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题

国学 免费考研论坛/2008-01-08

原文内容来自免费考研论坛,请点击查看全文
http://bbs.free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227319
2007年全国历史学专业硕士学位
研究生入学考试

历史学专业综合试卷[A]



考生须知
1、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其它笔填涂的或做在试卷或其它类型答题卡上的答案无效。
2、其他题一律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上按规定要求作答,凡做在试卷上或未做在指定位置的答案无效。
3交卷时,请配合监考人员在准考证相应位置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模拟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C.已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了磨制钻孔技术
2、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9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3、隋唐时期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均田农民的身份是
A.自耕农 B.地主的佃农
C.国家的佃农 D.农奴
4、澶渊之盟在客观上的重要作用是
A.消除了民族矛盾 B.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C.削弱了契丹势力 D.维持了长期和平
5、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厂卫
C.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6、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句,源于他的著作
A.《明夷待访录》 B.《日知录》
C.《萍洲可谈》 D.《詹曝杂记》
7、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是
A.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
B.中国社会一半是半殖民地的,一半是半封建的
C.独立主权部分丧失,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D.政治上半殖民地,经济上半封建
8、“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争 B.南方、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
C.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力之争 D.美国、日本抢夺对华控制权之争
9、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的是
A.召开五届五中全会
B.确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方针
C.设立专门的防共委员会
D.成立党政军一体化的国防委员会
10、在全国基本上消灭了剥削和剥削阶级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大陆的解放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组成第一等级婆罗门的是( )
A.国王 B.武士 C.祭司 D.商人
12、古代波斯大流士改革的内容有k^fB
A. 按财产多少把公民分为四等 B. 统一全国币制5~#<a
C. 废除债务奴隶制 D. 所有公民都可以担任国家官职
13、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I,I
A. 查里曼 B. 克洛维 C.奥托一世 D.罗马教皇y
14、日本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是在_~&:
A. 2世纪 B.3世纪 C.5世纪 D.645年>1
15、下列航海家的远航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达"伽马到达印度 ②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③哥伦布到达美洲 ④麦哲伦环球航行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
16、“指导维也纳会议的原则有三个即正统主义、遏制和补偿”。其中“遏制”的对象主要是
A.沙俄 B.法国 C.普鲁士 D.英国
17、帝国主义列强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准确的理解是
A.帝国主义列强与落后国家和地区差距缩小
B.列强推行武装干涉,殖民地国家完全失去独立
C.殖民地半殖民地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D.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
18、巴黎和会上企图重建欧洲大陆霸权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美国
19、二战中,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发生变化始于
A.修改“中立法” B.发表大西洋宪章
C.给予苏联军事、经济援助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0、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取得突破的领域是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遗传工程 D.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殷墟
22、一条鞭法
23、百日维新
24、两个凡是
25、伯里克利
26、百年战争
27、法西斯
28、铁幕演说
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公元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大英帝国向中国派出了马嘎尔尼勋爵率领的庞大使团。他名义是庆贺乾隆皇帝80寿辰,实际上是希望通过直接同中国皇帝谈判,要求开放通商口岸,扩大中英贸易。中国这个古老的帝国当时对世界还是茫然的一无所知。乾隆断然拒绝了马嘎尔尼提出的全部要求。
英国人在严密监视下离开北京起程回国。皇帝派出专使日夜兼程到各地传达他的命令:不准任何中国人接触英夷,违者严惩!
马嘎尔尼在他的《纪实》中回顾了这段经历,他毫不留情地戳穿了“盛世”的神话,看出“盛世”背面的败亡之兆。他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一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
---转引自宁一、庞永三《中国人惹谁了?》一书
(1)英国是在怎样背景下派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
(2)乾隆皇帝又是在怎样背景下拒绝了马嘎尔尼提出的全部要求的?
(3)你认为乾隆皇帝下令“不准任何中国人接触英夷。”是跟当时中国统治者奉行的哪些政策相一致?各举一例指出其在这些方面表现的具体历史事实。
(4)这些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从今天看这段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0、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数字成为国际新闻热点。华尔街分析人士预测,中国很可能会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英国的麦迪森教授是国际权威的经济历史数据的考证专家,其学术成果是研究历史和经济学的重要依据。请根据下列《世界经济千年史》资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GDP数值及其占世界的比例(单位:1990年国际元)
年份 中国的GDP 占世界的比例
1820 2286亿 32.9%
1913 2413亿 8.9%
1998 38734亿 11.5%



材料二 1820年,中国的GDP数值位居世界首位,但与英国相比隐含着危机:从1700到1820年,英国的航运量占世界的比例从1/4增长到40%,并出现了蒸汽动力的船只。中国在造船技术的优势表现在郑和下西洋的航行中,在此之后就与世界隔绝了,技术优势也随之衰落了。英国从事非农业的劳动力占63%,中国占1/4,英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增长了6倍,中国没有增长。
材料三 西欧12国和美国的GDP占世界的比例
1913年 1950年 1973年
西欧12国 31.1% 24.1% 22.8%
美国 19.1% 27.3% 22%
回答:
(1)据材料二,与同时期英国相比,中国主要差距表现在哪个方面?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根源。1820年中国GDP数值位居世界首位,反映出清朝时期怎样的历史特征?
(2)有材料一显示,从1820年到1913年中国GDP数值有一定增长,但在世界的比例急剧下降,试从中外发展角度概括其历史原因有哪些?中国1998年的GDP较前提高了16倍,尤其最近20年发展迅速,你对此及对中国的发展前景怎样看法?
(3)根据材料三中三个时期GDP峰值变化曲线,结合所学分析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四、简答题:31~3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31、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从西汉到隋唐的演变情况。
32、比较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
33、试比较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在宗教改革主张和思想上的异同。
34、简述二战结束以来苏美关系的演变历程。
答案1-5AADDC 6-10BCBAA 11-15ADDCB 16-20ABCBA
2007年全国历史学专业硕士学位
研究生入学考试

