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内容来自免费考研论坛,请点击查看全文
http://bbs.free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231336
宋史名词解释
1 陈桥兵变:后周显德六年(1959年)六月,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掌殿前司禁兵。周世宗旋病死子柴宗训即位、年幼、由符在后摄政。赵匡胤乘主少国疑之机,阴谋夺取政权。七年正月元旦,北边忽报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宰相范质,王薄仓猝中不辩真伪,遣赵匡胤出兵,至陈桥驿(开封东北四十里),匡胤弟匡义与掌书记赵普等指挥将士,发动兵变。以黄袍披匡胤之身,立为天子,回师开封,取代后周,建立宋朝。
2 二 府:宋朝以枢密院掌管军政,称西府:中书门下(政事常)常管政务,称东府,合称二期工程府为最高国务机关。
3 主户:又称为税户、编户。城市中有房产或乡村中有地产,应纳税服役的人户名称。分坊郭主户和乡村主户,乡村主户按家产多少分为五等,一般第一、二、三等称乡村上户,其中第三等又称乡村中记,第四、五等称乡村下户。一、二等户是地主,三等户中有地主,也有自耕家或富裕家民。四、五等户是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官府按户等高下,摊派某些税役或免除乡村下户的某些税役。灾荒之时,也常减免(优先)下户赋税,或优先赈货下户。但事实上,乡村上户以各种方式,将赋役负担转嫁给乡村下户或客户。乡村上户须依户等和家产轮流差充各种职役(单丁户和女户除外他们在服役期间,即从平户开格为“形势户”,成为地主阶级当权派的下层。
4 客 户:城市无房产或乡村无田产的人户名称。分坊郭客户或乡村客户。乡村客户主要是佃农,租佃乡村上户,官户等的田地、耕牛,受地租和高利贷剥削。乡村客户对地主有相当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官府向乡村客户摊派劳役和身丁钱等赋税,在某些地区,乡村上户、官户的各种税役亦由乡村客户直接承担。
5 支 移:宋朝赋税的输纳方式。送纳赋税有固定处所,而以有余补不足,则移此输彼,移近输远谓之支移。支移远近以户等高下而定。宋哲宗时,陕西分三等,乡村第一、二等户三百里;第三、四等户二百里;第五等户一百里。非期限紧近或战争急需,允许人户纳脚钱以免支移,成为变相加税。脚钱亦按等征收,且不断增重,甚至与正税相当。也有即不免支移,仍须添纳脚钱的。
6 折 变:宋朝赋税输纳方式,后成为变相加税名。征科赋税有固定物品,而一时所需,则变而取之,谓之折变,折变按规定用平估,使其值轻重相当,实际上却往往增取其值,折变物色数额按规定,须于起纳前半年(后改为九十日)揭榜晓示,实际上却临时变更,反复纽折。结果税户于常税之外,或增五、七倍之赋。南宋时,以税钱折麦,以苗米折糯,相当普通,以银折纳的地区也有扩大。
7 沿 纳:杂税各。唐末五代,两税以外加派各项钱物,有农具钱、牛皮钱、盐钱、曲钱、鞋钱等;岁随夏秋两税折变送纳。宋沿袭其中多数,统称沿纳,又各杂变。明道二年(1033年),曾下诏沿纳物以类并合为一,悉除诸税名,但至宋末有一些税名仍保留。沿纳的征敛,比一代在某些方面更为苛刻。
8 丁口之赋:杂税名。五代十国时期,两税之外,各政权所征收的“身丁钱绢”,“身丁米麦”,“丁口盐钱”、“身丁钱米”之类,宋沿袭下来,统称为丁口之赋。必须随同两税输纳;丁口之赋不分主客户全部交纳,而且也常常采用“折变”的办法,使交纳者加重好几倍。
9 和 买:指预买细绢。春季民团,预贷库钱,至夏秋随两税输细绢于官。约始于太宗时。其后贷钱按比例支盐等杂物,复多拖欠克减,以至成为抑配;州有定额,按物力摊派北宋末至南宋初和买成为重赋,诸路先后按比例或全部折纳现钱,折价屡增。四川、广西有和买布与和买细绢类似。
10 和 籴:指市籴粮米,宋初,特指现钱收籴。仁宗以前,有和籴博籴、便籴,便籴所入最多。熙宁、元丰推行表籴、寄籴、结籴、兑籴、坐籴等。北宋末括籴均籴;则成为强制性的敷配科索。南宋国用边响,更加仰赖和籴,除置场收籴客商所贩外,朝廷以定数责之州县,州县责之民户,强行抑配征购,所降籴本,层层递减往往十不支一、二,且以关子、会子或空名告身,度牒充折,成为民间的苛重负担。
11 职 役:又称为吏役、徭役。宋基层政权、乡里、都等头目,及州县衙门办事人员,均由民户克当统称职役,分乡役县设、州役。北宋前期,职役大都差民记轮充,又称差役。后复出现雇役与义役。
12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即位后,接受赵普建议,解除武将兵权,以免重蹈晚唐五代灭亡之覆辙,建隆二年(961),太祖召待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挥使王审琦等宿将饮酒,劝瑜他们释去兵权,多买良田美宅,歌儿舞女,终其天年。于是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等皆罢中央军职,而以资浅才庸韩重赟、张琼等掌待卫、殿前司禁兵。这是消除禁军将领发动兵变,夺取兵权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开宝二年,太祖又宴请节度使王疹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劝使罢镇改官以消除藩镇割据隐患。
