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考博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5-04

2010年中科院生态中心考博生态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 1、Climax 2、Biological invasion 3、Fundamental niche 4、Energy pyramid 5、Landscape process 6、Heat island 7、Ecosystem service 8、Allelopathy 9、r/k selection 10、Direct grandient anylisis
二、简答(六选四) 1、简述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2、简述氮循环过程。
3、简述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类型及特点。 4、简述植物对光照因子的响应方式。 5、简述生态敏感评价方法。 6、简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三、论述(四选二) 1、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特征,并讨论其研究方法。 2、从碳循环的角度,论述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的影响。
3、举例说明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4、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举例论述污染物的产生、传输、危
害过程及控制对策。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招生试题

2002年生态学试题
1.
恢复生态学的概念,生态恢复的途径

2.碳
C、氮 N的循环过程

3.
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正反馈、负反馈

4.
健康生态系统的特征

5.
能量流动速率,如何测定?

6.
中国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7.
尺度选择 2003年生态学试题

1.
恢复生态学的概念,生态恢复的途径

2.陆地生态系统碳
C、氮 N的循环过程

3.
生态系统健康

4.
能量流动速率,如何测定?

5.
生态系统建模有哪些步骤和主要环节?

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2005年

1.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和植物生理学角度,解释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热流动的机制及调控方法

2.   
决定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生物学过程

3.   
食物链结构与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4.    用生态位(
niche)的概念阐述中群间相互关系与资源利用策略

(生态位主要指某一物种或种群在生态系统内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最佳位置,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给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定位。生态位和种群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一个生态位只能容纳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随着系统的演替向顶极群落阶段发展时,其生态位数目渐增,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空白生态位逐渐被填充,生态位逐渐被饱和,从而构成复杂稳定和网络结构的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由于物种单一,生态位不饱和,是一种偏途顶极,当人为控制因素消除后人工生态系统易发生变化,是一种不稳定的生态系统。)

5.   
生态系统演替的不同阶段的结构与过程特征

6.   
气候变暖对植物分布、生产力和生态系统 C/N循环的影响

7.   
从生态学角度说明一种环境问题(如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水体福营养化)的发生机制,生态系统影响过程与治理措施

8.   
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概念及评估指标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 2008 年博士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一、名词解释:
1.     优势种、建群种

2.     物种多度、物种多样性

3.     似然竞争、资源利用性竞争

4.     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力

5. r-选择者、 k-选择者

6. 斑块、基质

7. 环境工程、生态工程二、简答题:

1. 影响植物的生态因子有哪些?简述植物对光的适应特征。

2. 何谓异质种群,试从种群生态学角度说明生境破碎化的生态学效应。

3. 何谓协同进化?简述植物——动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和适应机制。


4. 简述二个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特点,试论自然界生物(植、动、微)间互利共生主要存在的方式。

5. 简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6. 景观格局与过程的相互作用。三、论述:

1. 论述我国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区域特征。

2. N 循环,并述人类活动对 N 的影响及其对生态效应。

3. 城市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

4. 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1.
名词解释:生态位;生态系统;食物链;共生;内禀增长率

2.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和耐受性法则的主要内容

3.
火在演替中的作用

4.
边缘效应的生态学意义,生态过渡带 ,,

5.
生物地化循环的模式及类型

6.
城市与区域对全球变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7.
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的区别,生态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 2009 年博士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

1999年中国科学院博士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
1.概述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及意义。

2.
论述自然地域系统研究及其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3.
试述黄河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管理。

4. 试述青藏高原作为我国一个独特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意义《自然地理学》 2000年考试题

1.
关于自然地理学科发展

2.
西部土地退化有哪几种类型:《中国西部地区土地退化的现状与对策》

3.
西部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4.
自然地域分界线(前两题为简答,后两题为论述)
2002年自然地理:
一、简述


1.
流水地貌


2.
水循环(或土壤地带性)


3.
生态系统(或生物多样性)