历史学专业综合试卷[B]



考生须知
1、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其它笔填涂的或做在试卷或其它类型答题卡上的答案无效。
2、其他题一律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上按规定要求作答,凡做在试卷上或未做在指定位置的答案无效。
3交卷时,请配合监考人员在准考证相应位置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模拟题
考试时间:180分钟 满分:300分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商鞅、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
2.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我国出现短暂统一的王朝为
A.曹魏 B.北魏 C.西晋 D.前秦
3.唐政府的政策法令从制订到执行,一般运作程序为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 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4.辽宋双方在边境地区设置的贸易市场称作
A.坊 B.市 C.瓦肆 D.榷场
5.元朝为了管理全国佛教和吐蕃地区的行政事务,在中央设置的机构是
A. 中书省 B.宣政院 C.理藩院 D.尚书省
6.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A.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B.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实行糊名法
7.火烧圆明园事件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8.康有为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意见是在列哪次上书中?
A.上清帝第一书 B.公车上书 C.上清帝第三书 D.应诏统筹全局折
9.日本为了肃清华北沦陷区的抗日武装,采取了的措施是
A. 提出近卫三原则 B.发动豫湘桂战役 C.发动枣阳宜昌战役 D.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10.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制订的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调整、发展、充实、提高
C、调整、发展、巩固、提高 D、巩固、发展、调整、提高
11.人类在从猿到人发展的四个时期中,具有现代人种学分化特征的时期是
A、早期猿人 B、晚期猿人 C、早期智人 D、晚期智人
12.现知古代最为完备的一部法典是
A、《乌尔纳木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法典》
13.在希腊民主改革的进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塞尔维乌斯改革 C、克里斯提尼改革 D、马略改革
14.下列关于英法百年战争的爆发原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领土纠纷 B、争夺佛兰德尔 C、航海霸权问题 D、王位继承问题
15.揭开了近代政治思想史研究起点的人物是
A. 但丁 B. 博丹 C. 马基雅维利 D.孟德斯鸠
16.第一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
A. 《共产党宣言》 B. 《德意志意识形态》 C. 《哲学的贫困》 D.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17.下列思想家中属于自由主义思想家的是
A.埃德蒙""柏克 B. 奥古斯特"孔德 C. 斯宾塞 D. 托克维尔
18.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的全国领导机构为
A.人民委员会 B.彼得格勒工兵苏维埃 C.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 D.俄共(布)中央委员会
19.成立联合国的决定是在那次会议上做出的?
A.英美首脑大西洋会晤 B.《26国共同宣言》签署会议 C.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0.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是
A.原子能技术 B.空间技术 C.信息技术 D.生物技术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度田
22. 政事堂
23. 鱼鳞图册
24.现代新儒家
25. 绝对君主制
26. 预定论
27. 币原外交
28. 布拉格之春
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井行的,尚有征辟制。——《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普,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一一《宋书"思幸传》
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材料四 科举者,……专取四书刊号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一一《日知录"语文格式》
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
( 2)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 3)上述材料对今人的}一部选拔有何启示?
30. 请阅读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表1、苏联东欧国家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变动趋势(%)
保加利亚 匈牙利 民主
德国 罗马
尼亚 苏联 捷克斯
洛伐克 南斯
拉夫
1951—1955 11.7 10.0 11.6 13.1 10.8 7.7 6.6①
1955—1960 11.5 5.8 8.0 7.1 9.1 7.8 11.3②
1960—1965 8.6 5.5 5.1 9.6 6.5 3.7 6.8
1966—1970 9.5 6.4 6.2 8.8 7.4 6.7 5.8
1971—1975 7.7 6.2 5.9 10.5 6.4 5.7 5.9
1976—1980 5.8 3.6 4.4 7.0 4.2 3.8 5.6
①系1953—1956年数字。
②系1957—1960年数字。
资料来源:《经互会成员国统计年鉴》1970、1976、1981年,《罗马尼亚统计年鉴》1981年第96页。
表2、苏联东欧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1950 1960 1970 1980
苏 联 17.0 17.8 9.2 8.0
保加利亚 15.0 9.7 7.2 3.6
匈 牙利 9.5 4.5 3.1 0.3
民主德国 4.6 3.4 -0.2 0.4
波 兰 19.1 15.0 8.5 9.6
罗马尼亚 13.8 10.4 11.6 7.5
南斯拉夫 17.2 13.6 8.9 8.1
捷克斯洛伐克 11.8 6.7 4.3 4.1
资料来源:《1980年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第91页。
(1) 根据表1,分析1951—1980年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2) 根据表1和表2的数据,并结合你所了解的背景知识,分析造成这一趋势和特点的原因。
四、简答题:31~3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31.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32.评述清末新政
33.结合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的改革的内容,分析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
34.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历史学基础模拟试题—近现代史部分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火烧圆明园事件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天津条约》开放的城市中位于我国最北和最南的是
A、营口、汕头 B、营口、琼州 C、烟台、琼州 D、天津、汕头
3、康有为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意见是在列哪次上书中?
A、 上清帝第一书 B、公车上书 C、上清帝第三书 D、应诏统筹全局折
4、北伐战争中,北伐军在江浙地区消灭了哪个军阀的势力?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陈炯明
5、日本为了肃清华北沦陷区的抗日武装,采取了的措施是
A、提出近卫三原则B、发动豫湘桂战役C、发动枣阳宜昌战役 D、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6、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制订的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调整、发展、充实、提高
C、调整、发展、巩固、提高 D、巩固、发展、调整、提高
7、中国共产党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是起自
A、文家市会议 B、三湾改编 C、八七会议 D、井冈山会师
8、1898年与康有为共同倡议发起组织保国会的是
A、谭嗣同 B、梁启超 C 、李盛铎 D、唐才常
9、抗击侵华日军为打通华北到印度支那大陆交通线的是
A、忻口会战  B、太原会战 C、豫湘桂战役 D、百团大战
10、重庆是在下列哪个条约中规定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烟台条约 D、辛丑条约
11、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主要是反对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袁世凯称帝 D、南京临时政府
12、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13、揭开了近代政治思想史研究起点的人物是
A. 但丁 B. 博丹 C. 马基雅维利 D.孟德斯鸠
14、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是
A. 笛卡尔 B. 布鲁诺 C. 培根 D.费尔巴哈
15、英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
A. 《自由大宪章》 B. 《权利法案》 C. 《大抗议书》 D. 《权利请愿书》
16、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机构是
A. 国民公会 B. 大陆会议 C. 立法议会 D. 制宪会议
17、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
A. 资产阶级共和国 B.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C. 联邦制共和国 D.开明君主制国家
18、第一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
A. 《共产党宣言》 B. 《德意志意识形态》 C. 《哲学的贫困》 D.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19、继承和发展了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思想的是法国的