13 市舶使 :官名。掌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物贷、以资买卖。官署称市舶使司市舶司,或提举市舶司,较低者称市舶务。两宋先后于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温州、秀州华亭县、江阴军、密州板桥镇等地置市舶司或市舶务,其官属除市舶使外,主辖市舶司事,市舶判官提举市舶,监市舶务等,以知州、知府、通判、转动使、提点刑狱公事等兼任。
14 交 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初,因商品贷币关系发展,政府铸市难敷其需。四川始用纸币,称为“交子”,由富民十六户发行,后富民家资衰弱,不能完全兑现。天圣元年(1023)改由官府发行,以铁钱作币值本位。面额自一贯至十贯不等,发放时临时书填,后改为印发有五贯、十贯两种,旋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发行原有定额,以铁钱为现全准备,两整年为一界,随界换新造旧禁止民间私造。神宗时始定交子可行为两界(即四年),等于发行额增长一倍。交子开始贬值,哲宗时,增造无定数,贬值更甚。崇宁四年(1105)改为钱引,陕西等也一度使用交子,淮南路还发行过两淮交子。宋时兑换券亦称交子。
15 行 会:宋代商业同行组织。官府按行业登记铺户,置办物品时由各行业铺户供应。被组织在行内的铺户称行铺或行户。行有行头数人,由物为强的上户担任。行头轮流当旬行头,负责分派货物和议定买价。官府通过行头向行铺配实积存物品,甚至,表借钱贯。行内贫困悬殊,行头上户常将其负担转移给下户,或勾结官府营私舞弊。行头有规定客货价格之权,因之接受贿赂与客商共同剥削下户,行头还代表行铺与官府办交涉,充当雇用人力的中介。各行有传统的省陌钱行用数额,衣装本色以及迎神赛会等共同活动。
16 澶渊之盟:宋辽和平盟约。景德元年(1004)辽军大举南下,绕河北诸城,悬师深入宋境,宋大臣王钦若、陈尧雯密请真宗迁都南逃,宰相寇淮力排众议,促真宗亲征。辽军破德清军进抵澶州(河南濮阳),宋军伏弩射死辽大将萧挞览,真宗因寇淮与殿前都使高琼的催促,渡可进澶州城。宋军士气高涨,辽军处境不利。而真宗急于求和,先已遣曹利用赴辽营议和,至是辽遣韩纪与利用还澶州。十二月(1005年1月)双方订立盟约。宋第年输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真宗与辽圣宗以兄弟相称,尊辽萧太后为叔母,澶州、郡名、澶渊、故史称澶渊之盟。
17 庆历新政:宋仁宗庆历年间的政治改革。宋实以来龙去脉,大地主兼并土地日益剧烈,影祜以后,宋夏战争爆发,更加重了农民负担峰回路转上契丹渝盟,军费与发币增加,庆历时,已经生农民起义。统治阶级的部分人士,为克服危机,相继提出改革意见。庆历三年八月,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农牧民副使,九月,他们提出十项改革方案:(一)明黜陟,(二)抑侥幸,(三)精贡举(四)择官长,(五)均分田(六)厚农桑(七)修武备(八)减徭役(九)覃思信(十)重命令。疏上大都被仁宗采纳,颁行全国,号称“新政”。但因限制大地主,大官僚的特权,实行时遇到激烈反对,不久即罢。
18 庆历党争:宋仁宗庆历年间统治阶级内部的派别斗争。景祜三年(1036)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等被宰相吕夷简指为“朋党”均遭贬斥。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欧阳修知涑院,富弼、韩琦也都进用。仲淹在宰相杜衍支持下推行“庆历新政”。次年,反对派夏竦指范、欧阳为“党人”,内侍蓝元震复迁及景祜时事,谓范等“以国家爵禄为私惠,胶固朋党”。仲淹、弼不安于位,自请出外为官。其所引用苏舜钦等均被斥逐五年,杜衍罢相,余请、欧阳修、尹洙等亦被贬逐。夏竦复诬告富弼阴遣石介入契丹谋起兵,时有实已死,富弼、仲淹却因此而解所兼安抚使。
19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时,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的一次政治改革。宋自庆历新政失败,积贫积弱政局日趋严重。嘉祜三年(1058),王安石上《言事书》,提出改革主张,但未采购。熙宁二年(1069)二月,神宗以王安古为参知政事,开始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设制置三司条例司,议行政法。七月相断颁布“均输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次年条例司,撤消以司农寺为制定与推行新法机构。十二月王安石任宰相,理财的免役市易,方田均税诸法,强年的置将保甲、保马诸法先后推行。还改革学校科举制度,裁并州县,干整顿军队等。变法侵加了部分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韩琦,司马光反对。七年四月,王安石罢相,次年三月夏相,得到神宗全力支持,改革派内部分裂,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夏相得到神宗全力支持,改革派内问分裂,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二次辞去相位。其后神宗主持变法,但王安石强调的“摧制兼并”推行不力。变法扭转了北宋积贫局势,军事力量有所增强。元丰八年,神宗死,子哲宗继位,宣仁太后
