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国史复习0.7 秦汉魏晋隋唐时期之文化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01

中国古代史·上

秦汉隋唐科学文化

 

科学文化

思想文化

&2004清谈/“清言”/“玄言”

魏晋时期谈玄析理之风。

清谈分为两期。在西晋时期往往涉及政治时事的探讨,是东汉清议的遗风。而东晋的清谈成为纯粹的纸上和口上的玄言,丧失政治性质,成为名士身份的装饰品。魏晋名士以清谈为主要方式,针对本和末、有和无、动和静、一和多、体和用、言和意、自然和名教的诸多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清谈的进行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式,有“谈坐”、“谈端”、“谈证”、“谈锋”等术语。清谈一般都有交谈的对手,藉以引起争辩或驳难。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清谈之风渐渐低迷,最终消失。在《世说新语》中可见其踪迹。

《神灭论》

南北朝时期范縝所著无神论著作,萧齐和萧梁时神灭与神不灭的争论高潮。

为反对佛教宣扬的神不灭论而著,认为形和神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精神是形体的作用,形体是精神的依托。有阐述了精神是人类特有的属性,这个属性不能离开人而独立存在。《神灭论》是古代无神论思想的重要作品,它的影响力极大,批判了宗教迷信思想,在回答物质和精神关系的问题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闪烁着唯物主义的光辉。

 

**魏晋玄学

魏、晋、南北朝流行的一种崇尚老庄社会思潮。

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名士以谈“玄”,释“玄”,崇尚虚无,空谈名理为风气,并建立起不同的流派,以综合儒、道、名、法诸家学说的新的思想形式,代替趋于衰微的汉代经学。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阮籍、嵇康、王弼、向秀、郭象等。其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魏晋玄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它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又鉴于汉末儒学衰落,为弥补其不足而产生出来的;它亦是汉末魏初清谈直接演化而来的产物。

史料与史学

最主要的文献是所谓“一志”、“八书”、“二史”、即正史中的《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及《南史》、《北史》。《隋书》中的诸志记载了梁、陈、北齐、北周四朝的典章制度,也属于最主要的文献的范围。

其次,如果把编年体的《资治通鉴》与纪传体的正史对照阅读,则比较容易明了历史大势,掌握发展脉络;而且,《资治通鉴》还可校勘正史,补充正史之不足。

再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作文集,如《世说新语》、《水经注》、《颜氏家训》、《洛阳伽蓝记》、《华阳国志》等,是无数著述散佚后硕果仅存者,都极可宝贵。散佚的著述片断可见于唐人所编的《太平御览》、《初学记》、《北堂书钞》等类书中。

另外,文物的史料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历年出土的碑刻、敦煌吐鲁番文书,也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不可或缺的,并且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

《三国志》

三国时期蜀汉陈寿所著的纪传体断代史

记述了从东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灭吴的百年历史。陈寿善于总揽全局,分述三国兴废,但是不被三国王朝所限制,选材精审,文辞简洁。但是过于简略,时有疏漏。刘宋裴松之为其作《三国志注》,价值很高,但是《三国志》无志的地方未能补上。《三国志》是历代纪传体断代史名著,三国时期的史学成就,同时为研究三国时期历史不可或缺

《后汉书》

刘宋范晔和西晋司马彪所著的纪传体断代史

记录了东汉时期的历史,其中“纪”、“传”部分的作者是范晔,“志”的作者是司马彪。范晔博采众长,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汉政治、文化和社会风气。他的史论能够从历史形势的发展上分析问题。《后汉书》是历代纪传体断代史名著,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史料。

《宋书》

沈约在齐梁之际根据前人旧作修订的史书

记述典章制度的八志上溯到三国以前,补充了前史无志的部分。其中《律历志》将反映但是科技水平的资料保存下来。由于门阀势力强大,《宋书》用大量篇幅为大族立传且大族子孙列在传后。《宋书》内容丰富,填补了之前史书的空缺,是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成就,研究南北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魏书》

北齐魏收在前人史著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史书

虽然被人称为秽史,但是鲜卑拓跋氏早期的历史被其保存下来。由于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其用大篇幅为大族立传,家族子孙附于传后。《魏书》是研究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极重要的史料。

《华阳国志》

魏晋南北朝时期常璩所著的地方志

上起巴蜀传说时期,下止成汉灭亡,记载了西南地区的历史、风土及人物。《华阳国志》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志和史学成就。是研究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发展史的重要史料。

《西京杂记》

历史小说集。

旧题西汉刘歆撰。经后人考证,实为东晋葛洪作。原二卷。今本六卷,为宋人所分。所记多西汉遗闻佚事,如王嫱不肯贿赂画工致远嫁匈奴,卓文君作《白头吟》,匡衡勤学、穿壁引光等故事,即出此书,间亦杂怪诞传说。有《古今逸史》、《汉魏丛书》、《四部丛刊》等刊本。别有清卢文弨所校《抱经堂丛书》二卷本。