A.伏尔泰 B.卢梭 C. 狄德罗 D. 孟德斯鸠
20、下列思想家中属于自由主义思想家的是
A.埃德蒙""柏克 B. 奥古斯特"孔德 C. 斯宾塞 D. 托克维尔
21、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的标志是
A.参与组织“反法同盟”B.参加俄、普、奥发起的“四国同盟”C. 1902年英日同盟D.1904年英法协约
22、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的全国领导机构为
A.人民委员会 B.彼得格勒工兵苏维埃 C.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 D.俄共(布)中央委员会
23、在巴黎和会上首先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倡议的是哪个国家?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24、德国十一月革命的高潮是
A.基尔港水兵起义 B.柏林工人一月战斗 C.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魏玛共和国的成立
25、德国法西斯专政体制建立的标志是
A.希特勒出任政府总理 B.颁布《授权法》 C.清洗冲锋队 D.通过《德国元首法》
26、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完成 C.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D.大清洗运动的掀起
27、成立联合国的决定是在那次会议上做出的?
A.英美首脑大西洋会晤 B.《26国共同宣言》签署会议 C.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8、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奠定基础的事件是
A.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 B. 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联合声明的发表 C.亚非会议的召开 D.
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29、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是
A.原子能技术 B.空间技术 C.信息技术 D.生物技术
30、第一个发生剧变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A.苏联 B.罗马尼亚 C.波兰 D.南斯拉夫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观音桥事件2、《孙文越飞宣言》3、皖南事变4、现代新儒家 5、预定论 6、网球场宣誓 7、资产阶级宴会运动 8、社会达尔文主义 9、苏维埃 10、币原外交 11、雅尔塔公式 12、塔夫脱—哈特莱法 13、布拉格之春
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仔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
弟事合肥三十年,从不争牌子,合肥亦抑之使不得进。同患难而不能效指臂之力,可长太息也。湘乡、益阳功业盖天下,首在荐贤。今后洋务之难,不尤难于发捻军务耶?南皮任洋务知人用人,可不比湘乡、益阳耶?湘乡用人,惟恐不能尽其用,绝无所谓限制之心;合肥用人,惟恐功为人居。此得人失人之不同也。
(1)文中“发捻军务”所指何事?
(2)指出与合肥、湘乡、益阳、南皮等地名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2、材料:
有的地方把封存的图书都烧了,我看烧的结果就是后悔。应该选择一些旧的书籍给青少年批判地读,使他们知道历史是怎么发展来的。都读新的,哪有那么多?要有组织地给他们读一点书,总不能把历史割断吧!否认一切,不一分为二,这是极左思潮,不是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问题。我看现在要出一批书,要广开言路。读马克思,列宁的书和毛主席的书是主要的,但也要读历史,地理,读哲学。有些青年连世界地理位置,重大历史事件都搞不清楚,知识面越来越狭窄,这不行。
——摘自《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70—471页
(1)根据材料分析周恩来这段谈话的历史背景。
(2)谈谈你对周恩来这段话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的看法。
3、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第一条根据圣经的训示,一切人要彼此以兄弟相待,缔约三国的君主将一致以一种真诚的与不可分的手足之情互相联系,并彼此视为一国同胞,无论何时、何地、均将互相救援;他们把自己看作臣民与士兵之父,又将以本身所赋有的同样的手足精神来引导他们,去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
第二条因此,力量的唯一真义,无论在上述各政府之间,或在其臣民之间,都应为:为彼此服务,以永不变更的善良愿望来考验他们应有的相爱,人人都把自己视为同一基督教国度里的国民;三位联盟的君主自视为仅仅是受上帝之托,前来治理属于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即奥、普、俄三国,因而承认包括他们与他们的人民在内的那个基督教世界除上帝而外,实际上别无至尊之主,唯有上帝才真正是权力之所属,因为只有在他那里,才能找到一切仁爱、科学和无限智慧的宝藏,这是指上帝,我们神圣的救世主,至高无上者的语言,生命的语言。皇帝陛下们最后以仁慈眷念之心,建议他们的人民日益勉力遵守这些教义,并克尽神圣的救世主所教导人类应尽的那些职责以此作为享受和平(这种和平来自一种良心,而且只有这种和平才经久的)唯一途径。
第三条一切国家,凡愿意庄严承认本盟约中所规定的神圣原则,承认这些真理今后若能充分地影响人类的命运,对于人们所长期策划的各民族的幸福是何等重要的一件事,都将一视同仁地、热忱地被接受……
上述史料提到的同盟是欧洲历史上哪一个同盟?它在何种背景下成立?结合史料与相关历史背景,谈谈你对该同盟的认识。
4、请阅读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表1、苏联东欧国家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变动趋势(%)
保加利亚 匈牙利 民主
德国 罗马
尼亚 苏联 捷克斯
洛伐克 南斯
拉夫
1951—1955 11.7 10.0 11.6 13.1 10.8 7.7 6.6①
1955—1960 11.5 5.8 8.0 7.1 9.1 7.8 11.3②
1960—1965 8.6 5.5 5.1 9.6 6.5 3.7 6.8
1966—1970 9.5 6.4 6.2 8.8 7.4 6.7 5.8
1971—1975 7.7 6.2 5.9 10.5 6.4 5.7 5.9
1976—1980 5.8 3.6 4.4 7.0 4.2 3.8 5.6
①系1953—1956年数字。
②系1957—1960年数字。
资料来源:《经互会成员国统计年鉴》1970、1976、1981年,《罗马尼亚统计年鉴》1981年第96页。
表2、苏联东欧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1950 1960 1970 1980
苏 联 17.0 17.8 9.2 8.0
保加利亚 15.0 9.7 7.2 3.6
匈 牙利 9.5 4.5 3.1 0.3
民主德国 4.6 3.4 -0.2 0.4
波 兰 19.1 15.0 8.5 9.6
罗马尼亚 13.8 10.4 11.6 7.5
南斯拉夫 17.2 13.6 8.9 8.1
捷克斯洛伐克 11.8 6.7 4.3 4.1
资料来源:《1980年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第91页。
(1) 根据表1,分析1951—1980年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2) 根据表1和表2的数据,并结合你所了解的背景知识,分析造成这一趋势和特点的原因。
四、简答题:31~3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1、评述清末新政
2、简要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试比较蒸汽技术和电气技术产生和影响的异同。
5、试比较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奴隶制度的异同。
6、试比较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异同。
7、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模拟题系列-----中国古代史部分
选择题:
1、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局面反映了我国什么时代的选官制度
A.秦朝B.东汉C.魏晋南北朝D.隋朝
2、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
3、正式建立齐桓公霸主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牧野决战B.城濮大战C.葵丘会盟D.垓下之战
4、以下哪一事件是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
A.张骞出使西域B.西域都护的设立C.丝绸之路的开通D.班超出使西域
5、提出两税法的唐朝宰相是
A.姚 崇B.房玄龄C.宋 璟D.杨 炎
6、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都城设在
A.建业B.应天C.南京D.建康
7、元朝为了管理全国佛教和吐蕃地区的行政事务,在中央设置的机构是
A.中书省B.宣政院C.理藩院D.尚书省
8、秦主持开凿灵渠的为
A.李斯B.赵高C.史禄D.蒙恬
9、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我国出现短暂统一的王朝为
A.曹魏B.北魏C.西晋D.前秦
10、辽宋双方在边境地区设置的贸易市场称作
A.坊B.市C.瓦肆D.榷场
11、元朝时直接负责管辖台湾的机构是
A.中书省B.行中书省C.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
12、一条鞭法的收税标准是
A.按田亩多少B.按财产多少C.按人头D.以上三项合并起来
13、下面几项变法措施中,那项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A.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买卖B.把天下田地改称王田,不准买卖C.把田赋、徭役和杂税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D.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和肥瘠收税
14、《资治通鉴》成书于
A.西汉B.东汉C.北宋D.南宋
15、墨子,商鞅,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
16、唐政府的政策法令从制订到执行,一般运作程序为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17、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B.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实行糊名法
18、历代中国百姓为了逃避徭役,常常隐匿人丁不报。但是在某一项税制改革以后,百姓就不需要再隐匿人口了。这一项税制改革应是下列何者
A.北魏的均田制B.中唐的两税法C.明代的一条鞭法D.清代的摊丁入亩
19、被唐玄宗册封为“渤海郡王”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颉利可汗B.骨力裴罗C.大祚荣D.皮罗阁