20.均输法:王安石新法之一。颁行于熙宁二年(1069)七月。针对汴京的物资需要和东南六路严重脱节,造成富商乘机谋利,家民困于税的状况,扩大主持六路物资运输工作发运使的职权,使之兼领都大提举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九路银铜铅锡坑治市舶;充足其经费,拨给内府库藏五百萬贯和上贡米三百万石,作为籴本,使有权了解九路财赋状况,移用其金谷;改变内外不相知,盈虚不相补的状况,三司每年预先下达在京库藏、年支、见在定数及所应当供办数,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得以“徏贵就贱,用近及远”,朋便变易蓄买。为防止监司不能协力,许自辟官属,遣隶九路,凡财货轻重,郡县丰凶,山泽之利兴废之积虚实,皆得周知,以通有无,均输法行,限制了富商对市场的操纵,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21.家田水利法:又称农田利害条约。王安石新法之一。颁行于熙宁二年(1069)十一月,诸路分遣常平官专领农田水利。农田如荒闲可事垦辟,瘠卤可变膏腴,旱地可为水田,水域可为在地之类,水利如陂塘可修,灌嘅可复,积潦可泄,圩堤可兴之类,吏民皆得自言,由州县实施,行之有效,按功利大小酬奖,农田水利,田受利人家出功,出料兴修,若工设浩大,民力不能给者,许予常平广惠,仓系官钱斛内借贷使用,也许州县劝谕特乃人户出钱借贷。永利可及众而被私家占擅的,则为之均济疏通。至熙宁九年,水利兴修一万余处,受益农田三十余万顷。
22.青苗法:王安石新法之一。颁行于熙宁二年九月。因对常平仓法进行改革,故又称常平新法。其法:于夏秋未熟前,凡民户自愿请贷者,即将所货粮食折成现钱货付,归还时令随税纳还。其具体要点有:请钱须五户以上结为一保,以第三等以上有物力户充甲头;量人力物力以定钱数多少其愿贷粮食者,即以时价估作钱数支给,随两税偿还,须在原借数外每料加纳三分或二分息钱,立法本意,是为了“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原定先在,河北、京东、淮南三路试行俟成次第,再推之诸路,寻以民间,多愿支贷,遂遍下诸路实行,每路置提举官以掌之,元祐元年罢。后变行不常,肯渐失愿意。
23.募役法:又称雇役法,免疫法。王安石新法之一。始于熙宁二年春,经反复论定,复经畿县试行,至四年十月初一,遂普遍推行,其法:当役人户照等第出钱,称“免疫钱”,坊郭户及官户、女户,单丁未成了,寺观等六类户旧无差役者,亦按户等减半输钱,称“助役钱”除足用的雇值外,为防水旱欠搁又多取二分,称“名役宽剩钱”,随州县大小户口贫富,均敷至第三或第四等户,如不足,所敷至第五等户,坊郭户随各处等第均定,凡坊场河渡等旧以酬奖衙前者,由官府专卖以其钱充雇值;凡职役原则上将差役改为雇役。
24.方田均税法:北宋文量土地。重定税额的一种措施。仁宗时,郭咨和孙琳用于步田法清查名州民田,庆历三年,推广其法,先在毫州、寿州、汝州、蔡州实施,不久废罢。神宗时,颁行《方田均税条约并式》,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实施,其法以纵横各事干步为一方丈量,设大小甲头,召集一方人户令各认本户田亩,官府按田地肥瘠分等定税,并编造方帐、庄帐、户贴和甲贴作为存案和凭证。田产和税额倘有转移,官给契县置薄,并以所方之田为准,哲宗时罢方田均税法。徽宗时,时兴时废,除北方各路外,在南方亦曾推行。
25.市易法:王安石新法之一。熙宁三年,王韶曾在秦凤路古渭寨置市易务,借官钱作本,控制蕃汉贸易,岁入不下一二十万贯。后魏继宗上书,以为京师物价在富人大姓的垄断下,波动剧烈,商旅受困,国家长窘迫,要求设常平市易司以平抑物价。五年遂定市易法,设在京市易务,从内藏库拨出钱一百万缗为市易本钱,其法:召在京诸行铺的牙人充易务行人、牙人,遇商旅至市易各投卖物,行人,牙人与商客同定价格,按行人所需数,田市易务收买,行人可用“契书金银抵当法”(即以本人所有或转借他人的产业金银作抵押)或“结保赊清法”(五人以上结为一保)均分赊清所需货物,立限送纳价钱,半年出息一分,一年出息二分,行人所不需而可收蓄变转的货物,则用“贸迁货物法”由市易务折博收买再随时估价出卖,其三司库物年计物,若比在外科买省官私烦费则变就市易务收买。开封府行市易法后,全国较大城市变陆续设置市易司或市易务。六年改为都提举市易司,统诸州市易务,此法实行后对城市兼并之家起了一些限制和抑制作用。
26.将兵法:宋神宗改革兵制,此不同番号之禁军指挥,混合组成将的编制,将下设部,部下设队。有正将副将、押队便臣,训练官,部将等将职,以加强军训,一将兵力一般几千人,少数将这万余人。在边地,蕃兵,弓箭手等也与禁兵混合编将。各地大部分设将的编制,称系将禁军,小部分不设将的禁军,称不系将禁军,京城中央禁军也不设将的编制,称在京禁军。南宋也多采用将兵法的将部队编制。
27.保甲法:保甲系宋朝乡兵组织与乡村基层组织。神宗时,推行保甲法,以十户为一保,五十户为一大保五百户为一都保,后改为五户一保,二十五户一大保,二百五十户为一都保,分别设保长,大保长都保正和副保正,每户两丁以上,一丁选项充保丁,在保内实行连坐法,加强封建治安,为使与正规军互相参用,实行“上番”制度,由保正和保长率保丁分斯往县尉司和巡检司出入巡警,教习武艺,以娶代县尉司弓手与巡检司兵士。又开封府界与河北,河东,陕西路保甲实行“教阅”即军训,自宋哲宗以降,保甲军训逐渐废驰灰为单纯的乡村组织。
