)随着连接各中心地理的重要交通干线如铁路、公路、河流航线等的建立,形成有利的区位,方便人口的流动,降低运输费用, 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新的交通干线对产业和劳动力产生新的吸引力,形成有利的投资环境,使产业和人口向交通干线聚集而形成新的增长极。这种对地区开发具有促进作用,形成区域开发纽带和经济运作通道功能的交通干线被称为生长轴;
(点轴开发模式的基本思路)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选择若干资源较好的具有开发潜力的重要交通干线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以重点开发;
在各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增长极),确定其发展方向和功能;
确定中心城镇(增长极)和发展轴的等级体系,首先集中力量重点开发较高级的中心城市(增长极)和发展轴,随着区域经济实力增强,开发重点逐步转移扩散到级别较低的发展轴和中心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