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集团----汽车"夜郎"的"帝国梦想"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2009-01-15

 一向善于造势的吉利从来就不乏新闻,李书福就像害怕寂寞一样,时不时地用刺激耳膜的新闻来提醒着大家吉利还旺盛地活跃着。

   在最近的汽车新闻当中,吉利的篇幅又占据了一大版块——在兰州和湘潭两地打造新生产基地。这是吉利今年继在马来西亚建厂,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开发新车,参加法兰克福车展等重大举措之后的又一新动作。吉利方面称此举是为了实现2015年产销200万辆目标而迈出的步伐。

   新路线图初现

   据吉利方面介绍,由吉利和兰州市政府合作建设的兰州吉利汽车生产基地先期投资4亿元人民币,吉利控股集团和兰州市政府分别拥有57.5%及42.5%的股权。汽车厂将设在兰州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将于2006年底投产,四年内年产量达到5万辆。

   而与湖南省湘潭市政府合作建设的生产基地则设在湘潭市九华经济开发区,占地600亩,工程总投资高达20亿元,其中先期投资4亿元。计划于本月底开工,明年底投产。两基地也都将通过分期分阶段建设,逐步达到规划10万辆的产能。

   “生产车型都将与吉利实现产品同步开发、同步生产、同步销售。新基地第一阶段主要将投产三、四千台左右的自由舰。”吉利一管理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大规模的扩建,主要是为了解决国内运输不便,造成资源和资金浪费的问题并响应国家的发展方针。

   “真正的原因是吉利出于对国内汽车行业发展的走向和新市场的考虑而进行的布局。因为随着汽车发展的日益成熟,仅以低价闯荡‘江湖’的吉利汽车在沿海和东部等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省市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市场空间越来越小。而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汽车市场还相对空白,吉利将以低端产品入门,往这些新兴市场进行转移。”一业内人士这样分析。

   资金的节约对于吉利来说尤为重要,正如李书福所言:“我们在资本上很贫穷”,而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压缩成本就成为了李书福的必行之路。于是直接在内陆省份设立合资公司不仅能大幅降低整车运输的交通成本,扩大其在内陆省份的轿车市场占有率,而且还能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

    就在各汽车厂家要从“经济的规模”到“规模的经济”转变之时,吉利却一边在马来西亚、俄罗斯和香港建厂,一边又在国内如此大规模的产能扩张,为此有人担心凭借吉利的能力能否经得起如此长的战线考验。尽管汽车是一个极其讲求规模效益的行业,但是规模扩张就能带来规模的利润吗?

   “低成本扩张。李书福是一个很聪明的商人,他很明白怎样去运作资金,加强和政府合作,技术转让等。”汽车业独立撰稿人、营销策划人钟师这样告诉记者。

   “就像和马来西亚的合作一样,我们可以用技术参股的方式,还可以获得技术转让费。为什么就非得全部用资金投入?”吉利的管理人士反问记者。

   至于两个合资公司是否会沿用此方式记者不得而知,然而吉利和兰州市政府的合作可谓别具一格。在惯有的政府与企业合作中,政府往往都以地道主的身份用土地等资产折价入股的方式进行,然而这次兰州市政府却投入了真金白银,这不仅有效地减轻了吉利的资金压力,还使得两者关系更加紧密。

   “与兰州市政府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吉利的进入肯定能对当地的经济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帮助当地政府安置劳动力,解决就业,增加税收。当然跟政府的合作我们也能获得较大的利益,有了政府的扶植和推广,对于销售肯定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吉利管理人士含蓄地表示。

   钟师认为,吉利在兰州的汽车制造基地对兰州市的产业链将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吉利也将借此吸引一些新的供应商,占领西部市场。“目前的兰州市已经有相当多的零部件企业,但却没有一家整车厂,因此兰州市政府就很迫切地需要一家整车生产厂来盘活这些零部件企业,以带动机械行业的发展。”


