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真题
简答题:
1、肩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也称盂肱关节,属球窝关节。
其结构特点是: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盂周缘有盂唇来加深关节窝,但仍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l/3。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囊的上壁有喙肱韧带,连于喙突至肱骨大结节之间,囊的前壁和后壁也有许多肌腱加入,以增加关节的稳固性。囊的下壁相对最为薄弱。故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容易发生前下方脱位。肱二头肌长头腱穿过关节腔。
肩关节为全身运动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和伸,收和展,旋内和旋外运动以及环转运动(三轴运动)。臂外展超过40-60°,继续抬高至180°时,常伴随胸锁、肩锁关节的运动及肩胛骨的旋转运动
2、甲状腺手术切口的层次关系
问:甲状腺手术入路经过哪些层次?这些层次有哪些形态特点?(复旦)
如果甲状腺肿大能影响哪些局部器官? (复旦)
经过的层次:皮肤——浅筋膜(含颈阔肌)——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气管前筋膜——甲状腺真被膜——甲状腺实质。
毗邻:左右两侧叶的后内侧临近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颈交感干相邻,甲状腺侧叶后面有两对扁圆形的甲状旁腺。当甲状腺肿大时,如向后压迫,可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如向后外方压迫交感干时.可出现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眼裂变窄(上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
侧叶的后内侧与喉和气管、咽和食管以及喉返神经等相邻;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鞘内的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以及位于椎前筋膜深面的颈交感干相邻。
3、子宫的形态,分部和固定装置
问: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动、静脉来源、淋巴回流?(华西2001)
试述子宫的形态、位置、姿势和固定装置。(华西2002、2003)
位置:子宫位于盆腔中部,前为膀胱,后为直肠,两侧有输卵管、卵巢及子宫阔韧带,下接阴道。成年正常女性子宫为前倾前屈位。(前倾:指子宫向前倾斜,子宫的长轴与阴道的长轴形成一个向前开放的钝角稍大于90。。前屈:指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一个向前开放的钝角,约为170。。)
形态:略似倒置的梨形,前、后稍扁,可分为底、体、颈三部。(形态,分部)
(1)子宫底:为输卵管子宫口以上的部分。
(2)子宫体:子宫底与子宫颈之间的大部分。
(3)子宫颈(neck of uterus,首医2007):是子宫下部狭窄呈圆柱状的部分。下1/3突入阴道内,称子宫颈阴道部,其余部分为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体移行为子宫颈的部分略缩狭,称子宫峡。非妊娠时,子宫峡不明显,长约1cm;妊娠期,子宫峡逐渐伸展变长,形成“子宫下段”,至妊娠末期,此部可延长至7-11cm,峡壁逐渐变薄,产科常在此处进行剖宫术,可避免进入腹膜腔,减少感染的机会。
动、静脉来源、淋巴回流:子宫动脉起自髂内动脉的前干,子宫静脉丛位于子宫两侧,汇集成子宫静脉后汇入髂内静脉。子宫底和子宫体上部的淋巴注入髂总淋巴结和腰淋巴结。子宫颈和子宫体下部的淋巴注入髂内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少部分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及骶淋巴结。
子宫内腔:
(1)子宫腔:在子宫体内,呈前后扁平的三角形腔隙。左右角有输卵管子宫口,下通子宫颈管。
(2)子宫颈管:呈前后扁平的梭形腔,上通子宫腔,下口为子宫口,通阴道。未产妇子宫口为圆形,经产妇为横裂状。口的前后部分称前、后唇。管内粘膜形成棕榈皱襞。