28.保马:即保鲜甲养马。宋神宗规定河北河东陕西五路及开封府界诸县保甲养马,户一匹,物力高而自愿的两匹,给以官马或官给钱自买,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三等以上户十户为一保,四等以下十户为一社。保户马病死,由养马户单独赔偿,社户马死,由养马户与其他九社户共偿其半后复推行于京东,京西两路,哲宗时罢废。
29.军器监:官署名。宋初制造兵器属三司胄案,熙宁六年(1037)废胄案,承唐制设军器监,以侍从官判监事,统属东西作坊与各州都作院,规定制作法式,依制作精粗为赏罚。元丰改制,置军器监,少监为长官,副长官,丞助理本监事务,掌监督制造兵器,以供军用。建炎三年(1129),并归工部,绍兴三年(1130)又陆续置官,南宋后期,制造兵器主要属工部军器所,军器监事务稀简,号为储才之地。
30.西城括田所:宣和年间掌管公田的机构。先后由杨戬,李彦主管。宣和之初,已在京东西,淮西北一带根括隐田、天荒地入官,通税为租,号西城所。三年,后苑作和营缮所公田,并入西城所。民主间美田,多被措为天荒,拘没入官强迫原业主承佃,输纳公田钱,前后共括田三万四千三百余顷。七年十二月罢。
31.海上之盟:宋重和二年(1118),徽宗遣马政自登州(治今山东蓬莱)渡海使金,策划攻辽。宣和二年再遣趙良嗣等渡海,与金以定夹攻之约。宋允许攻取燕京等地后,将原来输辽岁币改输给金。长城以外辽的中京由金军负责攻取,长城以南的燕京,由宋负责攻取,燕云之地归于北宋。宋金使者往返;渡海,订立盟约,故称“海上之盟”。
32.靖康之变:宣和七年(1125),金军两路攻宋,宋徽宗传位于太宗钦宗,靖康元年正月,金宗颜宗望(斡离不)率东路军围攻开封。宋输金银珠宝玉,并许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完颜宗望遂于二月退师。十一月,完颜宗翰(粘罕)率西路军与东路军会师开封城市下,开封失陷钦宗请降。二年三、四月,金军退师,将徽钦二宗,后妃、宗室、部分臣僚以及技艺工匠,倡优内侍及礼器法物,天文仪器,书籍舆图,府库蓄积等驱虏北去,北宋亡。“靖康之变”,或“靖康之耻”靖康之祸“丙年之耻”。
33.黄天荡之战:宋金战争的重要战役之一。建炎三年(1129)冬,完颜宗弼(兀术)率金军渡江,径趋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明州(浙江宁波)等地、追宋高宗不及。四年春,宣称搜山检海毕,满载卤掠物品,沿运河北撤。在镇江至江苏建府一带黄无荡等处,遇韩世忠八干水军邀击,激战中,韩世忠妻,梁红玉亲执稃鼓助战,屡败金军,金军号称十万,不能渡江,被堵截在黄天荡四十天,后于四月,以火攻破宋军,退回江北,黄天荡之战,与岳飞收复建康,迫使金军退出江南。
34.富平之战:宋金战争的重要战役之一。建炎三年(1129),宋以张浚为宣抚处置使,经略川陕。四年八月出兵收复永兴军(今陕西西安)。金调完颜宗弼(兀术)军入关中,与娄室会合。九月张浚集结刘锡,刘琦,吴玠,孙渥,趙哲所统五路大军,以刘锡为都统制,在富平(今属陕西)与金军决战,金娄室部以囊盛士,填没苇泽,进逼宋寨,刘锜等率军迎击,激战竞日,金完颜宗弼身陷重围,部将韩常中矢伤目。娄室攻宋环庆军,而略使趙哲擅离所部,牵动全局,诸军大贵,张浚在分州得败讯,十月斩趙哲,退保秦州,十一月复兴州(陕西略阳),金军遂占有关陕。富平之战是宋朝第一次有组织对金军发动的战略决战。
35.郾城之战:宋金战争的重要战役之一。绍兴十年,完颜宗弼南下,大败于顺昌,退守河南。岳飞师师北进,克复河南大部分州县,进兵开封(今属河南)并遣梁兴等渡河组织义军,扰乱后方。七月,宗弼闻岳飞的轻骑驻郾城,率大军反扑,岳飞率背嵬,游奕等军激战,以少胜多大破金军。
36.绍兴和议:宋金绍兴和议计有两次。(1)绍兴八年(1138)和议。七年,金废伪齐刘豫,左副元帅完颜昌(挞櫴)遣宋使王伦南归,许宋议和。八年秦桧二次拜相,与金议和。主要条款有:对金纳贡称臣,贡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两匹,2.金以原由伪齐管辖的陕西河南归宋,以改道后的黄河为界,金归还宋徽宗棺木及钦宗高宗生母韦氏与宗室等,九年,完颜宗弼发动政变,杀完颜昌,十年出兵夺取陕西河南,和议遂废,其第三项内容除原居东京的宗室得以南归外,其余均未执行。
(2)绍兴十一年和议。宗弼因战事失利,渐有和意。高宗,秦桧决定放弃淮河以北土地,宋金乃再定和议,主要条款有:1.宋金间以西起大散关(今陕西宝鸡),东沿淮河之战为界,中间的唐邓商州,四州及和尚原方山原等地归金。2.宋向金称臣,并且要世世子子系谨守臣节。3.宋每年向金输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4.金归还宋徽宗棺木与高宗生母韦氏,次年,金使持誓书到临安,册高宗为宋帝,国界于是年划定。绍兴十二年为王戌年,故又称“王戌之盟”。
37.会子:(1)宋时称单据或兑换券为会子。(2)南宋纸币。因广泛行用于东南地区,通称东南会子或行在会子。初为民间发行,称便钱会子。绍兴三十年改由户部发行。以铜钱作币制本位,面额初以一贯为一会,后增印二百文,三百文或五百文三种,以若干年为一界,随界造新换旧。开禧后,发行过滥,严重贬值,共发行十八界,南宋地方性会子还有银会子,金会子,小会子,湖广会子等。
