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史学——是我国国内最早的硕士学位点之一,1984年设立博士点,1995年被上海市教委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7年进入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的建设行列。
近年来,世界史学科的各主要研究方向密切跟踪国内外史学发展动向,围绕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适当调整和新的拓展,形成了新的研究重点,如国际冷战史研究、地区国别史研究和国际大都市发展的比较研究等,这些新拓展的研究方向并没有脱离原来的优势方向,而是对原有优势方向研究力量的整合和对既有学术资源的新配置,目的是更好地发挥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整体优势,有利于推进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如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研究力量的结合和跨学科研究(尤其是中外比较研究)的展开,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世界史研究在回答和解决现实社会发展和国际政治领域提出的重大问题方面的独特功能,并将新一代学术骨干推向国际学术前沿,使学科发展、队伍建设和史学功能的发挥更好地统一起来。
2、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
简介: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目前唯一专门进行冷战史研究的学术机构。我中心以华东师大历史系为依托,致力于建立中国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冷战史研究中心以及冷战史档案资料的收藏与检索中心。本中心以各国的原始资料为基础、从中国的视角对冷战史进行高水准的学术研究,以促进中国冷战史学科的发展,加强中外学者在冷战史研究领域中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学界与世界同行的理解与沟通。
中心成员:我中心拥有目前中国国际冷战史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的一批学者。本中心由主任沈志华教授、副主任杨奎松教授以及余伟民教授、李丹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讲座教授陈兼等组成。此外,中心还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陶文钊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牛军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的戴超武教授、奥斯特曼、张曙光、李廷江、土田哲夫、淹田贤治等为客座研究员。
六、首都师范大学
1、世界上古史——主要研究古代世界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涉及古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宗教等多个领域,尤其重视古典世界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以及意识形态的研究。通过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至少一种用现代西文撰写的论著和资料,并在古典语言(古希腊语和拉丁语)方面打下一定基础,以达到将来独立从事教学和研究的目的。
2、中世纪与近代早期欧洲的文化与社会——主要讲授从史前时代到17世纪的世界历史,内容涉及人类的产生、上古文明、中世纪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如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和教会的历史、中世纪英国的税收与财政等。
3、世界近现代史——内容注重与学生研课相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学术研究概况、不同观点的争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和进行科研的基本素质。涵盖区域史、国别史, 尤其是欧洲国家,特别是英、法和意大利近现代史; 西方史学史、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 以及社会转型,包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区域和国家间的交流等分支研究领域。
4、欧洲文化史——研究中世纪以来欧洲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文化运动、思想流派; 西欧和南欧国家的文化史, 欧洲国家间文化的相互影响; 哲学、艺术和科技发展史; 与其他文化, 特别是中国文化相比较下的欧洲文化的发展等。
此外,还有国际关系、全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