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过关2000考研复习题(3)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6-12-18


    10.金文:金文即铸造在或刻凿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人们往往以青铜礼器中的钟鼎来概括整个青铜器,所以它也被称为“钟鼎文”。青铜器有铭文始于商代中期,商代青铜器铭文一般文字较少,铭文多为铸成,自春秋时期起有刻成的,字体亦随时代变迁而有变化。对于认识商周,特别是西周的历史与文字,全文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解析】在殷墟晚期,金文有了初步发展,到了西周时期,全文进入了鼎盛期。金文和甲骨文相比较,从文字结构上来看,金文较甲骨文进步,大量使用彤声字,表明金文的造字结构迈上了新的台阶。另外,金文的词也较甲骨文丰富。考生在复习时应该将两者比较记忆,效果会更好。
    11.殷墟: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住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自盘庚迁都于此至帝辛亡国,商以此为都。1928年l0月,董作宾主持了试掘,同年12月,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考古组,负责殷墟的发掘工作,先后主持工作的有董作宾、李济、梁思永、郭宝钧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恢复殷墟的发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殷墟发掘,是中国考古事业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该处丰富的出土文物为商史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实证资料,引起国内外的重视。1961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析】殷墟是考生比较熟悉的题目,所以不太重视,但是在回答部分要点之后就发现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力求全面,不可眼高手低。
    12.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是四川境内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
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南兴镇。其年代上限距今5000年,下限约2800年,延续时间达2000年之久。遗址最早在1929年就曾发现大批精美玉石器,在1986年发掘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了1000多件美妙绝伦的珍贵文物,引起了世界轰动,是我国“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三星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三星堆文化共分四个大的文化期,说明了古蜀文化在距今3000多年至41300多年前曾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
    13.《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
    14.《仪礼》:《仪礼》是先秦典籍,共17篇,叙17种典礼。托名周公所作,一般以为它成书于春秋后期,可能经过孔子的改订,主要反映了周的社会风俗、国家关系、军队征伐、典章制度等等内容,而这些制度大体土都由西周延续到春秋,可以作为了解西周礼制的依据。
三、史料分析题
l.【答案要点】 (1) 通过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到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的官府手工业非常的完善和发达,材料中的“百工”就是泛指许多从工之族,包括在朝为官的,公官及其下属的工奴。从商代开始,这些从工之族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专门从事某项手工业的生产。到了西周时,在管理方面,除沿用商代的“百工”制度外,新设有“司工”一职,管理制度比商代更严密。在官府手工业内部,分工也更加发达。
   (2)“公食贡”,剥削的实现需要对被剥削者的直接人身控制,“大夫食邑”直接就控制着一定数量的人;“士食田”对“田”的控制本身就意昧着以某种方式对一定数量人身的控制,则这三种方式的剥削在本质上完全一样,只是形式和程度有差别而已。依照孟子的定义,“公田”是专门用以实现剩余劳动的土地。士还通过“食田”则可以实现对一个邑剥削的分割,即几个士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一个邑的联合剥削。
   (3)通过材料一和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商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由官府控制,工商业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官府作坊和指定的范围内进行,其产品和经营主要是为贵族统治者服务的,这就是所谓的“工商食官”制度。商周时期之所以实行“工商食官”制度,是由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春秋战国之后,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解体,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商业应运而生,工商业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格局。但是“工商食官”对于后世的影响可谓巨大,尤其是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使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不利于社会进步,极大地限制了民间个体工商业的自由发展。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商周时期的经济生活的掌握。考生必须首先具备基本的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来从材料中提取关键的解题信息。
    2【答案要点】(1)由“方里而井,井丸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可知材料中反映的是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度。