模拟题系列-----世界古代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个)
1、人类在从猿到人发展的四个时期中,具有现代人种学分化特征的时期是( )
A、早期猿人 B、晚期猿人 C、早期智人 D、晚期智人
2、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是——( )
A、《乌尔纳木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法典》
3、现知古代最为完备的一部法典是——( )
A、《乌尔纳木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法典》
4、在埃及的第二中间期,来自于亚洲的外族入侵者是( )
A、雅利安人 B、苏美尔人 C、喜克索斯人 D、亚述人
5、在希腊民主改革的进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改革是( )
A、梭伦改革 B、塞尔维乌斯改革 C、克里斯提尼改革 D、马略改革
6、罗马的“前三头同盟”中不包括( )
A、凯撒 B、庞培 C、苏拉 D、克拉苏
7、在阿拉伯文化中,素有“医中之王”美称的是( )
A、拉齐斯 B、伊本"白图泰 C、阿维森纳 D、塔巴里
8、732年,领导法兰克人在普瓦提埃战役中成功抵抗穆斯林入侵的是( )
A、丕平 B、查理"马特 C、查理曼大帝 D、克洛维
9、在《凡尔登条约》中得到地理划分大致与现在意大利地区一致的是( )
A、虔诚者路易 B、秃头查理 C、洛塔尔 D、日耳曼路易
10、1066年,成功实现对英格兰的“诺曼征服”的是( )
A、威廉一世 B、亨利一世 C、亨利二世 D、“血腥玛丽”
11、下列关于英法百年战争的爆发原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领土纠纷 B、争夺佛兰德尔 C、航海霸权问题 D、王位继承问题
12、在对伊凡四世改革的下列相关描述中,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司法方面颁布新法典,确立中央集权的制度
B、军事方面颁布兵役法,变封建家兵为沙皇武装
C、宗教方面实施宽容的宗教政策
D、政治方面改革中央部门的构成
二、名词解释 (6个)
氏族公社、提洛同盟、希罗多德、“徙志”、《末日审判书》、绝对君主制
三、简答题 (3个)
1、结合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的改革的内容,分析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
2、述评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历史进程。
3、谈谈英国的议会君主制。



