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在进行大量战略采购的同时,陆续建立了很多制造基地,为中国的供应商提供了机遇。中国供应商应该怎样把握住机遇,迅速融入国际大循环,在整个供应链上赢得收益,提升自己的运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呢?
全球供应基地迁移
中国在许多行业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中心。过去几十年间,全球的制造中心发生过几次迁移,从欧洲、美国、南美,最后到东亚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中心。目前,中国是全球主要的钢铁、煤炭、家电、水泥、电脑、电子产品、玩具、电信设备以及化工产品的制造中心,在全球产量所占的份额举足轻重。以2000年为例,家用空调占了60%,微波炉和玩具都在50%以上,电脑也有7%的份额。
是什么样的驱动力导致了这样的迁移?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差距非常大,即使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仍然具有相当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跨国企业把一些非战略性、非核心性的营运,放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方,利于它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同时能够使它们更靠近新兴市场。全球采购的供应地迁移到中国,又可以节约大量成本。例如汽车零配件的市场,制造中心从墨西哥转移到中国之后,平均可以节约51%的成本。成本的节约,即代表着丰厚的利润。
对于中国的供应商来说,这是一个融入国际大循环的难得机会。一方面能够挖掘更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可以和一些跨国公司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跨国公司的难题
对于跨国公司,中国的物流企业在可靠性、质量和服务三个方面,与他们的要求相差较远。甚至有跨国公司抱怨说,整个中国的物流市场,就像一个“黑洞”,根本无法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的确,中国还缺乏高质量的本地物流服务供应商,大多物流企业的服务仅仅局限于基本的储存和运输,增值性很低。很多跨国公司,舍弃成本较低的铁路,而选择公路运输,因为从可靠性的角度讲,铁路的平均按时送货率很低,大概低于70%,货损率却高达15%以上。欧美很多企业,在中国采购基本硬件产品的时候,物流和库存的成本,占到岸价格的23%~24%。中国整体的物流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20%以上,而美国却不到10%。
另外,中国市场区域分化明显,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区域市场,因此大大增加了营运和营销的复杂性。中国的商业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是跨国公司遇到的另一个难题,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知识产权和企业所有权两个方面。
建立国际采购部
以前,跨国公司往往会选择一种逃避的态度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比如大规模地选用一些采购中间商。但随着对中国采购业务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直接设立采购部,或者叫国际采购部。例如在零配件市场,无论供应市场是分散的,还是集中的,跨国公司都会采用自己的采购部直接和中国供应商交流。只有在很分散的成品市场,才会选择一些采购中间商,像玩具、服装等市场。
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采购部的时候,会采用一些国际上的先进方法来应对它所面临的挑战。例如,针对中国的很多企业没有透明的质量控制机制,跨国企业会建立现场的质量检验体系。中国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常常使产品的运输低效、昂贵而且不可靠。跨国公司大多选择与当地国际供应商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跨国公司面临的挑战,就是中国供应商的机遇,如果能在某些方面做得有一些优势,就在竞争中取得了先机。
跨国企业供应链精简
科尔尼就全球采购的调研结果表明,不能单纯依靠压低供应商的价格来获得利益,更多的应该依靠先进的采购策略,与供应商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共赢的局面。因此,中国的供应商应该更多地与跨国企业合作,提高供应链的效率,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而不是仅仅靠压低价格。跨国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有提升运营、赢得收益的巨大机会。
另外一个趋势是,很多跨国公司在积极地减少供应商的数量。1992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1.4万家的供应商。到了1998年,只有6500多家,减少了大概60%。这个结果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跨国公司希望最大程度地集中采购,取得最大的价格优势。从管理的角度讲,供应商的数量越多,管理的复杂程度越大,管理成本也越高,而且不利于和最重要的供应商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供应商的定位
有研究证明,近20%的终端客户定价与供应链管理有关,因此供应链管理的提升空间最大。以前成本控制的重点是在原材料和工厂费用,从某种角度讲,是靠挤压供应商来完成的。现在成本控制已经延长到了更长的供应链,在整个系统里实现收益。
对中国的供应商而言,如何在这个供应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生存的关键。因此能够综合有效地管理供应链的企业,在未来将有更大的成功机会。如果能够做到最佳的供应链管理,营业收入有8%~10%的提升空间,库存水平有30%的降低空间,运输成本有10%左右的降低空间,供应到货时间会有50%的提升空间,客户服务也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整个生产成本可以有5%~20%的提升空间。
面对这样的机会,中国供应商首先要解决定位的问题。供应商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低成本制造中心,这是绝大部分中国供应商的现状。这个阶段更多地需要产能的规划、低成本的劳动力和成本控制能力。这样的定位,并不是可持续性的。
第二个阶段的定位是服务伙伴,需要企业资源的规划、及时的库存管理以及全球的物流体系和售后服务等。
第三阶段是最完善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定位是跨国公司的延伸企业,共同提升供应链的系统,实现共赢。这个阶段需要的技能组合相对复杂,需要做一些在线的项目合作,实现订单履行的自动化以及实时的生产、库存信息和电子跟踪系统。另外作为跨国企业的延伸,还需要互联网平台或者电子平台,实时地交流信息。
中国供应商需要在不同的阶段,找到自己的定位,把握住机遇,在与跨国公司合作的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科尔尼:成为跨国企业供应链的关键一环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2009-01-15
相关话题/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考试优惠券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Free考研考试FreeKaoYan.Com
欢迎来到Free考研考试,"为实现人生的Free而奋斗"
© 2020 FreeKaoYa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