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内容来自免费考研论坛,请点击查看全文
http://bbs.free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208198
史前史方法论
老黎 王显春
无论是认识简单的事物,还是复杂的事物,都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没有方法,就无法认识任何事物。史前史是个复杂的事物,人类试图认识史前史这个复杂的事物的历史比人类的文明史还要长。当初,人类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传说着记忆中的祖先,记忆里的族事,渐渐地,祖先成为能够驾驭自然力量和创造万物的神。这就是含有宗教意义的神话传说。凡是神话传说都是宗教的产物,都是对史实的放大、折射、移花接木式的反映,都是对史前史实的笼统的虚幻的认识。
人类没有停留在对史前史神话传说般的认识上,当思想者赤裸裸地面对历史的时候,真理的大门,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门被艰难地开启。他们勇敢地越过宗教的樊篱,用眼睛,用脚板,用手探索着史前史的痕迹,寻找着史前史的证据,并且总结出研究史前史的方式方法(模式)。如摩尔根把人类史前史划分为三个主要时代:愚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摩尔根的模式一诞生就受到恩格斯的高度赞扬。
恩格斯赞扬它并不意外,因为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需要证据支持,摩尔根的模式需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摩尔根是探索者,是史前史的最初探索者,恩格斯是探索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初创建者,他们与世界上所有的学者一样,都受时代所制约。说得明白点,摩尔根、恩格斯时代不是研究人类史前史的黄金时代,研究人类史前史的黄金时代在二十世纪。当人们用“田野考古”的方式揭示出巴比伦文明,华夏文明的时候,摩尔根模式就不那么适用了。因为,摩尔根模式依据的是易洛魁人等土著居民的现行生活资料。摩尔根模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但是,历史唯物主义有千差万别,有粗枝大叶的历史唯物主义,也有精益求精的历史唯物主义,有肤浅的历史唯物主义,也有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部分学者只知道摩尔根模式是唯一的研究史前史的模式,而没有发现他的知识的局限性,只认识到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划时代历史价值,而认识不到书中的局限性和错误,盲目地一味地追逐“摩尔根模式”,糟蹋了纷纷面世的华夏文明,愧对列祖列宗。
摩尔根的“愚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不是个客观标准,恩格斯把“铁器时代”和“拼音文字的发明”定为“文明时代”的标准与华夏文明不符。在世界范围内,铁器不足三千年的历史。而在中国,中华民族在六千年前就发明了系统的文字,发明了记载宗教的文字,发明了记载哲学的文字。中华民族有中华民族的历史足迹,中国人有中国人自己的符合实际的研究历史的方式方法。
一、穴居时代
人类已经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了。目前,在中国境内各省发现的二百多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中,从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五十万年的北京人、距今约二十八万年的金牛山人、距今一万八千年的山顶洞人,到距今一万年的仙人洞人等,绝大部分遗址是在洞穴或洞穴附近。鉴于人类的智力和气候等因素,穴居是那个年代的首选,是那个时代的主流。我们称这个时代为穴居时代。