汜胜之书

书名。西汉汜胜之著。作者在成帝时曾在今陕西关中平原提倡种麦,获得丰收。本书是西汉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内容几乎包括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种子处理、农作物栽培技术、收获、留种贮藏、区田法等均有记述。其中区田法、溲种法突出体现了西汉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本书已佚,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引证较多。清人辑本以洪颐煊所辑为最优。

史学发展

秦汉时期,正史和通史编纂兴盛,纪传体史书流行,《史记》《汉书》《汉纪》《七略》。

史料及学术研究

研究秦汉时期的史书,主要是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秦汉考古资料:睡虎地秦简、敦煌汉简、居延汉简、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墓竹简、江陵张家山汉简、武威汉代医简、江陵凤凰山西汉简牍、青海大通孙寨军事汉简

《睡地虎秦简》/云梦秦简

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

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马王堆汉墓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妻与子的墓葬。

1972年开始发掘,一号墓出土随葬品极为丰富,有丝织品、漆器、竹木器、陶器与食品、明器等一千余件,棺中墓主女尸历二千余年仍保存完好。三号墓中还发现大批帛书,约有十二万字,包括先秦著作多种。如《老子》、《经法》、《易经》、《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及天文星图、医学著作等等。两墓中均出帛画,是古代世界艺术珍品。

思想文化

秦汉思想文化

汉初盛行黄老之学。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谶纬之学流行。西汉今文经学占据主导,今古文之争。东汉以后今古文合流,谶纬和经学融合。东汉末年出现了反对谶纬的朴素唯物论,王充。

黄老之学/黄老思想

道家学说中的一支,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

黄老学说是道家学说中的两派,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兼采百家之善,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同时各有侧重。“黄”是黄帝之学,重调和养生,即讲道又讲法。“老”是老子的学说,倡无为治世。两者思想相同,相互混合,以“黄老”并称。在稷下学宫时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黄帝书和《老子》是其学说著作。

汉初社会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统治者吸取秦末暴政导致灭亡的教训,黄老学说在汉初成为政治指导思想,轻徭薄赋,奖励农耕,轻刑慎罚,促进了汉初经济恢复与发展。汉初陆贾《新语》、贾谊《新书》等都有黄老之学的烙印。

秦汉儒学
“秦不绝儒学”

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正统,但同时吸收齐鲁儒家思想。因为“焚书坑儒”,长期以来认为“秦绝儒学”,直到宋代,郑樵才正式提出“秦不绝儒学”。

秦朝儒学主要集中于博士官及其弟子,民间也有秘密讲学,儒学继续发展:(1)秦博士大量设立。秦朝廷接收了六国的儒生,立博士官,博士儒生都可参与政事讨论;(2)儒家经典论著的整理与发展。三家《诗》在秦末兴起,《六经》注解多在秦代初步完成,《吕氏春秋》吸收了大量儒家思想;(3)儒家的礼仪、道德伦理得到实行。秦始皇刻碑立传、巡游封禅,都有大批儒生随行,宣传妇德伦理等儒学教化思想。

董仲舒/董仲舒新儒学

西汉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汉武帝文化专制政策的制定者和参与者

今文经学派,武帝时以《天人三策》上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兴办太学。晚年辞官著书立说,思想主要保存在《春秋繁露》中。其思想以“天人合一”为立足点,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融合谶纬之学,主张“天人感应”,“君权天授”,“三纲五常”“三统”说,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董仲舒新儒学被立为官方哲学,儒家思想成为王朝正统思想,为后世封建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2《天人三策》/“举贤良对策”

西汉董仲舒答武帝策问时的三个对策。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汉武帝举贤良方正,董仲舒应诏对策,共三篇。文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思想。从“天人感应说”出发,论证了“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的一套治国方法。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提出了抑制兼并,不与民争利等政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了以后两千余年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

&2005限民名田

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额的主张。

当土地兼并急剧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以致形成社会危机时,往往会出现限田思想。西汉董仲舒最早提出,“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主张“限民名田”,以达到善治(《汉书·食货志上》)。西汉末年,师丹、孔江、何武根据董仲舒的限田思想提出:不论王公贵族或平民百姓,“名田皆无得过三十顷”,且以三年为期,到期过限部分没收为官。

以后出现的许多土地方案都深受这一思想的影响。

今古文之争

汉代经学关于解读儒家经典的学术文化斗争。

起因是秦朝焚书,导致先秦经书分成了两个传承派系,今文经学以隶书写就,重微言大义,以三家诗、公羊谷粱传为代表;古文经学以篆体写就,重名物训诂,以毛诗、左传为代表。西汉,以董仲舒思想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占统治地位,古文经学派受到排斥,长期不能立博士官。王莽托古改制,推崇古文;东汉刘秀复立今文。古文因训诂而日受追捧,今文日益衰败。东汉中叶,今古文趋于混同,郑玄注五经是混同的产物。东汉末董卓进京后,今古文之争走向结束。