   李书福的帝国梦

   从1998年第一辆吉利汽车在浙江省临海市下线,到目前超过40万辆的市场保有量。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吉利从汽车行业的丑小鸭,发展到如今民营汽车企业的白天鹅,不得不叹服“李大头”的智慧。时至今日,通过低端市场入手的吉利除上述两大新基地之外,已经拥有临海、宁波、台州、上海4大整车制造基地;豪情、美日、优利欧、美人豹、华普、自由舰等六大品牌,近10个汽车品种;现已拥有年产20万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和15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能力;集团下设3个汽车整车制造公司、发动机制造公司、变速箱制造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和欲培养销售人员的高校,李书福努力打造的汽车帝国已初见端倪。

   以“口出狂言”著称的李书福在意气风发的2002年就豪言:“2015年吉利轿车产销量达200万辆。”计划一出,人人称之“真的是疯了”。

   2004年底,李书福再一次扬言:“把吉利三分之二的车子卖给老外,也就是140万辆。”

   “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外界对李书福的评价。“目标就是目标”,这是李书福自己的解释。

   “公司今年有望实现的销售目标是12万辆,如果加上华普的2万辆,就差不多14万辆。”吉利管理人士对记者坦言。

   这与三年前计划中的30万辆无疑是没法相提并论。但李书福又有自己的解释:“第二次汽车工业大重组的时候200万辆以下的汽车公司都碰到了麻烦,而200万辆以上的汽车公司基本上都生存下来。因此,确定200万辆是我们的底线,估计到2015年国内市场销售是700万辆,我们想达到10%的市场占有率,那就是70万辆。估计到2015年全球除了中国以外的市场轿车销售量每年6000万辆,我们要占到2-2.5%,相当于130万辆左右,再加上国内的70万辆就是200万辆。”

   且不管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销售业绩方面来看,足以让李书福骄傲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国内汽车产销统计显示,今年1-10月,吉利的销量排名第十位,销量为11.58万辆。

   但李书福更想圆130万辆的“出国梦”,为了实现2/3的出口目标,吉利一直在竭尽全力地努力着。2004年,有近5000辆吉利轿车出口到28个国家和地区,仅马来西亚一国,吉利汽车就计划到2006年出口1万辆整车、3万辆成套散件。与此同时,吉利还在中东和北非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

   “总有那么一天,国外会像烧中国鞋子和衣服一样砸中国车,原因就是我们的车又好又便宜。”李书福美好地狂想着。

   就在出口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余,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困扰着吉利——出口运输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国内汽车出口还没有滚装货轮来运输,也没有配套的物流公司负责出口,必须找其他的公司进行代理,运输成本无形就提高了。”吉利管理人士透露,浙江沿海的滚装船正在计划生产当中,但实现运营还有待时日。

   以自主品牌杀出血路

   或许很多人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曾经靠钣金工敲敲打打起家到如今年产20万辆整车的汽车企业,吉利能在障碍重重的中国汽车工业路上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李书福指着吉利的足迹告诉人们,除了吉利人的努力和顽强之外,更多的是靠着他始终以自主研发为核心,高举着自主品牌的大旗。通过独立的民营机制,不断的技术创新,先定位为做低端市场,从最简单的技术着手,做强经济型轿车,然后再进入中级轿车市场,做好做大国内市场以后,再进入国际市场,迅速积累自己的研发能力和投入。

   据了解,吉利在临海和上海各有一个研究院,每年至少投资三、四个亿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制作和研发,同时还自主设计一些概念车型。

   “现在吉利的自主开发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从底盘到发动机的研发再到变速箱,自行研制的MR479Q系列发动机处国内同类机型的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成为国内第一款拥有自主产权的自动变速箱,此外还开发出从1升到3升全系列轿车发动机,每年开发2-3款新车。”吉利管理人士说道,“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之所以会邀请吉利不就是因为我们拥有的自主品牌和技术吗?”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像吉利这样始终高举自主品牌大旗的民营汽车企业,才使得中国的车市越加好看。为此,国家科技部在10月底还专门召开了一个“吉利现象——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道路研讨会”。

    就像李书福在会上所说:“吉利集团走进市场靠的是自主创新,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自主创新。”

   12万也好,200万也罢,正如钟师所说:“别听李书福在说什么,关键是看李书福在做什么,他的话经常就像烟雾弹,但他的动作却很值得关注。”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