穴居时代是天然的血缘婚,没有形成氏族(没有姓氏),没有祖先崇拜,没有墓葬习俗,没有宗教意识。如在山顶洞发现了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有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身物品。随身物品不是随葬品。说下室有“墓葬”、“随葬品”的说法缺乏佐证。再如澳大利亚“梦戈一号墓”、“梦戈三号墓”(距今3——2.8万年)。基本资料显示,“梦戈墓”没有墓圹轮廓,没有挖掘生土的记录,根本就不是墓。墓葬不仅体现了宗教意识,也体现了一种能力。穴居时代,人类没有能力建造墓葬。
穴居时代,人类发明了石斧、弓箭、人工取火技术、稻谷培育技术、制陶技术等。
二、草居时代
草居时代有两个时代特征,就是洪荒时代和有巢氏时代。
1、洪荒是这个时代的突出特点,洪荒不仅仅是指人类混沌愚昧的状态,还有个客观标准,就是大洪水期。这个时期是人类从走出洞穴到定居,度过了一个艰难困苦,九死一生的历史时期。洪荒时代也是人类创造记忆、创作神话、缔造英雄的时代。人类在洞穴里居住了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当小心翼翼地走出洞穴时,迎接他们的是滔滔洪水带来的灭顶之灾……
大理冰期后期,天气渐渐转暖,动植物渐渐活跃起来。由于石斧、弓箭的发明和人工取火技术的掌握,人类战胜敌害和获取食物的能力增强。由于食物的改善,促使人类智力增长和体质增强,繁殖能力提高,人口增加。人口增加的直接后果是取食半径加大。洞穴周围的食物日益匮乏。为了获得食物,人们渐渐远离了洞穴,渐渐在远离洞穴食物充足的地方定居下来。
山顶洞人后期,有了人工取火和搭建小窝棚的能力,具备了在野外临时过夜的条件。除以上的主动走出洞穴的原因外,还有多种被动走出洞穴的原因。如地震暴雨,造成洞穴坍塌;如山洪泥石流淤塞洞穴,都迫使人类走出洞穴。由于寻求食物的途径不同,生产经验的差异,性别的差异,一个洞穴出去的人可能走向四面八方,不同洞穴出来的人又可能走到一起。走出洞穴,是对旧的洞穴式血缘部族关系的破坏,为新的社会关系的建立,新的婚姻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人类陆续走出洞穴的时间大致是从山顶洞人到仙人洞人,从距今一万八千年到距今一万年之间。
人类走出洞穴的时刻,也是将要毁灭人类的世界性的大洪水发生的一刻,人类的记忆就产生在这一刻。因为痛苦,记忆才深切。大洪水有多大?洪水大劫后人类还剩下几人?各族又是如何逃生的?西方人有西方人的痛苦的深切记忆,华夏民族有华夏民族痛苦深切的记忆。
西方关于洪水的神话传说基本上是《圣经》模式:造一只船,只有几人和动物能逃难,暴雨下了很久,洪水淹没了大地和高山。
华夏民族关于洪水的神话传说基本上是女娲伏羲模式:大水到达山顶,只剩下女娲伏羲兄妹二人,女娲抱着一只鸡,手举一支谷穗,伏羲牵着一条狗。洪水退后,女娲伏羲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繁衍出华夏民族。汉族、苗族、彝族、白族、纳西族、藏族、满族、蒙古族等都有类似的神话传说,大同小异。
华夏民族这些传说质朴、真切,透露出人类走出洞穴后依然保留着血缘婚这一历史真实,同时也反映出大洪水过后人类开拓荒野、繁育后代的艰苦历程。
同是神话传说,西方关于洪水的记载是神话,虚构的成分多了些;华夏民族关于洪水的记载是传说,有的是口头传说,事实的成分多一些。因此,华夏民族关于洪水的传说更具历史价值。
大理冰期时代,全球气温下降。由于寒冷,海水蒸发后以冰雪的形式降到陆地上,成为冰川雪原。由于气温低,陆地上的冰雪不能融化,不能以水的形式回到海里,海水的补充量达不到蒸发量,造成海平面下降。距今两万三千年前后,海水全部退出渤海和黄海。渤海与黄海成为内陆平原,与朝鲜连在一起。东海几乎消失,台湾与大陆连在一起。山东、辽东、朝鲜已不是半岛,台湾不是岛。世界各地的情况都是这样,因为,海平面是属于世界的一个地理标尺。