今古文之争持续了200多年,一方面反映了汉代经学的活跃,另一方面长期随政治更迭而起伏,反映了政权与思想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1986马王堆汉墓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妻与子的墓葬。

1972年开始发掘,一号墓出土随葬品极为丰富,有丝织品、漆器、竹木器、陶器与食品、明器等一千余件,棺中墓主女尸历二千余年仍保存完好。三号墓中还发现大批帛书,约有十二万字,包括先秦著作多种。如《老子》、《经法》、《易经》、《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及天文星图、医学著作等等。两墓中均出帛画,是古代世界艺术珍品。

&2003谶纬之学

以谶语、符瑞来预兆或解释历史发展的神学体系。

起源于先秦巫师,一直在民间流行。广泛吸收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占卜巫术等内容,在汉代发展成为一种学术思潮,盛极一时,儒学也融合谶纬来解经。前56年,光武帝刘秀 “宣布图谶于天下”,谶纬之学正式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经过石渠阁、白虎观两次经学会议,逐步完成其与今文经学的结合。

既包含神学迷信内容,如《河图》、《洛书》;也有天文历法、地理医学等科学史资料,如《尚书考灵曜》的“地动说”。魏晋以后,历代统治者数加禁毁,大部分谶纬书已散失。前人有数种辑本,以赵在翰《七纬》较佳。近年有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辑《重修纬书集成》,最为完备。

【细节补充】

如“亡秦者,胡也”,大泽乡起义所用“篝火狐鸣”、“鱼腹帛书”,王莽代汉、光武中兴都利用过图谶符命。统治者用来为政权作辩护,百姓用来反抗暴政。

《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白虎通义》

东汉白虎观经学会议的资料汇编、谶纬学经典。

汉代以来,今古文经学争议不断。东汉汉章帝会群儒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异同”,意图弥合今、古文经学异同,参加者有魏应、淳于恭、贾逵、班固、杨终等。由班固写成《白虎通德论》,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这次会议肯定了“三纲六纪”,并将“君为臣纲”列为三纲之首,使封建纲常伦理系统化、绝对化。

该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使之与今文经学杂糅为一体,初步实现了经学的统一。把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与儒家经典糅合为一,是董仲舒以来儒家神秘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清代陈立写有《白虎通义疏证》。

【细节补充】

有《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白虎通义》多个名字。

名词解释“白虎观会议”

《论衡》

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

《论衡》共85篇,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以道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为依托,批判当时流行的谶纬经学唯心主义体系,反对天人感应;认为人、物的生都是“元气”的凝结,死灭则复归元气,这是个自然发生的过程,精神依附于形体,反对死后为鬼之说,反对厚葬。

破除了谶纬迷信,在哲学的根本问题上唯物主义旗帜鲜明,对于传统思想具有极其可贵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因为反叛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思想,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攻击和禁锢。历代对王充及其《论衡》的评价,褒贬不一,或毁誉参半。

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

**魏晋玄学

《无君论》

西晋鲍敬言所撰文论。

原作已佚,《抱朴子·诘鲍篇》保存了此说。鲍氏认为:“曩古之世,无君无臣”,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压迫,没有刑法战争。后来,通过弱肉强食、智者诈愚,出现了君臣之道,“隶御役属,由乎争强弱而校愚智,彼苍天果无事也”,否定了盛行已久的君权神授之说。

《神灭论》

南朝哲学论著。

南朝齐梁范缜著。该书针对佛教宣传人死后灵魂离开肉体独立存在的谬论,提出形神相即,形神不二,形神不得相异的形神一元论,批判佛教神学的形神可以离合,形神有二的形神二元论。揭露“浮屠害政,桑门蠹俗”,谴责统治者佞佛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该书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作品。

 

宗教

陶弘景

南北朝梁代杰出药学家。

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又号胜力菩萨。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市)人。读书万余卷,仕齐。入梁,隐于句曲山之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每有朝廷大事就去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卒谥贞白先生。兼通道教、佛教、儒家之说,对天文、历算、地理、医药都有研究。著有《神农本草经集注》七卷,总结南北朝以前的药学成就。又撰《肘后百一方》、《养生延命录》等,对祛病延年有所裨益。

祆教

由波斯传入唐朝的琐罗亚斯德教名。

又名火祆教、拜火教、波斯教。因拜光、火、日月、星辰,中国人以祆为火神、天神,故名。以《波斯古经》为经典。主张善恶二元。认为火、光明、清净、创造、生是善端;黑暗、恶浊、不净、破坏、死是恶端。崇信光明,反对黑暗。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唐初颇受重视,武德四年(621)建庙于西京(今陕西西安)布政坊,称祆祠。后两京续有所建,西部诸州随地皆有祆祠。会昌五年(845)武宗毁佛,该教亦受株累。历唐末、五代、两宋,祆祠仍有存者。