子宫固定装置:
(1)子宫阔韧带:,由子宫前、后面的腹膜自子宫侧缘向两侧延伸至盆侧壁和盆底的双层腹膜构成。内侧缘于子宫侧移行为子宫外膜,上缘包裹子宫底和输卵管而成游离缘,外侧上方移行于卵巢悬韧带至盆壁的腹膜,外下方移行为盆壁腹膜。前层覆盖子宫圆韧带。后层包被卵巢和卵巢固有韧带,并形成双层的卵巢系膜。两层还包裹输卵管,并构成输卵管系膜。前、后层间还有血管、神经等。子宫阔韧带可限制子宫向侧方移动。
问:试述盆腔内腹膜形成的结构及在维持子宫正常位置中的作用?(中大2000)
(2)子宫圆韧带: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呈圆索状,自子宫角的输卵管前下方发出,在子宫阔韧带前层的覆盖下,向前外侧,经腹股沟管,终止于阴阜、大阴唇的皮下。是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结构。
(3)子宫主韧带:由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自子宫颈两侧连至骨盆侧壁。有固定子宫颈,使子宫不致向侧方移位和向下脱垂的作用。
(4)骶子宫韧带:由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自子宫颈向后绕直肠,附于第2、3骶椎前面。此韧带被腹膜覆盖成直肠子宫襞。骶子宫韧带向后牵引子宫颈,维持子宫的前倾前屈位有重要作用。
此外,盆底肌、阴道的托持,周围结缔组织的填充,以及盆腔的其他脏器,都对子宫位置的维持,起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4 颅内外静脉的交通途径和部位
椎静脉丛是颅内外静脉的重要交通途径。椎静脉丛围绕脊柱周围有椎内和椎外静脉丛,椎内、外静脉丛无瓣膜,互相吻合,注入附近的椎静脉、肋间后静脉、腰静脉和骶外侧静脉等。椎静脉丛上部可经枕骨大孔与硬脑膜窦交通,向下与盆腔静脉丛交通,同时与颈、胸、腹、盆腔静脉的属支之间存有丰富的吻合支。当颈、胸、腹、盆腔等部位发生感染、肿瘤或寄生虫时,可经椎静脉丛侵入颅内。
椎管内外有丰富的静脉丛,按部位将其分为椎外静脉丛和椎内静脉丛。椎内静脉丛位于椎管内骨膜和硬脊膜之间,收集椎骨、脊膜和脊髓的静脉血。椎外静脉丛位于椎体的前方、椎弓及其突起的后方,收集椎体和附近肌肉的静脉血。椎内、外静脉丛无瓣膜,互相吻合,注入附近的椎静脉、肋间后静脉、腰静脉和骶外侧静脉等。脊柱静脉丛向上经枕骨大孔与硬脑膜窦交通,向下与盆腔静脉丛交通。因此,脊柱静脉丛是沟通上、下腔静脉系和颅内、外静脉的重要通道。当盆、腹、胸腔等部位发生感染、肿瘤或寄生虫时,可经脊柱静脉丛侵入颅内或其他远位器官。
5 踝管腕管的构成及穿经的结构
腕管为腕骨构成底和两侧壁,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覆盖其上组成的一个骨-纤维隧道。腕管内有2-4指的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在管内,正中神经最表浅,位于腕横韧带与其他肌腱之间。各指浅、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尺侧滑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桡侧滑囊)包裹。两腱鞘均超过屈肌支持带近侧和远侧各2.5cm。
踝后区的深筋膜在内踝和跟骨结节内侧面之间的部位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 ,又称分裂韧带,此韧带与跟骨内侧面、内踝之间围成踝管。支持带向深面发出3个纤维隔,将踝管分隔成4个通道。其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排列,依次为①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②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③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④足母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尺神经沟为肱骨内髁和内上髁之间的背侧骨性凹面,其上有尺侧副韧带、尺侧屈腕肌筋膜和弓状韧带覆盖,两者之间的骨-纤维隧道称为肘管。管内为尺神经及尺侧上副动、静脉。
6 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以及其层次关系
