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终于成为现实。6月27日,英特尔公司宣布,美国Marvell公司将以6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其通信与应用处理器部门。
此前,曾有消息称英特尔将出售该部门并大幅度裁员,裁员人数最多可能达到1.6万人。英特尔公司CEO欧德宁就此表示,要等到7月召开财报分析师会议时公布更多细节。
“新公司成立后,预计未来4年内裁员10%~15%,即9000人左右。”西门子CEO克劳斯·柯菲德针对西门子电讯网络部门与诺基亚的网络设备部门合并说,“我们正在重新定位,不排除将来继续裁员的可能性。”
不仅英特尔、诺基亚和西门子等公司发出裁员的消息,最近,一些著名IT公司也纷纷出台裁员计划。其中,惠普公司将裁员1.53万人,Sun公司将裁员4000~5000人,希捷科技收购迈拓后,将迈拓全球裁员50%,摩托罗拉先后几次宣布全球裁员几千人,联想此前也表示全球裁员5%等等。
裁员也波及其他行业巨头,美国汽车巨头通用和汽车零配件商德尔福为了降低成本,日前正式宣布了员工离职计划,共有4.76万名计时领薪的员工接受了公司的买断协议或者提前退休协议;亨氏集团不仅将裁员2700人,还将关闭全球20家工厂。
针对当前跨国公司纷纷全球裁员,以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赢利水平这个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朝华认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在产权交易成本相对比较低的情况下,出售一个部门或裁员是一个大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普遍方式,“如果不做这种调整的话,对企业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
但也有专家认为,裁员并不是这些跨国公司的惟一选择,提高创新能力才是提高竞争力的惟一途径。
三大因素让裁员现象难以避免
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不但没有裁员,还在加大招聘力度。今年,根据英特尔公司、惠普公司的招聘计划,他们在中国的招聘人数至少在1000人以上。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教授分析,这次大规模裁员不会和5年前IT低潮时裁员一样,更不会波及中国市场,“毕竟在中国制造还是有一些利润的”。
吕本富认为,这些裁员的IT公司都是硬件厂商,“这里面可能反映了一个问题,IT硬件制造业方面应该是接近饱和了”。
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企业经营战略专家何翔皓则表示:“这些企业在市场中失去了竞争力,产品或技术同质化比较严重,才会产生并购与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