摩尼教

三世纪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宗教。

它试图将琐罗亚斯德、佛陀和耶稣合为一体。该教常被误为基督教的异端,其实它自成一教。宣传善恶二元论,主张以光明与黑暗象征善与恶,摩尼后被惨杀,但其教义对东西方基督教和其它教的教派产生过影响。七世纪末传入中国,称之为明教,末尼教,明尊教。九世纪初,在洛阳、太原敕建摩尼寺。中世纪时已趋灭亡。但今在埃及和中国敦煌发现摩尼教残经。在敦煌发现的残经,已刊于《敦煌石室遗书》中。

景教

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

流行于波斯。其特点是不拜圣母。贞观九年(635年),该教教士阿罗本自波斯来长安,十二年,唐太宗令在长安置波斯寺一所,后向其他各地发展。景教徒夸耀其时景教的盛况为“法流十道”,“寺满百城”。寺院先称波斯寺,后称大秦寺。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于盩厔。武宗于会昌五年(845年)下诏禁止佛教流行,该教也遭波及,未几在中原地区中断。

佛教

天台宗

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建立的宗派。

创宗者为陈、隋间的智顗(通称天台大师),以他住天台山,故名。依据《法华经》阐明诸法实相的道理,宣扬“一念三千”,并采用《中论》所说空相、假名、中道三事相即之意,建立了空、假、中三谛圆融并止观双运的修行方法,故天台宗又称法华宗。另根据南北朝各家对佛教的分类法,创五时、八教之说。天台宗是隋唐时期势力最大的佛教宗派之一。九世纪传入日本

法相宗

中国佛教宗派。

为唐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创立,又名“唯识宗”或“法相唯识宗”,由于其创始人玄奘和窥基长住长安大慈恩寺还被称为“慈恩宗”。该宗的主要依据是古印度的瑜伽行派学说,代表著作为《成唯识论》,基本思想可用“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来概括。唯识宗在唐代曾盛行一时,8世纪~12世纪,在日本也很有影响。但因其主张与中国佛教流行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的观点相抵触而没有广泛持久地传播开来。近代曾一度兴起过法相唯识学,这对东方文化特别是中日文化也有一定影响。

禅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

该宗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故亦称“佛心宗”。传说禅宗的创史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之后而分成北宗神秀、南宗慧能,时称“南能北秀”。北宗重视打坐“息想”,以起坐构束其心,力主渐修成佛。中唐以后,经慧能弟子神会等人提倡,南宗成为禅宗正统,受到唐王室重视,对士大夫和劳动群众都有较大影响。《椤伽经》、《金刚经》、《大乘起信论》对该宗有较大影响,《六袒坛经》为其代表经典。南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不读经,不论佛,不立文字,强调“以无念为宗”和“即心是佛”、“见性成佛”,故自称“顿门”。此宗曾传入日本和朝鲜。

文学艺术

秦汉文学艺术

文学。由骚体演变而来的汉赋流行,东汉末年出现小赋;乐府诗。

美术。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马王堆帛画;石刻古朴;西域绘画传入。

音乐。盛行楚歌楚舞,巴渝舞、西域音乐传入长安;乐府采风。

文化西渐

指齐鲁东方文化对秦地的影响。

秦居西土,文化落后,虽称霸西戎,晋扼东侵,未能受齐鲁东方文化的熏染。文化西渐,自孝公始。秦用客卿,晋风功利,受三晋影响最大。吕不韦曾大规模鼓动文化西渐,以法术治国。秦人对待文化的态度是比较浮于表面的,并未理解东土文化的深邃,视东方文化为客体,从秦人对待客卿的态度可见一斑,商鞅车裂、张仪被逐、范雎退黜。齐鲁文化未能在秦地立根。

秦国未有自身深远文化传统,也未能融合东土文化,因此在统一后容易造成秦文化与东土文化的冲突。这种文化冲突突出表现在焚书上,也是三晋功利文化与齐鲁正统文化的冲突。

汉赋

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汉代文学的代表。

先后发展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形式上 “铺采摛文”,内容上“体物写志”。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体现了汉朝气势磅礴的大一统景象。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称作汉赋四大家,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大人赋》等极为著名。

汉赋在流传过程中多有散佚,现存作品包括某些残篇在内,共约二百多篇,分别收录在《史记》、《汉书》、《后汉书》、《文选》等书中。

司马相如

西汉著名辞赋家。

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著名文学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称病免官。尝经过临邛,得富商卓王孙之寡女卓文君。所作《子虚赋》、《上林赋》为汉武帝欣赏,任为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转迁孝文园令。以辞赋著名于世。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乐府

秦汉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也指乐府创作流传的诗歌。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较《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

《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称为乐府双璧。

《古诗十九首》

汉代五言诗选辑。

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大部分为东汉五言诗。从内容上看,多是以儿女相思寄托情志,很少接触到社会最尖锐的矛盾,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从艺术价值上来看,吸取了乐府诗的技巧,此举平易动人,意境隽永,可以与乐府诗媲美。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巴渝舞