纵行的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 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和面神经及其分支。上述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7 膀胱三角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膀胱壁在空虚时,因肌层收缩,粘膜形成许多皱襞。但在膀胱底部内面的两个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构成的三角区内,由于缺少粘膜下层,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无论膀胱充盈或空虚,都保持平滑状态,此区称为膀胱三角。膀胱三角是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膀胱三角的两输尿管口间,有明显的横行皱襞,称输尿管间襞。活体显苍白,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膀胱三角的尿道内口后方,受前列腺中叶推挤形成纵嵴状隆起称膀胱垂。前列腺中叶肥大时,此处明显凸起,可压迫尿道造成排尿困难。
8、气管前间隙的构成和其中的结构?(南医2004)
气管前间隙由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连接形成,内有气管前淋巴结、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头臂干及左头臂静脉,小儿有胸腺上部。此间隙向下与上纵隔间隙相延续,感染、出血或气肿时可互相蔓延扩散。该间隙为临床气管切开术切口入路必经之处。
9、肾的3层被膜及其意义?(南医2006、2015)
由内向外有肾纤维膜、肾脂肪囊、肾筋膜三层。
A肾纤维膜:紧贴肾实质表面,致密结缔组织及少量弹力纤维构成,正常肾容易剥离。
B肾脂肪囊:包裹在肾纤维膜和肾上腺周围的脂肪层,在肾门处与肾窦内脂肪连续。临床上作肾囊封闭,就是将药液注入肾脂肪囊内。
C肾筋膜:由腹膜外组织发育成,包被肾脂肪囊,并以结缔组织小梁穿过脂肪囊与纤维膜相连。肾筋膜分前、后层(肾前、后筋膜),两层在肾的外侧缘处融合,并向外侧与腹横筋膜相延续。两层在肾上腺上方融合,并连于膈下筋膜。向下则在肾下端下方保持开放,并续于髂筋膜及腹膜外结缔组织。在肾内侧,前层越过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与对侧相连。后层则附于椎体和椎间盘。由于肾筋膜下方完全开放,当腹壁肌力弱、肾周脂肪少、肾的固定结构薄弱时,可产生肾下垂或游走肾。肾积脓或肾周围炎症,脓液可沿肾筋膜向下蔓延,达髂窝或大腿根部。
10、肾盂结石排出体外所经历的狭窄结构
三个狭窄部位:输尿管的狭窄部位,常是结石滞留部位。
问:肾结石随尿外排,常在哪些部位滞留(华西2002)
l、上狭窄,肾孟与输尿管移行处。(或在肾下端附近)。
2、中狭窄,位于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3、下狭窄,在输尿管的壁内部。狭窄处口径只有0.2-0.3cm。
问答题,5选3
1 中耳鼓室六个壁的构成,鼓室各壁的结构,比邻,交通和临床意义
鼓室为位于颞骨岩部内含气的不规则小腔,可分为6个壁。
1.外侧壁 大部分由鼓膜构成,故也称鼓膜壁。鼓膜上方为骨性部,即鼓室上隐窝的外侧壁。
鼓膜为半透明、椭圆形的薄膜,位于外耳道与中耳之间。其与外耳道底呈45°~50°的倾斜角,故外耳道的前下壁长于后上壁。鼓膜在活体呈银灰色,有光泽,状似浅漏斗状,凹面向外,中心向内凹陷称鼓膜脐,相当于锤骨柄的尖端。由鼓膜脐沿锤骨柄向上,可见鼓膜分别向前、向后形成两个皱襞。在两个皱襞之间,鼓膜上1/4的三角形区为松弛部,薄而松弛,在活体呈淡红色。鼓膜的下3/4坚实紧张,称紧张部。在其前下方有一呈三角形的反光区,称为光锥,是外来光线被鼓膜的凹面集中反射形成,中耳病变会导致正常光锥的改变或消失。
2.上壁 也称鼓室盖壁,与颅中窝仅借厚约3~4mm的薄骨板相隔,故中耳疾病可能经此侵入颅腔。
3.下壁 也称颈静脉壁,借一薄骨板与颈内静脉起始部分隔。此壁有时可出现先天性缺损,故蓝色的颈内静脉球透过鼓膜隐约可见。对这种病人施行鼓膜或鼓室手术时,极易伤及颈内静脉球而发生严重出血。
4.前壁 为颈动脉壁,即颈动脉管的后外壁。此壁甚薄,借薄骨板分隔鼓室与颈内动脉。其上部有肌咽鼓管,管的上部为鼓膜张肌半管,下部为咽鼓管半管,由肌咽鼓管隔分隔,但此薄骨板隔有时不完整,可成为感染时向外传播途径之一。
5.后壁 为乳突壁,上部有乳突窦的入口,鼓室借乳突窦向后与乳突小房相通,故中耳炎可经此途径延至乳突小房。在乳突窦入口的内侧有外半规管凸,其后端即为面神经管,是确认面神经管的重要标志之一。后壁下内有一骨性凸起,称为锥隆起,其内有镫骨肌;该隆起为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交界处的标志。
