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告业,让广告人相互认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对于上海梅高创意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高)董事长高峻,圈内人士的赞誉声还是蛮多的,其中包括国际4A公司的一些资深从业者。
高峻让人信服,自有其让人信服的道理。或许,高峻一连串令人“眼花”的头衔能透露一些信息:中国管理科学院企业形象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国情研究会研究员,美国纽约国际广告节中国首席代表、国际高级评委,中央电视台AD盛典国际评委。
对于这样的采访对象,还是多听他说为好。下面就是高峻的口述实录。
粗放型增长走到尽头
这些年广告业一直有唱衰论调。事实上,去年的数字显示中国的广告额为1500亿元。这说明中国企业的广告投入在不断增加,整个广告行业仍在成长,只是原来是低标准的高增长,而现在是高标准的低增长。这当然是好事,说明行业在重新洗牌,进入市场选择过程。
在市场选择中,会有很多东西让人不适应。有些广告公司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或者不能让客户体会到你的价值,体会不到就等于零。客户花了钱,然而不用你的(方案),就好比你花了钱买东西却不用那东西,你肯定不会觉得那产品好。客观来说,广告行业的粗放型增长已走到尽头。
不同企业对广告作用的认知态度也影响着广告公司的发展。有些企业知道广告能为它们带来什么,有些企业则不懂广告,认为广告会带来奇迹,因此迷信广告,对广告下赌注,希望靠广告来解决销售等难题。对广告行业的不同理解,导致偏见和生意层面的不合理。有些企业很缺德,大量比稿,而且是在不公平条件下比,甚至要求比稿企业先交钱。比什么呢?比能力?比方案?还是比价格?没个标准。这就造成赢家不一定是最有水平的。很多东西处在没规则、没标准状态。服务费看似很便宜,但投入并不便宜。一些企业贪便宜,为了省几十万元,却交了几千万元的学费。这种状况不可能想改变就改变。人就是这种有选择地接受资讯和看问题的动物 没经历过,没吸取过教训,没注意到的东西,就是摆在他面前,他也看不到。
[---P---]媒体也没遵循市场规则。媒体本来应该是广告公司的合作伙伴,可现在媒体也同广告公司竞争。一半以上的媒体直接跟客户谈。广告公司作为中介,如何能拼得赢媒体?
广告公司自身也是低水准,以重复为主,大家都差不多,客户看不出好坏,做不到非你莫属。这就导致广告公司之间的压价,把比稿看成唯一机会。这样做除了造成行业混乱,还由此产生恶性循环:低价格导致成本控制,广告公司就难请一流高手,没高手就只能是三流价格,没竞争力又只能压价……
社会也存在偏见。其实,广告行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很大,没有广告,就难有今天的海尔。但虚假广告也存在,让人深恶痛绝,这也是每次人大必提的问题。因此,在一些政府人士头脑里,感觉广告就是麻烦,广告就是问题。不信我们看看,演员、体育明星、企业家都有他们的政治地位,但广告人却无地位,因为广告被认为是社会的黑暗面,更多的是被整顿,听不到主流声音,受到不少压制。对这种现象,要带着客观的脑袋来看,抱怨没用,不要企图改变别人,要先改变自己。
通过资源整合机会
业界有朋友对梅高“鼓励机会主义”的观点有看法。在我看来,任何人和企业都不可能靠解决问题获得成功,靠的是创造价值。机会永远存在,就看你是否看得见。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一些新兴资本家靠圈地运动获得成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海尔和TCL,抓住的是中国20年家电持续发展的大好机会。现在,中国的房地产、汽车工业都遇上了发展的大好机会。可以说,如果不抓住机会,就是付出10倍代价也会失败。
梅高的竞争力在于我们能有效整合,企业有什么资源,社会有什么资源,历史有什么资源,我们通过洞察力帮助客户找到机会。
举酒业客户为例,凭什么就说你的产品好?白酒靠历史,五粮液、茅台无不如此。啤酒则靠新鲜、活力,是西方传来的,很现代化。黄酒呢,本来可以做得很好,现在却被做烂了。黄酒强调历史悠久是死门。但上海和酒从新角度做就很成功,无论是酿造、过滤还是包装。葡萄酒呢,我们当初接下烟台某干红的业务时,把几乎能找到的关于葡萄酒的书和信息都读遍了,最后发现,决定葡萄酒品质的,最主要是看产地、品种、阳光、沙地、海洋等。看得见海洋的地方都是最棒的葡萄产地,如澳洲、非洲以及美国加州等,一流的葡萄酒都与海岸有关。但亚洲呢,人们认为没有葡萄酒海岸。但我们发现,北纬37o可以看见海的地方就是葡萄酒海岸,那里的气候与一流葡萄产地相吻合。经此定论后,烟台就被我们定为世界第7大葡萄海岸,这起码在亚洲有独占和不可动摇的地位。一旦找出这种机会(差异),至少10亿元的价值就被发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