(注,因是不同的人回忆的,有点差异,你都看看)
二、论述


1.
简述我国自然地理地域性特征


2.
论述我国主要土地退化


1.
论述我国水(资源)问题



2003自然地理

简答:几种基本地貌类型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论述:试述自然地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试述西部干旱地区水资源调控和合理开发利用试述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2004年自然地理学考题一简述 1 简述地貌成因 2 生态系统的组成 3 气候的影响因素二论述 1 我国水资源问题 2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3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2005年自然地理水量平衡生物多样性土壤质地全球变暖 co2
生物多样性定义地域分异规律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其策略
我有去年的自然地理考题,希望对你有帮助。祝成功!简答:几种基本地貌类型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论述:试述自然地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试述西部干旱地区水资源调控和合理开发利用试述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2013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回忆版)一、名词解释。
1.
适合度

2.
标志重捕法

3.
他感作用

4.
景观破碎化

5.
同化效

6.
中度干扰假说

7.
有效积温法则

8.香农
—威奈指数

9.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10.
生态系统管理
二、比较下列各组名词的区别。


1.
趋同性适应和趋异性适应


2.
多度和频度


3.
平衡说和非平衡说


4.
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耐受性定理?什么是生态幅?有甲乙两种植物,给出某一地
点的
12月份降水温度分布图和两种植物的生长量和温度的关系图,
分别判断两种植物能否在该地区稳定存在?


2.
何谓生态演替?退耕还林还草属于哪种类型的演替?说明其演替
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变化?


3.
简述两个物种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主要类型及每种类型的作用特
点。种间互利共生的形式。


4.
何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述氮( N)循环途径?叙述人类活动对
氮循环的影响。


5.
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和主要系统单位的划分标准是什么?主要分类
单位?


6.
什么是分解作用?分解过程的三个阶段?以及影响分解速率的生
态因子。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 ? 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 ? ? 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 ?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 ? 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理坐标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教学难点 ??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活动 ??实习与实验:在野外或者实验室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地球运动规律。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参考文献 1. Arthur N Strahler, Pysical Ge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4th. Ed 1975.2.王维 .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它认识的历史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3. J.H.塔齐 . 地球的构造圈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4.4. 弗兰克 .普内斯等 .地球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0.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
和天体二、太阳和太阳系 ? ? 9大行星、 50个卫星、 50万个小行星、

少数彗星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旋转椭球体 ??黄赤交角 ??太阳高度角 ??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二、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 ? 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拥有海洋和河湖,拥有生命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自转的规律性(二)地球公转的规律性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更替,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而南半球左偏),并使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而且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潮汐作用,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密切相关。同时,地球运动时,它的自转轴倾斜于其公转轨道面(黄赤交角),这影响着太阳辐射能在地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递变和五带的区分;其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两个时间的自然单位——日和年,认识和利用它们的周期性规律,人们创造了历法制度和计时制度。第四节地理坐标一、纬线与纬度二、经线与经度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一、地球的圈层分化二、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地核三、地球的外部构造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一、海陆分布二、海陆起伏曲线三、岛屿四、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一)地球表面是太阳辐射和太阳能转化的主要场所。(二)地球表面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两相或三相界面。(三)地球表面具有独特的物质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粘土矿物、沉积岩以及各种地貌形态。(四)地球表层具有复杂的、高速度和高强度的物质、能量交换、转化和循环过程。(五)地球表层存在着复杂的强烈的内部分异过程。(六)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第二章地壳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第三节大地构造学说第四节火山与地震第五节地壳的演变教学重点??认识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其演变,掌握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学说以及地震、火山的概念和理论。教学难点 ??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学说以及地震、火山的概念和理论。教学活动 ??实习与实验:在野外或者实验室、地质博物馆认识构造运动、地质构造以及地震、火山。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壳”、“构造运动“火山”、“地震”,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参考文献 1. 夏邦栋等 . 地质学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2. J.H.塔齐 . 地球的构造圈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4.3. 傅承义 .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4.4. 周廷儒 . 故地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2.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一、化学成分与矿物(一)化学成分 ??克拉克值 ? ? 在已知的 108种化学元素中,自然界存在 92种,并有 300余种同位素。(二)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它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三)主要造岩矿物与常见矿物 ? ? 岩石是


相关话题/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