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还清晰地记得2003年SARS时,纽崔莱卖断了货。但安利只能任其断货,而无补救措施,因为植物生长是有周期的,即便是扩大供应商范围也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如果拔苗助长,品质肯定就无法保证。
可以说,导致质量发生问题的典型决策,常可归因于一个管理上的“毒瘤”——以短视的决策来解决进度或成本问题。而且,在一般公司的工作过程或管理规则中却找不到能抵抗这些病毒的“抗体”。
所谓的抗体,必须深植于公司的组织体系中,成为公司的管理形式,而且要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这个抗体的存在。这种共识,可以使每个作决定的人(实际上,每个员工都是做决定的人)避免做出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决定。
因此,QA规则并不玄妙,厉害是安利所具备的“抗体”。
“抗体”中的“血清”成分
公司有了“抗体”后,如何才能发挥作用呢?
李子安说:“在企业的质量工作中,重要的是培养人才。当员工的意识、技术、素质、管理到位的时候,质量第一就是他们本能的行为习惯。”
为此,安利实施了多样化的培训、沟通和教育,并建立了以绩效为基础的评估奖励机制。安利培养教育员工,放手让他们去改进工作,奖励他们的成就。另外,质量部门如何得到从管理层到操作层的支持和认可,安利也在多年的摸索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在和高层管理人员沟通的时候,需要的是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事实,或者是一些事件,或者说一些危机,让他们明白质量管理对解决这些事件或危机多么重要;
对中层管理人员来讲,要注重向他们传输质量的理念和管理技术;
对于操作过程中的人员,需要在意识、技能、习惯上给他们全面的培训。
这与克劳士比的观点极为相似,克劳士比认为:
首席执行官必须致力于使客户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坚信唯有公司全体员工皆有此共识,公司才可能业务鼎盛,并且决心不让客户及员工受到困扰;
首席运营官必须相信,质量是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比进度和成本都重要;
高级执行官(向上述两种人负责的管理者)应认真对待,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
高级执行官之下的经理人应该明白,他们的未来取决于善用人才,以及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能力;
专业人员应明白,他们的工作做得是否准确、完善,决定着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
所有的员工都应该认识到,唯有他们个人献身于诚信要求才能使公司健全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