38.开禧北伐:宋宁宗时,韩侘胄掌权,思立功以自固,从嘉泰二年起,解除党禁,收罗知名之士。次年邓友龙使金,闻金受蒙古攻扰,国势已衰,归告侘胄,北伐之议遂起。四年在镇江立韩世忠庙追封岳飞为鄂王,以风厉诸将。开禧元年,宋兵几次进入金境,二年追剥秦桧王爵,以郭倪为山东京东招抚使,趙淳,皇甫文武为京西北路招抚使,副使,分路进兵,将领毕再遇取四州之地,宋廷始下诏攻金,末几吴曦据蜀叛变,淮北方面,田俊迈攻宿州失利被俘,诸军被迫撤退,西路皇甫文武攻唐州亦败。金军渡淮南下,与宋相持。韩侘胄变计求和,因金人要求惩办首谋之臣未果。三年宋平吴曦,局势渐告平稳。金大帅亦散揆又病死军中,而宋廷急于议和史弥远发动政变,杀韩侘胄,双方遂罢兵议和。嘉定元年(1208),宋金嘉定和议成立。
39.采石之战:宋金战争重要战役之一。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帝完颜亮大举攻宋,淮西宋将王权不战而遁,统制姚兴力战阵亡,淮东刘琦军迹败退江南。十一月,金军自采石杨林渡渡江。时王权已罢,宋军无帅,文臣虞允文至采石(今安徽当涂北)犒师,召统制王琪,时俊等到商议,激励诸军,此水战长技,以车船,霹雳炮等败金军,金军不能渡江,不久发生内江,完颜亮被杀,南宋转危为安。
40.隆兴和议:宋孝宗即位,锐意恢复,但自符离之战后,汤思退等执政,力主和议边略去废驰。金军乘机渡淮南下,宋廷被迫议和。隆兴二年(1164年)冬和议成,主要条款为一,宋帝正皇帝号,不再称臣,金宋二帝叔侄相称,二改岁贡为岁币,银绢各减五万,分别为二十万两匹。三宋割商秦地,两国地界恢复绍兴和议原状,次年,即乾道元年和议成立,故宋人又称乾道之盟。
41.维扬之变:宋高宗即位后,不敢返回并封,经黄潜善,王伯彦等怂恿,于建炎元年(1127)十月,退遁扬州沉湎酒色,以国事付黄,王。三年春金军长驱而入,逼近扬州,高宗仓皇渡江而南,官员军民亦相继夺城门而出,自相践踏。金军至大肆屠掠,死者甚众。宋国库储积,官府案牍为之一空。
42.嘉定和议:南宋开禧北伐失败之后,宋金于嘉定元年重定和约。主要条款为:(一)宋帝与金帝由倒叔改为侄伯;(二)宋增岁币银各三十万两匹,犒军钱三百万贯。(三)双方疆界如旧。(四)函韩侘胄首归金。此后蒙古攻金,金宣宗迁都开封,国力已衰。七年因真德秀之请遂罢岁币。十年宋金复战,真至金亡。
43.元丰改制: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至五年的宫制的改革。宋初宫员除授 制度复杂,有官职,差遣之分。宫此定品阶俸禄,称为寄禄官,职为殿阁学士、待制等,加于文学之士,以示尊定,惟差遣为实职,虽有正官,而非有皇帝敕令,并不主持本部门事务,另派他官负责,元丰三年,制定寄禄格,改下宫各以原散官开府仪同三司代替 官中书令,侍中,同平章事,此下依次代换,用以确定官员奉禄及开降品阶标准,取代原寄禄官,成为新寄禄官,而原寄神妙改为各机构正官,成为主管本部门 职事官次年,又改革铨选制度,并规定凡除职事官,皆以寄禄官品高下为准。元丰五年仿《唐六典》所载官制,颁布三省、秘密、六曹条是,依制任命三省长官,实行新官制。
45.庆元党禁:
宋宁宗即位以后,趙如愚以参与“绍熙内禅功开宰相,而韩佗胄以戚故,仅迂秘密都承首,与”趙如愚嫌隙日深。庆元元年(1195)佗胄使谏官奏如愚以宗室居相位,不利于社稷。汝愚去位朱熹、彭龟年等论韩佗胄事,亦加贬逐,并及陈傅良,刘光祖等官员及太学生杨宏中,周端朝等,旋如愚被迫自杀,以失熹为代表之理学被称为学逆党,颁“伪学,逆党”党籍仍在地者,亦先后复宫。
46.和尚原之战:
宋金战争重要战役之一,炎四年富平之战后,宋将吴玠坚持和尚原屏蔽四川。绍兴元年五月,金针设立与乌鲁、折合两军分道攻和尚原,为吴玠所改,十月完颜宗弼率重兵猛攻,吴玠用劲强弩轮番迭射,矢接发不绝,繁密如雨,敌稍却,即以奇兵绝其粮道,激战三月复大破金兵,宗弼中流矢,仅此身免。和尚原之战为金灭宋以来首次惨败。
47.张载:宋凤翔眉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嘉祐进士。任签书渭州判官公事,协助渭州军帅蔡挺等筹划边防。熙宁二年崇文院校书,次年,因病屏居,读书讲学,熙害于年同知太常礼院,复以病归,岁未卒,嘉定中谥“明”。少喜谈兵,曾欲结客收复洮西之地。博览群书,其学以易为宗,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认为世界万物的一切存在和一切现象都是“气”即“太虚”,主张“理在气中”又认为只有“德性文知”才能认衷肠天下文物,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著有《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张子语录》文集等,后人编为《张子全书》。
48.周敦颐:宋道州濂溪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字茂叔,号濂溪。历南安军司理参军,虔州通判等,有治绩,熙宁初,知彬州,六年卒于知南康军任。嘉定中谥“元”,喜谈名理,精于易学,程颢程颐从之受业。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理、气、心、性、命等,以及立诚,主静学说,均为后来的理学家所共同控讨的问题,为道学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和文集,后人合编为《周子全书》。