古巴人在同猛兽、部族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集体武舞。

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就是由巴人组成的“龙贲”军,执看挺仗,前歌后舞,“凌殷人倒戈”,从而取得胜利。秦末,阆中巴人领袖范目率七姓巴人帮助汉高祖“还定三秦”,在冲锋陷阵中,巴渝舞又起了重要作用。在唐太宗大历年间仍在汉昌境地广为流传,梁州刺史李勉募中任职的唐代诗人韩弘在千山口所写《送巴州杨使君》诗中留下“万里歌钟相庆时,巴童声节渝儿舞”之诗句。

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

&1986《文心雕龙》

古代文学理论专著。

南朝梁刘勰在齐朝末写成。全书共十卷,分上、下编。上编着重论述各体作品的特征和历史演变,下编着重探讨创作、批评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文学和时代的关系等。全书中着重抨击当时片面追求形式的风气。主张文学须有社会政治内容,文学的发展和兴衰也与社会情况紧密相关。

建成一完整文学理论体系,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里程碑。历来注本较多。著名者有清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中华书局1957年本)、近人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等。

竹林七贤

魏晋间七个文人名士的总称。

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及阮咸。七人相与友善,不愿投靠当时当权的司马氏。其政治倾向和哲学思想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崇尚老庄而鄙视儒法。行为上则放荡不羁,愤世嫉俗。常会游竹林,号称“七贤”。

建安三曹
建安七子

指东汉献帝时,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yǔ、徐干、应玚等七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因献帝年号为“建安”,故称之“建安七子”。其中王粲《七哀诗》和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是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品。

指东汉献帝时,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yǔ、徐干、应玚等七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因献帝年号为“建安”,故称之“建安七子”。其中王粲《七哀诗》和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是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品。

建安文学

以建安文学为开端,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建安文学继承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以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的苦难为题材,形成了富于忧国之思,志在建功立业,悲凉慷慨,平实质直的风格。这就是所谓“建安风骨”。

戏剧艺术
&2015参军戏

唐宋流行的一种滑稽戏。

源于秦汉的俳优。三国时代的优戏“许胡克伐”实际上是比较早的参军戏。演出形式一般为两个角色,一个叫“参军”,一个叫“苍鹘”,即兴表演,有简单的情节。内容滑稽逗乐,有时还掺入舞蹈成分。开元中,教坊艺人张野狐、黄幡绰以表演此戏著称。

参军戏具体形成于何时,有东汉、后赵和唐等说。至晚唐、五代时,参军戏改称“杂剧”,角色有所增加。参军戏直接影响了宋南戏和元杂剧的形成和发展。

《兰陵王入阵曲》

南北朝和隋唐乐舞节目。

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勇武而貌美,自以为不能使敌人畏惧,常戴面具出战。齐人因作《兰陵王入阵曲》,摹拟他上阵指挥、击刺的姿势。唐代称此乐舞为“大面”,见唐崔令钦《教坊记》;也称为“代面”,见《旧唐书·音乐志》和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后者并载明表演者“衣紫,腰金,执鞭也。” 唐玄宗“因其非正声”,下令禁演。失传。后僧人佛哲将此舞传入日本。

演员戴有面具,对后世戏曲脸谱有一定影响。

魏碑

指盛行于北魏时期的一种书体。

见于当时的石刻、摩崖、造像等,它属于楷书范畴。时楷书初兴,脱出隶法,故体貌百变,而以方正凝重为主,世称“北碑体”。其书法特征主要是:行笔迅起急收,点画峻利,转折处多以侧锋取势,形成内圆外方,钩趯力送,撇捺重顿之特点。结构疏密自然,纵横倚斜,错落有致。著名的代表作品有《石门铭》、《灵庙碑》、《鞠彦云墓志》、《晖福专碑》、《吊比干墓文》、《孙秋生造像》、《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等。

《世说新语》

书名。古小说集,本名《世说新书》。

南朝宋刘义庆撰。原为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行、政事等三十六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言行轶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荡之风气。语言精炼、辞意隽水,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较大,后来自成一体。梁刘孝标为作注,引书四百余种,资料价值较高。

隋唐

《五经正义》

唐代官修五经注本。

孔颖达等奉唐太宗命编定。 系对前人传注的疏解。内容为《周易正义》、《尚书正 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正义》。共180卷。 折衷南学北学而偏重南学。《易》用王弼注,《书》用伪孔 安国传,《左传》用杜预解,《诗》、《礼记》、《周礼》用郑玄 笺注。唐高宗永徽四年颁行天下。明经取士,皆遵此本,一直延用至宋初。造成了一个较长时期经学的空前统一。