附: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C 5、C 6、C 7、C 8、B 9、C 10、A 11、C 12、C
名词解释:
氏族公社:氏族公社是较完善、系统的早期人类社会组织,是由出自一个共同祖先和彼此不能通婚的人们组成的血缘亲属集团。氏族公社按血统的定位标准可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中主要因生产地位和血统的传统问题有女性居于主导地位,后来因生产关系和社会组织发生变化逐步演变为父系氏族公社。
提洛同盟:又成为雅典海上同盟。公元前478年冬,主张继续作战地小亚、爱琴海岛屿、色雷斯沿岸诸邦代表汇聚提洛岛,正是结盟,故称为提洛同盟。同盟的章程规定雅典卫同盟一方,其他盟邦为另一方,实际上是由雅典指挥。因为雅典拥有绝对的军事优势,掌握着盟军的指挥权,因此控制了提洛同盟,成为雅典称霸的工具。
希罗多德:著有《历史》,被称为西方的“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开创了以历史事件为中心,记事系统连贯的编撰方法。希罗多德这种求实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他史学思想的闪光点。《历史》还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的散文作品,作品文笔流畅,生动而优雅,词句清晰简洁,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意。
“徙志”:又成为“希吉拉”,意为“出走”、“迁徙”。622年7月16日,由于受到麦加贵族的迫害,穆罕默德和其部分信徒逃出麦加,直奔雅特里布这一事件。亚特里布后来改称为麦地那,622年成为伊斯兰教历元年,7月16日为元旦日。这是伊斯兰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末日审判书》:即1086年在英格兰编成的《土地赋役调查手册》。威廉一世为了摸清国家的经济状况,确定土地税额和封建义务,专门任命委员会在全国范围进行的对于土地财产、户籍人口、封建主和农奴、庄园等情况调查。最后汇总调查结果编辑成为的资料手册,它加速了英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建立了比较强大的王权。
绝对君主制:也称为专制君主制。十五六世纪的时候,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显著的发展,社会结构和阶级构成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个基础上,封建君主加强了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合作,加强王权,控制议会,打击旧贵族,拉拢新贵族,逐渐形成了欧洲封建制度中的中央集权时期。这种制度适应了时代的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简答题:
1、结合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的改革的内容,分析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
索伦改革的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度;采取限田措施,规定最高的土地占有额度;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设立400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改革的意义: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重新分配国家的权力,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是普通的民众能够参与到国家的政策决定中。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废除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地缘部落;设立500人会议,实行陶片放逐法。意义:把雅典的民主制度推向高峰,实现了从贵族制向民主制的过渡。
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全体男性成年公民的广泛参与,以地缘为基础打破血缘和贵族的统治;拥有实权的公民集体机构(如公民大会、500人会议、民众法庭等);公职人员具有工资和补贴;对奴隶和女性没有权力可言;根本上仍然是被奴隶主贵族操控实权。
2、述评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历史进程。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标志:公元前30年,屋大维战败安敦尼,结束了“三头政治”,建立起了元首政治,埋葬了罗马共和国,罗马从此进入了帝国时期。关于帝国开始的日期,史家认为应从屋大维的公元前27就职国家元首“奥古斯独”算起。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的原因:
①城邦的基础被破坏。罗马的共和政体是在城邦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邦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小农。当大量使用奴隶,奴隶制充分发展,意大利的地产日益集中于人数不多的大土地所有者手中的时候,小农经济瓦解了,城邦的经济基础也就崩溃了,因而,城邦也必随之灭亡。共和制的倾复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
②原来的元老院不能代表整个地中海地区奴隶阶级的利益,它只能代表局部奴隶主的利益。经过公元前三至二世纪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罗马从一个小城邦发展为统治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的霸国。原来极少数元老贵族把持的元老院已不足以代表整个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以及广大海外领地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广阔范围的奴隶主要求废除一小撮元老贵族操纵政权的局面。
③共和国城邦公民权的保守性已不利于罗马对整个地中海地区的统治。在地域辽阔的帝国内部,罗马公民权的授予则非常保守,这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罗马对整个帝国辽阔领土的统治。
④原有的国家机器不能充分发挥执行镇压奴隶,维护统治之任务。内战时代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在奴隶制社会各种固有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激化的新形势下,共和制度已不能充分执行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职能,已不适应加强奴隶主专政的需要,不能适应意大利和各行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因而,建立在军事统治基础上的帝国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帝国终于取代了共和制度。
3、谈谈英国的议会君主制。
英国的议会君主制是在贵族和城市平民同君主的不断斗争中建立起来的。
1215年,贵族反抗国王的专制,迫使约翰签订了《大宪章》。
1263年,英王亨利三世无视《大宪章》,指定亲信取代具有否决权的15人会议。国王同贵族之间以及贵族内部出现纷争,以孟福尔为首的贵族反对派在内战中获胜,他于1265年在威斯敏斯特宫召集会议,出席的除循惯例有僧俗贵族外,还有每郡2名骑士代表、每大城镇2名市民代表,史称“孟福尔议会”(见金雀花王朝)。一般认为这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1295年,爱德华一世(1272~1307在位)为筹集战费又召集议会。其成分同前一次议会,约有400余名议员出席。此后议会仿此例经常召开,这次议会有“模范议会”之称。由于贵族议员和市民、骑士议员的利益、要求各不相同,经常不在一起开会。
从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区分为上、下两院。以后,下院权力不断扩大,到15世纪末,已有提出财政议案权和法律议案权。
但总的说来,中世纪时期的议会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议会君主制的特点可以简要地归纳为“君主在议会中”。
到了15世纪后,由于时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绝对君主制。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