    (2)井田制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井田制最初来源于氏族社会末期到国家产生之初的农村公社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度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是由氏族社会公有土地演变来的,保留着公有的名义,实质变成贵族剥削农业劳动者的一种方式。公田由村社成员共同耕种,公田上的收获全部交给国家。私田是村社成员的分份的,并跟着份地的变动而迁居,即所谓的“三年一换土易居”。说明劳动者对私田只有占有权、使用权,私田和公田一样为国家所有。劳动者占有、使用公田是以在公田上无偿劳动为条件的。
    概括地说,井田制的实质就是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由于生产力低下,成员需要共耕公田,耕种私田时也要经常协作,产品也要互相调剂,这也就是井田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家庭独立,社会分化进一步加强,井田制的消亡也就成为历史的
必然。奏汉以下,许多政治家为了解决贫富悬殊带来的社会矛盾,往往乞灵于“复井田”,不少王朝的土地制度也的确受到了井田制的若干影响。然而,真正的井田制最终仍只是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也就是井田制。考生需要从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得出这是井田制的特征,也是解题的前提,不然只有文不达意。
    四、筒答题
    1.【答案要点】西周的国家典制较之夏、商更加成熟,同时又具有了与后世明显不同的特点。它的典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论述。
    (1)西周的分封制相当发达,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也是西周历史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西周的分封制被称为“封建”,即分邦建国的意思。周灭商以后,为了有效地统治被征服的地区,大规模的分封诸侯,派遣王室子弟或其他贵族到各地去建立诸侯国,代表周天子对地方行使统治权,以此来拱卫王室。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缴纳贡物、发兵从征等义务,在自己的国内可以将土地分封给子弟亲属,后者称为卿大夫。分封在商时就已经出现,而周朝的分封更为彻底,它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的地位。另外,从加强中央控制能力和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两方面来看,西用分封制在历史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2)西周的井田制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井田制最初来源于氏族社会末期到国家产生之初的农村会社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度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劳动者对私田只有占有权、使用权,私田和公田一样为国家所有。劳动者占有使用公田是以在公田上无偿劳动为条件的。
    概括地说,井田制的实质就是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由于生产力低下成员需要共耕公田,耕种私田时也要经常协作,产品也要互相调剂,这也就是井田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家庭独立,社会分化进一步加强,井田制的消亡也就成为历史地必然。秦汉以下,许多政治家为了解决贫富悬珠带来的社会矛盾,往往乞灵于“复井田”,不少王朝的土地制度也的确受到了井田制的若干影响。然而,真正的井田制最终仍只是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
    (3)宗法制是古代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统辖管理的制度。从而也成为统治者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商朝后期就已经存在,到西周变得更为典型和系统。宗法关系的基本内容,实质上是大宗或小宗依据自己的特殊身份,对不同范围内、包括直系与旁系亲属族人的统辖管理。
    从宏观上看,宗法制可以视为氏族制度在进入国家阶段以后的残余,经过加工改造之后,成为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工具。到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复杂化,严格意义上的宗法制逐渐难以维持,至战国最终瓦解。尽管宗法制度已经崩溃,但宗法观念对后世的思想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4)礼乐文化也是西周典制的重要内容。在西周,礼的范围包含很广,由社会风俗习惯直到国家关系、军队征伐典章制度等方面,其主要内容主要见于先秦典籍《仪礼》之中。礼的实施与乐密不可分,各种礼都有为之服务的乐。
    春秋中期以下,随着社会等级的变动,周代的礼乐文化秩序逐渐瓦解。但是经过儒家孔子的加工、标榜,很多具体内容在后世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都曲折的干预了后世的生活。
    总之,西周的许多制度是在继承夏、商制度因素的基础上,于西周初年基本形成或更加完备。它们到春秋时逐渐瓦解,至战国以后作为制度整体已经消亡。但是,这些典制的一些具体内容仍然长期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作用。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西周的典章制度。这是本章内容的核心部分,基本上每年考研都会涉及,尤其是在研究生出题形式改革之后。西周的制度还有其他内容,考生也应该注意到,比如国野制等。另外,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到制度本身的前后相继和变化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答案要点】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早在几千年前这种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1)早在传说时代,在距今四五千年以前,各民族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当时,在中原黄河流域,主要有夏族;在东部的淮河流域和泰山之间,有东夷;在南方的黄河流域,有三苗;在西北地区的黄河和湟水之间,有羌族;在北方的蒙古高原,有荤鬻。夏族与周围各族都有交往联系。