49.程颢:宋洛阳(今属河南)人,字伯醇,世称明道先生,嘉祐进士。熙宁初,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后与王安石不合,出为州县官吏,历签书镇宁军判官,知扶沟县,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嘉定中谥“纯”。与其弟颐均受业于周敦颐常称“天理”是“自身体贴出来的”为哲学最高范畴,自然界和社会的最高准则,于伦理上体现为封建的“三纲五常”,在认识天理的方法步骤上,颇强调内心静养。世称其兄弟二人之学术为“洛学”,二程言论和著作后人合编为《二程全书》包括《二程遗书》、《二程外书》、《明道文集》、《伊州易传》、《程氏经说》。
50.程颐:宋洛阳(今河南)人。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皇祐时,任太学学职,治平元丰间,大臣屡荐,木仕,哲宗初,以司马光等荐,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崇正殿说书,管勾西京国子鉴。绍圣间,因政见不和,削籍送晋州,编管,徽宗即位,移峡州,不久复官返洛,致仕卒。嘉定中谥“正”与其兄同受学于周敦颐其学说基本一致,在认识天理的步骤上,颇强调由外界的格物,以达到致知的目的。世称程颢为“大程”,程颢为“小程”,合称“二程”有《程子全书》行世。
51.朱熹: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后徏居建阳考亭。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称晦翁,别称紫阳,绍兴十八年进士,仕泉州同安县主薄。淳熙时,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时浙东大饥,乃单行按察境内,救荒革沿弊,米宗时历知漳州,秘阁修撰,宁宗时,为焕章阁待制,旋以本职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落职罢祠,后致仕,卒后追谥“文”,早期主张抗金,中年以后转持消极防守,受业于李侗,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周敦颐张载学说集北宋以来理学大成,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其学派称为闽学,或考亭学派,程朱学派。曾被韩侘胄视为“伪学”加以禁止。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全体,包括不能分离的“理”和“气”,“理”在“气”先;万物有万理,万理均源于“天理”,而“天理”即三纲五常,人们欲“去人欲,有天理”,“正心诚意”,“居敬”,“穷理以求仁””生平只要著书讲学,对经学,史学,文学,音律以至自然科学皆有贡献。学生众多,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回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楚辞集注》、《诗集传》、《韩文考异》及后人编的《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
52.陆九渊:宋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字子静,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乾道进士,任靖安县主薄。调敕令所删定官,少闻靖康间事,感慨金军侵陵遂访勇士,商议恢复大略,并奏陈已见,主张博求俊杰,论道经邦,复仇雪耻,为给事中王信所驳,被命主管台州崇道观遂还乡讲学,粽时知荆门军,曾剑修军城以周边防,在任颇有政绩,与朱熹齐名,而学木见解,多有不同,主“心即是理”说,尝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又谓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认为要认识宇宙本来面目,只要认识本心,与朱熹通信论难曾会于我鸟湖,作学术论争,其学术思想为明王阳明所继承,成为陆王学派,著作有《象山先生全集》、近经整理为《陆九渊集》。
53.鹅湖之会:南宋朱熹与串击九渊进行的一次哲学辩论会,淳熙二年(1175)四月间,吕祖谦约陆九龄,陆九渊兄弟等会朱熹于倍州(今江西上饶)之鹅湖寺,讨论治学方法,意图调和朱,陆两家争执。朱熹主张道问学,谓当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观察外在事物以启发内心知识,陆九渊主张尊德性,以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认为心即是理,不必多做读书穷理工夫。陆自命为“易简工夫”,讥朱熹为“支离”,失则讥陆为“禅学”。这是一次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的心理的争论,时称为“鹅,湖之会”。
54.浙东学派:①宋进与程朱理学相对立的金华学派,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的合称,金华学派,首倡经世致用,对朱熹和陆九渊的理学执调和折衷态度,永嘉和永康两派则反对理学家空谈心性命理,更强调事功之学(即功利之学)的重要,以吕祖谦薛季宣,陈傅良,陈亮为代表。②清初史学流派,主张挂治学先穷治经而后求证于史,并提出大经皆史等命题,倡导一种注意研究史料和通经致用的风气,以黄宗羲,万斯同,章学诚为代表人物。
