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三年保持10%左右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又达到10.9%的水平,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甚至达到11.3%。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郑京平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说,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比较好,也比较快”。但他警告说:“这种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难以为继的。”
今年上半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3%,同比加快4.2个百分点,重新回到30%以上的水平。
“中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投资过热,这也是上半年GDP增速比预期偏高的主要原因,”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说,“这种投资过热是全面性的,大多数行业的投资都增长很快。”
今年上半年,中国的货币信贷增长均超过预期目标,流动性过剩为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提供了温床。
尽管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很高,但统计局发言人及一些权威机构的专家认为形势并不如一般想象的那样严峻。
郑京平说,受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十一五”开局之年各地发展积极性高以及供给与需求均比较旺盛等的影响,目前的增长速度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所长汪同三认为,和2003年上一次调控时相比,目前农业稳定,没有煤电油运紧张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和物价涨幅也都缓和得多,上半年CPI仅上涨1.3%,说明经济运行仍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较好态势。
“真正要关注的问题是,实现‘十一五’目标的难度在加大,”汪同三说。
他指出,“十一五”规划提出要适度提高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但在去年下半年已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投资再次提速,使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恶化;而上半年创纪录的614亿美元贸易顺差,也说明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在加剧。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最终会导致产能的过剩和金融风险不断加剧,而且这样一种增长方式也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模式,因此已经引起决策部门和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郑京平说。
上半年经济的强劲增长引发了各界对中国将出台新调控措施的猜想,尤其是否会加息和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对此,郑京平表示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郑京平对下半年的经济走势表示审慎乐观,认为只要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基础上,坚持双稳健的调控政策,并采取一定的预调控措施,有针对性地对突出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是能够保证经济不出现过快增长势头的。(记者顾钱江 安蓓 吴静)
2006年7月18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郑京平介绍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中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9%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7元实增10.2%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97元,实际增长11.9%
·今年6月底新增就业600万民工人均增收100元
·统计局发言人暗示:央行短期内不会加息
·上半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