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必须有一套相对严密的管理规章制度,既要紧跟形势与时俱进,更须不折不扣的严格执行。
很多民营企业规模已经很大,但还是没有脱离人治企业的藩篱。一旦遇到很多制度上没有的问题,处罚奖励没有依据往往搁置了事;而制度上明确规定的内容,也往往因人而异,活动能量大的蜻蜓点水,能量小的决不姑息。长时以往,制度成了一纸空文。就象没有法律制约的社会一样,必然混乱,带来的连锁反映就是漠视制度的约束,那对老员工,老功勋自然就没有约束力了。
2.薪酬体系不能墨守陈规,要紧跟市场的发展,以能激励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为根本。
企业不能在薪酬上管理有太多的妇人之仁,在营销或者市场管理上,要以提高销量为唯一己任。不能因为某某业务员开了某个市场,就不能随意调走,怕影响市场发展,怕影响业务员积极性,担心之余,就很自然的养着不思进取的老业务,固守着难以增长但随时可能下滑的老市场。企业在营销上最应该做的是如何能让市场发挥最大的潜力,寻求可能的最大增量,总担心下滑的企业是鼠目寸光的短视行为。企业不管如何发展都不能让休闲的业务员挣白领工资,让拼命干活的业务员过苦日子。有营销人特有的激情是留在营销部最起码的基础或称标准。
3.建立完整的客户档案系统,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掌握市场最翔实最完整的资料,即有利于管理细化市场又能适应营销系统内的人员流动。
很多企业为了节省编制,连远程市场监控人员都不设,高度扁平化的结果是企业高层领导不掌握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客户网络、市场费用去向等等更是难得糊涂。只有加强对远程分支机构和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才能起到“远在千里之外,法眼无处不在”的效果,营销系统内就难以存在无法下手的“割据一方之诸侯了”。
4.理清营销系统内复杂的人际关系
这一点在民企内表现最为明显,也最消耗企业的营销战力。从营销人员结构来看,“液化”和“固化”同样严重。一部分销售组织的内部员工流动如同走马看花,频繁的流动已构成业务稳健增长的障碍;另一部分销售组织正好走到了它的反面,人员结构处于长期的超稳定状态,员工心态老化固若磐石,无限度的消耗了企业耕耘市场的努力。同时个人利益以及由此衍生的“内部派系”相当程度地腐蚀着团队凝聚力。
复杂的利益纠葛与“内部人控制”互为因果,原本含义明确的人事管理目标因为赋予了区域特定的背景色彩而变得模糊,量化的考核指标成了多方诸侯争夺权力资源的“政治工具”。排除制度管理的因素,工作缺乏连续性实际上也是人事纠葛复杂的一个结果。其表现主要有两种:一是跳巢引发人事震荡。一个区域主管的离去可能会导致一批业务骨干的流失。从而在事实上造成工作停滞;二是换人换风格,造成前后不一。企业缺乏在市场上统一的营销模式,使得区域主管更替往往是新人新打法,彻底推翻原有的东西,导致市场运行成本增加,前期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
因此要求企业必须在人事制度上有所作为,才能使对企业文化熟捻能祥的老业务真正的激活起来,增强企业的信心。
首先是回避制度。规定各级人员在吸纳和提拔员工时,回避自己的亲属、同学和曾经的上下级关系,在当前中国的环境背景下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可以使销售组织内部结构简单化,有利于建立公正透明的办公环境。
其二,换岗流动制度。对不同层面的销售和管理人员实现任期制。任期届满换岗流动,可以有效防止相关人员为追求短期目标而有损公司的长期利益,防止产生相应的裙带关系和“内部派系”形象,也能有效制约腐败现象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地发挥人才资源中的“判断力资源”优势,通过不同的思维角度和工作作风激发市场活力。通俗地说,每一块市场都可以在换岗流动中得到新的检验,以发现市场空间,也使得老业务员找到事业上的新的支撑点,检验其能力,避免其在一个当年营造的安乐屋里年纪轻轻的“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