弟事合肥三十年,从不争牌子,合肥亦抑之使不得进。同患难而不能效指臂之力,可长太息也。湘乡、益阳功业盖天下,首在荐贤。今后洋务之难,不尤难于发捻军务耶?南皮任洋务知人用人,可不比湘乡、益阳耶?湘乡用人,惟恐不能尽其用,绝无所谓限制之心;合肥用人,惟恐功为人居。此得人失人之不同也。

(1)文中“发捻军务”所指何事?

(2)指出与合肥、湘乡、益阳、南皮等地名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一、三代官制
商代王室百官总称多尹,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政务官,有“尹”、“卿士”等。一类是宗教官,有“多卜”、“占”、“巫”等。一类是事务官,有“宰”、“小藉臣”等。
西周的官僚制度已相当完备,仅西周铜器铭文中提到的各类职官就有213种之多。西周初期,王室政权机构中最重要的职官是太师和太保。太师和太保掌握着王室的军政大权,并且负有监护和辅佐年少国君的重任。周王室的官僚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即卿事寮和太史寮。卿事寮即卿士寮,其职权是主管“三事”和“四方”。卿事寮的长官,西周初期是太师或太保,西周中期以后为太师,其属官主要是“三有司”,即司徒、司马、司空。太史寮掌管册命、制禄、图籍、祭礼、占卜、礼制、时令、天文、历法等。太史寮的长官是太史,既是文职官吏的领袖,又是神职官吏的首领。除卿事寮和太史寮外,王室还设有掌管周王衣食住行的宫廷内官,见于西周金文的有宰、膳夫、寺人、小臣、小子、小夫、守宫、御正、世妇、东宫等。西周的官制是在商代的“内服”和“外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商代不同的是,西周的官僚机构更加庞大,职官的名目更加繁多,行政体制更加系统。这种演变趋势,反映了西周国家机器的完备和王权的强化。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兴起,为官僚制度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士在西周时期就已存在,属于贵族等级序列的最低一级,依附于宗族群体,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春秋时期,随着宗族政治的土崩瓦解,失去了宗族依托的贵族大批地沦落为士,士人队伍迅速扩大,脱离了原来的贵族等级序列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进入战国时代,新兴的士人空前活跃,这些文化素养较高的知识分子没有任何人身依附关系,行动自由,思想开放,成为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的对象。他们凭借知识和才干,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为理想而奔走四方,或为生计而周游列国,都是入仕干政的最佳选择,从而形成一支庞大的充满活力的官僚后备军,使各国君主有选择官僚的充分余地。
二、秦汉官制
秦统一全国后,疆域空前辽阔。要统治好这个庞大的帝国,光靠皇帝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官僚机构。因此,秦始皇在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之后,紧接着在中央建立了以皇帝为首的中央政府。秦代中央的官员虽然不少,但最主要的则史书上所说的“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下是九卿。九卿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这些官员都是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以三公九卿为主而组成的封建朝廷,是秦代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核心,是绝对受制于皇帝并代行皇帝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秦始皇通过这个政治核心,撒下了遍布全国各地的统治网。
在秦代,三公九卿都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但具体分工是不同的。三公是直接协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的高级官员。丞相有左丞相、右丞相之分,以左丞相为尊,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武官,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主要掌管承转皇帝诏令,监察文武百官,处理重大案件。九卿掌管中央各部门的具体事务。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太仆,管理宫廷车马。卫尉,掌管皇宫保卫。典客,处理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负责刑法。治粟内史,掌管全国财政税收。宗正,管理皇族内部事务。少府,掌管山河湖海税收及手工业制造,以供皇室的需要。
汉承秦制,略有更改。西汉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为加强中央集权,设中朝以分割相权。中朝是皇帝身边较低级的官吏和待从人员组成的决策机构。向地方派遣刺史。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州部”。每个州部设刺中史一人,“以六条问事”,代表皇帝监察地方,使各级地方官吏和豪强不敢过分违法行事。东汉防止功臣窃命,君权旁落,规定:“有功辄增邑赏,不任以吏职。”在经济上优待三百六十五功臣,但在政治上很少重用他们。为此,刘秀还扩大了尚书台的职权,从而形成了“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
三、魏晋官制
北魏曾对官制进行过改革。孝文帝即位后,曾于493和499年两次颁布职员令,在中央逐步建立三省制,在地方上,则主要是接受汉族地主李冲的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废除了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所谓三长制是一种基层管理体系,即五家为邻,立一邻长;五邻为里,立一里长;五里为党,立一党长。邻长、里长和党长就是“三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制的实行,有利用抑制豪强隐匿户口,逃避租役,有利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社会的稳定。
四、隋唐官制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中央,废六官,恢复汉、魏旧制,设三公、三师等,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为最高权力机关。又于尚书省下置吏、礼、兵、刑(都官)、民(度支)、工六曹。在地方,把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制(炀帝改为郡县二级),拟定九品以上官由中央任免;州县官三年一换,不得用本地人。从而建立起一整套相当严密的机构。唐朝除将隋朝的内史省改名中书省,内史令改名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纳言改名侍中外,其余名称、长官、职能和性质均同隋制。另外,在宰相设置方面,武德年间仍以三省长官充任宰相。李世民即位以后,因其曾任尚书令一职,故以后此官遂虚设不授。但皇帝却往往给一些官职较低的官吏加上“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和“同中书门上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使其成为宰相,而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则被罢相职,如未加上述头衔,就只能负责省内事务。唐初还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之处,始设于门下省,后又迁中书省。开元年间,又改名中书门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之印”。
五、宋元官制
宋代在中书省内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事务,号称“二府”。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作为副贰,还把唐末五代设置过的枢密使和三司使定为常设官员,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政大权,以三司使(又称“计相”)分取宰相的财政大权。又削减州郡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以文臣任州郡长官,另设“通判”以牵制之。将全国划为十五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常平等四司,临时指派朝官兼领。
元朝的史央统治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中书省是最高行政部门,设中书令,右、左丞相,平章政事,右、左丞,参知政事等,统称丞相。中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枢密院掌兵权,设院使、副使。御史台掌司法,设御史大夫。行省之下为路、府、州、县,设总管、府尹、州尹、县尹;又都各设“达鲁花赤”(管民官),由蒙古人担任。
六、明清官制
1376年(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负其责而统属于朝廷中书省;1380年后又废中书省,罢丞相官职,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处理其事,为皇帝负责。设内阁,内阁为官署名。朱元璋在废丞相后,设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后来明成祖即位,以官品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予机务,称为内阁。
清代在中央中枢部门依明制设内阁(三殿三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下设六部。特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及军机处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军机处是清代皇帝直接指挥下的最高军政决策机构。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设“军机房”,雍正十年始正式改称“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最多时达六、七人,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在皇帝指定下兼任,称为“军机大臣”或“军机大臣上行走”,俗称“大军机”。其僚属称为“军机库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处职掌为秉承皇帝意旨,处理军国要务及官吏任免和一切重要奏章,是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制的最高发展。在中央的一般部门,设理藩院专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设都察院以为最高督察机构;设大理寺以为最高法院;设翰林院以为“储才重地”。宫廷部门设宗人府专管皇旗;设内务府专管宫廷事务。在地方地方上,设省、道、府(直隶州、厅)、县(州、厅)及边疆特别行政区。基层组织采用保甲制(牌甲制)。
结合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的改革的内容,分析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