    (2)夏、商、周三族都是很古老的民族。夏、商先祖可以追溯到史前,周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夏代。夏、商、用三族先后兴起,相继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三代中每个朝代统治时期,未取得共主地位的部族在生存发展,已失掉共主地位的部族也没有被消灭。后一个朝代比前一个朝代疆域更大,将前一个朝代的疆土、人民包括进去。三代1000多年的历史上,夏、商、周三族之间的关系,有联合和归附,又有冲突和归附。西周建国后,夏、商二族都成为周朝的诸侯。联合和归附促进了融合,冲突和征服最后也导致了融合。商灭夏后,夏、商二族发生了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舍。融合的结果,于西周末期夏、商、周三代华夏族形成过程中,华夏族和四夷都是混合发展的产物。在混合发展的过程中,华夏与四夷发生过一系列冲突,但更多的是共处交往和互相吸取,剧烈冲突以至征服统治对民族融合起了催化作用。
    (3)到了秦汉时期,华夏族吸收了更多其他民族的成分,形成了汉族。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华夏族的形成过程。民族融合一直是出题的重点,而此题的考查就已经涵盖了中国上古史的民族融合问题,如果再联系后来的民族融合,就是一个比较大的综合题,考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3.【答案要点】周公姓姬,名旦,西周政治家。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周武王灭商后数年即卒,太子继位,是为成王。此时周朝新建,统治尚未完全稳定,成王年幼不能主持大局,敌由周公辅政。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谋叛周室。周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稳定内部后,率军东征,经过三年苦战,平定叛乱。此次东征打败了商的残余势力,史家或将其形容为第二次灭商,其作战之艰苦大大超出武王第一次灭商,周对东方的统治也由此真正奠定。在周公的主持下,周王朝又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巩固胜利成果的重要措施。
    (1)周公主持建东都于洛邑,定名成周,将参与叛乱的商朝遗民迁徙到成周附近,加以严密监视逐渐消化了这支反抗势力。此后西周两都并存,成周成为周朝在关东的统治中心,既能控驭东方诸侯,又充当宗周门户,拱卫王室。
    (2)大规模的分封是在周公东征以后进行的,即分封土地,建立国家之意。位在周公摄政期间就分封了71国,大部分是同姓子弟。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3)从政治、文化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典制,其核心内容是一套严格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上下的礼仪体系,又配有相应的乐舞,周公就是在这一发展、完善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对后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周公摄政7年,然后归政于成王。周公虽不在周朝历代国君之列,但他巩固周室统一、奠定周朝制度的业绩,使其在周朝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超越了所有的周朝国王。他也成为后世儒家着力渲染、崇拜的“圣人”之一。
    【解析】本题是对重要人物的考查。分析、比较、评价比较重要的历史人物是大纲要求的考查目标之一,所以考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周公是商周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之一。
第三章春秋战国
内容概述
    本章重点考查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个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代的各方面内容。春秋约300年的历史,上承西周历史的发展,下启战国大变动局面的先河,在政治、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新现象。而战国时代,最重要的历史特征,就是继春秋时期诸侯割据争霸以后,几大强国之间进一步展开规模更大、更为激烈的兼并战争。经过长期混战,西方的秦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建立起了统一的君主专制帝国,从而结束了春秋以来的分裂局面。
    社会经济方面,铁制农具的出现、牛耕的推广、水利事业的发展、技术上的进步和产量上的提高等等,都大大增加了农民对私田的兴趣,所以统治者不得不改变剥削的方式,开始向征收实物税过渡。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较之春秋时期有了更大的进步,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上升,进而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达,私营工商业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经济的发展使各地区的联系加强,不平衡性减少,相互依赖关系更为密切,实际上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改革与变法是这个时期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来以等级分封制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成为大型的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同时,兼并战争也使得形势更加严峻,要求改变卿大夫专权的局面,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想要在列强中立足,就要进行变法改革,不然就无法改变被淘汰的命运,这也为统一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这个时期的社会关系变化,也是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文化知识不再为贵族阶层所垄断而流向了民间,社会开始出现新兴的士人阶层,他们掌握了学术文化知识,其活跃的社会行为促进了文化学术领域的繁荣,最终出现了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所以,这个时期还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复习建议
    这个时期的各项内容都是以“变”为核心的,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对各个方面变化线索的掌握,同时要联系西周时代和秦朝统一后的内容,具体把握变化的原因、后果及中间的过程。战国时代几次大的变法是重中之重,考生需要理解掌握变法的曲折性和原因,即便是失败的变法改革,考生也要充分理解其中有哪些进步因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此外,变法运动的一大成果是各国的政治制度,由先前的宗法分封制转变为专制体制下的官僚制度,这一点是需要考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尤其是同封建社会的核心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
