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两千多年前《左传》中,有“行其政事”、“行其政令”的记载。三百多年前撰写的《纲鉴易知录》中,也有“召公、周公行政”的记载。
2.国外,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使用过“行政”一词。现今国际普遍采用的《社会科学大辞典》,对“行政”(Administration)的解释就是:管理国家事务。
3.西方学者对“行政”概念的界定四种角度及观点: (1)小政府(即行政部门)的角度——魏劳毕;(2)国家职能的角度——古德诺; (3)管理的角度——怀特;(4)公共政策的角度——戈德特纳,考试大
4.西方,最早论述政治与行政的区别,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来解释行政的是美国的威尔逊和古德诺,蕴涵了“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的观点。
5.从管理功能的角度来解释行政的学者认为,一切管理都是行政,国家管理机关、一切营利与非营利的公共管理机关、私人企业管理机构及其活动,毫无例外地都属于行政。特别是20世纪初期的科学管理革命,使一般管理与行政机关的管理相互融合。
6.毛泽东倡导并为实践证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7.行政学诞生于美国,以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管理学之研究》为标志。
8.“行政国家”的出现,以在法制基础上行政机关规模的扩大、行政人员队伍的增长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发展为标志。
9.19世纪末,美国国内的文官改革运动直接推动了行政学的研究。
10.形成时期,又称科学管理时期。这个时期大致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如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管理学之研究》、1900年古德诺出版的《政治与行政》、1912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1926年怀特的《行政管理学导论》和魏劳毕的《公共行政原理》。
11.成长时期,又称行为科学时期。这个时期大致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梅奥的著名的“霍桑实验”、以巴纳德为代表的动态平衡理论、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以麦格雷戈为代表的X—Y理论、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12.发展时期,又称现代科学管理理论时期或新公共行政管理时期。这个时期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最有影响和最有成就的流派,是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科斯、诺斯、威廉姆逊与德姆塞茨等,主要理论贡献有交易成本理论、代理理论、制度创新理论等;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思提出的每个组织系统分为决策、管理和技术三个层次;美国哈佛大学的高斯等强调行政环境的重要性。
13.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的泰罗提出的工作定额管理,开了科学管理的先河。
14.法约尔把管理活动概括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5.古利克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
16.梅奥等人的“霍桑实验”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开创了行为科学管理的新阶段。他们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强调人际关系和激励因素等。
1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管理思想和流派又大量涌现,以至于被孔德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出现了。
18.198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召开了建国以来由政府主持的第一次研究行政学的会议——行政科学研讨会,标志着行政学在我国的重建,并成为行政学进一步发展的起点。
19.行政学的恢复、重建的过程中的几件事:一是1982年夏书章教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首次呼吁“要把行政学研究提到议事日程”。二是1982年中国政治学会委托复旦大学举办全国政治学培训班,行政学是培训的主要课程之一。三是1984年8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与劳动人事部在吉林市召开了全国“行政科学研讨会”。这是一次关于建立我国行政学的研讨会。这次会议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把行政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提出来。
20.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在其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五职能论。
21.美国管理学家卢瑟·古利克与英国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则在《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中将古典管理学派有关管理职能的理论加以系统化,进一步提出了有名的“POSDCRB”,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的七职能论。
22.决策职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著名管理学家西蒙就特别强调指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
23.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极力推崇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认为最好的政府就是干预得少的政府。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利己的润滑油将使经济齿轮以奇迹般的方式来运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国家元首的统治,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
24.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要全面增强国家的作用,政府不应该再仅仅是社会秩序的消极保护人,而且还应该是社会秩序与经济生活的积极干预者,由此形成了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论。这一理论认为,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没有国家的宏观管理,市场经济就会成为万恶之源,资源也会遭到毁灭和破坏。
25.1988年美国兰德公司,查·沃尔夫主持完成的报告《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对此作了探讨。沃尔夫的结论是:既要使政府在改善和扩展市场中发挥作用,又要利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功能。也就是说,利用政府弥补市场缺陷,同时利用市场克服政府失败。
26.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认为,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必然随之增加。城市化与高居住密度将产生外部性,拥挤又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与调节。这一切都使政府活动的加强成为必需。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国家活动不断增加的法则”,又称“瓦格纳法则”。
27.在当代西方行政理论中,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霍桑实验。霍桑实验奠定了非正式组织理论的基础。
28.首次提出非正式组织理论的是美国学者巴纳德。他在《经理的职能》一书中指出:“非正式组织应是在正式组织中,由于个人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而形成的自由结合体,它不具有特定的目的,而是具有偶发性或自然形成的。”
29.古典行政组织理论,这是西方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 1)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把组织成员看做机械性组织中的一个部件,主张对他们的生活机能和工作行为进行分解和合成,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规范化的工作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 2)以法约尔、古利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着重研究组织要素和原则,提出了分工协作、权责一致、命令统一、指挥统一、集权与分权适当、强化纪律和秩序等14项原则和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的管理7种职能理论; 3)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主张依法管理、权责一致、分层定等、专业分工、竞考录用人员、以职定薪等,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理想的组织。
30.新古典组织理论,又称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1)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主张建立一个“和谐有效率”的组织。 2)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重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个体与群体的平衡; 3)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31.现代组织理论:重视从社会整体联系、环境影响、发展变化等方面研究行政组织。 1)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认为行政组织是一个“结构的社会技术系统”,由许多分系统组成; 2)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主张“如果……那么”这一权变关系。考试大
32.组织设计理论。认为,组织设计作为有效知识管理的杠杆力量,在知识密集型经济中取得成功的思想观念将逐渐增强。
33.马克思、恩格斯的组织理论 1)随时撤换和罢免由普选产生的代表。2)建立“廉价政府”。3)“议行合一”。 (4)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官僚。
34.列宁的组织理论:罢免制
35.邓小平的行政组织理论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考试大
36.人事管理多元模式:人力资源体系的3D检测系统[Dorightthings(做正确的事),Dothingsright(把事做正确),Doarightresult(得出正确的结果)];3P模式[核心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中的职位与岗位分析(POSITION),绩效分析(PERFORMANCE),工资分配方案设计(PAYMENT)];全视角考核(也叫360度反馈系统);
37.西方公务员制度,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1870年,英国公务员制度因此而正式诞生。美国,1883年确立。
38.1980年8月,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是我国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拉开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序幕。
39.20世纪初,泰罗提出计划(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的科学管理,开创了人类社会管理的新纪元。
40.20世纪中期美国,以领导管理为职业的“软专家”便应运而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美国的泰罗和法国的法约尔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理论开创者。
41.毛泽东同志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对于某现象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
42.美国学者罗伯特·卡茨认为领导者必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专业业务能力)、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概念技能(分析和决策能力)。如果把领导者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那么三种技能的结构比例依次为:低阶层——47:35:18,中阶层——27:42:31,高阶层——18:35:47。
43.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决策”一词,例如,在《韩非子·孤愤》中有“智者决策于愚人,贤士程行于不肖”之说;楚汉相争时代,韩信就战争战略问题提出过有名的“决策向东,争权天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