索伦改革的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度;采取限田措施,规定最高的土地占有额度;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设立400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改革的意义: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重新分配国家的权力,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是普通的民众能够参与到国家的政策决定中。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废除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地缘部落;设立500人会议,实行陶片放逐法。意义:把雅典的民主制度推向高峰,实现了从贵族制向民主制的过渡。

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全体男性成年公民的广泛参与,以地缘为基础打破血缘和贵族的统治;拥有实权的公民集体机构(如公民大会、500人会议、民众法庭等);公职人员具有工资和补贴;对奴隶和女性没有权力可言;根本上仍然是被奴隶主贵族操控实权。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基辅罗斯国家

以基辅为中心的古代罗斯国家。公元862年,诺曼人的一支瓦兰吉亚人在其首领留里克的率领下,占领东斯拉夫人的重镇诺夫哥罗德。882年,其后继者奥列格征服基辅及其附近地区,将统治中心由诺夫哥罗德迁至基辅,是为基辅罗斯,即东斯拉夫人的早期封建国家。987年皈依基督教(东正教)。12世纪分裂为若干封建公国,互相混战。13世纪初,臣服于蒙古钦察汗国。15世纪末,莫斯科公国摆脱蒙古统治,恢复独立。古罗斯的政治中心由基辅转移到东北部的莫斯科。莫斯科大公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后来形成沙皇俄罗斯帝国。



留里克王朝

古罗斯国的第一个王朝(862年—1598年)。9世纪中叶,由瓦里亚格人留里克建立,故名。据《往年纪事》记载,东斯拉夫人各部落内部矛盾激化,内讧不已,社会混乱。为了维持秩序,特邀请势力强大的瓦离亚格人军事首领作王公,于是留里克应邀来到诺夫哥罗德,于862年做了罗斯国的第一任王公,从此开始了留里克王朝的统治。882年迁都基辅,开始基辅罗斯的统治。



《往年纪事》

罗斯最早的编年史。



索贡巡行

基辅罗斯国对居民征收贡物的方法。罗斯大公以武力征服邻近地区。除了掠夺财物和奴隶外,还强迫被征服的部落称臣纳贡。每至秋末冬初,罗斯大公便率大队亲兵到各地征收贡物,收取毛皮、蜂蜜、蜂蜡及粮食和奴隶,史称“索贡巡行”。这实际上是带有掠夺性质,所到之处往往是洗劫一空。征收和掠夺所得,一部分分配给亲兵,用来维系主从关系;大部分则运到拜占庭和东方市场出卖,以换取各种必需品和奢侈品。这种制度构成罗斯国家早期对内统治的主要特征。