    除了关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的征伐之外,华夷关系也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尤其是在春秋时期,注意各国针对外民族的不同态度和做法,更多需要关注的是华夷之间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这个时期还是思想文化繁荣的时代,需要考生对重要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学说、著作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核心内容
    春秋时代王室的衰微和大国之间的争霸;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瓦解;华夷之争;春秋时代的经济发展;孔子及其思想;战国时代的变法改革;社会等级阶层的发展变化;战国经济的发展;战国的割据和统一;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命题预测
    本章内容比较繁杂,容易在细节题中出现,所以需要考生进行细致的梳理,大题主要会集中在变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中。但是由于本章在大纲中所占篇幅并不大,所以考生不必耗费太大的精力。另外需要对这一时期的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献有大致的了解。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标志着周王室在春秋时代的地位一落千丈,仅存虚名?(    )
  A.周郑交恶    B.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
  C.周平王迁都洛邑    D.三家分晋
2.下列哪一项不是春秋时代齐国管仲改革的内容?(    )
  A.案田而税    B.寓兵于农
  C.废除井田    D.士农工商专业分居
3.下列哪一项是在春秋时代的齐、楚两国之间发生的?(    )
  A.城濮之战    B.召陵之盟    C.苏秦合纵    D葵丘会盟
4.下列对春秋时期各国称霸的顺序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齐一晋一秦    B晋一秦一楚    C.秦一宋楚    D.齐一秦一晋
5.确立楚庄王霸主地位的重要战争是(    )
  A.城濮之战    B崤之战    C.邲之战    D.弭兵之会
6.战国初期,上党地区在下列哪一个国家的控制范围之内?(    )
  A.韩国    B.秦国    C.赵国    D燕国
7.下列哪一项不是战国时期齐国对外扩张的行为?(    )
  A攻取燕国下都    B.两次打败楚军
  C.与秦国同时称帝    D.公元前286年灭宋
8.春秋后期,华夏诸国征服并吞并了许多周边的少数民族,其中被秦国所灭的是(    )
  A.白狄    B.西戎    C.犬戎    D赤狄
9.下列哪一项无法体现春秋战国时代公室与私家势力之间的相互斗争?(    )
  A.田氏代齐    B.三桓专鲁    C.三家分晋    D.李悝变法
10.下列哪一项不是战国时代魏国李悝变法的内容?(    )
  A.实行平籴法,维持经济秩序    B.打击贵族势力,将其迁至荒凉地区
  C.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国家收入    D.废除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任能
11.下列对战国时代各国变法改革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际上是以法家思想为核心进行的社会改革
  B.秦、楚、魏国的变法改革都比较成功
  C.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
  D.商鞅的变法改革中有一部分源于三晋
12.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同国家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郢爰一楚国    B刀币一齐国    C.铲币秦国    D蚁鼻钱一楚国
13.下列哪一项制度不是战国时代开始推行的?(    )
  A.“上计”制度    B.“玺书”制度    C.俸禄制度    D.军功入仕制度
14.郡县制度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政治变革中最显著的一个方面,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春秋早期郡的级别在县之下
  B.战国时代郡多设于边地,主要是为了巩固边防
  C.战国时代县已经具备了比较完整的地方行政职能
  D.春秋时期县的设立主要通过灭亡邻国改设产生
15.下列选项中,与“履亩而税”相一致的做法中不包括(    )
  A.“作爰田”    B“初税亩”    C.“量人修赋”    D.“自爰其处”
16.《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所狩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所事者……~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甲师移之。”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周初的分封制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齐桓公称霸
17.城市的发展在春秋与战国之间的区别不包括(    )
  A.战国时代的城市在经济职能上远远超过了春秋
  B市场是战国时代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C.春秋时代城市的基本性质是政治中心
  D.春秋时代的城市规模相对比较小,人口不多
18.春秋战国时代,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的条件是下列哪一项?(  )
  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渐普及开来    。
  C.铁制农具出现并逐步推广    D.家庭观念越来越强
19.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激烈的争鸣中,有着融合的趋向,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孔子的天命仁学    B韩非子的法、术、势
  C.邹衍的阴阳五行之说    D.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
20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潮时期,下列成果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A.甘德发现行星的逆行现象
  B.《墨经》中对几何问题的论述
  C.《黄帝内经》是春秋战国医学理论的大作
  D.《周髀算经》中对勾股定理的记述
