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一)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2009-01-15

6月20日晚,由清华大学MBA同学会、《商学院》杂志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协办的清华大学MBA同学会“经管纵横”大讲堂之“中国企业的创新之路——企业在‘中国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舜德楼北102成功举行。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这样一个会议,今天晚上的话题应该是非常重要,就是21世纪究竟是不是中国的世纪,如果是,我们会非常高兴,如果还有很多的困难,我们就要探讨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首先我们请这个活动的组织者代表汪浩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一次活动。

    汪浩: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光临清华大学MBA同学会“经管纵横”大讲堂和《商学院》杂志经理人社区主办的活动,在这里我受《商学院》杂志主编王立鹏的委托,感谢Oded Shenkar先生能够来到这里给我们讲解企业在“中国的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且非常高兴能够请到高旭东先生做今天晚上的嘉宾主持,同时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感谢他们出版了这样一本好书,感谢他们为这一次活动做出的积极帮助。同时要感谢清华大学MBA同学会,更感谢参加这次活动的朋友,你们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参加我们这个活动是对我们很大的支持,正是在你们关注和支持之下,商学院杂志会办得越来越好,欢迎大家关注《商学院》杂志,欢迎大家关注《商学院》杂志经理人社区,欢迎大家关注清华大学MBA同学会。
    
   Oded Shenkar:
    大家晚上好。关于我的书的主题是《中国的世纪》,很多年以来我都一直在研究中国,在1972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大学里面的中文课程。当时对那些选择中国研究来做课题的学生,大家的态度基本上都是认为这些人不正常,就是你研究中国有什么用,能干什么呢?在1970年代末,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的时候,当时我的导师问我你想学什么专业,你想研究什么方向?我告诉他我想研究中国,研究中文。这个导师就说年轻人你还不明白,你必须要确定你究竟是想研究中国,还是想学习商业?

    在过去的20多年,25年来,这个世界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了非常严肃的,人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经济力量,但是有的时候对中国的态度不总是正面的,比如说在美国或者是世界其他的地方,有一些人认为中国是他们的一种威胁。大约在一、两年以前,我花了很多的时间跟不同的人了解美国人他们对中国的态度,这些听众或者是我所交流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比如说社区里面的人,聚会结束之后就跟他们聊天;有一些是商业评论或者是商业会议结束以后我跟他们要聊一聊;还有我曾经参加过一个美国西部18个州长联席会议,这个会议上他们也邀请我讲一下有关于中国的题目。同样我发现大部分的人对于这个题目或者是对中国都表示很感兴趣,但是同时也不乏有一些紧张的情绪,对于这个问题一会儿

[---P---]我们有提问和回答的问题,大家可以很敞开来探讨这个问题。在我的书里面,我发出了一个预言,就是大约2020年或者是2050年中国将代替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为什么这个很重要?我在书里面也解释了。当然从人均GDP水平来说中国还是很低,但是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人知道,美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呢?大概是在1875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我的预言是中国大约是在2020年或者是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比美国晚了100年,我们还是有充足的时间,何况中国在800至900年之前的确是全球第一经济强国。当然我不是说没有困难,我并不是说前途会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的挑战。现在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一会儿到提问回答阶段我会很乐意谈这个话题,现在我谈一下在我认为或者是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个困难和一个难点。

