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3)

博仁教育 /2010-06-09

  1、背景:

a、明朝中期,农民赋税负担过重,阶级矛盾尖锐,国家财政困难;

b、旧的赋税制度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3、主要内容:

  赋役合并;役入田亩;纳银代役

第一、把田赋、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征收,原来按户丁征役的办法一并改为摊入田亩(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未全部摊入,而是把力役按照人丁和田亩规定一定比例,部分并入田亩摊派)。

第二:一概由官府征银雇役,基本上演变为固定的丁银,取代了原先的“力役”。

第三,除苏、松、杭、嘉、湖地区仍征收本色漕粮以供皇室官僚食用外,田赋一概改收折色银。

 第四:简化征收手续,取消里甲征收的层次,直接由官府折办收解。

意义

      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a、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赋役征银(部分)——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消除征税中的不合理现象,同时简化了征税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员渔利百姓的行为。

清(前期):摊丁入亩

更名田: 1669年,康熙帝宣布将明朝藩王所占土地      

 给予原种之人,免其变价,永为世业,叫作 “更名田”。

1、措施:

a、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要注意对人口数量的影响,1646年——顺治3年,全国人口大约8000万人,康熙末年突破1亿,到1794年——乾隆59年,人口3亿。)

     b、1723年,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意义

摊丁入亩赋役新政是明朝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简化了税收原则和手续,按土地多少单一标准收税,从此取消了头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役不均状况,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赋役制度成熟的标志。

(三)、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特点

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②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③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⑤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