  二、名词解释
1.郭店楚简    2.四书五经   3.葵丘之盟    4.合纵连横
5.长平之战    6.徐州相王    7.礼崩乐坏    8.郑国渠
9.尚书        10.“胡服骑射”
三、史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凡法术之难行也,不独万乘,千乘亦然。人主之左右不必智也,人主于人有所智而听之,因与左右论其言•是与愚人论智也;人主之左右不必贤也,人主于人有所贤而礼之,固与左右论其行,是与不肖论贤也。智者决策于愚人,贤士程行于不肖,则贤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论悖矣。人臣之欲得官者,其修士且以精洁固身,其智士且以治辩进业。其修士不能以货赂事人,恃其精洁而更不能以枉法为治,则修智之士不事左右、不听请谒矣。人主之左右,行非伯夷也,求索不得,货赂不至,则精辩之功息,而毁诬之言起矣。治辩之功制于近习,精洁之行决于毁誉,则修智之吏废,则人主之明塞矣。不以功伐决智行,不以叁伍审罪过,而听左右近习之言,则无能之士在廷,而恿污之吏处官矣。”

相关话题/历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历史唯物主义——考研政治整理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怎么样:社会发展动力系统 (2012年多选 第18题)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无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2-14
  • 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
    中国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 宗法制、宗主督护制、秦律与汉律、两税法、大礼议、两宋书院、中央研究院、四清运动 二、简答题 1、两宋雇佣与手工业发展。2、试分析战国时期国家体制 3、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作用与反法西斯战场的地位 三、材料题 一段关于文献资料类型的材料,古文献、竹简等 (1)作者是 (2)孔子璧书是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2-11
  • 2015年复旦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
    名解名词解释: 1、春秋三传 2、租庸调制 3、刘智 4、马嘉理事件 5、唐才常 6、双十协定 7、荷马史诗 8、十字军东征 9、新航路的开辟 10、联合国 简答题: 1、古文翻译为《国语楚语下》观射父答楚昭王问话,及其史料的价值意义 2、《职方纪要》内容及其意义 3、四部当代思想史著作作者加一句话评论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2-11
  • 黑龙江省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创历史之最
    人民网哈尔滨11月25日电(杨海全)记者从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获悉,2017年黑龙江省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报名工作刚刚结束。全省报 名人数共计67189人,比去年增加了10544人,增幅为18.6%,为该省历年来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年。其中,报考全国统考的考生53117人,推荐免 试3522人,单独考试236人,管理类联考8101人,法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2-04
  • 陕西师范大学911中国历史文献考研真题
    陕师大911真题 13年初试 名词解释 正史 三礼 刘知几 城濮之战 说课 合作学习 简答题 1、 为什么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2、 简述《汉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政书? 4、 训诂的书籍 5、 中学历史教学有哪些特点? 6、 简述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0-07
  • 厦门大学642历史学基础考研真题
    厦门大学642历史学基础2014-2016考研真题 目录 2014年厦门大学642历史学基础考研真题...................................................................................... 1 一、名词解释(100分) .....................................................................................................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0-07
  • 厦门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汇总
    厦门大学历史学1999-2004考研真题汇总(含世界史) 目录 厦门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通史) ............................................................ 1 名词解释 .....................................................................................................................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0-07
  • 清华大学2008建筑历史(非历史专业)考研真题
    2008 年清华建筑历史(非历史专业)试题 2008 年 03 月 02 日 星期日 22:32 一、填表(20 空 10 分) 序号 建筑名称 建造时代 建造地点 例 帕提农神庙 古希腊 希腊雅典 1 拉维莱特公园 2 义慈惠石柱 3 万神庙 4 佛宫寺释迦塔 5 施罗德住宅 6 妙应寺白塔 7 法隆寺金堂 8 麟德殿 9 坦比哀多 10 长陵祾恩殿 11 吉萨金字塔 12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27
  • 兰州大学历史学历年真题
    兰州大学2000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太康失国 2、郡国并行 3、怛罗斯战役 4、察合台 5、监察御史 二、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出自何书?反映当时是何种社会? 2、何谓王与马共天下? 3、何谓ldqu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2
  • 西南交通大学2003建筑历史与建筑技术考研真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