    这个挑战或者是这个困难就是创新。这个问题所在就是你是不是能够成功的进行转型或者是成功的进行换位,你是不是能够从一个模仿者,一个能够很好学习的人变成一个领袖,变成一个走在前面的人,这是一个很困难的挑战。这是一个最近出现在美国报纸上的一幅卡通漫画,卡通通常看起来都是很滑稽的,但是在它的幽默背后会给我们一个启迪,比如说这幅图画标题就是说每一个国家都做他擅长的事情,这是亚当斯密在很多年前就谈到的一个比较优势的问题。在我们美国人的眼中,应该是中国就是产品制造商,印度是软件设计最强的国家,而我们美国人做什么?我们就是用我们的房屋进行第三次抵押贷款,这样我还来的钱可以买更多的东西。那么问题就是如果我们美国人只能做这些事情的话,我们还有没有任何的相对优势可言呢?美国人还是有非常强大的比较优势的,就是从20世纪一直到现在21世纪,美国人跟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相比都是远远走在创新的前面。美国虽然它的财政斥资很严重,但是从它的技术方面收入,知识产权方面的收入来说,它是非常高的,我们在这个图表里面可以看到,第一条曲线和第二条曲线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是随着年日往前演进,这个差距是越来越大的,大家不要低估这个差距和美国在这方面的优势。因为德国号称全国技术动力和创新的源头,但是德国因为技术而有的收入是低于或者是跟它的进口相比是斥资,德国他们会进口很多先进的机器和创新的技术,他们会使用这些创新和技术制造产品来出口,但是你如果来问他所买的这些创新是从哪来的?街上跑的奔驰,你们所用的西门子电器核心技术是从哪来的呢?答案是美国。可以想象在目前这个阶段中国的出口几乎是没有的,中国所处的目前发展阶段这是比较正常的,但是我们想象一下20年之后我们的图表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呢?数字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到那个时候中国会不会成为一个动力和创新的源头呢,会不会成为一个技术和创新主要的出口者呢?对这个问题我不太确定,一会儿我们有时间做问答的时候,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哪些人有正面的论据来支持,有乐观的想法中国可以达到这一步,有谁有论据可以证明实现这个目标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P---]刚才我说过在1870年代美国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对这个我读了一下那个年代一些评论,一些报纸上的文章,还有一些社论等等,这些文章描述了英国人对当时这种状况的一种反映,我们从英国人的反映里面也许可以找到一点点美国人对现在类似情况的一种反映,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态,也许可以找到一点线索。在这里面我们读到这几句话是来自一个英国人的描述,描述了面对美国的崛起他的心态如何。这句话是“有证据表明,有一位创新巨匠,正以此以往更活跃和敏锐的方式在新世界里面展开行动。”这里面的新世界当然指的就是美国,古老的国家这里面指的是英国。“曾几何时,所有实用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和机械工程方面的变革都源于这个古老的国家,但现在已经不再如此”,这里面所说的古老的国家是指英国。“现在随着时光的流逝,美国已经成为所有新发明以及与其相同的新笑话的发源地”。这里面我们看到英国人试图找到答案,就是为什么他们前殖民地到现在竟然能够超过他的“主人”,而他的“主人”在很多年以前或者是在不久的以前其实都是一切的创新,还有发明的来源地。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我们在这里面看到一段话是非常重要人物写的,这个人也很有名,但是不是因为写了这段话或者是写了一本书,是因为其他的一件事情,托克韦尔是作为欧洲人访问了美国,他为欧洲人记下了美国是什么样的国家,他为欧洲人描述了美国,对于欧洲人来说希望通过他的书能够明白,能够了解他们美国这个国家跟他们以往所认识任何的一个国家所不同的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很少有人知道在他两卷本很厚的这本书里面,《美国的民主》给大家一个概念就是1835至1840年之间才出版完毕,在这本很厚的书里面提到了中国,关于中国的评论一下就碰到了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中国是否能够以一个持续不断发展的水平能够维持他的创新的能力。我想在这里面我所引用的一句话,似乎有一点带批评性的,但是我认为他也是相当敏锐的。欧洲人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惊讶地发现尽管他们已经长途跋涉而来,但真正的探险却刚刚开始。托克韦尔他在这里面做什么,似乎是一箭双雕,一方面好象是表扬了中国,另外一方面他也批评了中国。 他的评价一方面是对中国的表扬或者是恭维,因为他说他们已经长途跋涉才赶上了中国,因为有中国四大发明,比如说罗盘或者是火药都是中国发明的,但是现在中国好象已经不再拥有原先创造的能力,曾经引以自豪的科学不能使他进一步改进,使他有更多的创新和发明。中国人已经忘记了一度指引他们的理性。人们还在使用老配方,但是却不再问其所以然,人们还在沿用旧工具,以往的工具,但却丧失改进旧工具的能力,所以中国人对变革已经无能为力。这里面我们看到托克韦尔对中国的批评是很尖锐的,你也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但是我认为他确实触及了根本的问题,就是中国是否拥有可持续创新的能力。因为我们一方面看到中国确实发明了很多的东西,曾经创新了很多的东西,现在我们也看见他有创新的能力,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似乎又在他发展的情况,发展的状态当中又看不到他有多少创新的潜能。如果要做领袖,如果要做领导的话,你必须要有创新,如果你只是跟随别人你可以模仿,可能学习,但是你要领导必须要自己来创新。在我《中国的世纪》一书里面做关于中国的预言的时候,我是比较乐观的估计了中国的潜力,但是还是要强调我并不是说这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P---]我们从1830、1840年代的历史回到现在比较近期的状况来看一下,这个图表是描述了2001年外国人在中国获得批准的专利的情况和份额。大家注意一下在这个图表当中所有获得批准专利的项目当中,超过70%的项目专利是发明,也就是说创造了以前并不存在的新的东西。我们来看一个对应的数字,就是2001年中国人在国内获得批准专利的情况,我们来看在发明百分比上面比例相差非常悬殊,跟发明有关的专利只占到5.43%。也可能这种情况确实只是由于发展的水平不一样,有可能我们不知道。我们再看一下接下来这个图表谈到的是关于中国出口商品的构成,这里面黑颜色的方块是表示机械和交通设备的出口,我们看如果在1990年大约是10%的话,到1996年是20%,到2002年变成了30%,从这个图表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的竞争力在不断地增长,不仅是在劳动力密集型的领域当中,而且在创新的高个技术的领域,中国出口的比重也在增长。我们在美国有一句话就是一半好消息,一半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一半?我已经替大家做了选择,就是我们第一部分先来说的是好消息,从这个图表里面我们确实能够看到很明显的进步。但这一幅图告诉我们的就是坏消息了,大家可能也知道中国出口总额50%以上都是外资企业出口,更有甚者我们越往上面走,技术的阶梯越往上走,我们发现外资企业占的份额越大,以至于我们到最顶端真正高技术企业产品的出口,3/4的份额都是由外资企业生产的。

中国在吸引外资的态度方面是非常敞开的,在目前这个阶段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步骤,这是中国做的很重要的一个举措,大家不要对此低估,我们和其他的国家进行比较,比如说日本和韩国,日本至今对外资都是基本上采取一种封闭的态度,而韩国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敞开,而中国对外资的敞开我认为是显示了中国人的高明之处,尤其是你在跟其他国家相比的时候,你会更清楚的看到这一点。问题就是如果外资在中国技术层面的出口上起到这么重要的角色的话,究竟中国人是否从这样出口当中受益,我不是说中国人一点好处都不能够得到,但是我是从真正学习技能,学习本领的角度来说,中国人是不是在这方面有所收获和长进呢?在管理界或者是在管理科学当中是一个共识,即最有效的传递知识的方式就是通过股份制企业,这是有证据、研究表明的。所以我们一方面看到外资在中国出口方面他的贡献,另外一方面我们要仔细地再研究一下,所有外资企业的构成,他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进行管理和运作的,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我在这里面做了一个表,统计数据是从1985年到2005年,当然中国第一个合资企业是1979年建立的,但是在最初几年建立的合资企业很少,所以我就从1985年开始统计。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