55.陈亮:宋婺州永康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才气超迈,喜谈兵,乾道五年(1169),上《中兴五论》,不报,淳熙五年(1178)复诣阙上书,极论时事,反对和议,力主抗金遭人嫉恨,两度入狱,出狱后志气益励,淳熙十五年,第二次上书,建议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今江苏南京)以示锐意,兴复。由是朝廷以为狂怪。绍熙年(1191),被人诬告,第三次下狱,次年,出狱,四年,中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军康判官公事,未行而卒。他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指摘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与朱熹友善,论学则水炭不相容,曾进行过多次王霸义利之辩”,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峰犀利。词作也感情激越,风格豪放,显示政治抱负,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
56.端平入洛:端平元年(1234),金朝灭亡后,当年赵蔡、赵范、全子才等建议守河据关,收复东京开封府(今河南),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趙葵,全子才率军北上,进至西京洛阳,收复三京。所复州郡尽皆空城,粮响不济,尽皆空城,粮响不济,蒙古军乘机来袭趙葵,全子才败还。在蒙古追击之下,兵民死者数十万,资粮器甲尽悉于敌。史称端平入洛。为宋蒙战争之开端。
57.北面官:辽官类名:其制在太祖太宗两朝已初步形成,以契丹故有官制为基础,又称国制,但其中也有汉制的成分。《辽史?百官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诗汉人。”“北面官制中长部族,属国文政。”分朝官、宫官、帐官、军官、部族官、属国官、边防宫,坊场局治牧厩宫等北面官也各分南北、有北、南宰相府,北、南大王院,宣徽、北、南院。统治契丹族及其他,游牧民族,一律用契丹贵族,办事处所设在皇帝帐之北,称北面官。
58.南面官:
辽官类名。太祖时轩总知汉儿司事,正事令,中书令尚书,仆射等官,太守时得启晋十六州,方州,方镇之官趋于完备。世宗天禄元年(947年),置业枢密院与南枢密院。北面南面两类官制名称正式出现。圣宗统和二十二年(1005)于二月宋辽 和之后,南面壓官和南面就官逐渐增加,南面官制模仿唐朝而有所变通,又称汉制。《辽史?百官志》:“以汉制待汉人。”南面官治理州县,掌管财赋及分伉汉军而设,分朝宫、京、军、方州,大蕃府官,财赋官,分开发中心官边防官等,多以汉人充任,但朝官和富官杂用契丹贵族。
59.头下军州:
辽统汉俘京奴隶的特殊建制。辽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俘掠的人口,建立州县,集中奴役称为头下,臬族诸五公主和后族贵族所领有的头下州县可建州城,其余不准建城郭,只是聚集为若干寨堡。头下军州的俘户主要是河北、山西等地的汉人和东北地区的渤海,多设在黄河流域契丹驻地。州县名有时沿用俘户原籍州且名称,辽圣宗时,头下军州改行赋税制,头下州户向官府交税,向头下领主交税,称二税户。头下军州之官吏,除节度使外,由该军贵族委派,州境内税收,除酒税由政府管理外其余全归头下军的贵族。
60.高粱河之战:
宋辽战争的重要战役之一。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率师灭北汉之后,乘胜攻辽击败辽将耶委奚底萧讨有等军,进围辽南京(今北京)不克,七月辽援师那律涉与宋军战于高粱可上和利,耶律体哥与耶律斜轸所率援军续到至,左右夹击,大败宋军,太宗乘驴车南走,恢复燕支的计划宣告失败。
61.雍熙北证:
辽圣宗死,圣宗年幼即位,皇太后萧氏柄政,太宗认为辽国“主幼国疑“,正是可乘之机遂于雍熙三年(986)分三路进兵,以曹彬率东路出雄州,国重进率中路由定州出飞狐潘美杨业率西路出雁门。未设主师,由太宗在后方节制,宋军初期进展顺利,但东路军与辽主国相遇,因粮响不断,大几于歧沟关。 中西两路军也被迫撤退,为辽军追击损失惨重,名将杨业被俘而死。史称“雍熙北证”。
62.捺钵之制:
捺钵又称,纳钵,刺钵,纳宝。辽金,元皇帝外出,渔猎的驻所,辽皇帝四时外出:鱼猎,设立的行账称捺钵。宋人记载译为“行在”,辽史译为“行营”。圣宗之后逐渐形成定制:春捺体捕鹅,捕鱼,夏放鹰,秋射鹿,冬猎虎。皇帝出猎时契丹官员和部分汉人官员随行。夏季和冬季并在捺钵与契丹人汉人大臣会议国事。成为国家政治中心,禁卫森严,皇帝通过捺钵进行训练军队,并笼络归属部族酋长,辽建有五京非正式首府面类似镇抚地方的首府,真正的首都则为流动的捺钵,金朝也有捺钵制度,熙宗进在混同江临黄好水川及撒里乃等地建行宫,海陵王迁都中都后,在大房山建行宫,在良乡等地射猎。蒙古和元朝皇帝在北方驻条和驻夏的行宫,有时也被称刺钵和纳宝。
63.勃极烈
金官名,是女真社会中部落酋长(意为大部长)“孛董”的音译。但专用于中央畏政会议成员。皆以宗室贵族担任,人数不定。金太祖谙版(大),国论(国家)阿买等勃极烈,掌握国政,金初,扩张版图,宗室成员受命出外统兵作战,统辖诸军政事务,为宗室共,治之体制,熙宗推行汉法,改革官制,勃极烈之制遂废。
64.猛安谋克
