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EO眼里的中产生活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2009-01-15


  物质化的中国中产

  比尔·盖茨说:“我总是在克制自己不要去拥有一架私人飞机,因为人对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尽的。”这个全世界最著名的CEO,据说坐飞机只认经济舱、泊车不愿多花几美元甚至醉心于打折商品。而在美国,这就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CEO在中国还是一个奢侈的概念,至少,在中产阶层刚刚兴起的当下,CEO的生活早就被淹没在有关中产生活的话题之中了。不过,从中国CEO的角度来俯瞰中国中产的生活形态,就多少有些抚今追昔的由头了。

  什么才是今天中国中产们的典型生活方式?换句话说,中国中产们有哪些特点呢?在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看来,这个人群至少要具备三个特点:第一,有较高的收入,他们有能力满足个人和家庭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第二,他们拥有一定的职业权利和社会地位,是成功人士。第三,他们拥有知识资本,有较高的市场回报,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生活。如果再具体一点,刘晓光认为这些人的收入应该在10万/年,至少,“他们的收入可以供得起一个中产家庭的房子,供十年至十五年左右。”

  “但是,如果中产仅仅是买房、供房那么简单,恐怕全国人民就都是中产了。”一位每个月都要还房供的白领感慨道。这位月入近万元的先生供职于某跨国企业,现在除了要还房贷,他还有车贷、以及各种保险。“都刨除在外,每个月我钱包里剩不下几个钱,好在当大学老师的老婆的收入比较稳定、可靠。”

  而在北京现代汽车董事长徐和谊看来,拥有私家车似乎更应该是“中产”的题中之义。“因为这是个趋势”,他指出,总体来看,未来十年我国所拥有的轿车保有量至少超过三千万辆。“中产人群的增幅比例在我们国家未来十年是两位数,甚至是27%的平均速率在增长,这是很重要的概念。”

  对此,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表示,中国正进入中国人的梦想时代,一个中产阶层的消费时代已经到来。他举例说,真正美国中产阶级诞生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1952年连续15年美国经济景气,大概到1967年,这段时间是美国中产阶级迅速崛起的历史,跟我们今年非常相像,到郊区去买大房子,买大房子要买车,买了车买空调。

  “美国在五十年代,每个窗口挂了一个空调机,是一个风景线,现在是不好的象征,而当年挂着空调机就是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象征。”

  “这一点有点跟我们刚刚开放的时候相似”,陈东升说,“那时候我们有老三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我记得我姐姐出嫁的时候,我们家给她买了一台上海蝴蝶牌的缝纫机做嫁妆。”陈东升现在还记得,自己18岁高中毕业当了工人,半年后,托关系、走后门搞到了一张购物卷,然后花了30元买了一块中山牌的手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家很清楚,这种消费不仅仅是一种财富象征,也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大家认同成功的方式。”

  从八十年代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九十年代初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21世纪的房子、汽车和保险,不少人认为这反映出二十年来中国人消费形态的一个基本变迁。“其实,真正能代表中国中产阶层面貌的,还是后面这三样。”一位市场咨询公司的研究人员表示。他说:“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西方家庭收入支出中正好是车、房、保险。在美国、日本平均一个人拥有四至六张保单,平均每一个人每年支付保险为四千美金,他们一个中产家庭年收入中支付在保险上的金额是15%到20%,住房更厉害:住房在20%到30%,车占15%左右。中国一百个人里面有三十张保单,一个人是0.3项保单。”

  陈东升表示,在西方国家,中产阶级家庭需要“三师”,每个中产家庭需要有自己的会计师、律师和医师。“实际上你拥有自己的律师、医师和会计师,会大大提高你赚钱的能力。因为我要去赚钱,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打官司,我付点律师费,你帮我打官司,我付点钱你帮我报税,我付钱完成我的健康。”

  有学者认为,从温饱社会向高水平小康社会过渡,或者是从新兴工业国向发达国家过渡,这将使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造就庞大的中产阶级的群体。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城市化的方向,一个是经济结构化的方向,服务化的方向,城市化和服务化的方向是相辅相成的。城市人口的比例不占到60%,不占到80%,经济服务化办不到。只有城市化的过程出来,使经济结构服务化,服务化的过程是何力讲到的围绕中产阶级家庭消费而产生一系列新兴的服务行业。

  中国中产的身份危机

  陈东升在接受《当代经理人》采访时说,如果以车、房、险的概念来衡量自己的中产生活,那自己大概是在1989年左右进入中产的。“在此之前,我一直非常羡慕我们的一位处长,那时他住三居室,还有家庭电话,后来我也达到了这种生活标准,现在来看,也算中产了吧。”而刘晓光则告诉《当代经理人》,自己是1999年才算进入中产的。“我1996年的月薪还一千多了,到了1999年,就能拿十万、二十万了。”而2002年才离开政府跳到企业的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则对记者表示,“自己正在跨入中产”。

  “如果仅仅以车、房、险或者收入等等物质化的标准来测定中产不中产,显然有些错乱。”上述研究人员对记者说,就拿这些CEO来说,虽然现在他们可能都已早早超越中产了,但他们中产的起始时间有很大不同,这其实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即什么才是中国中产应该具备的、或者说是固定的特色。

  《时尚家居》的主编殷智贤在其畅销书《混搭中产家》这样刻画中国的中产人群:他们在文化上是混血的,在目标上是混杂的,在趣味上是混乱的,在风格上是混搭的。殷智贤认为,中国的中产阶层浮出水面,其实连十年都不到,这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就绝对没有品质”。刘晓光也认为,跟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产阶级在中国的消费中,也还存在着奢侈和简朴的两种潮流,有的追求优雅、体面、华丽、尊贵等等,有的则是温暖、简朴、单纯、舒适、工艺独特。总之,从精神层面来讲,中国的中产也是无法定义的。

  不过,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对此有着自己的解释:“雅典奥运会的时候,美国主流媒体《外交政策》上说中国的国旗举得最高,我奇怪中国国旗怎么举最高,原来就是因为姚明高,所以国旗就举的高。最后《外交政策》杂志讲,姚明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因为计划经济产生了少体校,没有计划经济就产生不了姚明,也就产生不了NBA的姚明。

  而中国所谓的中产阶级梦,这个梦怎么来?其实也是计划经济留下的,跟全球资本主义结合,少体校和NBA结合产生出来的东西。”在张颐武看来,中国中产阶级现在有的,除了车、房、保险之外,还要有新的价值观,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新的感情上的认同,有了这些,有房、有车、有保险才会活起来。

  对此,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洪晃认为所有这一切,都和文化身份有关。“我们现在发现很多人车有了,保险有了,房子也有了,再加上摆设也有了,但是说话底气还是起不来。有的时候有种不安全的感觉,这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文化身份没有定位好,从外表上来讲是借外国人的。穿上件名牌衣服,就觉得自己有钱。”她还说,美国人天天研究你的文化身份是什么?现在让你说几个东西,都是从西方文化里借来的,都是时尚的文化身份,我们之所以老觉得有点虚,因为全是借着人家文化里面的名牌来维持我们自己的身份。

  而对于这种身份的诉求,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认为源自人们内心的“向上”情结。“没有贵族这个社会就平淡,没有上流社会大家就没有希望,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上流社会的人,最后的结果不是每一个人都成为上流社会的人,因为有一个模型和标准,不管标准是好的还的坏的,人有标准就有希望,有火一样的欲望,有欲望就有追求,这样才有目标。上流社会和贵族阶层引导人类走向高尚,人们都想进去,这就是一个目标。”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