距今一万五千年前后,大理冰期结束,气候迅速回暖,陆地上的冰雪开始融化,补充到海里。距今一万二千年前后,北黄海发生海侵,至现今水深五十米线附近。距今一万年前后,渤海海峡再度海侵,到距今八、九千年间,海平面达现今十米线附近,这时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3℃。气温高,水汽循环系统异常活跃,暴雨的天气就多。冰雪融化、暴雨,是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
2、草居时代就是有巢氏时代,草居不是像喜鹊一样在树上筑巢,而是在地上作窝。 人类走出洞穴后最先选择的居住形式就是草窝。草窝没有盖,能挡风不能遮雨。为了遮雨,草窝往往建在大树下或崖壁边。有的崖壁向外探出三五米远,正好用来遮雨。
如连云港将军崖,该崖壁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了取石材建山下小学而被炸毁,炸毁前,估计该崖壁有十米高,向外探出约三米远。将军崖正是古人走出洞穴后息身的好场所。
崖壁是遮雨的好场所,久而久之,就像洞穴一样,周围的食物资源渐渐枯竭,就近采食成了问题。为了生存,人类必须创造居住环境,创造一个能在食物资源丰富的地带安身立命的环境。把草窝加上遮雨的顶,人类就发明了窝棚。人类走出洞穴前已经发明了石斧,会砍伐树木,具备了建造窝棚的能力。一旦学会了建造窝棚,人类就掌握了生存的主动权,可以在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定居下来。在窝棚出口上加上挡风的草帘子,就发明了“门”,把火塘移入窝棚,就能越冬,就是家。当初建的窝棚形状不是圆的,也不是方的,是不规则的形状,因为那时的人们还不懂圆和方。
一个方便采食,又临近活水水源,高爽的,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会吸引人三三两两地聚拢来。一个洞穴出来的人聚拢在一起,不同洞穴出来的人,或联姻,或结盟,能够和谐相处的聚拢在一起,前后建起三五个小窝棚,就是最初的聚落。
在围猎、捕鱼中,有生产经验的,有组织能力的人往往是大家的核心。大家自愿团结在核心人物的周围,听从核心人物的指挥,以获取更多的食物,共同抵御猛兽的袭击和对驻地的骚扰,预防外人来抢占领地。这个核心人物就是最初的酋长,酋长的诞生标志着新的社会形态——部落的诞生。
墓葬:人类的居住观念和墓葬观念是对应的,生死观决定墓葬形式。在距今九千年前的考古发掘中,还没有发现穴式墓葬。在草居时代,人们居住的是平地建筑的简陋的窝棚,那时,还没有形成“埋葬”的观念,也没有能力埋葬死人。人死后,把死尸投入江河,这叫“水葬”;“裹以白茅”,“投于荒野”,这叫“天葬”。
“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卷五)
“裹以白茅”是不是葬俗?《诗经》里有“野有死麕,白茅包之”。古人对人和动物的死尸一视同仁,死后都用白茅包之,这实在是一种很文明的行为。草居时代人们建造的窝棚,除了用树木枝条支起筋骨外,主要的材料就是白茅。白茅柔韧细长,可以当绳索绑扎,绑扎在窝棚上又是防雨的好材料。人生前住在用白茅搭建的窝棚里,“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就连动物死后也以“白茅包之”,这虽然不是葬俗葬制,已经成为习俗了。
草居时代有了家庭观念,一个窝棚就是一个家庭。有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弟的概念。草居时代初期,同一个洞穴出来的还在一起居住,依然延续了洞穴时代的血缘婚形式。当不同洞穴的人走在一起,住在一起时,这才渐渐产生了族外婚。
从距今一万八千后人们陆续走出洞穴到距今九千年前称草居时代。有的草居时间长一些,如山顶洞人,也只有八九千年的时间,有的草居时间短一些,如仙人洞人,不足千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草居时代只是瞬间。草居时代是个洪水滔天,灾难深重、九死一生的时代,人们惊慌失措,还没来得及反思历史,还没来得及形成氏族,没有来得及形成宗教观念。
三、屋居时代
中华民族历尽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屋居时代。屋居时代是中华民族反思人生,反思历史,“认祖归宗”,产生抽象思维,发明文字,创造文明,创造未来的时代。