6.内侧壁 为迷路壁,也是内耳前庭部的外侧壁。中部有圆形隆起,称鼓岬,由耳蜗底突向鼓室所形成。其后上方有一卵圆形小孔连于前庭,称前庭窗(或卵圆窗)。在活体,由镫骨底及环状韧带所封闭。鼓岬的后下方有一圆形小孔,称蜗窗或圆窗,在活体被蜗窗膜封闭,称为第二鼓膜。在鼓膜、听骨链正常功能受损时,此膜有代偿鼓膜的功能。在前庭窗后上方有一弓形隆起,称面神经管凸,内有面神经的水平段;此段面神经管的管壁较薄,甚至缺如,中耳的炎症或手术易伤及面神经。
2 肝门静脉的组成,主要属支,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和循环
(1)组成:肝门静脉长约6一8厘米,是肝门静脉系的主干,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方汇合而成,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在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的后方上行,至肝门处分为左、右支入肝内。收集食管下段、胃、小肠、大肠(直肠下部除外)、胰和脾等腹腔不成对器官的静脉血。
(2)主要属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①脾静脉:在胰的后方与脾动脉伴行。收集脾动胁分布区的静脉血。
②肠系膜上静脉:收集同名动脉分布区域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布区域的静脉血。其远侧段与同名动脉伴行,其近侧段则离开动脉,行向上右至胰头后方与脾静称汇合。
③肠系膜下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收集同名动脉分布区的静脉血,以直角汇入脾静脉或注入肠系膜上静脉,或注入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会合处。
④胃左静脉:与胃左动脉伴行,注入门静脉。在贲门处它与食管下端的静脉丛吻合。
⑤胃右静脉:与胃右动脉伴行,注入门静脉,并与胃左静脉吻合。注入门静脉前常收纳幽门前静脉。
⑥胆囊静脉:收集胆囊壁的血液,注入门静脉或其右支。
⑦附脐静脉:为数条小支,起源于脐周静脉网,沿肝圆韧带行走,注入门静脉或其左支。
(3)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的交通吻合和循环:
①交通部位:主要是食管下部的食管静脉丛、直肠下部的直肠静脉丛和腹前壁的脐周静脉网;②门静脉受阻时其血液的回心途径(门静脉侧支循环):
上、下腔静脉系的交通途径:
①通过食管下段粘膜下的食管静脉丛形成肝门静脉系的胃左静脉属支与上腔静脉系的奇静脉属支之间的交通。
②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肝门静脉系的肠系膜下静脉属支与下腔静脉系髂内静脉属支之间的交通。
③通过脐周静脉网形成肝门静脉系的附脐静脉与上腔静脉系的胸腹壁静脉和腹壁上静脉或与下腔静脉系的腹壁浅静脉和腹壁下静脉之间的交通。
④通过脊柱静脉丛形成腹后壁前面的肝门静脉系的小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系的肋间后静脉和腰静脉之间的交通。
⑤此外,肝门静脉系在肝裸区、胰、十二指肠、升结肠和降结肠等处的小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系的膈下静脉、肋间后静脉、肾静脉和腰静脉等交通。
(4)意义:在正常情况下,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交通支细小,血流量少。肝硬化、肝肿瘤、肝门处淋巴结肿大或胰头肿瘤等可压迫肝门静脉,导致肝门静脉回流受阻,此时肝门静脉系的血液经上述交通途径形成侧支循环,通过上、下腔静脉系回流。由于血流量增多,交通支变得粗大和弯曲,出现静脉曲张,如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和脐周静脉丛曲张。如果食管静脉丛和直肠静脉丛曲张破裂,则引起呕血和便血。当肝门静脉系的侧支循环失代偿时,可引起收集静脉血范围的器官瘀血,出现脾肿大和腹水等。另一方面,由于经消化管吸收的有毒物质、代谢分解产物、药物等未经肝门静脉运至肝进行解毒或分解,致使有毒物质积聚中毒,病情将更加恶化。
3 乳腺癌病例,皮肤橘皮样改变的原因,乳腺癌的淋巴循环途径,根治术需切除的组织,清扫淋巴结需保护的组织