《罗斯法典》

基辅罗斯及封建割据时期古罗斯的法令汇编。反映了罗斯封建关系的形成过程,是研究基辅罗斯历史的珍贵资料。来源于东斯拉夫人习惯法、罗斯王公法令和法院判例,约在11~12世纪编成。法典明文规定:破坏田界、偷盗牲畜、纵火焚烧庄园或打谷场、杀害王公贵族及官员者,都要处以重罚;将债农、奴仆、斯美尔德(农民),置于封建依附地位,农民死后无嗣,其财产归主人所有;废除血族复仇习俗,代之以罚付“血款”,即杀人者偿付被害者家属40格里夫那,杀死领主等显贵,加倍偿付,封建主杀死一个农民则只付5个格里夫那的偿金。它们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具特点的法律文献。



弗拉基米尔

基辅罗斯大公(980—1015年)。987年他宣布奉东派基督教为国教,并亲率全体罗斯居民下河接受拜占庭大教长所主持的洗礼。此事历史意义重大,首先一神的东正教代替了东斯拉夫人多神的崇拜,使基辅罗斯大公的统治带上了神圣的光环,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统一。其次,东正教带来了拜占庭先进的文化和艺术,为日后罗斯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后,加速了基辅罗斯的封建化进程。



伊凡一世

莫斯科大公(1325——1340年在位)绰号“钱袋”他经常用金钱收买蒙古王公和自己的政敌,同时也采用暴力来消灭竞争对手。他对金帐汗奴颜媚骨,百依百顺。1327年,他自高奋勇,在一年之内先后两次镇压特维尔和诺夫哥罗德的反蒙暴动,深得金帐汗欢心。1328年,他被金帐汗册封为“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他大力扩展领地,增强国力。还通过种种手段,动员罗斯大主教把主教驻节地由弗拉基米尔迁至莫斯科,使莫斯科具备了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这两大优势。王权与教权的结合不仅加强了他的政治、经济力量,而且也建立起强大的精神支柱。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46年11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署名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简称《中美商约》)。

  商约凡30条,主要内容有:(1)美国国民在中国享有居住、旅行、经商,包括从事制造加工、文化教育、宗教和慈善事业的自由;享有租借、占用房屋,租赁土地,选用代理人或员工的自由权利。(2)美国商品在中国交纳进出口关税和内地税,享有与中国商品和第三国商品同等待遇。(3)包括军舰在内的美国船舶可以在中国开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内自由航行,必要时可开入任何不开放的口岸、地方或领水。 商约在表面上双方享有对等权利,但中国生产落后,远洋运输不发达,无法实现,实际上只是美国单方面享有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的特权。商约缔结后,受到中国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



“府院之争”:以黎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年3月在中国是否参战问题上,段在日本支持下要参战,黎在美国支持不参战。后黎免去了段的职务,并请强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1917年7月中国清代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12天的事件。1917年因是否解散国会问题,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争端。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便带领军队入京拥溥仪登极,恢复清末官制。消息传出,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要求讨伐张勋。段祺瑞借助全国反对复辟的声势和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援,讨伐张勋。段祺瑞重新执政。



二次革命:是孙中山企图挽回辛亥革命的失败而发动的一次革命斗争,目的是要推翻袁世凯,重新恢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权。1913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于暗杀宋教仁。不久,宋案真相大白,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袁世凯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很快把讨袁军打败“二次革命”失败了。



南北议和:南北议和上海召开,南方军政府代表为唐绍仪,北京政府代表为朱启钤。由于南北议和有碍日本在华利益、有悖段祺瑞“武力统一”中国的意图,北京政府只是迫于中外压力才同意议和。和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南方代表提出陕西立即停战,撤换陕督陈树藩,停止招募参战军。此后数日,由于北京政府并未制止陕西的战争,唐绍仪表示如不撤换陈树藩,停止陕西的战争,决不再议其它议案。但北京政府没有答复。28日,和议暂停。

“狄克西”使团 (★★★★)

1944年2月19日,罗斯福致函蒋介石,向其提出了向抗日根据地派遣美军观察组的要求。但蒋介石并没有答应罗斯福的请求。同年6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奉罗斯福总统之命访问重庆。华莱士在谈判桌旁与蒋苦斗三天,终于以美国驻重庆的B-29远程轰炸机队需要根据地情报为借口,迫使蒋答应美方向延安派遣观察组的要求。美国人给这个观察组起了个绰号,叫作“迪克西使团”(“迪克西”意指美国内战时期叛乱的南方诸州,在这里则暗指陕北解放区)。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包瑞德上校成为了这支观察组的第一任组长。



低调俱乐部(★★★)

周佛海在全国军民奋起抗日之际,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组织反战团体,即臭名昭著的“低调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成员,文武兼备,俱乐部地址就在南京西流湾8号周佛海公馆。上经常的一个话题就是,“主张在相当时期,结束中日事变”,也就是不放弃任何机遇对日本求和。周佛海相当自负地说:“在当时抗战到底的调子高唱入云的时候,谁也不敢唱和平的低调,所以我们主张和平的这一个小集团,便名为‘低调俱乐部’。”



日本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日本大陆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因此中日甲午战争本质上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近代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



张鼓峰事件(★★★)

1938年7月13日,四十余名苏联红军越过边境,悄悄进入吉林省最南端的张鼓峰地区,关东军立即查阅地图,看出该地为“满洲国”的领土,于是认定苏军为非法侵犯行动,调军进行“自卫还击”,日本驻朝鲜第19师团首先发难,双方迅速増加兵力,动用坦克,重炮部队展开大战。正当日军第19师团数万人陷入困境将被苏军全歼时,莫斯科方面却主动宣布停战。之后,日军也十分知趣,不敢再提苏军侵略”满洲国“领土之事,慷慨允许苏军”合法“占领张鼓峰地区。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