古文运动

唐代文学领域所发生的一次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

唐初,傅奕、吕才、陈子昂是其奠基人。唐肃宗和代宗时的萧颖士、元结、独孤及和梁肃、李华等人也是积极倡导者。其后,韩愈明确提出所谓“古文”的概念,并与柳宗元一起将此项改革推至高峰。因此,后世多以韩愈和柳宗元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古文运动的具体内容是吸收古代优秀散文的特点,并结合当代的需要,创造出一种文字明朗朴素、内容充实的散文来取代魏晋南北朝以来所流行的讲究声韵、对偶、辞藻和典故,但内容却空洞无物的骈体文。古文运动对中唐时期的文坛发生了极大影响,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为传奇小说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韩愈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

因其郡望昌黎,每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人称“韩昌黎”。愈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几度作节度使下属官。贞元末官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贬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宪宗时,累官至太子右庶子,后迁刑部侍郎。因谏佛骨事,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历兵部侍郎、吏部侍郎。谥文,世又称韩文公。愈推崇儒学力排佛老,反对六朝以来骈偶文风,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其诗笔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开“以文为诗”之风气,对后来的宋诗影响很大。然其诗虽力求新奇,却不免流于险怪。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传奇

传奇专集。唐裴铏作。原书三卷,已佚,近人郑振铎方从《太平广记》中辑出。其书内容新异,情节诡幻,文笔优美,有一定艺术成就。其中《昆仑奴》、《聂隐娘》、《裴航》等均为名篇。唐人小说称为“传奇”,始自该书。有吴曾祺辑《旧小说》丛书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周楞伽辑注本。

原为唐裴铏文言小说集的专称,后来扩大为泛指唐宋文言小说。

俗讲

古代寺院讲经中的一种通俗讲唱。

流行于唐代。俗讲以普通人为对象。为了吸引听众、争取信徒,往往把经文通俗化、故事化,散文和韵文结合,夹叙夹唱,并配有图画,以加强效果。主讲人叫“俗讲僧”。唐元和年间著名“俗讲僧”有文溆。俗讲的话本,称为变文,后发展成为唐代说唱文学的一种体裁。

变文

唐代的说唱体文学作品之一。

原为佛教俗讲的话本,由于其形式活泼,为人民喜闻乐见,因此,很快从最初讲唱佛经故事的宗教内容,发展到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当代人物传记等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对当时的传奇小说、后来的宋人话本以及民间的弹词说唱都有很大影响。今有根据从敦煌石室发现的变文辑录的《敦煌变文集》。

科学技术

天文学。秦汉时期,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成熟历法体系,基本特点是:阴阳合成,包括节气、朔、闰、五星、交食等内容。浑天说得到广泛认同,制成用以演算天象的浑仪浑象。天文观测有重要进展,马王堆出土《五星占》《彗星图》。

数学。《九章算术》、《周髀算经》,近些年出土的简书《算书》。

医学。秦汉时期,中国医学建立起完整体系。医书《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家西汉淳于意,东汉张仲景、华佗。

地理学。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地学专著《汉书·地理志》。世界第一架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造纸术。西汉已有造纸术,在甘肃天水放马滩等地考古出现西汉古麻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秦汉科学技术

《九章算术》

秦汉时期的数学方法著作,是我国现有传本古算书中最古老的著作。

内容丰富,以算术方面和代数方面成就突出,其中关于分数概念和运算、比例问题、负数概念和正负数运算比印度和欧洲早几百到几千年。《九章算术》对历代数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社会实际需要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制计数系统进行运算,形成了一个包括算术、代数、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体系。

《周髀算经》

秦汉时期一部天文学、数学著作。

原名《周髀》,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在数学方面记述了矩的用途,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据说原书没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其证明是三国时东吴人赵爽在《周髀注》一书的《勾股圆方图注》中给出的)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以及怎样引用到天文计算。现代学者对其成书年代颇有争议。

《伤寒杂病论》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

《伤寒杂病论》16卷,是张仲景为治病救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成。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晋人王叔和将其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张仲景被后世奉为医圣,《伤寒杂病论》也成为后世医家重要经典。

魏晋南北朝科学技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不仅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而且表明农学作为一门科学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北魏时,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了一部地理学著作《水经注》。

华佗和张仲景两位名医揭开了魏晋南北朝医学的光辉篇章。外科学的创立,内科辨证施治的发展,针灸学的完善,药物学的丰富充实,是当时医学的主要成就。

魏晋时,数学家刘徽撰著《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

&2002、2006裴秀

西晋地图学家。

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晋武帝三年(267)裴秀被封为司空,他组织人力,以《禹贡》为依据,对山岳、湖泊、河道、高原、平原、坡地、沼泽、古代九州的范围以及当时晋朝的十六州,都——作了查核。绘有《禹贡地域图》、《地形方丈图》。他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地图绘制上的比例尺、方位、距离等原则,为以后制图者所遵循。绘有《禹贡地域图》、《地形方丈图》。

从而使中国古地图的绘制在理论上有了准则可循,在地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徽率与祖率

魏晋时期刘徽注《九章算术》中,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π的近似值π≈3.14,后人称之为徽率。南北朝时数学家祖冲之应用割圆术,算出的圆周率(兀)的近似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称为祖率。祖冲之是第一个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六位的人。

