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第一条曲线是合作企业他们在这方面的数据;第二条曲线是股份制企业,我刚才已经说到股份制企业基本上是公认的,最有效能够传递知识的一种形式;第三就是全额的外资企业。为什么黄线最后上升这么明显,这么突出?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因为立法的原因,因为中国加入WTO,这些企业有了更多的机会,他们可以进入更多的市场区格,这些都是不错的。但是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外资企业非常忧虑他们会失去他们知识产权的利益,我相信大家也能够看到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而且对中国来说这也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刚才描述过这些困难之后,我还是对中国崛起相对乐观呢?就是因为这个图表里面所表示的,我很关注研究与发展这方面的投资。如果看到2000年中国的数字,最后这个小点是506,这506看上去很不起眼,数量很小,但是它的起点在1994年几乎是0。尤其是当我们去问一些公司,你打算把你的研发资金投入到哪些国家?因为研发资金以前完完全全都是在国内使用的,现在我们问他们除了在国内继续投资以外,还要把你们用于投资的美元放在哪些国家呢?中国甚至是超过美国,成为大家投资首选的地方,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家记住我们创新的能力或者是学习、创新的能力,是来自于你有足够的研发资金。我们看到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在中国学习到的一个本领就是在改革之初中国的工厂基本上都是对技术、工程项目都是全盘引进,比如说他们去德国引进成套的流水线,然后装箱运回中国,组建以后假如是洗衣机的生产线的话,回来以后就全盘使用这个洗衣机的生产线。但是托克韦尔说的恰恰就是这一点,如果你没有创新能力,买的即便是最先进的流水线,最先进的技术,但是如果你不明白技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不能学习怎么样改进它的话,即便你买的是最先进的,5年之后就成为一个落后得不能再用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数据还是比较鼓舞人心的,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表格。我们看在1994年大概90%的技术引进都是全套的,或者是全盘的引进,但是很快2002年的时候,百分比已经降到10%,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快的减低速度。
中国增强创新力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对教育体制的改进,我们知道中国对国内的教育系统、教育体制在改进,但是另外一方面吸引在国外受到教育的人员,也就是俗称的海归回国。我们看在美国获得技术与工程博士学位的人,有7%的人都是中国,最初的时候回流的比例是很低的,这些人最终都是留在美国或者是欧洲。大家看到回流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且我们有种种理由认为这个比例会持续升高,我的预言也是基于其他国家的经验,比如说南韩,比如说台湾,他们曾经回流的比例也是15%至20%,但是现在在国外学成回国的比例达到了80%。现在估计中国包括印度在一些关键和交叉的领域将会具有很强的优势,这个预测也是美国一个官方机构—国家情报委员会做出的,所以在这个预测当中可能中国人、印度人都会比较高兴,但是影响最大的可能是欧洲,因为在这个预测里面,预测是说欧洲会面临落后于亚洲的危险,但是这是美国人做出的预测,很可能欧洲人他们有他们自己更加乐观的估计。
[---P---]还有另外一个战略,虽然不容易。现在我们已经看见中国的公司向海外投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比如说我们观察一下联想收购IBM的这个事情,来解释为什么IBM想把它这一块业务卖掉是不困难的,因为这一项业务它的利润率已经很低,因为IBM在做其他的事情赚钱容易得多。那为什么联想想收购IBM呢?当然品牌是一方面,大家要记住联想只能在5年的时间内使用IBM的品牌,但更重要的是联想希望把这个变成一个学习的机会。换句话说,他们想买的是能力,创新就是这种能力之一。大家看到这一个画面是联想收购IBM之后在美国报纸上做的一个广告,对内容我没有做任何的改动,我只是把创新这个词做了着重,大家看到创新这个词出现了多少遍。这是有原因的,现在收购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中国公司通用的战略,大家都知道上海汽车工业公司他们购买了韩国双龙,获得授权使用他的知识产权。我的问题就是谁是下一个呢?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美国一个杂志的记者他有一次在联想收购IBM之后,他就来问我,你能不能预测一下下一个中国公司会是谁来收购某一个美国公司,我一开始是避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他左问右问,我最后就告诉他我猜有可能是海尔会收购通用电气,但是第二天通用电气有关部门就出了一个否认的声明,说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但是大家现在越来越明显地看到海尔正在紧锣密鼓的运作,有很多中国公司都在寻求这样一个出路,就是在他们收购的时候,他们不仅仅想得到他们的品牌,得到他们的分销渠道,同时也想获得这些公司所拥有的能力,就是创新的能力,那么通过收购是不是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我有不知道了,因为中国公司必须要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战略。究竟这能不能成功我不知道,因为大家要知道有研究表明大部分或者是绝大部分跨国的收购,最终是以失败收场的。这些统计数据当中有一些公司是非常著名的公司,可能是通用电气这样的公司。如果纸上谈兵的话可能是很有效果,但是要把它实际的操作出来就非常难了。
谁知道这位先生是谁?这是查里迪庚斯,我们今天在这里不是做文学讲座,我把他搬出来干什么呢?在19世纪迪庚斯活着的时候,大家知道他写了很多书,广受人们的热爱,不仅是在美国,而且是在所有用英语的国家都广受喜爱,但是有一个问题,但是美国出版商拒绝向他支付版税。美国在那个时候肯定不是一个知识产权保护或者是遵行的冠军,反而他是一个盗版或者是侵权的一个国家。所以这就是给我们一些启示,大家知道现在在美国高层政府官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话题是非常热衷,大家都在深入地讨论。但是有一些人对此是非常乐观的,他们说美国曾经也有过盗版的行为,但是现在却这么重视,也就是说当法律更加健全的时候,当他成为创新者他会热衷于保护自己利益的时候就会改变了,但有一些人就不那么乐观了。下面的统计数据就是美国海关2003年罚没物品的统计,大家看到在2003年美国海关所罚默所有商品总额当中,中国是占到66%而且实际上如果你把香港也计算在内加在一起,超过3/4全球罚没物品的量都是中国。为什么我们听到知识产权抱怨方面美国好象是喊得最凶呢?当然就是中国有一些人在这方面是批评美国的,但是我想让你们明白为什么美国会抱怨得这么苦。如果知识产权存在的话,知识产权当然是存在的,谁受害最多呢?在侵权行为发生的时候,拥有最多知识产权,拥有最多创新成果的人,或者是国家,肯定他受害最多,所以在抱怨的时候,我们几乎听不到德
[---P---]国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声音。在迪庚斯年代和现在年代不同就是,当时没有什么东西拥有知识产权会让人侵权的,除了图书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拥有知识产权的。但是现在我们所称为的版权产业在美国是增长最快的产业,在版权产业提供更多的增长,提供更多的就业,还有给大家更多的机会,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是最脆弱的,最容易受到损害的产业。
我们以英国一个作家他的描述来结束,这句话是写于1881年,当时也是美国崛起的时候。他说我们曾经的优势难以拥有,既已失去,也就难以挽回。从今以后全球的贸易将在不同国家间分割,而最有胆识和技巧的人将得到最大的份额。所以问题就是中国是不是在最有胆识和最有技巧的国家当中呢,我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 下面我们留一点时间来提问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