女真部落与军事组织称谓。金朝建国前“猛安”原为女真统军部落首长,谋克为氏族长。建国后,诸军由猛安,谋克逐级统领,猛安谋克又成军事组织称谓。燕山从南,淮陇队以北广大地区,女真猛安,谋克人户计口授田,保聚土地,无事耕国有事战斗。初制,三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后减少至二十五人为一谋克,四谋克为一猛安,一谋克战斗者不过十八人宣宗南迁后,猛安谋克瓦解,无力作战。猛安谋克战则以之统军(或称百失长千夫长)平进从事行政管理。而后又用于降附女真之各少数民族。
65.屯田军:
女真贵族占据华北地区之后,为加强镇压力量,从天会十一年(1133)开始,金徙女真于华北,汉人地区,占据淮北之后,金将女真谋克,猛安由东北入中原,华北、陕西、陇右之地给屯田军户,官给牛种,金章宗立屯田法每四十亩,使之耕种自给。屯用军因之部分汉化。
66.大定之治:
金世宗即位之初,政局动荡,南边海陵新败,南宋乘机北伐,西北有移刺翰因抵抗征兵领导契丹起事。世宗革除,海陵暴政笼络人心,南败宋军,北擒窝翰结束了混乱局面,与南宋签订宋金和议,并与高丽,西夏通好,使金朝进入和平展轨道,在位二十九年,勤于政事,作风俭仆,拔擢人才,整顿吏治,减轻赋役,尊崇儒学,政治清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安矾盛世景像,户口增长,称之为大定之治。
67.贞祐南迁:
金章宗死后,其叔卫绍王永济即位,此时成吉思汗已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于大安三年(1211)发兵来侵,金军迎战大败,蒙古军进围中都,此后蒙古兵锋遍及河北、山西、山东、辽东、诸地劫掠财物人口,金朝统治受沉重大击,至宁无年(1213)年金军将领将领乾石烈执中发动政变,杀死卫绍王,拥立章宗庶兄珣,改元贞祐南迁。蒙古占领中都逐渐控制华北,金廷只能聚保河南屯兵自守。
68.十三翼之战:
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即元太祖)与札只刺部首领札禾合之间的一次战役。札木合因部人掠木真马匹被射杀。遂联合泰赤马等部率军攻铁木真。铁木真得亦乞烈思部首领孛秃报告,集麾下千三翼迎敌,大战于答兰版朱思之野(今蒙古温都尔罕)此次战事约在金明昌年间《元朝秘史》载铁木真战败,退避翰难河上游决地,札木合亦领军还本部,然而札木和滥杀降众,导致部众离心,铁木真反而因之战胜札木合。
69.怯薜军:
蒙古,元朝禁卫军,辽金之时蒙古高原各部落首领皆有宿卫亲兵,蒙古建国之后,无太祖建万人怯薜,证调千户,百户,十户寻颜子弟及其随从为之。此后蒙无怯薜军大致皆万余人,分四番入值皇帝,其长由无太祖之四功臣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郝老温后裔世袭,从事宫廷那役,有各种各目称怯薜执事,历朝皇帝死其翰耳朵保留一定呐喊额怯薜歹。诸王亦有怯薜入无后怯薜歹成为近侍大官,朝廷大员及重要官员此出身,怯薜歹任官,役由怯薜长向皇帝荐举不经中书省奏议,称“别里哥选”出任隋朝官员后,仍按番直入宫廷服役,怯薜军巩固强化了大汗皇帝之权,以内御外对将师形成制约作为人质可驾驭臣下。
70.宣政院:
无官署名:掌管金国佛教事务和统辖吐蕃地区。世祖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二十五年因唐朝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改名宣政院。以帝师总领,长官为院使,秩从一品。下设同知、副使,金院同佥,院判,参院等官,官属得有选用,地方置僧禄同僧正等分理僧尼之政隶于宣政院。至大四年罢。凡僧人诉讼悉归有司,至顺三年(1337)复于全国各地置广孝总管所商议:延祐五年,又置行宜政院于杭州,总江浙僧政,宣政院所辖吐蕃之地,分置吐蕃等处宣慰司,吐蕃等路宜慰使司和马思藏,纳里速古鲁孙三中宣慰司,其官呐曾俗并用军民兼管主要官员由帝师和宣政院荐举,朝廷任命。
71.澎湖巡检司:
元朝管理澎湖和台湾的地方行政机构。至正二十年(1360),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巡检司
73.郭安敬
元顺德邢台人,字若思,曾从刘秉忠学。中统三年(1262)以张文谦荐,任提举诸路河渠,次年迁副河渠使。至元元年(1264)从张文谦行省西夏,治复唐来延等大渠,二年内都永少监。掌河渠堤坊,永利,桥梁,闸堰等事。十三年起参与制定《授时历》,创制天文权器十余种所制简仪有世界上最早之大赤延仪,高表比原来八尺之表高五倍,使测影精密;在全国设二十七个观察站主持从北纬15度至65度的大规横度测量,推算一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天,测定黄赤交角为23°33’34’’,与恂共创招差术,为我国独特而先进的球面三角学。二十三年任太史令。二十八年领都永鉴,其后主持修成通惠河,三十一年任知木史院事,著有天文历算书籍十余种均佚
宋史名词解释
luoyuanmei 免费考研论坛/2008-01-29
相关话题/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考试优惠券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Free考研考试FreeKaoYan.Com
欢迎来到Free考研考试,"为实现人生的Free而奋斗"
© 2020 FreeKaoYa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