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名珠——第二届全国MBA联合会主席峰会主办学校内蒙古大学简介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2009-01-16

    一﹑学校现状
   
  内蒙古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创立最早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1978年被确立为国家重点大学,1997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共建学校。首任校长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兼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继侗于建校初期来校执教并担任副校长。现任校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旭日干教授。


  内蒙古大学现有9个学科门类,是一所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两个学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学校建立起了三级建制、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设有15个学院和1个公共教学部、学院所属系34个。
  
  截至2004年,内蒙古大学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含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59个本科专业;有4个国家级和2个自治区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学科文献信息中心、7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学校有教职工2347人,其中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1373人。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中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88人、副高级职称人员358人;博士117人、硕士411人;博士生导师45人、硕士生导师284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0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

   学校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他们分别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全国高校文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学校有2人分别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2人分别获得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和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2人分别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4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学校有全日制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等教育体系,形成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等培养层次。  2004年学校有各类在校生22700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2000余人、研究生2200余人。建校近50年来,累计培养各类人才4万余人,其中有3人已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批毕业生已成为各行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杰出的学术带头人。

  学校注重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原则,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建校以来,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4000项。随着"211工程"建设的实施,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1997年以来,新开科研项目1200余项,获准科技项目经费1亿多元,有366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以"试管牛"技术为代表的一批技术已经或正在进行成果转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服务能力增强。已经建成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内蒙古地区主节点和内蒙古教育科研计算机网一级网络中心。校园网覆盖了全校教学科研单位和管理部门,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全校图书文献总藏量达到149.29万册,图书馆是CALIS中心的B级成员馆,是内蒙古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NALIS)的中心馆。全校一共建成了65个多媒体教室和8个语音教室,为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组织了重点课程上网,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数学分析和统计热力学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学校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国外20多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举办了1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有3000多人次来校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交流。学校还有计划地安排了教师出国留学、进行学术访问,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近50年的发展过程中,内蒙古大学实现了从普通高等学校到全国重点大学、从一般性建设到"211工程"重点建设、从地方性大学到省部共建大学三次历史性跨越,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历史沿革
  

      
  内蒙古大学于195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立最早的一所综合大学,也是目前自治区惟一一所综合大学。1978年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全国96所重点大学之一,也是自治区惟一的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11月,经国家计委立项,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院校之一;2004年5月,成为省(区)部共建学校。创建之初,学校主要开展本科教育,1962年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1984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内蒙古大学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3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在我校设立了3个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学校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等多种办学层次,还招收民族预科生、留学生和成人教育学生。学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
  
  (二)办学情况简介
  
  1957年学校招收第一届学生340名,1962年在校生达到1660人。改革开放后,内蒙古大学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国家“211工程”以来,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的同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9月,在校生近两万人(校本部有各类在校生12657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8203人,预科生139人,博士研究生131人,硕士研究生1183人,成人脱产生581人,夜大生375人函授生1955人留学生90人)。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5%。

  建校之初,学校设置了8个本科专业。经过发展,到1982年本科专业增加到20个,1993年增加到24个,1996年增加到36个。1998年对本科专业进行了结构调整,将原36个本科专业整合缩减为30个,同时新设了10个新型和应用性专业。另外开设了本科双学位专业和本科辅修专业。经过不断调整优化和发展,2003年本科专业达到57个(包括艺术类专业),另有专科和高职专业39个。学校已经形成了哲学、历史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学门类等较为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
  
  建校近50年来,内蒙古大学为国家、自治区培养各类人才4万多人。1962年内蒙古大学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共有252人。1981年有350名本科生、35名硕士生毕业,“211工程”建设前的1996年学校有658名本科生、564名专科生、37名研究生毕业。2003年共有3143名本专科和研究生毕业,其中201名研究生、1687名本科生、1255名专科生。2004年,我校毕业博士研究生21人;毕业硕士研究生261人,另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44人,授予经贸工商管理专业硕士(EMBA)学位66人;校本部毕业本科生1658人;毕业艺术类及成人本科1275人;毕业专科和新高职学生1847人。
  
  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特别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并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建校初期,周恩来总理指示高教部从北京大学等12所国内著名高校抽调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到内蒙古大学任教,组成最初的师资队伍:教学人员152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7人、讲人、副教授48人、讲师257人。20世纪80年代开始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1996年教职工总数1493人,2004年学校有教职工2371人(本部1447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842人)。
  
  (三)大事记
  
  1957年10月14日,内蒙古大学举行隆重的建校典礼。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兼任首任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继侗来校执教并任副校长。在建校典礼上,乌兰夫明确提出内蒙古大学的“双重任务”,即“一方面,它与兄弟高等院校一样地贯彻执行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高校,它就要担负起繁荣和发展内蒙古民族的文化和培养本民族的知识分子进行科学研究的任务。”
  
  1959年3月,中共内蒙古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共青团内蒙古大学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召开。
  
  1977年12月,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使遭到“文革”破坏的教学工作走上正轨。
     
  1978年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0年9月,学校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制定学校长远发展规划,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1984年3月,生物系留日教师旭日干同日本学者合作,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体外受精的试管山羊。
  
