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内容来自免费考研论坛,请点击查看全文
http://bbs.free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57302
学习提示:本课程目的主要学习目的在于了解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进程,特别是从全球史的的角度出发,了解世界整体化发展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思考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根本动力、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这一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此外,要求熟知一些重大事件和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了解认知世界历史的多元视角,培养历史感,初步掌握科学的历史分析方法。
第一讲 对世界整体史的历史认识
学习提示:本讲主要是从史学史的角度介绍历史上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学习目的在于把握住历史上人们对世界历史的认识是如何逐步深化而具有系统性的。
本讲作为一般性了解内容。进一步学习可参考:张广智等:《西方史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杨豫:《西方史学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宋瑞芝等:《西方史学史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
一、古代
1、西方: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425年)著《历史》九卷,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希罗多德的《历史》可以说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希罗多德心目中的世界只是一个地理含义上的世界,促使他把各地区的历史都结合到一起来撰写的,仅仅是一种地理上的统一性观念。这种统一性的认识并不是一种历史的认识,即他还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的统一性,所以他撰写的只是地理统一性的世界史,而非历史统一性的世界史。
公元前2世纪,古代欧洲杰出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Polybius,约公元前204-122年)著有《通史》。波里比阿生活的时代是罗马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时代。罗马经过征讨将地中海变为罗马的内湖。罗马建立统一帝国的霸业激励作者著述立作。记述的中心是正在扩张中的罗马。但中心之外,所记范围还包括公元前212-前146年期间地中海的周边世界。
波里比阿以第140届奥林匹克(公元前220-前216)为全书叙述的起点,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行动是分散的”,以后,“意大利、阿非利加同希腊、亚细亚的局势联结了起来”,由此“历史就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波里比阿认为,分析个别的历史事件作用甚微,只有把它们联系起来,并放在世界通史中来考察,它们才显示出意义。他说:“只有将各事件与总体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揭示出来,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才有可能认识历史的全貌。”波里比阿是第一个把历史学设想为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的思想形式的人。他说,命运之神已把世上一切事务导入一个方向之中,使它们都走向同一结果。同样,历史学家也应提纲挈领地为读者提供命运之神所用来完成其目的的活动。他认为,这就是促使他有勇气来叙述整个世界走向统一的这一综合过程的主要原因。他认识到自己撰写的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也就是的当时整个世界的历史,而撰写这种历史最重要的是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考察诸历史事件,以求得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
波里比阿比较明确的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代文化思潮影响的结果。当时,斯多噶学派在社会历史观和伦理观上,相信宿命论和禁欲主义,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世界主义。“世界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创立斯多噶学派的芝诺(Zenon Eleates,约公元前350-260年),反对希腊其他学派把人类分为希腊人(文明人)和野蛮人,认为人类是一个整体,没有文明人和野蛮人之别。芝诺认为,人都是世界的公民,这是因为人的理性是统一的、普遍的,世界上的人们都是在一种方式中顺着共同本性而生活,故而“四海之内皆兄弟”。在他看来,作为世界公民的人,没有种族、地位、区域等区别,他们都统属于一个国家,即“世界国家”。世界上只有一种公民,即世界公民;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即世界国家。
波里比阿的世界历史整体观可以说是对“世界主义”的一种反映。由于波里比阿试图寻求世界历史的有机联系和历史变动的整体性,因而他被学术界认为是世界性或全人类性历史的创始者。在古典文化中,虽然波里比阿仍不能摆脱古代作家所难以逾越的历史循环论观点,但他已达到了最广阔的历史契合观念。
2、中国
战国以前中国人的世界观念非常淡薄,不大了解周边的情形,那时只有一个空泛的“九州”和渺茫的“四方”的地域观念。战国后,才产生具体的“九州”和“四极”说。至战国末期,又产生了“大世界说”——“大九州说”和“大四极说”与海外三十六国的记载。经过战国时期的历史统一运动,形成了秦汉统一国家。正是这种历史统一运动,促进了广阔的历史观念的产生。司马迁的《史记》的广阔的历史视野,正是这种历史统一运动的一种反映。
《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却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司马迁沿用中国古代的习惯说法,笼统地称这个已知的范围为“天下”。这个“天下”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可视之为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二、中世纪
1、西方
公元4-5世纪,是西方史学发生重大转折的时代。“那时历史的观念由于基督教思想的革命性的影响而经过重新塑造”。此时期兴起的基督教史学思想,打破了从前以世界作为背景和以地理上的文明中心为中心的世界史的格局,开始致力于构筑贯彻人类始终的世界史,构筑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包罗在上帝目的的规划之中的世界通史。
在基督教世界观的基础上,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公元354-430)创立了他的世界史理论。在《上帝之城》一书中,奥古斯丁认为,天地间具有地上之城和上帝之城,这两种城原来是浑然一体的,因为人们有罪,才分开成为两种城。地上之城的罪恶是由恶魔撒旦造成的。地上之城是暂时的、会灭亡的;上帝之城是完美的、永存的。前者是罪恶的,是黑暗的世界;后者是善良的,是光明的世界。世界的历史是善与恶的斗争史,是光明的世界取代黑暗世界的历史,也就是教会的统治取代世俗国家政权统治的历史。
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历史的过程不再是人类的目的,而是上帝的目的的实践。即历史的进程,惟以上帝的意志为准;人世间的命运,全依神意的安排而定。这种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神的目的被奥古斯丁描绘成一种独特的进步的过程,他把这种“进步”归结于上帝。在奥古斯丁看来,人类是一个整体,整个人类朝着上帝规定的目标行进,所有的民族无一例外地都加入这一行进过程。上帝之城是由所有的民族组成的,上帝之城的城楼高耸在所有的民族上面。在这里,世界历史已不再是世界背景的记述,而是历史探索的中心所在。
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因此,中古欧洲的所谓世界历史,实际上是起自上帝创世,以希伯来为序幕,以欧洲为主体的基督教世界的历史。
到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史学观念出现了两种世俗化倾向。
一种如爱瑟伦(1033-1109)认为,人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体现在基督教关于进步的信仰的基础上的
世界近代史笔记
lishi 免费考研论坛/2006-08-17
相关话题/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考试优惠券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Free考研考试FreeKaoYan.Com
欢迎来到Free考研考试,"为实现人生的Free而奋斗"
© 2020 FreeKaoYa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