(1)原因:乳房腺叶间脂肪组织包于乳腺周围,称脂肪囊,其内有许多一端连于皮肤和浅筋膜浅层,一端连于浅筋膜深层的结缔组织纤维束,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韧带两端固定,无伸展性。乳腺癌时,该韧带相对缩短,牵引皮肤向内凹陷,皮肤表面呈橘皮样变,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之一。
(2)女性乳房淋巴管丰富,分为浅、深两组,彼此广泛吻合。浅组位于皮下和皮内,深组位于乳腺小叶周围和输乳管壁内。其淋巴回流大致有以下5条途径:
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前群),这是乳房淋巴回流的主要途径;
②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穿1-5肋间隙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并与对侧乳房淋巴管吻合;
③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尖群)和锁骨上淋巴结。
④乳房内下部的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并与腹前壁上部、膈下及肝的淋巴管相吻合。
⑤乳房深部淋巴管,穿胸大肌和胸小肌,注入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
当乳腺癌累及淋巴管时,易导致所收集范围内的淋巴回流受阻,发生淋巴水肿,使局部皮肤呈点状凹陷的“桔皮样”改变,这有助于乳腺癌诊断。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时,可侵犯腋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如果淋巴回流受阻,肿瘤细胞可转移至对侧乳房或肝。
(3)根治术:手术应包括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的整块切除。
(4)保护:
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后支:较粗大,跨腋窝分布于腋窝底和臂上部内侧的皮肤,称肋间臂神经,乳腺癌根治术应注意保护此神经。如术后臂内侧皮肤麻木,可能损伤该皮神经。
第4肋间神经前穿支:因乳头的感觉神经来源于此神经,该神经相当恒定,在胸大肌外侧缘 处穿出深筋膜,所造成的神经损伤必然导致术后患侧胸大肌的萎缩。
4 打篮球损伤病例,损伤应该是半月板和前叉韧带,判断原因,膝关节结构特点。
特点:由股骨下端、 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面最不适应)关节。膝关节的特点是关节囊薄而松弛,周围有韧带加固,主要韧带有:髌韧带位于关节囊的前方。腓侧副韧带位于关节囊的外侧。胫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内侧。腘斜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后方。前、后膝交叉韧带位于关节腔内,前交叉韧带在伸膝时最紧张,能防止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可防止胫骨后移。膝关节囊的滑膜层覆盖关节内除了关节软骨和半月板以外的所有结构。滑膜在髌骨上缘的上方,向上突起形成髌上囊,在髌骨下方突向关节腔内形成一对翼状囊。滑膜还形成了位于髌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的髌下深囊。在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之间存在内、外侧半月板。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缘与关节囊及胫侧副韧带紧密相连(内侧半月板损伤机会较多)。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O”形,外缘与腓侧副韧带不直接相连。
半月板作用:(A使关节面适合,既增大了关节窝的深度,使膝关节稳固,又可同股骨髁一起对胫骨作旋转运动;B缓冲压力,吸收震荡,起弹性垫作用。)
运动特点:膝关节以屈(130○)、伸(<10○)运动为主,可做少许旋内、旋外运动(40○)。屈膝半月板滑向后方,伸膝半月板滑向前方,屈膝旋转时一个向前另一个向后。(由于半月板随膝关节运动而移动,在急聚强力动作如急剧伸小腿并作强力旋转踢球时,原移位的半月板尚未来得及前滑,被膝关节上、下关节面挤住,即可发生半月板挤伤或破裂)
问:膝关节的组成?运动特点?支配肌肉及神经?