《金匮要略》

亦称《金匮玉函要略方》、《金匮要略方论》。现存最早系统论述治疗杂病的专著。

《伤寒杂病论》一书的组成部分之一。3卷。汉末张仲景撰写,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撰。全书共分25篇,论述外科、内科、妇科等杂病40余种,辑录药方262则。本书据病辨症,阐述各种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方药,强调预防疾病的传变。在对病因的分析方面,作者最早提出三因致病说,这对中医病因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并在医学史上首次提出用“人工呼吸法”来抢救自缢者。

《大明历》

南朝宋齐之际的科学家祖冲之制定的新历法。

祖冲之在制定此历时,第一次将当时最新的科学成果——东晋虞喜的岁差理论运用到计算中去,这是我国历法上的一次重大改革。祖冲之又改进闰法,把旧历中十九年七闰,改为三百九十一年一百四十四闰,使置闰更为精确。在历法中,祖冲之规定一回归年的长度(即一年的天数)为365、24281481日,与今天的准确数据仅差四十六秒。这是我国宋朝《统天历》(1199年)以前最精确的一个数据。由于种种原因,此历虽于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制成,至梁武帝天监九年(510)才正式颁行。

《太初历》

西汉汉武帝时期制定的历法

汉武帝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到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 年) 实施的历法。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颛顼历。汉初,颛顼历与天象多有不合。汉武帝诏令司马迁、唐都、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新历。第一次以正月为一年之首并从此延续下来。与西汉其他历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阴阳合成,包括气、朔、闰、五星、交食等内容。构成了历法的基本框架,为后世所遵循。

《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亦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一次大改革。《太初历》原著已失传。

《齐民要术》

北朝贾思勰所著农书,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共10卷92篇,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耕种、选种、锄地、施肥灌溉、家畜家禽、农产品加工、副业等。书中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许多宝贵意见。《齐民要术》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表明农学作为一门科学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洛阳伽蓝记》

杂史著作和散文名著。

北魏杨衒之撰。伽蓝,梵语“僧伽蓝”译音,即僧寺。共五卷。依次叙述洛阳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各处佛寺兴废,对当时贵族腐化和僧尼丑行多有揭露,于神话传说、奇闻异事亦有记录。末卷叙宋云与僧惠生向西域取经一百七十部事,历载所经各国风土人情,为研究中外交通史重要资料。文笔清丽,描写生动,颇有文学价值,为北朝三大散文名著之一。传世刻本不少,以如隐堂本最古最善。今人周祖谟撰《洛阳伽蓝记校释》(中华书局1963年本)、范祥雍撰《洛阳伽蓝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本),校勘精审,注释详备。

&1986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为尚书主客郎。后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因执政威猛。孝明帝时,为安南将军、御史中尉。执政严猛,得罪汝南王元悦,出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夤谋害。郦道元好学,历览奇书,为《水经》一书作注(即《水经注》)四十卷,又注《本志》十三篇,又作《七聘》等文。所撰《水经注》是富有文学色彩的地理学著作,在我国地理学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水经注》

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地理学著作。

《水经》成书于三国时期,内容简单粗略。《水经注》以为《水经》作注为名,其实是一个独立的科学著作,共40卷,详细记述了河流的方位、流向、距离、所经过的地区及这些地区的地形地貌、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内容丰富,记述具体。在引用的同时注重考查来获得第一手资料,更加准确丰富。由于南北对峙,其关于南方的河流记述缺乏,不能苛求古人。

本四十卷。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乃经后人分割以足原数。治本书者颇多,著名版本有明《永乐大典》本,清全祖望《七校水经注》、赵一清《水经注释》、戴震《水经注武英殿聚珍本》、王先谦《合校水经注》和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等。

隋唐科学文化

 

&2002、2005《元和郡县志》/《元和郡县图志》

唐地理总志,李吉甫撰。

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成书,原名《元和郡县图志》,北宋时图佚改名。凡四十卷,现存三十四卷。该书按贞观十三年(639年)规划的十道为纲,以当时四十七节镇为标准,分镇记载所辖府、州、县及户数、沿革、山川、道里、贡赋等项。

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全国性总志,其体例对后世地理总志影响很大。《太平寰宇记》循此体例。清严观有《元和郡县补志》九卷,缪荃孙有《元和郡县图志佚文》三卷。

一行

唐著名天文学家。

原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精通佛学、历法、数学和天文。初出家为僧。开元中,玄宗招聘学者、名流来京, 他随族叔礼部郎中张恰应召入长安。以后十年,他埋头天文观测和历法改革。与梁令瓒共同制成浑天铜仪、黄道游仪。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奉命修成《大衍历》,是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历法。日本留唐学生吉备真备传回日本的就有《大衍历经》 一卷和 《大衍历立成》十二卷。还著有《摄调伏藏》、《释氏系录》、《大日经疏》、《华严海印忏仪》等书。卒谥大慧禅师,为中国佛教密宗之祖。

