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刚考上研究生没几天的男生,突然萌生退意,为让儿子安心读完课程,父亲老孙辞掉月薪3000元的工作,应聘到儿子住的研究生新生宿舍楼,担任月薪才800元的管理员,以方便照顾孩子。
这位研一新生,9月底回安徽潜江老家时,突然说了句“不想继续读书了,想放弃”。老孙夫妻俩当时很担心,好不容易考上研究生,几千元的学费也交了,半路放弃太可惜,但儿子不愿意说原因,老孙把儿子叫到一边问“那你需要我过去吗”?儿子点了点头。
于是,老孙辞去了工作,陪儿子回到学校。得知宿舍还缺个管理员,老孙向学校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学校答应了老孙的“求职”。而此前,老孙在潜江一家保险公司上班,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
老孙的寝室就在值班室旁,只有一张高低床和一张桌子,“我买了电磁炉、水壶和锅,还有四双筷子,到时候开火做饭,爱人、儿子和在武汉读书的女儿就可以过来团聚。”
面对一些质疑声,老孙的想法是:“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再过时日,等他不需要我的时候,我会离开的。”他还说,平时也在注意锻炼儿子的生存能力,不是一味的放纵,现在也很少去宿舍找孩子,衣服都是孩子自己洗。 (据《长江商报》)
相关新闻
培养结构失衡 读研已成“鸡肋”?
从全国总体来看,研究生就业率仍高于本科生,但是学历与就业率“倒挂”的现象也已出现。四川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就业率为84%,本科生就业率为82.23%,高职高专生就业率高达88.1%。
研究生中,应用型人才比理论研究型人才更“好销”。有调查显示,高校各类学历层次毕业生中,求职最容易的是“上海户籍男性工科研究生”,最困难的是“非上海户籍女性文科研究生”。有关人士分析,这背后有扩招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研究生培养结构失衡。我国研究生培养分为“学术性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前者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主要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后者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据《解放日报》)