屈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坐骨神经)、缝匠肌(股神经)、腘肌(胫神经)
伸肌:股四头肌(股 神 经)
屈膝时:使小腿内旋:半腱肌、半膜肌(坐骨神经)、缝匠肌(股神经)、腘肌
使小腿外旋:股二头肌
5 、问:脊髓的3层被膜及其特点?(南医2006).描述硬膜外隙5分;腰穿的部位,如何定位,穿刺针通过什么组织到达椎管。椎管壁的构成,脊髓的被膜和脊膜腔
脊髓的被膜自外向内为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
(一)硬脊膜
硬脊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包裹着脊髓。上端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延续;下部在第2腰椎水平逐渐变细,包裹马尾;末端附于尾骨。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疏松间隙称硬膜外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和静脉丛,此隙略呈负压,有脊神经根通过。此隙上端起自枕骨大孔高度,下端终于骶管裂孔。此隙与颅内不相通。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就是将药物注入此隙,以阻滞脊神经根内的神经传导。在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有潜在的硬膜下隙。硬脊膜在椎间孔处与脊神经的外膜相延续。
(二)脊髓蛛网膜
脊髓蛛网膜为半透明的薄膜,位于硬脊膜与软脊膜之间,与脑蛛网膜相延续。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有较宽阔的间隙称蛛网膜下隙,两层间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相连,隙内充满清亮的脑脊液。蛛网膜下隙的下部,自第1腰椎至第2骶椎水平扩大,称为终池,池内无脊髓,只有马尾和终丝,浸泡在脑脊液中。因此临床上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进行腰椎穿刺,以抽取脑脊液或注入药物而不伤及脊髓。脊髓蛛网膜下隙向上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
(三)软脊膜
软脊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脊髓表面,并延伸至脊髓的沟裂中,在脊髓下端移行为终丝。软脊膜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形成齿状韧带,该韧带呈齿状,其尖端附于硬脊膜上。脊髓借齿状韧带和脊神经根固定于椎管内,并浸泡于脑脊液中,加上硬膜外隙内的脂肪组织和椎内静脉丛的弹性垫作用,使脊髓不易受外界震荡的损伤。齿状韧带还可作为椎管内手术的标志。
(腰穿的部位,如何定位,穿刺针通过什么组织到达椎管?)临床上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间进行腰椎穿刺。以左右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交汇处为穿刺点,即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穿刺时穿刺针经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椎管骨膜、硬脊膜和脊髓蛛网膜而到达终池。
椎管壁的构成,脊髓的被膜和脊膜腔
椎管及其内容物:由椎骨的椎孔、骶骨的骶管与椎骨之间的骨连结共同组成的骨纤维性管道,上经枕骨大孔与颅腔相通,下达骶管裂孔。其内容物有脊髓、脊髓被膜、马尾、脊神经根、血管、神经、淋巴及结缔组织等。②椎管壁的构成:前壁由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和后纵韧带构成;后壁为椎弓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两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构成椎管壁的任何结构发生病变,如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及黄韧带肥厚等因素,均可使椎管腔变形或狭窄,压迫其内容物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脊髓的被膜自外向内为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从外向内有三个间隙,即硬膜外隙、硬膜下隙和蛛网膜下隙
6、口服违禁药品尿检阳性,药品所通过的解剖学途径;
消化系统(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代谢→肝静脉→下腔静脉→心血液循环→腹主动脉→肾动脉→肾脏→泌尿系统(肾锥体→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