  1985年,蒙古语言文学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
  
  1987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校作为附属中专保留。
  
  1988年,中国民族史、应用数学、理论物理、生态学等4个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


  1989年3月,在旭日干博士的主持下,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胎试管绵羊。同年8月,成功培育出第一胎试管牛。
  
  1992年,蒙古语族语言文学被列为国家高校重点学科。
  
  1993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共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草地资源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1993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内蒙古大学争进国家“211工程”。
  
  1993年12月,李博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动物生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无机化学、微生物学3个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
  
  1994年1月,在内蒙古大学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族学科蒙古学信息中心。
  
  1994年11月,蒙古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获教育部批准建设。
     
  1995年,生物学和数理学(试办)2个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获教育部批准建设。
  
  1995年5月,旭日干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12月,成立蒙古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始进行学院制改革。
  
  1996年,建立文史哲自治区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化学自治区理科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1996年9月,内蒙古大学“211工程”通过自治区组织的部门预审。
  
  1997年,经批准,建立草地资源生态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家畜繁殖生物技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1997年,“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试点试验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6月,内蒙古大学“211工程”通过国家立项审核,11月经国家计委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1997年9月7日,隆重举行建校40周年庆典,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李岚清、布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内蒙古大学题词。
  
  1997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校视察。
  
  1997年12月,被授予自治区文明单位称号。
  
  1999年,“基因序列的信息学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9年,建立自治区高等学校稀土材料重点实验室。
  
  1999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临学校视察。
  
  1999年1月,由内蒙古大学牵头,联合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共建的内蒙古地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获教育部批准建设,并于2003年通过验收,正式挂牌。这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惟一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32个)。
  
  1999年11月,成立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外国语学院,至此,学校形成了校、院、系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的体制。
  
  2000年,“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1月,组建奥都实业发展集团公司,后勤与行政逐渐实现规范分离,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0年3月,自治区政府决定呼和浩特交通学校并入内蒙古大学,组建内蒙古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2000年4月,下发《内蒙古大学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2000年8月,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实验室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0年11月,自治区政府下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理顺内蒙古大学和艺术学院管理体制的批复》,要求教育厅制定内蒙古大学和艺术学院管理体制实质性合并操作方案,同时要求内蒙古大学加强对艺术学院的管理。
  
  2000年12月,蒙古学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
  
  2001年,因在国家“863”计划项目中取得显著成就,旭日干院士被国家科技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
  
  2001年7月1日,内蒙古大学“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
  
  2002年,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获教育部批准建设。
  
  2002年1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两个学科被列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2002年1月,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学院总数达到15个。
  
  2002年10月30日,《内蒙古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教育部联合组织的专家组论证。
  
  2003年,与科技部共建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03年1月,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亲临学校视察。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临学校视察。
  
  2003年12月,我校曹之江教授主持的“数学分析”课被评为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曹之江教授被教育部评为首届全国名师。
  
  2004年5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和自治区主席杨晶签署协议,我校成为省(区)部共建学校。

  三﹑校友风采
 
  46年来,内蒙古大学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和输送了40000余名优秀人才。真可谓“桃李满天下,栋梁遍国中”。他们之中,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有的成为学术与科技骨干,成为优秀人民教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企业家;有的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成果卓著,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
  
  这里所展示的校友风采,是我们收集工作中的一部分,为了使之更全面,更充分,我们将继续收集、增加。云布龙  杨 晶  胡 忠 赵双连  包俊臣  许柏年 刘芝兰 

  四﹑校园风采

  
建筑篇



内蒙古大学综合教学楼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内蒙古大学教学主楼



内蒙古大学文体馆

  风光篇






  风光篇  
  




  五﹑211工程争进历程
   
  1993年国家开始实施面向21世纪,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211工程"。内蒙古大学根据国家"211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以及在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对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自身实力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内蒙古大学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所综合大学,又是国家重点大学,在4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较为完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通过国家"211工程"建设,内蒙古大学不仅将对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培养、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发挥更大作用,而且也将对我国地方高等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因此,我校对自身情况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评估,形成了《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建设自我评估报告》,并结合评估,分析了学校实际,制定了《内蒙古大学"211工程"整体建设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和"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的奋斗目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内蒙古大学争进国家"211工程"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将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建设列入《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事业"九五"发展计划》中,并划拨争进"211工程"准备阶段专项资金5000万元,为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6年9月7日,内蒙古大学"211工程"通过了部门预审。
  
  1997年5月,根据预审专家组的意见,我校编制了《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九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1997年6月21日,原国家教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专家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论证和立项审核并顺利通过,1997年11月26日,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立项,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建设的目标是:到2000年,使内蒙古大学的教育质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方面得到明显提高,处于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先进行列,部分学科在国内具有优势和特色,立足边疆、服务边疆,成为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基地之一,为到下世纪初把内蒙古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按照国家计委的批复,内蒙古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内容及项目是:蒙古学、生态学与农牧业生物工程2个重点学科;校园计算机网络、图书文献保障系统、电化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学科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图书馆二期工程、综合教学楼、多功能文体中心、学生宿舍、教工住宅、校园环境、水电暖配套设施等一批基础设施以及师资队伍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