1、室居时期
室,半地穴式居室为室。
目前,中国新石器考古发现最早的半地穴式房屋遗址在裴李岗文化。经碳十四年代测定,裴李岗文化裴李岗遗址较早的数据之一是BK94126:9060~8990年(供参考)。
距今九千年前后,气温趋于温和,大洪水趋于结束,海平面上升至与现在接近的水平,海陆水汽循环趋于平衡,人类选择了半地穴式的室居形式,人类历史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住房问题:
裴李岗文化遗址的房基以地面式建筑为少数,以半地穴式建筑为主流。古今都一样,房屋是一次性投资,长期使用的生活设施,追求经久耐用适用是人类共同的目标。地面式建筑虽然容易建造,与半地穴式建筑相比建造起来省工省料省时,但是,人们还是渐渐放弃了它。鉴于当时的建筑水平,人们选择了半地穴式建筑模式。半地穴式房屋有一段地穴式墙壁,其壁防风性能更好一些,保温性能更好一些,火塘里的柴火燃烧起来更平稳,人在半地穴式的房屋睡觉有一种安全感,更适合人类越冬和长期居住等。人们选择了半地穴式建筑模式,也许是出于对穴居时代的眷恋,也许是为了抵御寒潮。
裴李岗文化遗址的房基以不规则圆形为主,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占多数,方形的是少数。这说明当时人们还没有形成圆和方概念,至少还没有东南西北的概念。房屋的出入口南向开启,便于采光取暖,便于越冬。房屋内有火塘或灶坑,也是为了烧烤食物和冬天取暖用的。距今九千年前后,虽然平均气温比现在高一些,但,气温极不稳定。在距今八千六百年时气温骤降三十度,严重影响人类生存。那时,冬天还是要采用各种方式取暖,白天采用日光,夜间采用生火的方式取暖,半地穴式建筑就有很好的保温节能效果,在抵御冰雪和寒潮中发挥作用。
住房问题是人类生存的大问题,气候环境,经济状况,科技水平,思想观念等全部体现在住房上。前些年,西方媒体报道发现了一万年前沉入海底的城市,这是西方式谎言。冰期、海退、回暖、海侵、洪水、全新世大暖期,这些都是世界性的话题,任何民族的体质智力都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脱离自然环境,脱离其他民族的相互影响而独立发展。西方式谎言往往是殖民思维在作崇。
住房问题也是人类发展的大问题,安居才能乐业,居住模式决定着人类的情感婚姻,思想宗教,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
墓葬问题:
距今九千年前,人类发明了半地穴式居室。有了居室,就有了家庭。有了家庭,就有了家庭观念。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依恋之情日益深化,一直发展到生死不弃的地步。为了达到生死不弃的目的,人们受半地穴式居室的启发,发明了穴式墓葬。死者如生,穴式墓葬延续了家庭观念,延续了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依恋之情,迈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凡是死者都对环境有污染,尤其是患传染性疾病的死者,对生者的危害就更大。把死尸埋入黄土,就隔断了污染源,保护了环境,保护了生者。这比“白茅包之”“投于中野”,任野兽啃噬,任其滋生蚊蝇更文明,更科学。穴式墓葬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进步。穴式墓葬还被人称为“无字地书”,那个时代的生活状况、宗教信仰,家庭婚姻,乃至军事政治就写在这不“无字地书”里。
目前,在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发现最早的墓葬遗址在裴李岗文化。透过随葬品能够看到距今七千至九千年这个时段的古人的生产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
裴李岗文化的陶器为泥质陶和夹沙陶,手制,火候低。其种类有鼎、罐、壶、钵、碗、盆勺、盘、豆和器盖等。
裴李岗文化的石器是从旧石器里脱胎而来,以磨制和琢磨兼制为主。多数是通体磨光,制作精良。最有典型意义的是石磨盘石磨棒,应为世界上最早最精良的粮食加工工具。石器都农业、手工业、建筑和狩猎的工具。如:斧、铲、楚、脸、刀、石磨盘、石磨棒、石锛、石凿、磨石、石杵、石矛、使求和石纺轮等。