《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

隋朝医书。

50卷。隋·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十年(610)。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因和证候学专书。全书分67门,载列证候论1720条。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证候等。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但不记载治疗方药。全书内容丰富,对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妇科、儿科病证、外科手术等方面,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对后世医学影响较大。《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医著的病因、病理分析,大多依据此书。建国后有影印本。

《唐新本草》/《唐本草》/《新修本草》

中国古代药典。

唐朝苏敬等集体编修。显庆四年(659年)编成。全书共五十三卷,收集药物八百四十四种,其中改正了陶宏景《本草经集注》里错误记述的药物四百多种。《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比西欧最早的1494年意大利佛罗伦斯药典早八百三十五年。

《茶经》

唐代陆羽所著茶书。

约成书于780年。全书分十类,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系统地介绍了茶叶的栽制、采集、制作、饮法、用水、饮具、产地、性状以及历史上有关饮茶的轶事等,虽嫌简略,但较全面而系统。《四库全书总目》称“言茶者莫精于羽”,时人甚至尊称为“茶神”。

我国第一部茶叶专著,为研究唐代茶叶的主要依据资料。至清代有陆廷灿《续茶经》进一步丰富了《茶经》内容。

《颜氏家训》

诸子散文名著。

北齐颜之推撰。因旨在训诫子弟,故名“家训”。共二十篇。内容多据儒家思想阐述立身治家之道,辩证时俗之谬。语言生动,风格平易,间用讽刺之笔,意味隽永,在旧时影响甚大,系北朝三大散文名著之一。此书向来无注本。清赵曦明始为作注,卢文弨复为补注。有《抱经堂丛书》本。近人严士诲重编卢本,又收集钱大昕、孙志祖各家补正,集为一卷,连同徐北溟补注一并附刊卷末,题作《颜氏家训注》。

 


相关话题/中国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考研中国史复习0.6 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史上隋唐时期隋朝(581618)政治活动开皇之治(581604)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的治世局面。除西梁、灭陈朝、抚岭南,统一全国。改革府兵制,实行兵农合一。清查户籍,实行大貌索阅和输籍法。重颁均田令,重行租庸调,轻徭薄赋以解民困。编《开皇律》,简省刑罚。设五省六曹制,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考研中国史复习0.1 中国考古学及石器时代
    1.1 中国考古学及石器时代一、 考古学理论(一) 考古学文化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等综合体表现出同一种文化特征。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以夏鼐《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命名四原则最有代表性:一种文化必须有一群的特征;同一类型的遗址最好发现不止一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考研中国史复习0.3 春秋战国
    考研中国史复习0.3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东周人类精神文明的觉醒宗族式微,君权崛起;分封制衰落与郡县制兴起;各国变法运动;士阶层兴起;诸子百家与人类精神文明的觉醒士-志于道,利于国君统治刘家和:人类经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省,达到自身对外界的自觉;人类经过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反省,达到关于自身内部结构的自觉;人类对以上两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考研中国史复习0.2 夏商周三代
    夏商周三代 夏商周断代工程 九五计划中的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作为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执行期为19962000年,该工程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相结合,专攻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判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上海大学2018年中国史综合考研初试大纲
    考试科目:619中国史综合一、 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中国史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中国史基础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中国通史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二、主要复习内容:1、系统掌握中国史的基本知识,把握中国史发展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09-17
  • 复旦大学2017年中国史考研复试线:340分
    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获悉,复旦大学2017年考研分数线已公布:其中中国史复试分数线:单科(满分=100):60分;单科(满分>100):180分。总:340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06-08
  • 山东大学中国史复试考研真题2014~2017年
    2017年真题 中国史专业研究生复试题目(A卷) (试卷共六题,每题20分,任选5题作答即可) 一、选取你阅读过的一部(篇)先秦秦汉史方面的学术著作,介绍其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 二、谈谈你对唐宋变革论 的认识。 三、简述蒙元政权在南下和统一中原过程中,与汉族地主、儒士的关系、 四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4-30
  • 西南大学2017中国史复试真题
    西南大学2017中国史复试真题 1、列举近年出土的3-4种文献,说出他们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2、评析野蛮征服者被先进文明所征服,举中国历史上12个例子。 3、何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它的产生与发展演变? 4、国民政府败逃大陆的原因。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4-26
  • 2018年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18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01070.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2种电子书、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中国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26
  • 2018年云南大学人文学院642中国史基础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6387.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3种电子书、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3D电子书]云南大学人文学院642中国史基础历年考研真题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4
  • 2018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629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6902.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3种电子书、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3D电子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629历史学基础(中国史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4
  • 2018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629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题库【历年真题+参考教材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6563.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9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3D电子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629历史学基础(中国史)历年考研真题汇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1
  • 2018年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23中国史综合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00996.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2种电子书、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中国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0
  • 2018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623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题库【历年真题+参考教材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9028.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0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3D电子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623历史学基础(中国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0
  •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681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00099.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2种电子书、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中国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