龟甲上下甲缝合在一起,当针线筐或针线包一类的物品。龟甲里装有彩色小石子,这是人们的心爱之物,装有骨针、麻绳等生活必需品。那时,恐怕还没有“灵龟”的观念。那个时代,人们不但把石头制成各种工具,把泥土烧制成器皿,还把龟甲和动物的骨头制成各种日用品,以丰富人们的生活。人们发明的骨器有骨针、骨椎、骨矛、骨匕、骨镞等渔猎工具和生活用品。
婚姻问题:
从墓葬看婚姻。在裴李岗文化的墓葬中,早期以单人葬为主,中后期合葬墓的比例逐步增加。单人葬说明当时人们的独立性强,家庭观念淡薄,婚姻还不够稳定。到了裴李岗文化中后期,合葬墓逐渐增加。如M35为二男性合葬,成年,甲为后死者,为一次葬,乙为先死者,为二次葬。M35应为兄弟合葬。M106为二异性合葬,40岁左右,女先死,为二次葬,男后死,为一次葬。M106应为夫妻合葬。M363为异性三人合葬墓,二男一女,50岁左右。M363应为夫妻葬。再如M325为异性四人合葬墓,二女二男,成年,一人为一次葬,三人为二次葬。M325应为夫妻合葬。
一座墓葬,就是一个家庭的缩影。同性合葬墓的男女墓主大约是走婚制,没有建立起以情感为纽带的稳定的婚姻家庭,死后兄弟或姐妹合葬在一起。异性合葬墓已经是有了稳定的家庭,稳定的婚姻,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生同床,死同穴”。有的一夫一妻,有的二夫一妻,有的二夫二妻等都是对偶婚,是一个家庭。先死者先葬,后死者下葬时再把先死者的遗骨迁来“并骨”合葬。合葬以婚姻家庭为基础,由子女和族人实施。
距今七千至九千年间,由于人口增加,具备了族外婚的条件。那时,族外婚和血缘婚并存,走婚与对偶婚同在。
由于墓葬的发明,人们逐步建立起灵魂不灭的观念。
2、房居时期。
房,方形的居室为房。
距今六千五百年前后,方形房屋是华夏民族建筑形式的主流,科学知识、建筑能力促使人们有意识把房屋建成方形。那时,半坡、姜寨村落的“富户”或公共场所的大房子都是方形,大汶口普通住房也是方形。方形,是人类认识空间,管理空间,认识时间,管理时间的能力的体现。房居,迎接并开辟了一个伟大文明时代。
房居时期是人们思想豁然开朗的时期,那时,人们懂得规划空间,管理空间,把空间规划为四方,取名叫东南西北,利用空间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同时,人们更伟大的进步是懂得规划时间,管理时间,把时间规划为四季,取名叫春夏秋冬,利用时间知识进行春种秋收,促进养殖业发展。房居时期,是人类精神文明、科技进步、丰衣足食的辉煌年代。
房居时期,也是彩陶盛行的时期。距今七千年前后,人类发明了彩陶,开始了用色彩记录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到了距今六千五百年前后,彩陶盛行。彩陶是人类的百科全书。它首先用色彩记录了人们对洪水的遥远的记忆,记录了生和死、天和地,记录了对宇宙起源的思考,天地从何而来?记录对人生的思考,我们从何而来到何处去?记录了生死轮回,记录了宗教的起源,记录了哲学的起源等。
在距今六千五百年前后,在中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相继产生了花氏、伏羲氏、虞氏、龙氏等原始母系氏族部落。继而,产生了祖姓、妣姓、夏姓、风姓、周姓等父系氏族部落。
什么是文明?用文字明明白白记录了的就是文明,用文字明明白白记录的历史就是文明史。房居时期,是华夏民族开启文明之门,迎接人类文明曙光的早晨。
这里,仅提供一种中国史前史的研究方式方法,正确与否,愿接受历史的取舍。
史前史方法论
qcwayne 免费考研论坛/2007-10-24
相关话题/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考试优惠券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Free考研考试FreeKaoYan.Com
欢迎来到Free考研考试,"为实现人生的Free而奋斗"
© 2020 FreeKaoYa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